第二章 团队建设(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新礼以绩效来管理汇源。他不怕员工要职务、要高价、“跳槽”,一切用绩效说话。从2004年8月开始,他每月拿出200万元专项奖金,设立了金星奖、营销专项奖,每月举行颁奖大会,对公司绩效贡献大的员工进行奖励。
企业没有效益不能立足于社会,员工得不到实惠不会安心为企业做贡献,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退、薪酬能高能低的激励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干部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显著提高了员工的个人绩效和公司的整体绩效。
按照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老板每天早上在员工上班之前,都要站在工厂门口给员工鞠躬,道声“您辛苦了”!表示对员工付出的劳动的尊重。在汇源,朱新礼把尊重当成了头等大事。他很尊重员工,非常注意保护他们的正当利益。除此之外,他还虚心听取员工的批评意见,对于员工反映的问题,争取给员工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经验交流会上,新员工吴霞讲述了她到汇源后的一个“发现”。
“总裁您好,我是包装厂的新员工吴霞,前几天我到物美商厦逛超市,发现有一包咱们的1升100%果汁,放在超市陈列架的最底层,上面已经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我看了看生产日期,是2002年5月份的。我在此提出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从小事着手,维护公司的形象。”
就在吴霞开始讲话的时候,朱新礼迅速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详细记下了吴霞所反映的问题。虽然话筒声音不好,但是吴霞讲的问题,朱新礼还是听得很清楚。
“您能再讲一遍您的名字吗?”朱新礼客气地说。凡是在对话会上提问题的员工,他都会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为了表示尊重,他通常还会再核实一遍。
朱新礼在会上当即表扬了吴霞,“吴霞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作为一位新员工,能如此关心公司形象,大家应该向她学习。”
会议结束后,一回到办公室,朱新礼便派人与北京的销售公司联系,解决所反映的问题。
朱新礼身为总裁,却能耐心倾听员工的批评和建议。对员工反映的问题,他一定要求有关部门查个水落石出。他最鄙视的是那种溜须拍马、滥用职权、欺上瞒下、搞小动作的人。他尊重员工,同时也赢得了员工的尊敬和爱戴。汇源的员工是幸运的,他们不用为请客、送礼、拉关系等人情世故所累,弄得不好,挨了批评还要罚款。他们惟一做的,是靠自己的才能赢得认可和重用。
人员流失严重是困扰企业的一件大事。每到年终,许多大企业非常担心优秀员工跳槽,他们绞尽脑汁,想出种种办法,阻止员工跳槽。在汇源,朱新礼从来就不怕员工跳槽。他认为,“跳槽”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不是坏事。首先,可以让管理者反思,汇源为什么留不住人,是否在管理上存在某些问题,然后找出问题加以改正,这就变成了对公司管理水平的正面促进。其次,可以引进新人,空出的岗位面向社会招聘,择优录取,有可能引来“凤凰”;第三,让员工带着美好的印象离开,这些员工就成了汇源的“义务宣传员”,对宣传汇源在业界和社会的良好形象大有益处;第四,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朱新礼理解那些胸怀大志的人,他们希望多闯荡,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对员工跳槽他从不阻拦,并且还表示汇源的门永远向他们开着,随时欢迎他们回来。

员工进入汇源,朱新礼给予热情欢迎;员工离开汇源时,他毫无愠色,大度地送员工出门。他主张员工可以出去转转,失败了还可回来。就这样,朱新礼赢得了尊重,许多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1992年,有个叫刘克胜的员工走进汇源,朱新礼热情欢迎他。四年后,刘克胜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离开汇源,朱新礼大度地送走了他。离开汇源后,刘克胜曾到过两家工厂供职,担任的都是中、高层职务。可是,他总是觉得缺点什么。他说:尽管在外面工资比这儿高,但我却没有感觉,缺乏亲情、缺乏沟通,总觉着中间隔着层东西。最后,他选择了回去。十年之后的2005年,刘克胜再次回到汇源,朱新礼大度地接纳了他。
宋恒祥也是1992年进入汇源的。他在汇源更是传奇人物了,12年间三进三出。在汇源初期,一股创业的**在他身体里涌流。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眼界开阔了,踌躇满志,就想自己出去闯闯。于是,他就辞职出去创业。
他每次出去时都觉得自己可以了,能够独当一面,也想学总裁去干一番大事业,可到头来还是不行。他又回到了汇源,朱新礼对他又委以重任。后来有人问他,“还走吗?”他说,“打死也不走了”。正是朱新礼这种大度的胸怀成就了汇源的大业,也正是这种睿智和宽容,使得汇源能够生生不息。
“个体的力量太单薄,需要团结,需要合力,没有团队的合作,个别英雄是难以成功的。”
通用电话电子公司董事长查尔斯·李说,“最好的CEO是构建他们的团队来达成梦想,即便是迈克尔·乔丹也需要队友来一起打比赛。”海尔CEO张瑞敏也说:“要把所有的海尔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海一样的力量。”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必须密切配合,方能完成日益复杂的工作,因此团队意识变得日益重要。团队意识是企业同心协力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一个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的企业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朱新礼深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持久,仅凭几个能力突出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同舟共济,企业方能做大做强。他说:“个体的力量太单薄,需要团结,需要合力,没有团队的合作,个别英雄是难以成功的”。
在汇源的发展旅途中,分设在全国的分公司和工厂始终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产生了巨大的合力。这对于一个规模庞大、全国扩张的企业集团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每当提到大家的支持,朱新礼都充满感慨。


?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