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庐州命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谁说,长伴左右,梦里酒醒长嗟空蹉跎。望北南阙画影执手落,空怅怅中,白衣零落江上舟,红衣落寞。过往难言解脱,但将女儿红倾尽,踯躅不愿走。
长空破,江山代有才人出。傲笑谁堪相搏?唯一抹浅笑将落。辗转红尘将尽,把酒借东风。问世间情为何物?不破,万盏推过,等闲天涯路!
*********************************
八月的天总是热的不像话,毕竟一年之中整个夏天几乎都压在这个月份。偶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们也就喜欢出来四处走一走,晒晒太阳。更有文人墨客干脆将家中藏书一册册搬到户外,一一摊在平坦干燥的地面上,自己则搬了躺椅在旁,美其名曰晒学。
而就在这样阳光明媚的某一天,庐州着名的天鸿书院里忽然传出一声包含怒意的吼声,震得好几个毫无防备的晒书书生差一点躺的不稳从自己的藤椅上摔倒:
“包黑子,你给我出来!”
不熟悉书院之中人事物的人在听到这声大吼难免会被吓一跳,而熟悉这声音的人却仅仅摇了摇头,嘟囔一句:“黑子又将阿策气的跳高了”,便又该看书的看书,该打盹儿的打盹儿。
只因为从那两个人加入这书院起,他们的冲突就未曾断过。
所谓“他们”,指的是天鸿书院中去年那一界的两个新的学子:一个叫做包拯,二十五岁,字希仁,庐州合肥人,虽然算是官僚之后,却因为祖上向来清廉以致没什么太多积蓄;另一个叫做公孙策,二十四岁,字束竹,比起包拯来更加可以称之为两袖清风,家中也没有任何势力,父母早亡,一直靠着世交,也就是天鸿书院的院长宁鸿轩的接济长大。
而这两人最大的相似点,就是均为天纵奇才。
包拯擅长推理,在把握大局上很有一套,尤其喜欢推敲事物抽丝剥茧。而公孙策更是因为从小在书院长大,几乎可以称之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很多旁人注意不到的细节在他眼中可以说无所遁形。这样两个奇才却在同一届,互相之间产生一些摩擦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按说他们两人的涵养在同龄人之中已经是很好的了,但是两人此时都还是青年,难免年少气盛,尤其是书院中人很喜欢那他们两人来比较,导致彼此见面时难免存了几分比试打量。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两人倒比出了几分惺惺相惜,成了挚交好友。
只是很多人在熟悉了之后难免会随意一些,包拯和公孙策就是如此。因为这个原因,向来洁身自好且极度不能容忍邋遢懒散的公孙策在生活方面没少与总是丢三落四随性散漫的包拯闹出冲突。所以也只有在对着这位没辙儿的时候,风度翩翩的束竹居士霎时间就会变身为暴龙自己毁掉自己的形象,而且每次生气的台词几乎也只有那么一句:
“包黑子,你给我出来!”
初时人们对于向来以风度涵养闻名的公孙策这种完全可以称之为“气急败坏”的态度颇为不解,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那两人的相处模式,对这三天两头冒出的吼声也就见怪不怪了。
而现在,被吼的那位——包拯包希仁正睡眼朦胧的从桌上一堆乱七八糟的文卷里抬起头,同时伸出一只手在桌上随意的划拉几下,却将原本就混乱的桌面弄得更加乱七八糟。只是他本人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抬起头望向被忽然踢开的房门。
“唔……公孙?做什么?”
对屋中一片狼藉无奈的习以为常,公孙策径自来到包拯面前,将手中一本有些残破的竹简丢到他面前,咬牙切齿的道:
“这是什么?!”
“哈?”
包拯迷糊不解的取过那卷竹简,视线落在上面的标签上,奇道:“不是《战国策》么?这上面写着啊!”
公孙策咬牙:“打开看看!”
打开?包拯依言打开竹简,目光在见到上面清晰地卷首时不仅一顿,随即愕然念道:“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道德经》!包黑子,你看我的书也就罢了,怎么又给我弄得一团糟?!”公孙策笑得让包拯发冷,前两天包拯刚刚去他的书房洗劫了一通,弄乱了很多东西,今天一早他在翻阅书时总感觉不对劲,仔细检查才发现,很多书的标签都被贴串位了!
书房是公孙策的私人重地,就算是院长宁鸿轩未经允许也不会随意踏足。而包拯却是例外——虽然是例外,公孙策也绝不会容忍有人将自己的宝贝书房弄糟,偏偏包拯总是犯了他这个忌讳,这次甚至弄得更乱,也难怪公孙策会生气了。
意识到这个事实,包拯只能苦笑的由着公孙策将他念到全身难受,并连连保证不会有下一次才勉强得到原谅。不过两人心里都清楚,以包拯的习性与个性,会记住的可能远远小于忘记的可能……
发泄完怒火,公孙策和包拯正待前去将书房的书重新归类整理,忽然听到书院大厅那边传来一片混乱声。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放弃收拾书房,向着书院大厅赶去。
路上遇见知情的人,包拯立刻拽了来问,那人的答案却让两人当场变了脸色:
“出命案了!就在书院门口!
……
与此几乎同时,书院门前出现了两个骑马的少年——
白衣少年抬头看了看写着“天鸿书院“四个大字的牌匾,微微笑着道:“猫儿,就是这儿?”
蓝衣少年却不答话,而是有些怔然的看着那牌匾发呆。白衣少年心中明白他的想法,也不打断他的思索,而是随意的向四周看看。
但是这一看,他的视线忽然凝在了一旁地面上的某一点上,面色随即变得郑重几分。他伸手招向同伴,道:
“猫儿,快来!这里有血迹!”
----------------------------------------轻飘飘飘过书院---------------------------------------------------
当包拯与公孙策两人赶到书院正厅的时候,那里已经举聚集了几乎整个书院的人。院长宁鸿轩正在叫上几个先生安抚惊慌的学子们,同时高声道:
“大家静一静!不要慌,谁也不要去碰触尸体。现在大家都留在这里也没什么事,罗先生已经去衙门保官了,所以大家还是散了吧!都该做什么做什么去!”
众学子闻言,大部分都散开里去了,毕竟对着一具尸体实在不是什么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更何况看那死去之人的装扮,明显是江湖人——江湖人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这些他们就算是好奇也没胆子管。
而包策两人听了院长的话,对视一眼,立刻向着尸体方向挤过去——命案他们不是第一次遇上,甚至还破过几次案。书院其他学子显然也明白两人的意图,纷纷给他们让出一条路来,让两人可以顺利走到尸体旁。

宁鸿轩见到两人过来也是微微松了口气。这两个学生从不曾让他们失望过,所以现在他也可以半放心的将现场交给他们:“希仁,小策,你们快来看看,这个人……”
他的话因才起,包拯早已自发自的蹲下身,一手隔着手帕翻起尸身来,他的动作熟练且顺手,很显然是行家……一旁其他学子看的汗颜,公孙策却早已见怪不怪,径自面向宁鸿轩道:
“院长,这人是谁?到底出什么事了?”
宁鸿轩叹了口气,道:“我怎会知道?今天一早还好好的,刚才于伯出门打算去买些东西时就发现这人倒在门前死掉了,身上全是刀伤剑伤——唉!真是飞来横祸,这好生生的人就这样……要不怎么说,侠以武犯禁!这江湖人乱七八糟的争斗总是难免死亡。”
公孙策闻言皱眉:“死在门前?那是谁将他抬到大厅里来的?”
“是我叫了几个先生。”宁鸿轩道,“就是教武术的李成李先生和叫乐律的乐先。怎么?”
怎么?公孙策只觉自己额上垂下几率黑线,他这位先生向来饱读诗书,加上阅历丰富。怎么就对于破案的事这般一窍不通呢?既然发生了命案,至少也应该先保证命案现场的完整吧?!他居然就这般大大咧咧的叫人将尸体抬进书院里……
忍不住抚额哀叹一下,公孙策也实在不敢指望先生某一天会开窍了。只是将目光转回包拯身上道:“包黑炭,你那儿怎么样?”
包拯此时也沉着脸验尸完毕。他站起身,微微动了一下腰部,顺手将手上用过的手帕丢到一旁,道:
“死者年龄在30岁左右,死亡时间是在今天商务巳时到午时左右,身体臂窝犹存少量余温,显然刚死不久。身上初步看来刀伤剑伤都有,致命的是刺在心脏偏左的那道剑痕——一剑洞穿,且伤口细薄,显然剑身也是很细薄的。而且,”他看了一眼死者的脸,那上面充满不甘及惊恐,“很显然,死者是经过剧烈争斗后死亡,而且对手不会是比他弱的人。”
听完包拯分析的这些,公孙策点点头,也俯下身,拿出一方手帕拉过那人的手掌,那人左手尚好,右手虎口处却磨了厚厚一层硬茧,显然是惯常使用刀剑一类的兵器。只是——
“虎口这许多硬茧,不知道他用的是刀还是剑?”
脱口而出这句话,他又发现不止是虎口处,那人手心小指以下也有厚厚的茧子,不由得惊疑一声。脑海中电光火石般掠过一个念头,正待说出,却听见一声还有些稚嫩的少年嗓音自一旁响起:
“是匕首或者短剑!”
这声音明显是属于陌生人的,众人讶然望去,却见到不知何时他们身旁已悄然站了两个少年,一个一身亮到刺眼的白色,从头一白到底,手上还拿了柄折扇摇啊摇,面上则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按说这样的表情与动作出现在这样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身上应该显得很怪异才是,但是众人看着这少年,却只觉得这样的神态与动作放在他身上说不出的和谐,尤其是那美玉间掩也掩盖不住的煞气更是说明了少年的不凡。
另一个少年身着天青色长衫,腰间则拿了月白色素带束了,下垂一块看来很普通的青玉。少年此时双目平和,面色含笑,眼中流光温润,看来很有几分玉般的温和。论起相貌,或许较白衣少年略差一分,但是却更有一种让人无法忽略的味道。比起那似出鞘利剑的白衣少年,蓝衣少年更像是一块上等美玉,或者是一柄藏在古朴鞘中的古剑——方才之言正是这少年所说。
见到这两个少年,众人均愣了一愣:如此出色的少年怎么会忽然出现在天鸿书院里?
包拯眼尖,一眼就注意到了两个少年腰间悬着的长剑,眉头几不可见的皱了一下。
“你们是?”作为院长,询问的事情自然是由宁鸿轩开口。他也在打量着这两个少年,默默猜测两人出现在这儿的原因。
白衣少年上下打量了一番宁鸿轩,面上微微现出一分恭谨:“这位想来就是天鸿书院的院长宁老先生吧?晚辈白玉堂,这是晚辈的好友展昭,我们二人此番前来是受了家兄白金堂的委托前来为老先生祝寿以及送上礼物。这是家兄给先生的信。”
说着,白玉堂已将从怀中拿出的一个信封递了过去。宁鸿轩微讶接过,当场拆开来看了看,笑道:“原来金堂小友的弟弟。想不到一别两年,金堂小友居然还记得我这个老头子,此番还麻烦你们跑来一趟,真是有心了!”
白衣少年——白玉堂拱手一笑:“老先生是家兄的忘年交,但是玉堂却不能失礼。家兄这次备了古书三百卷,已随我们两人送至书院门前,宁先生可要去查收?”
“好好。”宁鸿轩笑得几乎合不拢嘴,对面前两个少年也是越看越喜欢,“亏得金堂小友还记得老夫糟寿。两位小友整整提前了半个月到来,若是没什么事的话,不妨先在我家住下如何?”
白玉堂笑道:“正有此意!不瞒宁先生,家兄在小弟走前可是千叮万嘱要玉堂二人向先生多多讨教,学些东西回去。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自然自然!”
……
两人在一旁寒暄,蓝衣少年——展昭却忍不住暗笑在心。心想倒是难得见到玉堂对某个人这般尊敬,再加上这样一番文邹邹的话,那白耗子过会儿或许要向他抱怨了。
他正想着这些,一旁的包拯和公孙策却早已不耐起来,包拯更是上前几步直接来到展昭面前,道:“你说这人用的是匕首或者短剑?可有依据?你认识他么?”
“因为他的手。”展昭微笑着指了指地上那人的手掌,“两位不是江湖人,对于一些东西可能不清楚。他的虎口与小指下都是硬茧,显然是长期持物磨砺所致。能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这么厚的茧子的兵器,除了长枪,最常见的就是匕首和短剑了!”
“原来如此!”公孙策击掌笑道,“他只有右手磨有茧子,显然不会是使用的长枪,那么定然就是匕首或者短剑了!小兄弟,你果然厉害!”
展昭闻言只是一如既往的淡淡一笑,只有它和白玉堂明白,在看着面前这两张熟悉的脸时,展昭心中弥漫着的是怎样的激动与紧张。
毕竟是——相识了两世的人啊!
大人和……先生……
=========================================
PS:有亲已经看出来了,没错,第二部开始确实取了少包中的一些元素。小生原来是想按照原着在忽略年龄的基础上写的,但是后来又觉得,一味按照原着也不好。况且小生也不是很喜欢原着的情节,所以就将原着和少包进行了整合。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长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