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意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走在去礼堂的路上时,一直没有说话的王丹琴,终于找到机会,低声对杨卫宁说道:“你刚才的表现真不错,让那些家伙老实了不少。”
“知道那个老者谁吗?”
“好象姓邓,具体叫什么,记不起来,不过其地位可不低,属于北大的亲赤sè分子中坚人物,影响力不小。”
“什么叫亲赤sè分子?”
“拥有国外背景的叫赤sè分子,按党政组织法,属于被禁止的,他们只是思想接近于赤sè分子,无过激行为,可以合法活动。”
“他们很麻烦吗?”
“大事不做,小事不断,不是组织学生游行,就是参与工人罢工,让地方官员头痛不已。”
“既然没什么大事,那就让地方官员头痛吧。”
“他们在大学生中非常有市场,我弟弟也越来越受他们的影响。”
“青年人容易接受新事物,除非事实打破他们的梦想,也许许多年以后,他们回想今天之事会感觉自己可笑。”
“那是他的事,我只关心,今天的情况会如何?”王丹琴想了一下,又说道,“从今天的表现看,他们好象不会给我们制造什么麻烦。”
“一会看参加面试有多少人就知道他们是什么态度。”
……
当天的讲座会显然异常火爆,不断有人赶来参加,最后整个礼堂里,几乎座无虚席,且秩序良好。杨卫宁的讲演也获得了热烈地掌声,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大学生对于参加面试的积极xìng也特别高,甚至非应届毕业生也跑来打听情况。
这确实是好事,于是面试马上开始。报名其实就是应招者,先填写一张表格,然后按收到表格的次序安排面试。负责收取表格的王丹琴也没有看具体的内容,只是给双方分配一个面试次序号。
面试时,喊到号的人进入房间参加面试,进行单独面谈。每一位面试之后,杨卫宁会当场给予其是否合格的评价,凡合格都,会有一段时间考虑是否签约。其实,大部分人会当场表示签约。
由于人多,为加快速度,杨卫宁也没有事前去看报名表的内容,只有面试完一个之后,在下一个进来之前,才会拿出相应的报名表看一下,了解一下面试者的情况。
当面试进行到第六个人时,杨卫宁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头痛问题,这位面试者竟然是一个rì本人,显然仅国籍一项既可将其直接淘汰,不过他面前没有声明有国籍限制,更重要的是,对方已经进来了,于是面试开始。
他首先问道:“你是rì本人?”
“是的,我叫藤野源,今年二十五岁,běi jīng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报名那?这次是招募中**队的军官。”
“我出生在旅顺,从没有去过rì本,一直留在中国,和中国人一起长大。我除了名字是rì本名外,基本上是中国人了,rì语仅限于一般流利的程度。”
“你一定交了许多中国朋友吧?”
“是的,我的朋友全是中国人,我甚至还是鲁迅先生的笔友。”
这可引起他的兴趣,鲁迅的作品可是他学生时代的课本内容,于是问道,“你是如何认真鲁迅先生的?”
“我是鲁迅先生在rì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严九郎的远方外甥,由于这层关系,才认识的。”
这时他突然问道:“如果你成为一名中**人,有一天当中国与rì本成为交战国时,你有什么想法吗?”
“敌人是不是rì本人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是军人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击败敌人,无论敌人是谁,我一样要也想办法战胜之。”
又继续问了几个问题之后,他满意地说道,“你通过了,你有三天时间考虑是否签署协议,进入军队服役,一旦你签约,那么今年毕业之后,要前往军营报到,开始军人自涯!”

“明白!”
……
běi jīng大学的面试工作因参与人员较多,花费了不少时间,虽然其中不乏抱着看热闹的心情而来的,但经过面试合格,并最终签下协议者也达九人之多,超过最佳预期的一倍。
这样的结果让王丹琴在回去的路上依然兴奋,不过杨卫宁没有兴奋的样子,相反似乎心中有所思,让王丹琴好奇地问道:“怎么了?”
“你没发现点什么问题吗?”见王丹琴没有马上回应,他又继续说道,“今天来面试的,多是文科学生,又以文学系的最多,这好象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你怀疑那个姓邓的在有意鼓动吗?”王丹琴说道,“回去调查一下他们的资料就可以知道了。”
“不必,”他笑道,“无论对方有什么想法,只要人到了我手中,那就由我说了算。”
她很好奇地问道:“你不怕生出什么乱子吗?”
“如果连这点问题都处理不了,我们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这话让她笑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然后问道:“那么我们接下来赶什么?”
“继续到各大学招人,明天去清华大学,还要燕京大学,最后再去天津,那边也有几所不错的大学。”
……
他们接着又先后到清华大学与燕京大学等处,又先后签约大学生达十二人,接下他们又去天津,情况更加顺利,竟然签约七人,算上沈阳的二个,总计总签约大学生已达三十人。这个数量超过了预计,令杨卫宁非常满意。
他们从天津后,发现他们离开期间收到的合格自荐信已达二十多封,经过仔细研究,最后选定十二人。
王丹琴看了看最后的名单之后,说道:“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招到十二个人,加上从各大学中直接招到的三十人,总计也不过四十四人,这应该算是我们的第二批学员。”犹豫了一下,她又说道,“是不是太少了?”
“不少了,”他回应道,“我可不想最终因贪多而吃不下去,实际上,已经超过我原先预计人数。”
她依然不死心的问道:“第一批,只确定了十个军官,还要招三十名士官,加一起不过四十人,这第二批也招四十多个。按你以前的想法,要让老学员带新学员的方式扩充,现在的比例接近于一比一的。”
“第一批确实打算招四十,不过我要淘汰一部分,毕竟只是看资料选的人,不合适的一定不少。”
她想了一下,问道:“人就不能多一点吗?”
“我们能培训的过来吗?”
面对这个问题,她不知如何回答,于是转移话题问道:“这人选好了,那下一步怎么办?”
“当然是通知他们被录取了,按计划办,报到时间定为让他们于5月20rì到6月1rì之间报到,早了不接待,晚了不收。在校大学生经过学校发通知道,自荐的由你亲自执笔向他们发出录取通知书,再给他们每人邮寄一笔路费,以便他们能按时报到。”
她想了一下,问道:“自荐的,是不是向他们以前就读的大学询问一下,他们的情况吗?”
“没必要,不管他们是否真的上过大学,学习成绩如何差,既然他们勇于自荐,且让我们满意,那么其人自然不会太差。无论是谁,只要来了,就别想离开了,当军官不行,那就当兵,大学生可不是想招就可招来。”
“好的!”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