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堂时光之象牙塔·文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坦言之,我在大学里没有学出水平,对文学没有什么研究,自己堂而皇之将题目写上去,也许只能贻笑大方,但我还是随便是说上几句吧。
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我没有学遣词造句的技巧,没有学如何架构文章,每当有人说你是中文系的,不能和你比,我自己都疑惑,这与学习什么专业没有什么关系。我很明白自己的斤两,我很清楚文学大师级人物大多数不是出自中文系。我这两把刷子,只因为自己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才不知疲倦不知羞耻地运动着。今天我在这里写呀写的,我自己都厌倦了自己的笔调了,可是我似乎该对自己列出的提纲负责任,所以我厚着脸皮写下去了。
我在文学里到底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呢?
大学的第一个文学老师是徐华,我觉得她是东北的美人,她主讲先秦至汉代文学史。她的气质就像诗经的温婉,如古诗十九首一样哀怨。脾性特别好,我很喜欢她的那种古典气质,我想应该是因为耳濡目染了中国古典文化才修炼至此吧?古典歌诗里的女子有美丽的脸孔也有美丽的心灵,温柔善良不失勇气和热情。是不是因为同为女子的缘故呢?我总是会联想到女性这个角度。
最初的文学语言很朴素,但是很讲究用字,这点,我多少有点相像。
最初的话题是男欢女爱,诗经第一篇关雎即是,可见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情从来都不是如童话般浪漫、美好。恋人间层层阻隔,重重障碍,走到一起,也不一定圆满。总是会有变心负情,也会因为游子追求前程而分离,爱情就是幸福中掺杂忧伤,甜蜜伴着痛苦。
不可思议吧,我从最初的文学里看到了女性,而稍微懂得了一点爱情!
黄河把我带进了建功立业的建安时期,让我认识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太康文学。隐士们的理想:国乱则治世安民,国兴国安则退隐山林,这种风骨抱负使我肃然起敬。黄河常说自己也想找个山林隐居起来但是又放不下尘世的一切,其实到哪里去隐居是个问题,而现代人如何做得到不问世事?
许总是中文系最有造诣的教授,他的知识很系统,据说他的着作摞起来与他等高175cm左右,然而我没有仔细听过他讲课,了解的都是皮毛中的皮毛。许总经常是自己讲着讲着就把自己逗乐了,大家也没有觉得多可笑,不过看他的样子就是个笑话,所以大家也就都跟着乐。记忆中他的一句话给我的感触挺深。他说:“大学里不是教你生存技能的,主要是培养你们自己的内涵修养,多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家园,不要让自己浮躁,总想着赚钱赚钱,不要让商业气氛占领大学这个学术家园。”而我对于唐宋文学则知之甚少,只记得元稹这个负心情人对莺莺始乱终弃,而对曾经比较喜欢的李商隐的诗则越发不懂了,李白很飘逸,很羡慕他,杜甫很沧桑,挺佩服他的,忧国忧民。
“偷得浮生半日闲,小兔乖乖要听话哦!”教授宋元明清的老师经常让我们自由讨论等于自由活动。知识嘛,大家了解一下就好,毕竟那些作品都在,自己不去读,老师有什么办法。但是还是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比如她说女生要多交男性朋友了解男性的思维,然后从众多男人里面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作为伴侣,男生同理。她还说西门庆也是个悲剧人物啊,跟他的女人们也都是挺可怜的。这个老师就喜欢跟大家聊天,喜欢和大家交朋友,不过似乎没有人买她的账。
现当代文学里面的东西是令我难过的,总是一个腔调的反封建,旧社会如何黑暗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的软弱,看得人生气。文人们趋炎附势的作品,看了就觉得可笑,《青春之歌》最搞笑了,林道静一出场的那身打扮,我没有看出来纯洁,只看到了不和谐。而那里的爱情根本就不是爱情,而只是一种阶级友情。伤痕文学里的东西太可怕了,我听过老人们讲很多变态的东西都是真的,但是被那些作家一一陈列出来,我就觉得反胃了。什么原始的**,腐朽的思想,真是不怎么能够接受啊。喜欢冰心的童心,喜欢她的爱的哲学,哎呀,我是看清楚自己了,我喜欢一种温暖的东西。读过很多鲁迅的作品后,对他超赞!他的思想深度,他的犀利文笔,他很时尚,直到现在他的作品都没有过时!

不知道是崇洋媚外还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我喜欢读国外的名着,偏爱十八、十九世纪的文学以及二十世纪的部分作品。
读过莫里哀的戏剧,他太有才了,刻画人物入木三分,各种人物的嘴脸呈现在面前,即使可恶可恨至极但是绝对不会让自己不想再看下去。
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为那里表现的人道主义精神所震撼,读了《巴黎圣母院》,不觉得女主角有多么美丽纯洁,我觉得她太自私太愚蠢了,蠢得都不可以原谅。
读《基督山伯爵》最大的收获就是它深刻的结尾:“人类所有的智慧包含在两个词里面,希望和等待!”而伯爵的复仇过程是个展现智慧的过程,同时也是个花钱的过程。太过瘾了,到底有多少钱呢?想知道数目,担心会枯竭,只是对于一种自己不熟悉的货币单位概念盲目。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感觉伴随主人公经历了一生:生、死、成功、失败、好友、情人、荣誉……他成了伟大。
读《安娜·卡列宁那》,她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以死来报复他的情人,她觉得活着的他会想她,会有愧疚和负罪感。可是有什么用?她看不到感觉不到,她死了,他还是继续活着,继续潇洒着。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太细腻了,我觉得我都要疯了。
《呼啸山庄》感觉自己在和一群神经病打交道,但是凯瑟琳的那句话,使我产生了共鸣“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漂亮,而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
莎士比亚的剧作,在我看来,不是特别欣赏,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有才华!
因为喜欢《Gonewiththewind》,所以去读《飘》,原着比电影更好看,更丰富,这是一定的事情,关注主人公的命运,所以慕名读了《斯佳丽》,这续集写得很好。然后又被堪称澳大利亚的《飘》吸引,读了《荆棘鸟》,感慨良多,收获也很多,关于爱情,关于人生。
《红与黑》、《茶花女》、《包法利夫人》、《苔丝》、《红字》等等,我如饥似渴地读着文学作品,经历着这些作品中男人女人孩子的命运,《伊利亚特》、《奥德赛》则把我带到了那个人神共世且共事的时代,我还曾跟随但丁游过地狱……
国外名人的传记、哲学大师的理论名作,我在里面东撞西碰,多数情况下,都能收获对自己有益处的东西。
也会读一些现时代的作品,比较喜欢池莉的生活白描态,不喜欢安妮宝贝的阴郁冷森仿似大家都得了抑郁症。喜欢比较正常的生活,平淡中有脉脉温情,平常中不失丝丝浪漫,而不喜欢颓废的人生:晚上在酒吧、迪厅糜烂,然后睡在一张陌生的床上,身旁躺着陌生的人,天啊,生活何以堪如此?
总而言之,是比较喜欢阳光的东西,喜欢苦难中的温情,而不是痛苦中的变态。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在自己读过很多之后才发现,那些所谓的名着精缩,那些所谓的名家点评,往往是不可信的。他们除了在理解思想上会强加给你东西,甚至会误导你,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还会张冠李戴呢!可惜,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精力也不一定有那么便利的条件,来亲自去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文学里人物的命运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人的翻版,当然我们不会经历每一种,但是总有相似之处,了解太多世态不一定懂得一样多的人情,文学中的生活和戏剧中的生活一样,可以借鉴,但是自己人生这艘船,还是要自己掌舵。
我在文学里得到了很多,但是让我现在一一写出来呢,我想只有把我自己呈现出来才可以,然而,最近有些难过,有些懈怠,文字也有些生涩了,有些不会表达自己了。如果说有那么一个时期我的文字像流水一样顺畅,如泉水一样甘甜,那么我现在的状态似乎是大雨过后的黄土地,坑坑哇哇的,很对不起大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