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桓侯八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谓大枪的定义,应当是长度在七尺以上(根据俺个人的理解,七尺应该是与成年男子身高等同,考虑到古人的营养状况不及如今,大约可以定在1.65-1.75米之间,这个长度基本兼顾了灵活与安全的双重标准),丈二以下。至于民间的武者所常用的花枪,一般的长度只有五尺左右(这个长度是有其历史因素的,中国古代对于可以充作军械的长兵器,管制极为严格,其严密程度,不下于当今屡见不鲜的收缴黑枪行动。举例来说,从隋朝以后,甚至连农具中本来很普通的叉都不许再用铁制的叉头,就是因为铁叉对骑兵杀伤力比较强的缘故。据说铁叉当年是上可叉人,下可叉马,听上去倒是挺威风的),古代长度的五尺,大约是武大郎那种半残废的身高,而且花枪的枪杆也比大枪更细一些。
一寸长,一寸强!为了弥补枪身长度不足所带来的先天劣势和缺陷,花枪的习练者们经常要依靠灵活多变的步法和身法来代偿,随后就引出了戚继光认为花枪招式不实用的观点。
事实上,戚继光说得一点都没错,花枪的许多招式都需要足够的空间才能施展开来,对于士兵来说,在必须保持队列严整,根本没有活动余地的军阵里,纯属是鸡肋,学了也是白费,但这并不意味着花枪本身就不如大枪,正如现代的手枪各项性能指标都远不及自动步枪一样,好像也没见那个国家因此就不要手枪,全部装备自动步枪,需求决定一切呀!
大枪的长度如果超过丈二,也就意味着单兵作战中无法灵活使用。估计如果某人够倒霉的话,碰见一个身手灵活的敌人,直接叫人家一刀砍死,也算不得冤枉。
大枪称为百兵之王,当然是一招一式都充满了王者气概,威势十足。
《纪效新书》收录的“梨花枪二十四势”的第一招叫做“夜叉探海势”,这是个虚式,重点在观察对手的弱点,准备出击。

具体的习练口诀是“乃持枪行立看守之法,遇敌变势,随机应用,无不中节。”
第二招名唤“四夷宾服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平枪。中平枪是**枪的精要所在,一招共有二十四种变势,妙用无穷,面对各种兵器几乎都能用这招破掉防御。武术有所谓“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防”的俗语,想必在古时步兵交战中用到最多的,也就是这一招透心凉。
螃蟹结合了书中的其他要诀分析认为,“四夷宾服”这一招的基本特色是快速,在与对手兵器到达交接距离的一刹那,选择某个变势突破中宫防御,如果对手应对不当的话,自然是落得个透心凉的下场,即便能应付过去怕也要出一身冷汗了吧!
口诀为“乃中平枪法,为**枪之主,作二十四势之元,妙变无穷,自古迄今,各械鲜有当其锋,诸势莫可同其趣。”
第三招唤作“指南针势”,也称作上平枪,与中平枪一样有二十四个变势。上平枪顾名思义是拿来攻击对手头脸等部位,或是本身高度超出步兵的骑兵。
口诀“乃上平枪法,其类用近乎中平,而着数不离**之变。有心演悟,二十四势之中可破其半。”
第四招称为“十面埋伏”,亦称作下平枪。紧守自家门户要超过上平枪,变化多端又不亚于中平枪。虽然在书中没有明言具体功能,螃蟹分析这招,主要是用来对付同样使用大枪的对手,先行压低自身的重心,准备后发制人。
习练口诀“乃下平枪法,门户紧于上平,械巧不亚中式,精于此者,诸势可降。”
第五招“青龙探爪”,特色是单手出枪,整个身躯前倾,又称作孤雁出群。应当是在战阵队列之中异军突起,快速杀伤对手的险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