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前途充满希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对前途充满希望
所谓“差等生”,其实是在意志品质上,或学习方法上,略有缺陷的正常生!
通过对女儿学习情况的了解,我发现她过来确实存在一些缺点,而且还比较明显。
一方面,她的个性相当软弱。一被批评,她就哭,有时,她太紧张父母的脸色,特别是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她根本没有一点自信心,心与手总是停止运转的,目光也是茫然的;另一方面,她又很固执。一旦形成了某些观念,比方说是老师安排的,那怕你要改变任何一点都不行。老师说冰融化后是水,你不能说是春天,老师安排的家庭作业就是不睡觉也要做完;那些基础基本的知识,如数学定理、英文单词、生物名词等,老师没提背诵要求的,你要她记下来,她就一脸不高兴。
孩子太唯师命是从了。孩子听老师的话当然是好事,但把老师的要求当圣旨,唯老师的话是听,不能合理接受来自老师以外的建议,有时真让我们哭笑不得。
一年二期,新换的英文老师不强调背记单词了,孩子就真的不记了。我们要她记,她给你阳奉阴违,嘴巴上不情愿地读着,心里不知想什么去了。结果期末考试只得了57分,直到撞了南墙,她才知道是自己出了差错。
她的学习兴趣也十分狭窄。除了对语文课及休闲读物,如杂志之类感兴趣以外,其它课程几乎对她已没有吸引力!考试不及格,对她来说已成家常便饭,她也无所谓了。我们常说:“你再不努力学习,你怎能在社会上立足?将来真的只能依靠捡垃圾维生。”她大概也就是这样认为的:“自己本来比别人差,比人家不赢,自己就是一个蠢猪!”面对家长的一大堆说教,她常常表现为自暴自弃!
现在想来,女儿当时之所以有如此可怕的情绪反应,其实都是我们做父母的强加给她的。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对她抱怨,强化了她不行、是蠢猪、是笨蛋的意识刺激。在这种艰难的环境里生存,你要她还能成为一个有坚强意志力的人么?那才真是活见鬼呢!
首先是我们做父母的错了。没有正确地针对她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与准确的引导;没有一步一步踏实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习惯;没有帮助孩子形成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更没有为孩子设计一个光明的前途,也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前进的希望。孩子听到的只有责骂,看到的只有冷漠与失望的表情,我们曾经是多么失败的父母啊!

原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本来孩子在接受能力及悟性方面,比那些优等生确实差那么一点点,却得不到真诚耐心地帮助,反而备受家长及师生们的嘲笑与排斥,让他们背负了双倍的生活及学习压力,她哪里能快乐得起来?又哪里能很好地学得进知识!
那些打击他们、影响他们对前途失去信心的话,作为家长,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千万不能说呀!就是憋死,也要关住自己的嘴巴!我就是从这么难受之中走过来的。不改变不行啊,父母不改变,孩子就没有出路。
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就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哪里能把书读好?这个社会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社会,就业门路其实相当广泛,数以千百万计的工作职位在等待着下一代的到来。决定人生是否成功,优异的学业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生目标,是人生习惯,是社会是否提供开创事业的大舞台!学习成绩差一点,并不等于就失去了美好的前途!
人选定多大的奋斗目标,差不多就能够得到多大的回报。只有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希望与向往的人,他才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就算是他的智力平平,只要他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奋勇前进,那他就一定会与曾国藩一样,是一个有着美好前途与建树的人。
女儿说得对:“爸爸,你当年连大学都考不上,不也当上了作家吗!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孩子有了生活的信心、奋斗的动力、前进的目标,她也就能够在学业上以苦为乐、自强不息了!
是啊,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树立起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以此来指挥自己的行动,他怎么会不是强大的、优秀的呢?他的人格一定是美丽的、高尚的,他的生活态度也一定是积极的、令人愉悦的。
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哪里能把书读好?只有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与向往的人,才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就算他的智力平平,只要他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奋勇前进,那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他的人格一定是美丽的、高尚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