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胤祯的归隐生活之谜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胤祯1755年归隐之后,在民间生活了十九年,于1774年一个冬日走完了自己的余生,除了留下一部不朽之作《红楼梦》以外,还有记录他在民间生活足迹的《春柳堂诗稿》。我手头的《春柳堂诗稿》(以下简称《诗稿》),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它是文学古籍刊印社于1955年8月版本的再版。这个版本是根据北京图书馆馆藏原刊本复制的,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诗稿》1889年刊印时的原有风貌。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里面总共收集了168首诗,它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五言排律,第二部分是五言近体,第三部分是七言近体。上海古籍出版社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对它的介绍是这样写的:
《春柳堂诗稿》,清张宜泉撰。宜泉汉军旗人。他的一生经历,还有待查考。
《诗稿》除一部分所谓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的排律以外,余则“或随兴而发,或赋事而成”,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作者的生活面貌。其中与曹雪芹有关的诗篇,更是进一步了解曹雪芹的可贵资料。
很显然,这本书原本是作为曹雪芹的研究资料出版的,里面除了有与曹雪芹有关的诗篇外,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也颇多相似之处,再加上二人不一般的关系,这个诗集自然成了不可多得的历史研究资料。至于张宜泉本人,由于并非是研究重点,他的身世和经历一直都停留在“有待查考”的层面上,没有做进一步的考证,因而我们对他的了解极其有限。由于不知道他的背景和来历,这个诗集所反映的情感和生活,对我们来说,也只能是隔靴搔痒,看看而已。
然而,当我们把重点从曹雪芹身上转向张宜泉时,回过头再来看这个诗集,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那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已经荡然无存,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好像是作者在与我们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感到亲切,还会形成共鸣,形成心灵的融合。“春柳”是《红楼梦》的代称,《诗稿》以此命名,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诗稿》分为三个部分,除了诗体不同以外,在内容上也各有侧重,但无论是“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还是“随兴而发”,都是以《红楼梦》为前提,为背景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否则又将陷入“不知所云”的尴尬。下面笔者就对《诗稿》这三个部分分别加以解读,通过它让我们走进胤祯的思想,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这段特殊的时光。
1、第一部分主要围绕“春柳”的性质和来历展开,里面特别强调了《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关于“春柳”的来历,《红楼梦》的柳絮词作了种种暗示,薛宝琴的《西江月》说得最明白,她说: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它明确表明,“春柳”不是来自普通人家,而是来自“汉苑”和“隋堤”,来自皇家。“几处”、“谁家”与“汉苑”、“隋堤”相呼应,以此点明它的“根”在天上,不在人间。而《诗稿》的第一部分,开篇即对这个问题作了一番阐述,这首诗的题目色满皇洲》,原文是这样写的:
阊阖开黄道,东风出紫宸。霏微香陌迥,淡荡御阶匀。彩日辉纶掖,晴烟袅锦闉。花明三殿绕,柳媚九重新。绕阁莺梭掷,穿楼燕翦频。应昌徵镐晏,鸣盛叶韶钧。喜洽趋朝履,欢生入觐绅。愿言临帝阙,拜首永长春。
这首诗无论从格调、语气,还是氛围、背景,都与薛宝琴的《西江月》大不相同。前者被离愁别恨的情绪所笼罩,诗人的伤感、悲痛、惋惜之情充斥在字里行间。后者则一扫以往的阴霾,让读者感受到的是阳光,是希望,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果说春天在《红楼梦》里只是一种梦想的话,那么在这里已经变成了现实,变成了诗人生活的状态和环境。所以诗人才会如此兴奋,如此喜悦,如此情不自禁,迫不及待的要把它展示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同身受。
很显然,两首诗都写的是皇都,但反映的却是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不同的政治背景,两种不同的心情。对比两个朝代,诗人大有昔非今比之感,故而在后面的《雨雪载途》中发出了“感今时序变,忆昔岁华殊”感慨。不用说,《诗稿》所处的背景是一个新朝代的开始,是一个春天的到来,所以诗人用“花明三殿绕,柳媚九重新”来形容它的新变化,新气象。
“春柳”在这样的背景下焕发出了自己的光彩,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天。所谓“白雪歌残梦正长”,这个“梦”就是要构筑一个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让大清的江山充满活力,永葆青春。因而,他写下了“愿言临帝阙,拜首永长春”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这一梦想得以实现的喜悦,并希望它能永远的保持下去。
“春”即“晴”,它是阳光,是雨露,是繁荣昌盛,是国泰民安,是太阳对大地的馈赠,是上天对黎民的眷顾。可以说,它承载了“明明德”的全部内涵,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因而,他又写下了《日月无私照》来表达自己的坚定信念。他说:
转运随元化,昭回并自东。百灵临委照,万象仰从公。杲杲朝霞上,亭亭夜露中。楼台开地轴,星斗豁天空。出海晴辉朗,横山浩气崇。曈昽穿隙遍,皎洁数毫穷。曝鉴功非异。躔逡度未同,有明符圣德。遐迩披光融。
这就是日月带给大地欣欣向荣的景象,也是“明”应有的品质,这个品质概括起来就是“光明正大”四个字。(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