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真事隐去”之谜 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了上述两首诗外,贾雨村还高吟一联曰: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脂砚斋在它的后面批道:
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这里提到了书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宝玉、黛玉和宝钗,“二玉合传”指的的是宝玉和黛玉,“二宝合传”指的是宝玉和宝钗。无论是“二玉合传”还是“二宝合传”都与“梦”有关,都与书的主旨有关。“二玉合传”指的是甄士隐的梦,它讲述了宝玉之情来自天上,来自“赤瑕宫”,来自林黛玉的眼泪。“二宝合传”指的是贾雨村的梦,它把宝玉和宝钗称之为“匮”和“奁”中的无价之宝,期待慧眼识珠者的发现。
“匮”和“奁”是放置“玉”和“钗”的外包装,它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是贾雨村所代表的“时尚之学”,也就是“假语村言”。作者把这本书的表象比作精雕细刻的“匮”和“奁”,不管外观如何精美华丽,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盒子,其价值无论如何也无法与盒子里的宝物相比。
那么贾雨村的梦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求善价”和“待时飞”,要让这两个宝物有朝一日能“一鸣惊人天下闻”。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他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最终目的。当然,这不仅是贾雨村的梦,也是甄士隐的梦,不仅是甄士隐的梦,也是作者的梦。谁都不愿意看到“卖椟还珠”的事情发生,更不愿意看到玉石俱焚的悲剧上演,因此“飞腾”成了甄和贾共同的心愿。
我们看到,在这个中秋之夜,甄士隐和贾雨村相聚甚欢,他从贾雨村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如果说贾雨村是“匮”和“奁”,那么他就是里面的“玉”和“钗”,“求善价”和“待时飞”需要他们共同的努力。所以,他对贾雨村的祝贺完全是发自内心,对他的资助更是心甘情愿,义无反顾。
贾雨村离开后,甄士隐经历了三次劫难,终于是“凤凰涅磐,浴火重生”,踏上了与僧道同行的路,成了“太虚环境”的神仙。贾雨村也如愿以偿,与娇杏结为夫妻,成为了人上人,在世人眼里也算是个神仙了。但此神仙与彼神仙有天壤区别,跛足道人用一首《好了歌》点明了这一点,他说: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从这首歌可以看出,甄士隐这个神仙无功名之心,无金银之欲,无男女之情,无儿孙之念,完全摆脱了世俗的羁绊,进入了四大皆空之境,成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云游四方的道士。贾雨村则不然,在他的身上除了世俗的“声色货利”之外,还额外的挂着属于甄士隐的许多东西。也就是说,甄士隐把自己的“牵挂”套在了贾雨村身上,让他为自己负重,为自己承担风险,为自己开辟通往天堂的路,他自己则轻装上阵,在红尘中潇洒走一回。
甄贾结合之后,甄士隐顺利进入了幻境,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他的大不幸之因,终于结出了大幸之果。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番话就是对甄士隐从不幸到大幸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体现了幸与不幸之间的辩证关系。所谓“好”指的是“女儿”,因为“好”由“女”和“子”组成,她指甄英莲,是不幸的象征。“了”就是让“女儿”化有为无,以争取最好的结果,因而“了”就成了“大幸”的象征。其实“好了”体现了作者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这部作品充满哲理的思想内涵。可以说,“好了”成就了甄士隐与贾雨村的缘分,也成就了作者的希望和梦想。
通过以上的分析,读者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所说的“将真事隐去”确凿无疑,并非捕风捉影,更不是无中生有,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笔者还会在其它章节做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第二卷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