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正月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年刚刚过完。

今天是正月初二。

唐朝的新年可能特别隆重。

之所以说是可能,是因为我在安西,这边儿相对于长安并不是特别隆重。

不过,唐朝最隆重的节日是元宵节。

年底的时候我被调回了龟兹。

安西都护府这边儿的春节是这样过的。

除夕之夜,安西都护府的所有驻军都要喝花椒酒,以驱寒祛湿。

我原本以为花椒酒是把花椒放在水中煮沸而成,实际上并不是;是把花椒放在盘中,饮酒时撮一点放入杯中。

唐朝的酒都是甜的,配上花椒油一种奇怪的口感,但是并不难喝。

喝完花椒酒之后,全军将士一起吃年夜饭。

年夜饭就必须要说一下了。

年夜饭的主食是鸡肉馅儿的水饺配羊杂汤;别问我羊肉去哪儿了,我也不知道。

羊肉自古以来都是上层者才能食用,像我们些士兵虽然大部分有些官职,但是也是没有资格吃羊肉的。

主菜是红烧肉、干煸秋葵以及猪脚线粉(即粉条)。

粉条的制作历史已经有一千四百年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有粉条的详细制作过程。

这个时候制作的粉条不叫粉条叫做线粉,主要由绿豆、豌豆、蚕豆等制作。

鸡肉切丁配上切成小条的地衣菜以及鸡蛋,包出来的饺子还是很好吃的;饺子皮儿和的很劲道,地衣菜应该是提前焯过的,没有土腥味。

红烧肉也很好吃,肉质肥而不腻。

虽然这些饭菜跟平时比好了好几个档次,但是这也不是年夜饭该有的标准啊。

怎么着儿也给个凉拌菜!

可是唐朝菜比猪肉贵,又没有大棚,又没有反季节蔬菜,连玄宗都不见得能吃得上蔬菜。

吃完了晚饭之后,除了排到班巡逻的倒霉孩子们之外,其他人都回到自己的房间、围坐火盆到天明,这是为“守岁”。

杜老师写过这么一句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没有烟花也没有各种娱乐活动。

说起来,我们也是一群驻守在边疆的大唐军人,这样想,忽然觉得自己很伟大。

我和王楠坐在房间里烤的火盆儿,我提议我们俩去院子里;天只是有些清冷,多穿点衣服还是可以的。

王楠也觉得在屋里没什么意思,和我一起去了院子里。

院子里,安一冉和姚旭正在烤火,看到我俩,招呼我俩过去。

“怎么样,是不是不如现世好玩儿?”安一冉玩味地说。

“教授,我都在这边过了两年了……”我说。

“其实长安的春节比这边儿热闹的多了。”姚旭说,“在长安,有一种驱除瘟疫的活动,称为“傩”或“大傩”。”

“这是从远古传下来的活动。《论语》中有“乡人傩”的记载。在除夕之前要选出十个男童,让他们戴上狰狞的面具,穿上红黑颜色的衣裤,击鼓并舞蹈。”姚旭接着说,“据说这样是可以驱鬼。傩还有一名领舞者,他被称为‘方相氏’,除了这十名男童之外,还有一个执事,整个队伍一共十二人。”


“听起来像是跳大神。”王楠一脸纠结的笑,说。

“实际上就是跳大神。”安一冉笑,“一群小孩儿,跟着两个大人蹦蹦哒哒的。”

“不过唐朝皇家活动倒是很多。”姚旭说,“在除夕这天,唐朝的皇家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大傩仪式,人数达五百多人。”

这个我从书上看见过,八方来朝,百朝同贺。

唐朝上朝的地方叫做含元殿,每到过年的时候,个个番国都来祝贺。

人数都能达到上万,含元殿的里站不开,都得站到含元殿外面的广场上。

沈佺期曾经在诗中写道:“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傩子乱驱妖。”

也就是说,大傩是国家批准的封建迷信活动。

虽然本意是好的,祈求五谷丰登,祛除邪祟;但后期变了味。

过了除夕之后,第二天是春节;春节的活动就更多了。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唐朝人过春节时和后世一样,爆竹是不可少的;“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家家户户都把提前准备好的爆竹放在院子里,子时一过,整个长安城的声响不绝于耳。

正月初一这一天,注定是个不眠夜。

唐朝时,春节还没有贴春联的习俗,主要是因为唐朝的时候还没有对联这种东西——对联出现于宋朝。

当时只是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个名字,挂在门首,称为“仙木”或“桃符”——这俩应该是桃木剑的雏形;传说神荼、郁垒是兄弟俩,他们“性能执鬼”,居住在桃树下。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驱除邪祟的的时候,会在门口挂上桃枝的原因。

有了对联之后,也并没有立刻诞生春联。

五代时,后蜀的一个人在在桃符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第一副春联;他的朋友一看,这样不仅显得自己很有文化,而且还能写一些吉祥祝福的词语。于是纷纷效仿起来。

从此以后,春联传承至今;“桃符”也成为了春联的别名。

“除了大傩之外,过春节要吃‘五辛盘’。”姚旭说,“五辛盘又盘’,是由五种有辛辣气味的蔬菜拼成的,说是吃这种东西可以发散人的五脏中的陈腐之气。”

“世伯……现在这个季节居然还能找出五种蔬菜来?”我难以置信地问。

“秋葵萝卜豌豆地衣菜绿豆芽。”安一冉接道,“都是焯过水之后,直接使用。”

我:“……”

“白居易有首诗,‘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安一冉接着说,“唐朝人过春节还会准备有胶牙饧、柏叶酒、屠苏酒等传统的食品和饮料;虽然一直是奉行尊老爱幼,但是这些酒却是长者后饮,最后饮者称‘蓝尾’。”

“除此之外,还会走亲访友,互相邀宴,称为‘传座’。”姚旭说,苦笑,“这个时候会发现亲戚特别多,把所有的亲戚走一遍的话,基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