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东的红巾军的活动由来.辽东马上就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巾军起义,在辽南建立地方政权
1351年五月,刘福通、韩山童等人领导的红巾军,在安徽竖起讨元大旗,拉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长期郁积在人民内心的怒火,以烈火燎原之势向全国迅速蔓延,不久就波及偏处东北一隅的辽阳行省。就在当年,进入山东的一支红巾军——淮安陈佑率领的队伍从登州渡海,登陆辽东半岛,这基本上是现在的烟大轮渡线路。
这支红巾军计划向辽阳行省发展,他们曾重创元军,一度攻陷金州,但最后终因后无援军,势单力寡,被元枢密同佥老婼带兵攻击后,陈佑率领的红巾军只好再次渡海,回到山东。红巾军的这次进攻虽然失败了,但是在陈佑攻陷金州之后,居住在辽西地区的部分蒙古牧民,受红巾军大起义的影响,多次爆发小规模的反抗斗争。
红巾军并非因此放弃辽阳行省。
1358年年底,分为三路大军的红巾军在围攻元大都计划破产后,中路红巾军开始东进,转战辽阳行省南部地区。红巾军首先攻下全宁,烧掉翁吉剌部的鲁王宫府,随后攻克大宁。红巾军继续东进,在1359年一举攻占辽阳行省省会懿州。占领懿州后,红巾军派遣一支500人的小部队,南下攻打广宁,不过因为元军早有准备而失败。红巾军再派大军攻打广宁,围攻的人马排到数十里外。广宁城被攻破后,广宁路总管郭嘉被杀。几个月的时间,红巾军就已经占据辽西大部地区,包括元朝辽阳行省的政治中心懿州,红巾军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权,准备把辽阳行省建成红巾军在北方的重要基地之一,为夺取元大都创造条件。
经营辽东
展开拉锯战,红巾军多次攻占金复州
1359年初,为了扩大战果,红巾军分兵数路向辽阳行省的四方发展。1359年四月,向南进攻的红巾军攻占了金州、复州等地,基本控制了包括大连在内的辽南地区。仅仅两年左右时间,红巾军横扫了辽阳行省南部的大部分地区。
不过,在形势发展对红巾军十分有利的局面下,红巾军内部却发生了一些变化,活动于山东境内的东路红巾军发生内讧,主将毛贵被赵君用所杀。配合中路红巾军进入辽阳行省的东路红巾军将领续继组,听到毛贵被杀,于1359年七月擅自离开辽南战场,从辽东半岛乘船渡海到山东,袭杀赵君用为毛贵报仇。此后,这支部队再没有回到辽阳行省,这对辽阳行省红巾军的实力是一个不小的削弱。

尽管红巾军主力有所削弱,元朝的增援部队络绎前来,但是红巾军在辽东腹地依旧控制着局势。进入辽东以后,红巾军在军事战略上有明显的改变,即放弃流动作战方式,以辽东为根据地与元军对抗,展开拉锯战。红巾军根据地的中心在辽阳以南的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地区。
不过,由于倭寇的介入,红巾军曾暂时退出金、复州,但是,辽南是辽东人口最稠密地区,也是财富最集中地区,况且和山东隔海相望,两地红巾军可以遥相呼应,红巾军的领袖关先生等人不会轻易把这块战略要地拱手让人。因此,不久之后,金州复州地区就被红巾军收复。
五年苦战
遭遇围堵,红巾军全军覆没
战斗在辽西地区的红巾军,先后在大宁、兴中州、永平失利后,由程思忠率领的部分中路红巾军突围后退向瑞州(今辽宁省绥中前卫)。为甩掉尾追而来的元军,这支红巾军也进入了辽东半岛的金复州地区。不久,这部分红巾军联合辽东腹地的义军曾再度西上,试图攻下兴中州,然后从海路攻打永平。元军急忙分兵防守,红巾军转攻大宁,但是被元军大宁守将王聚击败。在辽阳行省西部,红巾军又开始处于不利态势。
红巾军为争取高丽共同抗元,两次进军高丽境内,但事与愿违,以失败告终。沙刘儿、关先生等重要将领相继阵亡。损失近半、元气大伤的红巾军,在破头潘等人率领下退入辽东后,与元军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元廷已在辽阳行省集结了相当一部分兵力,特别是原辽阳行省的一些官员拥兵割据,结寨自保。虽然他们彼此间也内讧不息,但在仇视红巾军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因此,这时的红巾军就其实力而言,已无法与元军相抗衡。
元辽阳行省同知高家奴,拥兵屯聚于辽阳城东的平顶山至老鸦山之间。1362年四月,高家奴得知退回辽东的破头潘余部将经过该地,带兵在浑滩镇埋伏。红巾军4000多人被杀,破头潘也被俘。这时的红巾军余部已经无力与元军在辽阳行省周旋,全力西退,1363年三月,被元将孛罗帖木儿、忽林台所败、全军覆没。
红巾军自1358年末进入辽阳行省,最多时兵力超过20万人,足迹遍及辽西、辽东、辽南,但是苦战五年之后依旧惨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