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医青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西关桥头是双县县城约定俗成的劳务市场,想干零活的人每天早上很早就会在桥头等候,有需要工人的主家也会到此挑选合适的工人。
小薇是聪明的,没有合适的工作,她宁愿在住处呆着,也不出去乱跑,不让建业担心。就这样建业每天早起去西关护城河的桥头找点零活,干点临时工。下午回来陪她出去逛一圈散散心。
几天过去了,二人打算在附近租间房屋。毕竟住旅馆不是长久之计,房钱也相对较贵,还不让在里面做饭。小薇在住处闲着无事,就想每天给建业做顿好吃的,等他回来好好犒劳他。所以这几天二人忙着寻找合适的房屋。
这一天,建业在工地帮人干了半天的零活。早早收工回到了住处。
小薇在外面买了几个火烧,和两屉枣包带回了旅馆。两个人坐在室内的小桌边吃了起来。
外面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的。小薇打开了房间的门和窗户,外面的微风许许地吹了进来,显的很惬意。
“这几天先对付吃几口,等咱租着房了,我给你做好吃的,让你尝尝我的手艺!”小薇说。
“嗯,你做什么我都喜欢吃!------哎,小薇,我还是想冒昧地问一下,你在家做过饭吗?”
“哎我说建业,你怎么会有这个奇怪的问题!你是在怀疑我的厨艺吗?”
“不是,我就是有点好奇!”
“那我今天就明确地告诉你,我在家做过饭!------做过一次饭!哈哈!”
“就做过一次饭?!”
“那我不管,反正我做什么你就得吃什么!”
“啊?!那好吧!”建业说道。
“哈哈!你还真当我不会做呀?骗你的!在咱乡下女人不会做饭谁敢嫁人啊?!”
“没有!你这么聪明肯定早学会了!------我就想吃碗面条,你做给我吃!”
“你能不能有点品味?!”
二人正嘻嘻哈哈说着,吃着。不经意间往门口一看。只见门口处一多了一人,也不知他什么时候站在这门口的。
只见这老者六七十岁年纪,一身红黑色宽大的唐装。中等的身高,笔直的腰板。花白的短发,一张微黑的脸显的格外俊朗,两腮微陷显的很瘦。一双眼睛明亮有神,平淡的目光中却也透着一股威严。一张脸刮的很干净,只留下巴处一撮白色的山羊胡!
还有,他的右腋下拄着一个拐杖。
两个人认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那晚救助的中医叶青云老先生!
建业两个人忙站起身来,迎了上去!
“建业,还记的我这个糟老头吗?”叶老抢先说道。
“记的,怎能不记得?!叶伯伯您身体好了吗?腿上的伤口------还没拆线吧?快进来坐吧!”
“放心!只是皮外伤,没伤到骨头!”
“叶伯伯,先坐下来说吧!”小薇也劝他说道。
“你是建业的媳妇?”
“对!我是黄建业的媳妇!”小薇急忙说道。
“好!不错!不错!”叶老显得很高兴,说道,“有几句话我还必须站着说!”
他拄着柺慢慢走进室内,对建业说:“我在生命垂危之际多亏你搭救,这才脱离危险!请受我一拜!”说完还真朝建业鞠了一躬。
这一下也把建业整慌乱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朝着自己恭恭敬敬就是一鞠躬。建业感觉忽地一下魂都没了,也不知从哪儿冒出一股凉气直冲后背。
他急急忙忙朝着叶老,还了两个深鞠躬,每一躬都一躬到地。他甚至连下跪的心都有。
“您严重了,真的没必要这样!”建业说道。
“还有就是你要是对我有什么要求,或者有什么困难要我帮助,尽管提出来。只要我能做到一定答应你!”叶老接着说道。
“我没要求,也没困难。我就是看到有人晕倒,本能地帮一把而已,就这么简单!”建业说道。
“好!好样的!”叶老说着,慢慢地在桌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哎这枣包不错啊,我有好长时间没吃过这好东西了!能不能请我老头吃一个?”
“叶伯伯您别客气,这儿有双干净筷子!”小薇说着把筷子递给了他。
“那我就不客气了!”说着就夹起一个枣包吃起来。那枣包很小,几口就吃完了。他放下筷子说道,“嗯,很不错!红枣补气养血,排毒养肝,是好东西!”
建业只感觉这老头儿很好玩儿,很灵活是个大聪明人。
只听他又说道:“我和你们认识你时间虽然很短,但却有着过命的交情,缘分呐,今天还吃了你们的包子。我也该表示表示呀!
这样吧,建业!我给你媳妇找个活干,去我的小诊所里帮忙,平时就是按方子熬个汤药,没事时帮忙照顾一下病人,做做卫生啥的!你看行不?”
“我怕她干不好,耽误您的生意!”建业说。
“这个不用你担心,这孩子一定行!我看人是不会错的!”
“那就多谢叶伯伯了,以后还请多多指教!”小薇显然很乐意这个工作。

“哈哈!好说!孩子你这是答应了!”叶老高兴地朝小薇说道。
小薇也不说话只看着建业,建业只好说道:“小薇这是第一次接触医院里的工作,以后还要麻烦叶伯伯多照顾!”
“好!好!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把这孩子照看好的!”叶老又接着说,“诊所后面不远处,有几家四合院出租,我回去问一下,行的话你们就搬过去,不能老住旅店呐!”
“那就麻烦叶伯伯了!”
“没事,不麻烦!今天我亲自登门拜访,明天还希望你们大驾光临我的寒舍,我老伴还有两个闺女亲自下厨招待你们!”
“明天我们一定会去!”
“好!好!明天我叫人开车来接你们!”
叶老说着扶着拐杖慢慢站了起来。只见他朝外面喊了声:“腊梅进来!”
外面应声走进一人,正是那叶老的二女儿。这时他们才知她叫腊梅。
“我们已经认识了,建业你们俩以后就叫我腊梅姐就行!明天见!”腊梅说着扶着叶老慢慢地走了。
建业二人送他们到旅馆外,告别后见他们上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一会儿就消失在视线里。
在南关菜市场附近有个小区,里面有好几栋四层的红砖楼房。听说县城好多机关的公务人员还有干部都住在这里。这个小区不一般建业早就感觉到了,以前路过这儿总是能看到,那看门的老头耀武扬威地驱赶着门前的小贩,他那神气的表情就像慈禧太后身边的老太监。
第二天,建业两人被接进了这个小区,有人领着进了一栋楼里。叶老就住在一楼。
推开看上去很小的房门,看见叶老已站在客厅等候。
“欢迎二位小恩人光临寒舍!”叶老很高兴。他还是拄着拐杖,建业二人不由得上来搀扶他。
“坐,坐!”叶老说着,三人在靠墙的红木长椅上坐了下来。
这时从厨房闻声走出三人,前面的一个老婆婆,头发花白,但显的精神矍朔,面带笑容。后面是叶老的两个女儿,也都乐呵呵的。
“这是我老伴,还有我的两个闺女,寻梅和腊梅!”
建业和小薇见到那老婆婆一时不知怎么称呼,二人站了起来有点紧张。
“老婆婆好!”小薇说道。
那娘仨听了不禁弯腰捂嘴地笑了起了。
“婆婆是老了!”那老婆婆说道,“没想到你们小俩口长的这么好看,不但人长的好看,心眼更是好的没法说。老叶碰到你俩真是幸运呀!”
“应该的,这种事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建业说道。
“哈哈,哈哈哈!”二位老人一阵大笑。
“我有好多年没有见到像你这么实诚的孩子了!”老婆婆笑着说道。
“毕竟还是乡下孩子老实,淳朴!”叶老说。
“这小俩口连个工作都没有,我给他们钱硬是不要,真是有骨气!”那叫寻梅的大姐说道。
“这俩人当时把大姐感动的泪流满面的!”腊梅笑着说道。
“却确实令人感动啊!听说当时一圈人围着没人敢救,都怕担责任哪!他能好不犹豫出手向救,真是难得!”叶老感慨地说道。
大家坐了下来,一阵寒暄。这一家人对建业俩人颇有兴趣,围在一起问这问那。不觉间已快到了正午。
“你们在这慢慢喝茶,我给你们做饭去。在这儿就跟自己家一样别拘谨!”那叶夫人说完领着俩个女儿进了厨房。
建业定下神来仔细打量这间客厅。宽大的厅堂布置的很简约。南墙是一面大窗户,紫红色的窗布优雅地束在两侧,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客厅里显的很明亮。
东西两墙各挂一幅字画。东墙下是一红木长椅,上面放着软软的坐垫。椅前是一长条形红木小桌,上放一套茶具。小桌四周散放着,几个红木小凳子。西墙字画下则是放着一长形的棕色沙发。
建业细看墙上的这两幅画,不禁越看越奇。
西面墙上是一幅很大的梅花图。画中是一枝苍老虬劲的树杆长有许多小枝,小枝上长满红色梅花。画风优雅,美不胜收。离近一看这画却不是笔墨所画,而是铁铸而成!整幅画都是铁铸的,然后一块块一点点拼凑镶嵌在白色纸板上。工艺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建业心想这传说中的皖北铁画,不想在此有幸亲眼所见!
再看东墙上这一幅,却是一幅梅花篆字。条幅很大,却只有上下两行,共十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有碗口那么大。这幅梅花篆字。远看就是十四朵梅花,整整齐齐排成上下两行。上七朵,下七朵。每一朵姿态各不相同,各有千秋。近看则发现每朵梅花都是一个篆字,依稀可辨写的是: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花中有字,字中有花!向映成趣,妙不可言!据说这种梅花篆字全国只有几个人会写,技法从古至今也只是心口向传。在此一见,也是三生有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