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需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杨卫宁对于“如果与南京系开始,那么胜算有几何的问题?”的问题,绝对会回答:必胜!
由于可以接触到一些机密资料,他对于奉系的情况了解很多,信心自然也是十足。奉系长期推行隐忍式的稳步发展之路,也就是说,尽可
能不成为任何一场争端之中的主角,旁观事态发展,寻机谋利。这一政策是非常有效的,数次军阀混乱之中,奉系不仅没有失败过,相反次次
渔翁得利,建立起今天的běi jīng系,占据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
如今已不存在继续隐忍下去的可能xìng,再没有那个势力可以利用,只剩下一个对手了。国内的和平局面不可能维持不久,南京方面没有放
松军备的意思,北上之意也非常明显。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完全是另一个时空的样子,战争yīn云已现。无论从那个方面说,běi jīng系也不得不考
虑扩军备战的问题。
杨卫宁也认为这个时候也确实到了考虑军备扩充问题,于是接受了任务,开始着手谋划起来,不过他很快就发现一个麻烦:军费!
如何扩军绝不是说一说,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涉及花钱的。对于这次扩军到底可以花多少钱没底,他心里没底,王博新在信中也没有提及军
费的事,只是要求他尽快拿出方案。
做为一个计划制定者当然希望有花不完的军费可供使用,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财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也不希望扩军的规模超过财政的承
受力,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论起来běi jīng系的财政状态不错,虽有超支的情况,但绝对处于可控的水平之内,不过以张作霖那个不怕花钱的行事原则,财政依然相当紧
张。除了军备之外,其他方面也要花费,尤其是有着一个规模巨大的工业发展计划,因此军费开支的绝对数虽然一直增长,增长率也不低,但
是军费在开支之中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
由于军队长期没仗打,奉系对于军备的投入从没有与其对手那样急切过,即便是入关之后,也只是在维持一定的规模的同时,军费支出的
主要内容也并装备采购,许多钱是花到提升军人待遇上,比如:士兵的伙食标准,营房条件等。
这样的作法,他是非常认同的。决定战争胜负的除了比拼双方的数量,多少士兵,以及多少大炮与飞机之外,也要比拼质量,不仅仅是武
器装备,更要比拼人,人的因素也是重要的战争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士兵吃饱穿暖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亚于让他们拥有一流的装备。
杨卫宁所了解的情况也是不错的,比想象地好许多。征招入伍的新兵普遍反应在军队里吃的好,以前在其它派系中赶过的士官或军官也认
为,如今待遇太好。原以为这只是片面之词,有点夸大事实,可是后来经过更多的了解,包括请情报部门帮忙,结果经过一番了解之后,发现
事实并没有被夸大,显然杨卫宁此前对各派系军队的了解还是太乐观了。许多派系的军队之中,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是很正常的现象,拖欠军响
更是常事,克扣军响什么的也不算意外。
这样的现象非常重要,军队的维持费与训练费上升许多,也许在帐面上减小了军费的使用效率,但从实际战斗力的角度说,效率非常好。
不仅是士兵待遇方面,奉系在其它方面的情况也相当不错,尤其是后勤保障体系方面,其它派系无法达到。如果以军费总量与军队规模相
比,计算人均军费水平的话,更没有那个派系能与之相比的。
至于军费的实际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更不要说,南北之间的物价差,北方的物价更为低廉,这等于提升了效率。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很难

出现“吃空响”的现象,贪污军费的现象也基本消失。相比之下,南京系的军费效率非常低,“吃空响”是很普遍现象,贪污军费的更是常事
,大量军费根本就没有花到实处。
这时杨卫宁并不关心军费的效率高低,他真正头痛的问题:到底有多少钱可供使用的?
这几年以“种田”为首要任务,投资了大量实行项目,经济确实有大发展,可是如今的财政状态如何?以及能在军费上投入多少?他是一
点也不清楚,以前曾经专门研究过财政问题,当初在东北讲武堂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可是自从离开那里之后,也就没有再仔细研究过有关
的问题,只是偶尔王博新会提供一些零散的资料。
这时没有时间去找资料做研究了,那会浪费许多时间,再说了他也不是什么财务专家,也不知道军费占多高的比例才不至于令财政陷入困
难,更不知道现在一年的财政情况,甚至今年的军费开支到底有多少也没个准数。
唯一能让他高兴一点的是,běi jīng系的财政状态不错。由于长期注意发展经济,令经济状态良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受此影响财政收
入已达到一个高的水平,增长率也是相当高的。
按他以前掌握的情况,1930年时,běi jīng系的实际收入为二亿元,并以每年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速度增长,这个增长率是去除通货膨胀后的
实际增长率。如果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那么目前的收入会是多少?三亿?四亿?
这仅仅是收入,且为扣除内外借债的收入,否则收入将更高。至于支出,则远远高于收入,因为实行的是赤字财政,依靠大量借内外债务
加多发行纸币弥补缺口。结果自然是负债累累,以及货币以每年百分之五到十的速度贬值。
比如:1930年的支收计划为三亿,实际上支出达三亿二千万。至于军费开支,1930年时,约为一亿,占支出的三成,不过军费增长率不超过百
分之十,因此军费在支出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虽然没拿到最近的军费开支情况资料,但是估计在开支中的比重应更低,到低到多少不知道。
既便不了解情况,工作也不能停下来,于是他只能按自己的猜测去制定计划,所以相对的保守了一点,实际上只是进行编制调整。这一方
案的好处是简单易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预备兵员动员体制。
论及兵役制,这也是一项běi jīng系超过其它派系的地方。
首先,征兵方式的变化,入关之前,虽多采取招募制,但已开始试行以自愿为基础的征兵制,入关之后,开始推及普通义务兵役制,如今
已经推广开了,每年都要征招大量新兵入伍。
其次,预备役制度的建立。虽然没有组建成建制的预备役部队,但是建立了动员体系,登陆在册的预备役军人超过四十万,当然了,实际上
没有那么多,也许只有三成。其实这个动员体系真正的动员对象并非受过军训的人员,而是普通劳动力,近年来的大量水力工程等,都是依赖动员大量农村劳
动者来完成的。
这一方案具体内容只是对现有编制进行调整,各级师团将调整与增编一些直属单位,涉及人员也不多,调整现有人员建制既可完成,不需
要特意增加多少人员。一旦有需要,只要通过动员补充人员,提升部队的规模。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