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宣化基地的麻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年初一早上,王博新把杨卫宁与王丹琴招到家中,先允长辈享受“晚辈”拜年,再拉着他们去zhōng nán hǎi,给张作霖拜年去。
张作霖自从到了běi jīng之后,一直住在zhōng nán hǎi,这事实上继承了北洋zhèng fǔ时的传统,zhōng nán hǎi一直总统的住所及办公地点。
与去年一样,这只能算是礼节xìng的活动,杨卫宁给张作霖拜过年之后,与长辈们客气几句,既可zì yóu活动。唯一不同的是,今年来的人比去年多了不少,他也不再是去年那个无名之辈,自然也就又认识了许多人,可惜他与大家也就认识一下,没什么深交,更没什么交往,事实上也没机会有什么交往。
除了chūn节前后几天热闹一点以外,其他rì子则相对平静,生活很快恢复了正常。甚至于,chūn节前,人们特别关注地石友三,也没人再提起,好象chūn节之后,人们忘记了此事。
如今杨卫宁的生活稳定而简单,按时上下班,除了在办公室里处理点文件,就是随意地检查一下情况,偶尔才会给老学员上节高级战术课。他主动自己脱离管理工作,放下教学工作,完全让老学员们去担当重任的作法。至于原因很简单,以后队伍要扩大,他的事情会更多,以后他没有多少时间,甚至没有时间用于南苑教导团。
他放手之后,教导团的工作并没有出现问题,学员们的表现没有让他失望,于是他放下心来,开始忙着研究其它事情。
这个时候,他真正忙的工作还是张家口基地的问题,其实称为宣化基地。去年成立了基地筹备组,只是受经费所限,没有开展任何实际工作,今年说什么也要开工建设,不能再等了。
整个基地的总体建设规划早已出现在图板之上,其规划并非圈占某个地方,建个简单地基地。计划是要建设一个基地群,大大小小的基地及各种设施将分布于宣化附近地区,其中管理中心将建于宣化县城附近,而主要的演习场将在宣化沙河南岸区地区,那里的地形复杂,有平原,也的山区,由于存在沙化问题,基本没什么居民,更主要的是那里原本就拥有一个军用靶场,可以形成一个面积达十万亩以上的演习区域,完全可以满足实施大规模军事演习的需要。
虽然整个区域的面积听起来很大,其实军方需要征用的土地非常少,只有涉及保密及演习的需要的区域才会进行不同级别的限制xìng管理,比如:某些地方禁止或限制居住,限制某些活动等等。
事实上。杨卫宁研究如何实施相当计划计划时,已经非常注意节约经费,可是经费成了困扰计划的最大问题。
尽可能不征用民地,避免占用农田,更要避免迁移人口,尽可能利用现在的军营等,可是最终的预算报告依然让杨卫宁头晕不已。这个工程实在太大,再怎么节省,花费也是天量数字!
更麻烦的是,去年的3000元经费早已用光,今年的经费尚没有下拔。即便下拔,也没法全用到基地建设上,除了基地工程之外,这笔经费实际上用于好几个项目。
首先是,科研项目。委托各大学研究的各种设备需要经费,去年做预研,没给几个钱,今年对方拿出了具体的研究项目。虽然项目不多,但是想要的话,那就要再拔一笔研发经费,算下又不是一笔小钱。
其实是兵棋工作,去年做为演习基地的附属项目,以研究演习裁定工作为名的组织了几次活动,结果实际上发展为对军内兵棋工作的整合活动。现在相关的几个单位对此非常积极,已经在运作许多项目。如果想今年继续做下去,那么自然相关的费用少不了。
没办法,只能研究多要点经费,可是情况并非预想地简单,费了半天劲,司令部负责财务的单位只同意给5万,后来又四处活动,也只是增加到10万,且要等到5月份之后才能下拔。10万看上去不少,但对于建设一个大型基地而言远远不够,更不要说,还有其他项目。
他们一面想办法争取上级同意增加经费,一面想办法提高效率,如何办事少花钱。其中最好的,也是见效最快的,自然是停止除了基地工程以外的其他项目。可是杨卫宁思来想去,那个也不想放手。研发项目涉及以后的发展需要,只有增加经费的份,那有砍项目的份?至于兵棋工作,无论从那个角度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更不可能放弃。

这下子可犯难了,不过杨卫宁很快找到解决之法,开始四处活动起来,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转移项目。反正项目不放弃,成果也要享受,可是相关的经费不出,至少不全出。
北方军区或者说奉系筹办已久的běi jīng陆军大学定于3月开学,它以做为培养高级军事人才为目标的高级军校,相当于以前的北洋陆军大学,属于最高级别的军事学府。běi jīng系早期的军校只有一个东北陆军讲武堂,1929年入关之后,恢复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可是缺少高级军事学校,因此早就计划兴办一所陆军大学,也就是这所běi jīng陆军大学,以培养高级军事人才。只不过因种种原因,尤其是军内各个派系对该校控制权的争夺,令其开学时间一拖再拖,原本1933年下半年既可开学,结果拖到现在。
杨卫家听说这一消息之后,立马想到办好,于是直接找到běi jīng陆军大学的校长杨宇霆。经过一番商谈之后,把有关兵棋的整合工作推给běi jīng陆军大学,训练改革部由组织者变成参与者,相关经费自然也就免了。
接下来他又开始四处活动,找军方的装备部门,找各兵工厂,找教育部等等,反正能找的单位全找遍了,目的不为别的,就是把他原本委托给各大学的研究项目转移给其他单位。经过一番活动,总算以合作研发,变更负责单位等方式,把绝大部分转嫁给别人,由训练改革部承担的费用下降到3000元。
这样下来,经费虽没增加什么,但可使用的部分增加,算下来差不多有9万多,钱虽不多,但要开展部分工程还是可以的,不过依然要想办法省钱,为此他没少费脑筋。
首先到想的办法是占别人的便宜,把向老百姓征地的事放缓,先研究占友军部队,再当官方的便宜。为此他特意派手下之中最长于公关的沈傲东,让他带领一个小组去宣化。凡涉及计划所需要的土地,营房设施等,只是当地驻军拥有的,必须一分钱不花地占用或借用,至于官府所有,那也要尽可能无偿获得,反正就是不花钱把事情办完。
其次是不外请施工队伍,由自己的工兵队负责。他即不想找民间的建筑公司负责工程建设,也不想让司令部的工程处负责,那样做不仅手续麻烦,也不省费用,相比之下,自己的工兵队不仅麻烦少,更能把人工成本省下来。
改编教导团时,成立工兵队的目的就是想弄出一支基建工程队。杨卫宁可不想轻易放过任何资源,任何人只要进了教导队,那就别想轻易出去,除非属于害群之马,不得不开除,否则必要人尽其能。淘汰到学兵队的学员,经过李道仁的特种兵选拔之后,剩下的再让他们回学员队不适合,但是让他们赶一赶基建工兵,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工兵队成立之后,既从中选拔人员去学习工程建筑技术,估计等到宣化的冬季结束,可以施工时,他们正好学习归来。再加上,从新兵中淘汰出来的那些新兵,已经被李道仁收拾地老老实实的,有点军人的样子,除去实在太差,被开除,以及被李道仁收为弟子,剩下的全部调到工兵队去,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基建工兵连。
3月底,丁逸尘带着工程前期小组去了宣化,成立基地筹建处,做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不久,南苑教导团的工兵队改组为工程队,随即调往张家口。
至于具体何时开始施工尚无法确定,不仅要看天气条件是否许可,更要看经费是否会按期下拔,如今只能等待了。事实上,此事基地的专项经费早已用光,如今靠挪用教导团的经费维护运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