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思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根锁都赞同种沙棘了,其他人更是没啥好说的,纷纷点头附和,燕曼舒见终于统一了意见,抬高声音发表自己的想法:“种沙棘是好,沙棘确实是个好东西,但胡杨林呢?我们请王曦王伯父再给我们讲讲胡杨林的优点好不好?”
听燕曼舒说沙棘好,却又要王曦讲胡杨林,这又有啥说道?王曦最反对种植胡杨林了,怎么还让他讲起胡杨林的优点来了?二丫不会是弄错了吧?
大伙都带着不明所以的表情看向王曦,只见王曦站起身形,略带得意的侃侃而谈道:“胡杨林耐寒、抗旱、抗风沙,这是一个多变的树种,春夏为绿色,深秋为黄色,冬天为红色,每个季节都很漂亮,极具观赏性,同时胡杨林生命力极为顽强,有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说法,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胡杨这种树种极为珍贵,可与银杏树相提并论。”
王曦说完这么一长段,大家听得有趣极了,这胡杨咋跟变色龙似的,想想都美不胜收,会场一时寂静的落针可闻,胡杨林这么好,这么好的东西那为啥不种呢?
刚才都喊着同意种沙棘了,不能半柱香不到,在改种胡杨林吧?就在大家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时,田有财大声叹道:“胡杨林可随四季变化,这是最好的景观植物了,世间还有这么奇妙的树木,真是太神奇了。”
“是啊,这么好的东西,咋还反对呢?”有人大声喊道,带着满腹的疑惑。
王曦张了张嘴没有说话,燕曼舒接过话题说道:“王伯父更看重的是沙棘的直观经济价值,不管是沙棘汁还是沙棘酒或是沙棘醋,直接卖掉就能换回大把的银子,但胡杨林生长缓慢,木材在短期内派不上用场,我想这是王伯父否定种植胡杨林的根本原因把?”
王曦听后,赞同的连连点头,这小丫头别看年龄小,真是个明白人。
众人看向的王曦的眼神又有不同,别看他来的时间短,还真是做实事的能人,就连根锁也对着王曦竖起了大拇指,到底还是读书多好,以后自己可要多读一些书,弥补知识量少的缺憾,也要跟王曦多交流多学习,王曦心里顿时暖洋洋的,这里的人简单而务实,他彻底喜欢上了这种氛围。
燕曼舒看到根锁竖起的大拇指,欣慰的点了点头,他们作为满口香的领导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就决定着满口香人的做派,按现代管理来说,这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心中高兴,但嘴上没有停下来,接着说道:“田有财也没有错,他更看重的是胡杨林的间接经济价值,就如现在的造梦小镇,我们每天待在这里,就如待在美丽的画里,等以后大片的胡杨林长成,四季景观不同,会有大批的人到我们这里来观赏,观赏的人越多,对客栈、对酒楼、对商铺都是大大的利好,同样也能赚来大把的银子。”
“俺们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会招来那么多的人?”里正们高兴的问道。
“没有人能拒绝美的诱惑,只要有美就会有人来欣赏。”燕曼舒脸上现出向往的神情:“我建议沙棘,胡杨林都种,但怎么种,既要美观又要赚钱,这就是你们要考虑的问题,任何人的知识结构都有片面性,不可能是全才,这就需要我们的人有着高度的团队精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达到统一认可。”

燕曼舒一说完,众人连连点头,田有财若有所思,似有所悟的说道:“说的对啊,这世上既然有四季变化的树种,我们就该加以利用,把它的美呈现在世人面前,既然都是好东西,两者可以兼而有之,一点也不矛盾。”
团队精神?在热烈的气氛中,相云天琢磨着这四个字,又是一个新名词。
燕曼舒做了一个静音的手势,场面快速的恢复了安静,她看着王盈盈接着说:“这次这个会议,让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要保持这种各抒己见的氛围,先从学校开始做试点,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还要让学生学会争辩和探索精神,也许学生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或者观点很幼稚,但即使是错误的,也是经过思考而来,这样老师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还能谆谆教导及时指正,我们坚决杜绝只会记忆,只会言听计从,只会鹦鹉学舌,那样尽管成绩很好,但他没有自己的见解,只会复述别人的想法,别人的主张,那么我们满口香学校,最终背离了学习得智的宗旨,一个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学校,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校,我认为是一个失败的学校。”
等燕曼舒说完,苏老爷子激动的站了起来,嘴里不停的说着好,好,旁边的曾老太医斜倪他一眼:“孙儿在说学校,和你又没有关系?”
“咋个没关系,我就看不惯天天之乎者也,遇到点事就没了主意的读书人,二丫咋不是个男娃呢,可惜喽,可惜喽。”苏老爷子一边拍着掌,一边高声连呼可惜。
相云天惊讶的扭头看向燕曼舒,她这是和传统的教育进行挑战吗?大相朝自太祖开始,就定下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规定,读圣人书,说圣人话,金榜题名,已经成了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可是到头来有多少人说一套做一套,这是不是和教育有关?学的说的做的可以完全脱节,完全不一样,这是不是老师尽管教,学生尽管背,考试尽管考,看似一套完整的体系,但错过了最大的问题,就是思考,如果是由一个个不会思考的人,或者是一个个只会人云亦云,只会背书的人,站在最高权力机构,指导着国家的发展该是多么的可怕?
相云天想到这,又扭头看着一个个黝黑的面孔,在座的人大多是实打实的乡下人,几年前他来这里时,还见他们在沙土上学写字,仅用短短的几年,他们种地、养殖,植树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融合了思考,贯通了创新,才有了今天满口香的种植养殖规模,农业的成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