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索命幽灵(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的那个下午,天上淅淅沥沥地飘洒着无边无际的春雨,空气极度潮湿,没有风,微冷。黝黑的地面上悄无声息地流淌着无处积蓄的雨水,大街上车辆来来往往,人流如织,都市的喧嚣有增无减。
这场绵绵无绝期的雨不知要下到什么时候。
在这个飘洒着绵绵细雨的午后,我很自然地走进了一个叫做“珊瑚地下书市”的地下商城,或许是为了避雨,或许是去逛书市,而事后回想起那场忧郁的春雨,忽然觉得它成了整个事件的阴谋,如果当时没有下雨,我多半不会走进那家地下书市,如果没有走进那家地下书市,我就不会看到那本诗集,从而也就不会遇上那位神奇的男人。然而生活不会容忍你过多地“假设”,事实一旦发生便永远也无法更正了。
一切都像在有意无意中进行着。
在我走进这家地下书城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条大街上还有一个地下书城,或许是因为从未留意过吧,所以当冰凉的细雨洒落在我的衣服上,在我手足无措无计可施的当儿,我一抬头就见到了这六个字:“珊瑚地下书市”,我的心情一半是惊讶,一半是惊喜。
于是,我顺着路标的指示,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走下去。
这家地下商场一共有两层,第一层是百货商场,再下一层才是书城。我走了下去,只见到书城里顾客稀少,书架前零零落落地站着几个正在看书的年轻人,空间显得无比地开阔。没有人说话,里面的几个工作人员正各自埋头做事,三三两两的顾客只顾看自己的书,四周寂静得如同身处地下陵墓。
书架上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图书和各式各样的音像制品,我走过“考试之家”、“电子机械”、“化工建筑”、“美术园艺”,最后来到“文学艺术”前,这里摆放着许多文学名著和畅销书籍,我随便抓起一本精装版的网络小说来看,然而文字并不特别吸引人,至少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看了个开头便放下了。在“世界名著”那边我看到了英国作家希尔顿的传世之作《消失的地平线》,描写的是几个西方人在香格里拉的故事。这部作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红极一时,畅销全球,在以后的七十多年里,《消失的地平线》所引起的阅读热潮经久不衰。九十年代,出现了“香格里拉热”,许多厌烦了都市喧嚣的西方人纷纷离开家园,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大西南寻找希尔顿所描写的那块“世外桃源”。最后他们发现希尔顿所描写的“香格里拉”就是今天的云南迪庆,1997年,云南省政府应国际旅客的需要,将迪庆更名为香格里拉。如今,香格里拉因为其梦幻般的神秘和美丽已成为无数旅游爱好者的首选之地。

一本《消失的地平线》成就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这正是艺术的力量所在。我拿起这部小说翻开来看,可是才看了两页便放下了,这倒并不是因为小说不好看,而是因为我忽然有些心绪不宁起来。这段时间,我常常会有这种心绪不宁的焦躁感。
地下书城里果然很安静,偶尔有人走动的脚步声显得很清脆,而那“咚咚”的回音则让整个书城显得越发地安静,这真是一个清幽的所在,在这里你永远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更不会知道外面正下着绵无绝期的潇潇春雨。
我把《消失的地平线》放回到原来的地方,看着空荡荡的四周,忽然奇怪地感到茫然若失。百无聊赖之际,我踱着步来到另一个书摊,这里摆满了古今中外的名人诗集,先看到的是拜伦,然后是爱略特,接着便看到了《雪莱诗集》——我的心突地一跳,脑海里便闪过五个字:“雪莱的诅咒”。
我仔细地回想起马万里告诉过我的关于“雪莱的诅咒”的传说,我凝视着这本厚厚的诗集,不敢相信里面那些优美的诗句中竟然包含着一个被打散了的邪恶诅咒。或许正应了那句话,美好与邪恶同存,天使与魔鬼同在。
然而我的目光很快被另外一本书吸引了过去,那是一本装帧十分朴素的小册子,封面设计不能算是引人入胜,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视线便被它紧紧地吸引住了,我这才觉得我莫名其妙地闯入这家书城,似乎专是为它而来,那场春雨似乎也是为此而刻意安排的。
也许你此刻正在猜想,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那是一本诗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过,它的作者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诗人,这位诗人的名字仅仅在他所居住的城市为少数人所知,他生前就出过这么一本诗集,而这本诗集却因不知名的原因在出版一个月后被查封。
这本书叫《西村诗选》,如果你曾经买到过这本书,要么里立即焚毁它,要么不要看里面的文字,特别是那首名为《雪莱的诅咒》的诗。(作者善意提醒)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