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猛将传:元明清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篇
元朝时名将辈出,但随着大兵团作战的增加和火器的使用,猛将的作用已经开始有减弱的势头。此时期入选者有:张柔、史弼、李庭。
张柔(1190~1268),字德刚,易州定兴人(今属河北),世代务农。张柔少年时就以慷慨豪侠、尚气节著称,擅长骑射。金贞佑年间(1213~1217),河北盗贼四起,张柔聚集族人结寨自保,盗贼不敢来犯。他的同郡人张信曾假借张柔名义纳流民之女为妻,张柔知道后打了张信一百鞭,交还其女。张信怀恨在心,想谋害张柔。不久张信有罪应当处死,张柔却救了他。于是很多当地的骁勇之士都慕名来投。金国中都经略使苗道润很赏识张柔的才能,对他委以重任。苗道润被其副将贾瑀所杀,贾瑀遣使向张柔说好话道:“我之所以能除掉苗道润,都是因为您不派兵帮助他。”张柔怒斥使者道:“贾瑀杀我的长官,我吃他的肉都不能解恨,现在他竟敢说这种话来戏弄我!”于是传檄苗道润的部下,发誓为他复仇,大众都感动得哭泣。苗道润麾下的何伯祥得到他所佩的金虎符献给张柔,众人就推举张柔代行苗的职权。金朝廷加封他为骠骑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后蒙古兵出紫荆口,张柔率所部于狼牙岭迎击,马倒被俘,遂率众投降,成吉思汗铁木真以他的旧职委任他。
张柔招集部曲,攻下雄、易、安、保诸州,在孔山擒获贾瑀,剖其心祭奠苗道润,尽得其兵马。金将武仙统兵数万来攻,张柔率兵数百迎战,大破金兵,又乘胜攻下完州,擒获州佐甄全。甄全慷慨就戮,张柔大为钦佩,释放了他并加以重用。金将武仙再次来攻,又被张柔击败,张柔乘胜追击,攻克郎山、祁州、曲阳。既而中山发生叛乱,张柔率兵围城,于新乐与武仙部将葛铁仓作战,被流矢射中,掉了两颗牙齿。张柔拔箭奋战,斩首数千级,攻下中山。武仙率兵攻满城,张柔登城拒战,又被流矢射中(箭防能力实在一般)。武仙兵大呼:“射中张柔了!”张柔不为所动,开门突击,击败敌军。
张柔率兵略地到鼓城,单骑入城,成功劝降了鼓城。随后又于祁州击败武仙,攻克深泽、宁晋、安平。派部将攻下平棘、藁城、无极、栾城诸县,辟地千余里。深、冀以北,真定以东三十余城,鹿儿、野狸等寨,都相继归附。一月之间,十分之七的日子都与武仙相遇,每战必胜。易州军人叛乱,占据西山马头寨。张柔放弃辎重回军,以奇袭攻破其寨,尽杀反叛者。孱赤台与张柔有隙,进谗言陷害他,张柔被囚禁起来。孱赤台本来准备第二天杀死他,结果自己却当晚暴死,张柔因此得免。金经略使固安王子昌,以善战著称。张柔出其不意,率兵渡河生擒其而还。
金将武仙投降蒙古后,又杀其帅史天倪反叛,史天泽向张柔遣使求援。张柔遣骁将乔惟忠等率千余骑前往救援,击败武仙。又分遣乔惟忠、宋演、聂福坚等人进攻山东等地。张柔移镇保州,保州饱受兵火之灾,已荒废十五年,常有盗贼出没。张柔重新建立市场、民居,府衙,引泉水入城,疏通沟渠,通商惠工,保州城不久就富裕起来(好像也太神了点,GDP增长应该创纪录了)。
张柔随拖雷伐金,他对部下说:“我用兵已经杀了很多人,难道没有误杀的吗?从现在起,如果不是和敌人作战,誓不杀人。”蒙古军围汴京,张柔军驻扎在城西北,金军屡次出战。张柔单骑陷阵,多次出入金军阵中,无人能挡。金国皇帝从黄陵冈渡河,准备攻取卫州,张柔率兵击败金国皇帝。金国大臣崔立献汴京归降,张柔不取财物,却直入史馆,取走《金实录》和府库的图书;又访求有德老人和燕赵故族十余家,将他们护送回北方。遂率兵围睢阳,金国皇帝逃往汝南。汝南依靠柴潭为屏障,宋将孟珙带兵粮来支援后,筑堤使潭水干涸。金军恐惧,被迫开南门以求死战,张柔率二十余名步卒突阵,命聂福坚攻城,擒获两名金**校而归。又遣张信等人攻破城池,金国皇帝自杀。蒙古军在攻下汝南后,下令屠城,张柔见一人相貌不凡,一问才知是状元王鹗,于是释放了他,待为上宾(其他的人既然不是状元,就不免全部被杀了)。回朝后,窝阔台历数张柔的战功,位列诸帅之上,赐金虎符,升军民万户,张柔从此成为蒙古的第一批汉军四大万户之一。
随后张柔随皇子阔出攻下枣阳,随太赤攻下徐、邳。又奉诏屯兵曹武进逼宋军。张柔准备率所部直接前往,又人劝张柔说路上的九里关很险要,宋军必然会设伏,不如和大军一起前进。张柔不听,与二十骑径直向前据关,方才解甲吃饭。此时宋军突然从两山间出现,将张柔围困数重,部下都大惊失色,张柔单骑突阵,溃围而出。大军随后才赶到,直至曹武,攻下山边堡垒,破洪山寨,扎营于山下。张柔率众进攻别处,宋军乘虚来袭,张柔回军救援,自早晨至晚上,共十余战,大败宋军,斩宋军将校13人。遂集合诸军取光州、进逼黄州,攻破三山寨,驻扎于黄州西北隅。有宋军乘小船出动,张柔说:“这些人是来侦察的,晚上必定来偷袭。”于是派兵准备迎击,晚上宋军果然来袭,被张柔击败,数百人被俘,淹死者不可计数。张柔进攻黄州东门,矢石有如雨注,蒙古军被迫后退。张柔率死士十余人,挥戈大呼,所向披靡,擒获俘虏而还。宋军求和,于是回军。
察罕攻滁州,张柔率二百骑随军。当时卢、泗、盱眙、安丰之间,宋军守备极严,有人劝张柔不要去,张柔不听,且战且进,路上共经历二十余战。到滁州后,察罕因为久攻不下,准备退兵,张柔要求决战,获得批准。两军对阵,宋军骁将出阵挑战,张柔佯装退却,宋将非常骄傲,张柔飞驰而至,一楇将他打落马下,宋将抓住张柔的马辔想将他扯入阵中,此时飞石击中张柔鼻子,两军哄闹,张柔乘机逃回,包扎伤处再战。当晚派遣巩彦晖劫营,焚烧城东南隅,张柔自率锐卒57人先登,攻下滁州。
张柔等汉军八大万户受命率军攻宋。张柔率军渡过淮河,攻下和州诸城,回军后分遣部下将千人屯田于襄城。察罕保奏张柔率诸军镇守杞。宋军常凭借水军上的优势,进攻汴、洛,袭扰河南。张柔筑连城、浮桥,严加防守,宋军不敢进犯。张柔帐下小吏夹谷显祖犯罪逃走,又诬告张柔,张柔被捕,很多大臣以全家性命担保张柔,不久真相大白,显祖被处死。元宪宗蒙哥即位后,张柔镇守亳州。张柔建设桥梁,使商贾得以通行,又建立孔庙和学校。不久随忽必烈攻宋,攻克鄂州。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命令张柔班师。1261年,张柔把《金实录》献给朝廷。1268年,张柔去世。张柔有儿子11人,其中张弘略、张弘范都是当时名将,张氏也是元朝的汉人大军阀。
史弼(1211~1297),字君佐,又名塔剌浑,蠡州博野人。精通蒙古语,膂力过人,曾经举起四百斤重的石狮子行走数步,又能挽强弓。潼关守将王彦弼非常器重史弼,将他招为女婿,又向左丞相耶律铸推荐他。史弼随耶律铸前往北京,忽必烈的近侍火里台见到他的强弓,告知忽必烈。忽必烈召见史弼,叫他试射远垛,史弼连发中的,忽必烈立刻赐给他五匹马,从此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1263年,史弼受封管军总管,随刘整攻宋。进攻襄樊时曾出阵挑战,射杀两人,横刀大呼:“我就是史奉御!”宋军退却。1273年,元将分十二路围樊城,史弼攻东北隅,共攻击十四昼夜,破城,杀宋将牛都统。襄阳投降后,史弼因功受赐银、锦衣、金鞍,升怀远大将军、副万户。随后跟随伯颜南征,攻沙洋堡时,被飞箭射中手臂,仍奋战不止,城破时他袖子里已经充满凝固的血液。攻阳罗堡时,伯颜宣布:“先登南岸的人为上功。”史弼率精兵进击,击败宋军,伯颜登上南岸后,论史弼居功第一,升他为定远大将军。元军攻下鄂州后,进军至大孤山,突然狂风大作,伯颜命令史弼向大孤山神祈祷,狂风居然立即停止(书上说的,别说我宣扬迷信)。元军进驻瓜洲,史弼奉命率3000人,在杨子桥要道处建立木堡据守。史弼随即率数十骑直抵扬州城。手下劝他要小心宋将姜才,史弼说:“我占据扬子桥,这里是敌人所必争之地,姜才必然趁我立足未稳来攻,这样对我才有利。”姜才当夜果然率军万余人来攻,史弼严密防守,杀千余人。姜才退却,史弼出兵追击,元将阿术等人也率兵来援,姜才败退,元军擒获宋将张都统。1276年六月,姜才又率兵夜袭,史弼三战三胜。天亮后,姜才看见史弼兵少,又率兵围攻,史弼迎击,宋军两名骑兵用火枪直刺史弼,史弼挥刀砍去,所向披靡,手杀数十人。破围而出后,宋军数百骑在后面追赶,史弼殿后,宋军见到他后不敢进逼。元军援兵到后,大破宋军,姜才逃奔泰州。元灭宋后,史弼受封昭勇大将军、扬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兼万户。
1280年,史弼讨平南康都昌盗贼,只诛杀数十名头目,赦免了其他所有人,又罢免了江州宣课司对米征的苛捐杂税。1284年,由于黄华民变和春雨连连的原因,米价暴增,史弼立即发官米十万石,以低价卖出,上司听说后想加价,史弼曰:“我不能失信,宁可出我自己的俸禄来补足。”上司没有办法,史弼又发出十万石米,才使百姓免受饥荒之苦。
1289年,讨平台州盗贼头目杨镇龙。当年冬天,史弼入朝,忽必烈准备出征爪哇,对史弼说:“诸臣里少有我的心腹,我想把爪哇的事务托付给你。”史弼一口答应。1290年,讨平处州盗贼。1292年,受封荣禄大夫、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率亦黑迷失、高兴等征爪哇。十二月,史弼以五千人从泉州出发。海上风浪很大,士卒们很多都几天不能吃饭。元军一路经过七洲洋、万里石塘,越过交趾、占城等国,1293年正月,到达东董西董山、牛崎屿,进入混沌大洋橄榄屿,假里马答、勾阑等山,驻兵伐木,造小船进入爪哇。当时爪哇与邻国葛郎关系紧张,爪哇国主哈只葛达那加剌已为葛郎国主哈只葛当所杀,其女婿土罕必阇耶进攻哈只葛当失败,退保麻喏八歇。听说史弼来到,遣使归降并求救。史弼率军大破葛郎兵。高兴说:“瓜哇虽然归降,但是如果临时有变,勾结葛郎国,我们就很危险了。”史弼遂分兵三路,自己和高兴、亦黑迷失各率一路攻葛郎国。到达答哈城,葛郎兵十余万迎敌,自早上至中午,葛郎兵大败,入城自守,元军围城。哈只葛当出降。土罕必阇耶却于此时突然反叛,进攻元军。史弼自己断后,且战且走,共走了三百里,才得以登船。航行了86日夜,到达泉州,损失了三千余士兵。虽然夺得很多财物珍宝,但是朝廷仍然因为他损失了很多士兵,处以杖刑十七下、没收三分之一家产的处罚。直至1295年,才有大臣上奏,认为他仅以五千人渡海远征,失败也情有可原,朝廷才发还了他被没收的财产,封他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1297年,升平章政事,加银青荣禄大夫,封鄂国公,同年死于家中。
李庭(?~1304),小名劳山,本为金人蒲察氏,金朝末年迁往中原,改姓李。1265年,任权管军千户,随元军伐宋,围襄阳。宋将夏贵率战船三千艘来援,停泊在鹿门山西岸,元水军进攻,相持七天。李庭当时率领步兵和骑兵,请缨和水军万户解汝楫前往进攻,斩宋将王玘、元胜。宋襄阳守将吕文焕率兵1.5万人进攻万山堡,元将张弘范率军迎击,李庭单骑横枪冲入敌阵,刺死二人,自己的枪折断,他就倒持枪柄将一名敌军打下马去,李庭身受两处创伤,回身夺取后面士兵的枪,裹伤力战,击败宋军。1271年春,受封益都军千户,赐号拔都儿。李庭与宋兵战于襄阳城下,一直追击到城门下,被流箭射中左边大腿才退回。1272年春,进攻樊城外郛,被炮石打伤额头和左右手,仍然力战夺下宋军的土城。进攻襄阳东堡,又被炮石打伤右肩,仍然攻破了一字城。又设伏生擒吕文焕麾下的骁将胖山王总管。1273年春,元军攻樊城,李庭运柴草填平城壕,立云梯,城上矢石如雨,李庭屡次被炮石击中,坠到城下昏倒,醒来后裹伤再战,如此数次,杀死很多敌军。攻下襄樊后,李庭因功被封为管军总管。
1274年九月,李庭随伯颜从襄阳出发攻宋,进至郢州。宋军在汉水之西筑新郢,以阻遏元军。黄家湾有小溪通向藤湖,离汉水数里,宋军也筑堡守备。李庭与刘国杰先登攻下堡垒,乘船前进,进攻沙洋、新城。李庭又被炮石打伤左胁,攻破外堡,被炮石击中,坠于城下,又被箭射穿胸部,性命垂危,伯颜命令剖开水牛肚子将李庭放在里面,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抗击打能力超强,可比圣斗士不死五人组)。因功受封明威将军、益都新军万户。元军抵达汉口,宋将夏贵以铁锁连接战舰,横截江面,元军无法前进,于是采纳李庭和马福的计谋,从沙芜口入江。武矶堡四面环水,李庭决水攻之,破武矶堡。随阿术转战至鄂州,顺流而东。1275年春,与宋将孙虎臣战丁家洲,夺船二十余条,宋军溃败。宋军截断真州江路,李庭焚毁宋军船二百余条,击斩护岸宋军。他听说夏贵打算从太湖救援临安,立刻出兵与宋军战于裕溪口,获胜。元军攻常州,李庭奋战,夺北门而入。1276年春,李庭到达临安,宋朝皇帝投降,伯颜命令李庭守护内城,收集符印珍宝,随后命令他与唐兀台等押送宋朝皇帝北上。忽必烈嘉奖他的功劳,大宴时,命他坐于左手诸王之下、百官之上。不久又封他为镇国上将军、汉军都元帅,命他征讨西北的叛军。李庭到达哈剌和林、晃兀儿,越过岭北,与撒里蛮诸军大战,获胜。移军到河西,击败叛臣霍虎,追至大碛而还。诸王昔里吉、脱脱木儿反叛,被李庭生擒。他又率军击败叛军余党兀斤末台、要术忽儿等,平定河西。
1280年,受封骠骑卫上将军、中书左丞,东征日本。1281年,到达竹岛,遇到台风,船只都被风毁坏,李庭抱着船板,漂流到岸,从高丽回到大都。1287年,宗王乃颜反叛,李庭随忽必烈出征。叛将塔不台、金家奴率军十万迎击,忽必烈亲率大军包围敌军,李庭进攻,被流箭射中胸部,裹伤再战,忽必烈派人劝阻了他。李庭命令军中准备百架弩,两军对阵时百弩齐发,叛军不再出战。忽必烈问李庭:“敌军今晚会怎样?”李庭说:“必然逃走。”于是率壮士十人,持火炮,乘夜入敌阵发炮,叛军果然自相残杀、溃散。李庭说:“如果给我汉军二万,由臣任意使用,必能擒获乃颜。”(看来此时蒙古军战斗力已经有下降的去世了)忽必烈没有答应,命他与月儿鲁的蒙古军并进,擒获乃颜。忽必烈自己回京,李庭又生擒叛将塔不台、金刚奴。1288年,乃颜余党哈丹秃鲁干又在辽东反叛。李庭和枢密副使哈答受命征讨,大小数十战,不胜而回。李庭整军再战,终于击败叛军,哈丹秃鲁干逃走,死在高丽。1294年春,忽必烈逝世,月儿鲁和伯颜等立元成宗铁木耳,李庭也多有功劳,因此深受皇帝和太后的信任,大宴时仍命他坐在左手诸王之下、百官之上。1304年二月病死。
明清篇
明清时期火器使用越来越多,冲锋陷阵的猛将的作用已经不重要了。但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涌现出了不少以勇猛著称于世的将领。本时期入选者有:花云、王弼、刘綎、曹文诏、黄得功、额亦都、鳌拜。朱亮祖号称当时勇将,可惜没有具体的冲阵、单挑描写,所以只好忍痛割舍了。
花云(1321~1360),怀远人。状貌魁伟,面黝黑,骁勇绝伦。1353年,花云佩着剑,到临濠投奔朱元璋,被授以兵马,从此为朱元璋作战。他所战皆克,攻破怀远时擒获敌将,又攻克全椒、缪家寨。六月,朱元璋取滁州,率领花云和数名骑兵先行。突然遇到数千敌军,花云拔剑跃马冲阵。敌军大惊道:“这个黑将军非常勇猛,不可当其锋。”
1355年正月,花云随朱元璋取和州,擒获敌兵三百。六月,朱元璋率军取金陵,花云担任先锋先行渡过长江。攻克太平后,他因忠勇任宿卫,又随军攻集庆,擒获敌兵三千,被升为总管,在攻取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等地的战斗中都立下战功。花云率军过马驮沙,有数百名盗贼拦路挑战。他且战且走三昼夜,将盗贼尽数擒杀。随后随军攻下常州、常熟,擒获敌兵万余。花云受命进趋宁国,途中被困在山中八天,大批盗贼集结阻拦。花云挺矛突击,斩首数以千百计,身上不中一箭,还驻太平。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率领舟师来犯,花云与朱文逊等结阵迎战,文逊战死。陈军猛攻三日都不能下,后来趁涨潮乘大船攻城,城陷,花云被擒。但他随后奋身大呼,挣断束缚,夺走看守的刀,杀死五六人,大骂说:“你们这些贼人不是我主公的对手,为什么还不投降!”陈军大怒,将他乱箭射死,他至死骂声方绝,终年三十九岁。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祭祀。
王弼(?~1393),祖籍定远人。擅使双刀,号称“双刀王”。元末天下大乱,王弼集结乡人自保。一年后,率部归顺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的武艺,让他担任宿卫。他率兵破张士诚军于湖州,攻取池州石埭,攻破婺源州,斩杀守将铁木儿不花,被升为元帅,在平定陈友谅和张士诚之战中多有功劳。在鄱阳之战中,他在泾江口邀击陈友谅。在随军进攻被围困在平江的张士诚时,王弼驻军于盘门。张士诚亲自率领精兵,从西门突围,西门由常遇春把守。张士诚军奋力死战,常遇春拉着王弼的手说:“军中都称你为健将,你能否为我解决他们?”王弼一口答应,纵马挥双刀突阵,击退敌军,常遇春乘势进攻,大破张军,许多张军人马被杀、溺死。张士诚自己也堕水,几乎送命,从此不敢出战。平定张士诚后,王弼获得厚赏。
平定江南后,王弼从大军北伐中原,屡立战功。1378年,担任沐英的副将征西番,击降朵甘诸酋及洮州十八族,斩获甚多。因功被封为定远侯。1381年,随傅友德征云南。军至大理,土酋段世扼守龙尾关。王弼率军由洱水直趋上关,与沐英夹击,破关,擒获段世,平定鹤庆、丽江诸郡。1387年,随冯胜北伐,击降纳哈出。1388年,随蓝玉出塞北伐,大军深入,仍找不到敌军主力,蓝玉准备撤军。王弼劝阻了蓝玉。明军进至捕鱼儿海,王弼担任前锋,直取敌营。北元嗣主脱古思帖木儿仓皇逃走,王弼尽获其辎重。1392年,随冯胜、傅友德在山西、河南练兵。1393年,三人都被召回。不久,朱元璋连罪名都懒得安,就胡乱将他们三人先后杀害。
刘綎(?~1669),字省吾,都督刘显之子。勇敢有父风,年轻时就因父荫任指挥使。1573年,随刘显征讨九丝蛮人叛乱,先登,擒获酋长阿大。1582年冬,缅甸进犯永昌、腾越。1583年春,刘綎受封游击将军,担任腾冲守备的任务。刘綎先是率兵迫降了连结缅甸反叛的岳凤,接着又大破缅甸军。战后被封为副总兵。
刘綎是将门之子,继承了其父部下的骄兵悍将,威名极盛,但他性贪,治军无方。不久因为部下掳掠激起了叛乱,被降职。
1585年,罗雄地区土豪者继荣发动叛乱,为患广西师宗、陆凉诸府州。巡抚刘世曾调兵抵御。恰好刘綎来到,刘世曾大喜,命他与裨将刘绍桂、万鏊分头进击。刘綎直捣者继荣大寨,攻克。又连克三砦,直追至阿拜江。者继荣部下斩其首来降,叛乱被平定。当时刘綎斩首仅五十余级,而招降了万余人,舆论称他不乱杀人。起初,有人说刘綎私藏财物,所以没有为他记功。刘世曾为他辨白,于是获赐白金。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明出兵救援。刘綎请缨率川兵五千赴援,在于日军的战斗中互有胜负。刘綎戍卫朝鲜期间,贿赂御史宋兴祖。宋兴祖告发了他,按法律应该革职,因为功多才仅仅将他降职。
1597年五月,日军再次入侵朝鲜,刘綎受封御倭总兵官前往救援。1598年二月抵达朝鲜,杨镐、李如梅已经战败。经略邢玠分明军为三路,中路董一元,东路麻贵,西路刘綎,陈璘专门率领水兵。刘綎在水源扎营。日军也兵分三路,小西行长据守顺天,壕砦深固。刘綎想诱擒擒小西,派遣使者表示愿意和他约期相会。使者三次来到,刘綎都单骑在路上等候。小西行长相信了他,准备与他相会,刘綎部卒泄露了他的谋划,小西行长得知后大惊逃走。刘綎只好硬攻,开始进攻失利。监军的参政王士琦大怒,扣押了刘綎的中军官。刘綎害怕,奋力进攻,连败日军。后来,丰臣秀吉死讯传到了日本军中,日军逃走。刘綎趁夜袭击,夺取栗林、曳桥,斩获颇多。班师后,刘綎被加封为都督同知,世荫千户。于是移师出征早于1590年已经反叛的播州宣慰使杨应龙。

明军兵分八路,刘綎受命担任最为重要的綦江一路。杨应龙知道刘綎的厉害,增兵扼守要害。1600年正月,诸将攻克丁山、铜鼓、严村,直捣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峒内地势险峻,杨应龙部将穆照率兵数万连营把守,诸将颇为忌惮。刘綎分兵攻其三面,大战于李汉坝,生擒其首领,敌军逃跑入峒。明军乘势攻下三关,直捣峒前,纵火焚烧,叛军死伤甚众。明军攻克三峒,擒获叛军将领穆照、吴尚华。当日刘綎督战时,左手持金,右手挺剑,大呼:“用命者赏,不用命者吃剑!”于是大胜。杨应龙派其子杨朝栋、杨惟栋及部将杨珠率领精兵数万,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三道并进。刘綎在罗古伏兵万人,营外伏兵万人,其余的兵马策应。叛军一到,伏兵尽起。一战斩首数百,追杀五十里。叛军聚守石虎关,刘綎也掘堑对峙。他故意逗留不前,百般推托以要挟朝廷,受到弹劾。他闻讯后辞任。总督李化龙认为刘綎对平叛不可或缺,向朝廷积极推荐他。刘綎这才继续作战,越过夜郎旧城,连克滴泪、三坡、瓦窑坪、石虎诸隘口,直抵娄山关。娄山万峰插天,中间的一条小径才宽数尺,叛军设木关十三座和排栅深坑等诸般工事,防守严密。刘綎分奇兵为左右二路,绕到关后,自率大军仰攻,攻下关口,追至永安庄。刘綎持重,担心叛军突袭,联诸营把守:一营占据娄山关,一营占据白石口,一营占据永安庄。都指挥王芬,有勇无谋,被叛军袭杀,守备陈大刚、天全招讨杨愈同时战死,损失士卒二千人。刘綎得知后,亲率骑兵救援,部将周以德、周敦吉分两翼夹攻,大破叛军,追至养马城才回。杨应龙几乎被擒,从此不敢进犯娄山。刘綎坚壁固守十余日,出击攻克后水囤,汇合马孔英军和吴广军,直逼海龙囤下。平定杨应龙叛乱,刘綎居功最多,但不久就因为贿赂被罢官。
1608年,云南阿克发动叛乱,刘綎被重新启用,任讨贼总兵官。未到,叛乱已被平定。1612年,四川建昌的倮族发动叛乱,刘綎受命征讨,大小五十六战,斩首三千三百余级,倮族人几乎被杀光。刘綎性情骄横,虽多次被罢黜,依然如故。曾经殴打马湖知府詹淑,被罚奉禄半年。
1618年,因为辽东后金势力逐渐坐大,刘綎又被启用。1619年二月十一日,担任经略的白痴书生杨镐在辽阳誓师,出征后金。结果在祭祀时屠牛刀不利,三次才砍下牛头。在阅兵式上,刘綎养子刘招孙在演武时居然因为枪柄腐朽,以致枪头当场脱落,可见当时明朝武备废弛到了什么程度。
明军总数8.8万余人,加上叶赫军和朝鲜军,共有11万左右,号称47万,后金则有精兵6万余人。明军虽然数量稍为占优,但是质量处于绝对劣势。杨镐完全不顾这些事实,错误地制定了“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的战术,命令刘綎及杜松、李如柏、马林分兵四路出师。刘綎率领的东路军有兵马4万,由宽佃,副使康应乾监督,游击乔一琦监督朝鲜军并进。理论上刘綎是四路中最强的,兵力最多,但实际上是各地的杂牌军,而且参战的万余朝鲜兵战斗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加上刘綎长期镇守蜀地,喜欢用蜀兵,也看不起其他部队。未等到部队集结完毕就率领本部兵马出击。《光海君日记》记载:朝鲜元帅姜弘立曾问刘綎:“然则东路兵甚孤,老爷(即老刘)何不请兵?”刘綎回答:“杨爷(杨镐)与俺自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国厚恩,以死自许,而二子时未食禄,故留置宽奠矣。”姜又问:“进兵何速也?”刘綎回答:“兵家胜筹,惟在得天时、得地利、顺人心而已。天气尚寒,不可谓得天时也,道路泥泞,不可谓得地利也,俺不得主柄,奈何?”
刘綎率兵急进,但是道路崎岖难行,丛林密布,而且后金军还布下了很多路障。刘綎连克牛毛、马家二砦。三月二日才到达浑河,此时杜松与马林两路兵马已经败亡,而由于通讯不畅,刘綎竟一无所知。途中,刘綎与后金的侦查骑兵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颇有斩获,士气还比较旺盛。努尔哈赤得知后,使用诱敌之计,派出扈尔汉率精兵五百余骑挑战,然后且战且退,将刘綎军诱到地形十分复杂,易于设伏的阿布达里冈。后金军早已经在此设下大量伏兵:努尔哈赤派四贝勒皇太极隐藏在阿布达里冈上的丛林中;二贝勒阿敏潜伏在山冈的南面,以待放过刘綎军一半后,从中段截击;大贝勒代善在山冈隘口处埋伏,准备进行正面冲击。一切准备就绪后,又派投降的汉人装扮成杜松的兵丁,手持从杜松处缴获的令箭,引诱刘綎,又以刚刚缴获的杜松的大炮进行“传报”。刘綎听到炮声后,唯恐杜松得了头功,急命全军火速前进。阿布达里冈一带,道路险峻,马不能成列,兵不能成伍,刘綎下达了兵马成单列前进的命令。
三月四日,刘綎军进至阿布达里冈,隐伏在山顶、丛林、隘口的后金伏兵四起。阿敏突击,由于刘綎军单列,一举就将其截为两断,并全力击其尾部。皇太极趁势从山上冲下,击其首部。代善则全力突击,漫山冲杀,使明军无法结成阵势。刘綎手舞他著名的一百二十斤镔铁大刀奋战,左臂中箭,又战,右臂受伤,仍鏖战不止。自巳时战至酉时。他面中一刀,被砍去半边脸颊,仍左右冲突,手杀数十人,身中多箭,最后力竭而死。其养子刘招孙全力来救,手杀多人,也战死。后金军随后又颇降了远远落在后面的朝鲜军。朝鲜元帅姜弘立、副帅金景瑞投降,明监军乔一琦投崖而死。至此东路军彻底失败,努尔哈赤的后金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最后胜利。
刘綎于当时诸将中最为骁勇。他力大无比,能单手托起一张放满酒菜的八仙桌;擅使大刀,所用镔铁大刀重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他弓马娴熟,又擅用袖箭,曾经用墨在木板上随便画点,然后用袖箭掷去,无不中的。又曾经拉出战马数十匹,呼之俱前,麾之皆却,见者无不赞叹。刘綎平缅甸,平罗雄,平倭兵,平播酋,平倮人,大小数百战,威震海内,杜松等人也是当时著名勇将,居然一战全部战死,明军从此对“辫子兵”患上了恐惧症,再也没有发起过进攻,甚至没有胆量和后金军野战。而后金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不断蚕食辽东。
曹文诏(?~1635),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从辽东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1629年冬,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与后金军作战有功。1630年七月,陕西民变势大,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进行征讨。1631年四月,曹文诏击灭据守河曲的变民首领王嘉胤,以功升任临洮总兵官,又连续击灭点灯子、李老柴、一条龙、扫地王等变民首领。
1632年三月,曹文诏与变民军大战于西濠,斩首千级,生擒杜三、杨老柴。接着又击斩红军友。变民首领可天飞、刘道江等包围合水城,曹文诏前往救援。变民军将精锐埋伏起来,以千骑挑战,将明军诱到南原,伏兵大起。城上人说曹将军已经战死。曹文诏持矛左右突击,匹马出入万众之中。守军看见后,出兵夹击,变民军大败。曹文诏在陕西大小数十战,功劳最多,但洪承畴不帮他叙功。
变民见陕西明军势大,都流入山西。朝廷命令陕西、山西诸将都受曹文诏节制。他多次击败变民军。1634年七月,清兵西侵,攻围怀仁县及井坪堡、应州。曹文诏驻扎在怀仁固守。八月,围解,曹文诏移驻镇城,出战失利。不久清兵撤走。十一月,曹文诏被论罪充军边卫,山西巡抚吴甡知道曹文诏知兵善战,推荐他为援剿总兵官,立功自赎。当时,河南变民势大,朝廷命令曹文诏前往征讨。吴甡上书请求让曹先平山西,后入河南,朝廷不批准。曹文诏因为吴甡对自己有恩,竟取道太原,为吴甡所留。曹文诏整兵南行,1635年三月,于信阳与总督洪承畴相会。洪承畴大喜,令他出战,他于随州破敌,斩首380余级。四月,洪承畴因为变民军尽数退入关中,于是命令曹文诏入关,然后由阌乡取山路至雒南、商州,直捣变民军根据地,再从山阳、镇安、洵阳入汉中。五月五日,曹文诏抵达商州。变民军离城三十里安营,营火满山。曹文诏率其侄参将曹变蛟等夜袭,获胜,直追至金岭川。变民军据险以千骑迎战,曹变蛟大呼陷阵,变民军败走。曹变蛟勇冠三军,变民军听到大小曹将军的名字,无不惊惧。
李自成率众二十万进攻凤翔。曹文诏向洪承畴请求出战,获准后率三千人自宁州进军。途中遇敌,曹变蛟先登陷阵,斩首五百,追击三十里,曹文诏率步兵紧随。李自成军的伏兵数万骑合围,箭如雨下。本来变民军并不知道围困的是曹文诏,但他部下小卒被擒,大呼:“将军救我!”变民军中有人认出了他,说:“这是曹总兵。”于是围困更紧。曹文诏左右冲突,手杀数十人,转斗数里。最后力尽,拔刀自刎。洪承畴听到消息后大哭,崇祯帝朱由检也很悲伤,下令建祠祭祀。曹文诏忠勇冠于当时,他死后,变民军都互相庆贺。其弟曹文耀,在镇压民变中战死。曹变蛟一直追随洪承畴,后来于洪承畴兵败被俘时战死。
黄得功(?~1645),号虎山,开原卫人。父亲早死,他少年时就胆略过人。十二岁时,其母酿了酒,被他全部偷喝光了。母亲责备他,他笑道:“要还很容易。”后辽东战事起,黄得功持刀杂在军中出战,斩首二级,获赏白银五十两。他回去后送给母亲说:“儿用这些偿还酒钱。”由此开始担任经略的亲军,积功升至游击。
1636年,他升任副总兵。1638年,以禁军随总督熊文灿进攻变民,立下战功,受封太子太师,署总兵衔。1640年,随太监卢九德于板石畈击败变民军,1641年,黄得功驻守定远。张献忠攻桐城,黄得功与刘良佐合兵,于鲍家岭击败张献忠,擒斩张献忠部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其中王兴国最为骁勇,是张献忠养子。黄得功面部中箭,却越战越勇,转战十余日,杀伤极多。1642年移镇庐州。1644年,受封靖南伯。
福王朱由崧在江南自立,封黄得功为侯,他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为四镇。起初,史可法认为高杰跋扈,所以命令黄得功驻扎在仪真,暗地里牵制他。黄蜚与黄得功同姓,以兄弟相称,他准备赴登莱总兵之任,黄得功率骑兵三百由扬州往高邮迎接。高杰素来忌惮黄得功,又怀疑他想图谋袭击自己,于是在路上埋伏下精兵。黄得功走到土桥,正做饭时,伏兵四起,他上马举铁鞭迎战。周围箭如雨下,他的马跌到,他跳上别的马继续作战。一名敌军骁骑舞槊冲过来,黄得功大呼转身,挟住槊将他拖下马来,敌骑人马皆烂。又连杀数十人,跳入倒塌的房屋中,吼声如雷,追兵不敢靠进,于是他疾驰回到自己部队的地方。黄得功战斗时,高杰乘机偷袭仪真,黄得功所部损失颇重,随行三百骑全部战死。他于是向朝廷上诉,表示要与高杰决一死战,史可法多次劝解方才不得已与之和解。1645年,他趁高杰进趋河南时,准备袭击高杰军以报仇。被朝廷劝阻,他又移镇庐州。四月,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东下,在九江病死,军中立其子左梦庚为帅。黄得功受命抵御,击败左梦庚。
清兵大举渡江,知道福王朱由崧逃走后分兵袭取太平。黄得功刚刚才收兵屯于芜湖,朱由崧就潜入其营中。黄得功大惊,落泪说:“陛下死守京城,臣等还可以尽力,为什么听信奸人的话,仓卒来到这里!而且臣现在对敌,怎么能护驾?”朱由崧说:“除卿无人可以依靠了。”黄得功哭道:“愿意效死。”率军在荻港和清兵大战,手臂受伤,几乎脱落,他以布裹手臂,佩刀坐小船,指挥麾下八总兵迎敌。原明将刘良佐已先降清,在岸上大呼招降。黄得功怒叱他,忽然被箭射中其咽喉左边。黄得功掷刀,拔出箭后死去。其妻听说后也自杀。他部下总兵翁之琪投江而死,中军田雄挟持福王朱由崧投降。
黄得功粗猛没有学问。江南初立时,福王朱由崧的诏书多出于手下的小人,黄得功得诏纸常对着使者大骂将之撕裂。然而他忠义出于天性,别人每次以国事相规劝,他都宁可委屈自己来妥协。真假太子之事件中,黄得功上疏,认为那个太子未必是假冒的,诸臣谄徇者多,抗颜者少,即使认识,也未必敢说出真相自取其祸。他每次战前都饮酒数斗,酒酣则气势益厉。擅用铁鞭,军中称他为黄闯子。他军纪严明,百姓都为他的品德感动。庐州、桐城、定远等地都为他立生祠。他的墓在仪真方山母墓旁边。
额亦都(1561~1621),钮祜禄氏,世代居住在长白山。年幼时,父母被仇家所杀,他躲到附近的村子里,得以幸免。十三岁的时候,他手刃仇人为父母报了仇。为了避祸前往嘉木瑚寨,投奔他嫁给寨主穆通阿的姑姑,与穆通阿的长子哈思护关系亲密。努尔哈赤经过嘉木瑚寨,借宿在穆通阿家。额亦都见到努尔哈赤后,决心追随他,他的姑姑反对,额亦都说:“大丈夫生在天地间,怎能庸庸碌碌一生?我已经决定了,请姑姑不要担心!”第二天他就跟随努尔哈赤离开,这时的努尔哈赤二十二岁,额亦都十九岁。努尔哈赤回家后,多次被族人欺凌袭击,都因为额亦都等人的保护而安然无恙。
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讨伐尼堪外兰,额亦都随军,攻图伦城时先登,又奇袭色克济城,遣将攻取舒勒克占布城。额亦都骁勇善战,能挽十石强弓,又能以少击众,努尔哈赤知道他的才能,日见信任。1587年八月,额亦都率兵进攻巴尔达城,到浑河边,因大水而受阻,他命令士兵把绳子系在身上,鱼贯而渡,于夜晚抵达城下。他率领勇士登城,守军被惊醒,仓促应战。额亦都大腿中箭被射穿,他挥刀砍断箭杆再战,身中伤五十多处仍奋战不止,终于攻下巴尔达城,被赐“巴图鲁”(勇士)称号。萨克察来攻,额亦都率数名士兵出战,初始战败。至夜间率大军连下克尼玛兰城、章家城和索尔瑚寨。建州边界上有个名叫科什的勇士,力大无比,一次偷走了九匹马逃走,额亦都单骑追赶,杀死了科什并夺回了马匹。嘉木瑚的贝辉巴颜叛投哈达,额亦都将其父子五人斩杀。
1593年九月,叶赫部联合了扈伦、蒙古、长白山共九部三万兵马进攻建州,努尔哈赤布阵于古勒山,额亦都率一百骑挑战,力斩九人,敌军稍为退却,努尔哈赤乘势进攻,大破敌军,擒获叶赫贝勒布寨。额亦都乘胜追击,占领了叶赫的诺赛寨和兆佳村。混战中建州将齐法罕阵亡,额亦都单骑入阵,夺回他的尸体。十月,额亦都和噶盖率兵千人攻打九部之一、长白山的纳殷路部。纳殷路长搜稳塞克什在九部大败后回到本部,聚集他七个村寨的部众固守佛多和山,额亦都围山。翌年三月,额亦都率领勇士百人从悬崖爬上山,一战斩杀搜稳塞克什,灭纳殷路部。努尔哈赤十分高兴,把自己的战马赐给了他。不久又率兵攻灭哈达部。
1607年五月,额亦都随贝勒巴雅喇征讨东海女真渥集部,取赫席黑、俄漠和苏鲁、佛讷赫拖克索等三路,俘获二千人。九月,随军攻灭辉发部。1610年十一月,他奉命招抚渥集部的那木都禄,绥芬河,宁古塔,尼玛察四路,招降了路长康果哩等十九人,乘胜击败了雅兰路,俘获万余人。1611年十二月,又与额驸何和礼一起进攻渥集部的虎尔哈路,破札库塔城,斩首千级,俘获二千人。附近诸路皆降。又随军攻灭乌拉部。努尔哈赤定旗制后,额亦都隶满洲镶黄旗。1616年,努尔哈赤置五大臣,额亦都位列第一,女真语称为“达拉哈辖”。1617年,和安费扬古一起攻取明马根单、花豹冲、三岔儿诸堡。1619年,明经略杨镐率六总兵,进攻赫图阿拉。额亦都随四贝勒皇太极,在击破杜松、马林、刘綎军的战斗中担任先锋,为萨尔浒之战的胜利立下大功。
额亦都几乎参加了努尔哈赤的所有战斗,他用兵四十余年未尝一败,每次胜利后,都把赏赐分发给部下,自己从不独占。努尔哈赤对他非常信任,开始将族妹许配给他,后来又把和硕公主嫁给他。他于1621年去世,有子十六人,其中彻尔格、图尔格、伊尔登、超哈尔、遏必隆最为出名。四子韩代,五子阿达海,七子谟海,以及阿达海之子阿哈尼堪,都战死军中。十五子索浑,从皇太极征战有功,官至议政大臣。
鳌拜(?~1669),姓瓜尔佳氏,生于武将世家。伯父费英东是后金五大臣之一,被努尔哈赤誉为“万人敌”。鳌拜之父伟齐是费英东的九弟,鳌拜是伟齐第三子。鳌拜的二哥卓布泰、四弟巴哈、六弟穆里玛以及叔伯兄弟、费英东之子图赖,都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
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鳌拜尚未崭露头角。鳌拜的名字在《清实录》中首次出现是在1632年,鳌拜等人从明界掳掠而还,获蒙古人五、汉人三十、牲畜三十二。1636年皇太极第二次征朝鲜的战争中,鳌拜勇战立功,获得了“巴图鲁”的称号。攻下朝鲜京城之后,皇太极派硕托等人攻打皮岛,进攻不利,又派阿济格前去增援。渡海前,鳌拜对阿济格说:“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面!”他大呼奋力而上,冒着矢石,奋勇向前搏战,然后举火为号,引来后续部队,攻下了皮岛。此后,鳌拜在松锦之战以及入关后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屡立战功。1641年初,清兵攻锦州之战中,鳌拜率护军冲锋陷阵,五战五胜,先后击败明朝杏山、松山援军,并徒步攻克明步军营。八月,松山明军突围,被鳌拜击退。接着他又追击吴三桂、唐通、白广恩等明军各部,获得大胜。1642年六月,鳌拜又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1642年底,鳌拜随阿巴泰率兵入关,在北京和山东三败明军,攻克四城,在密云附近大败范志完和吴三桂的军队。其后鳌拜加入了阿济格进攻李自成的军队,直下湖广一带。1646年正月,鳌拜随肃王豪格等率军进攻张献忠大西农民军。在汉中打败贺珍以后,得知张献忠率军已到西充一带,鳌拜再次充当先锋,率先头部队前往狙击,结果两军相遇,鳌拜大破大西军,阵斩张献忠。接着他又深入四川、贵州等地,杀死大西政权的大小官员一千多人,基本上消灭了四川一带的大西军。
清朝一统天下后,鳌拜的地位不断上升,在顺治帝福临死后成为了顾命大臣之一,权倾天下。他并不像金庸在《鹿鼎记》中描写的那样,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武夫,实际上,在他辅政期间虽然大力压制汉族大臣和知识分子,反对汉化,并为防范台湾郑家错误地实行了迁海政策,但还是实行了很多恢复经济、整顿吏治的措施的,比如1668年“更名田”这样的德政。玄烨亲政后,鳌拜成为他独掌大权的重大障碍。1669年五月十六日,玄烨利用“布库游戏”擒住鳌拜,结束了他的辅政。鳌拜并没有像《鹿鼎记》所说那样被杀掉,而只是被革职抄家后关押了起来,不久死于被关押的地方。由于鳌拜早年立有赫赫战功,既没有严重的违法乱纪又无恶性的贪污受贿,更无图谋不轨的野心,而且还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所以玄烨其实并不憎恨他,晚年时还追忆起他的功劳。他对清朝总体上还是功大于罪。
统计:在入选的60人中,非正常死亡者35人,占58.3%:项羽、英布、张飞、孙坚、吕布、庞德、冉闵、奚康生、高敖曹、彭乐、侯安都、周文育、萧摩诃、麦铁杖、张须陀、杜伏威、罗士信、单雄信、薛万均、薛万彻、哥舒翰、南霁云、李存孝、王彦章、岳云、杨再兴、牛皋、魏胜、完颜陈和尚、花云、王弼、刘綎、曹文诏、黄得功、鳌拜。其中战死、阵中自杀或被擒杀者23人,死于内部清洗者获犯罪被杀者10人,死于暗杀者2人。可见猛将这个职业得高风险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