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纪元(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茶的最初利用和茶业的起源
在上一节中,我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我国不但是茶树的原始分
布地区,而且也是唯一的茶树起源中心。但是,在茶业上,我国对于
世界和人类的贡献,还不在于我国原产了这种植物;主要的,还在于
是我们的祖先,首先发现和利用了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一种
独特的世界文化。
我国有关饮茶的起源,现存的文献中,第一个涉及的是唐陆羽《
茶经》。陆羽在是书“六之饮”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随后在“七之事”中又进一步指出,所谓“神农氏”,就是指“炎
帝”;说明我国茶的饮用,是起源于“三皇”时代。具体根据呢?陆
羽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佐证。这里非常明
确,陆羽在《茶经》毫不含糊地肯定,称我国饮茶,是始于悠远的史
前时代。
对于陆羽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的观点,历来就有赞同、持
疑和否定三种不同的态度。如现在持疑和否定者的文中就提出:“神
农是我同上古的传说人物,是由于某些社会需要追塑出来的一种偶像
,并非实有其人”;二是《神农食经》、《神农本草》等一类的“神
农书,是汉以后儒生的伪托,并非真的是神农所写”。是的,上面所
说二点,都是事实。如我国一些古籍中,称神农或炎帝“七十四”或
“十七世有天下”,有的说“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①;这里把“
神农氏”,就明显看作为一个时代,而不是看作为一个单个的人。至
于在这个时代,如《说文》在序中所讲:“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
事”,当时还没有文字,自然也就不会有神农著的书。所以,所有这
些,学术界并没有什么分歧。
这里,我们对神农这位人面龙颜的神人的真实性,不妨再作些补
充。神农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如《易·系辞》中载:“神农氏
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再如《周书》“
神农耕而作陶”②;《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
,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春秋·命历序》:“其教如神,使民粒
食”;《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①
;《淮南子·修务训》:“神农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说文》:“琴,禁也,神农所作”等等。
上面这些引文说明什么呢?说明传说中的“神农氏”不但是一位
“并耕而王”的氏族或部落领袖,而且也是一位农业、制陶、医药、
粒食、饮茶、明堂和琴瑟等众多事物的发明者。神农有这么多发明,
是不是说其人的确实存在就更有证据了呢?!不然,这些资料不但不
能证明反而有损或否定神农的真实存在。道理很简单,这许多发明,
特别是如农业、医药、制陶等重大发明,决不是某一个个人一生而只
能是某一人类群体长期的经验或智慧结晶。所以,传说愈是把神农的
发明创造说得很多,愈是神化,就愈揭示其本身乃是一种对整个神农
氏族或时代的拟人化表现。
当然,我们引录上面这些内容,并不是为了否定神农存在的真实
性,主要的,还是为了说明茶的发现、利用也始于史前。这些资料又
怎么能够证明饮茶也起源史前呢?可以的,现在虽然没有获得饮茶起
源史前的直接证明,但我们借助有关考古和民族志材料,多少还是可
以为饮茶的起源求得某些根据的。上述有关神农的传说,最初均见于
我国古代文献,其所反映的内容,都是有文字记载以前有人称为“古
史传说时代”的内容。说明白些,这些上古的传说记载,记叙的是史
前或原始社会的事情。上面我们提到了,“神农”不但是农业的肇创
者,也是制陶、医药、原始音乐和祭祀等多种事业和文化的发明“人”,这些在古代,在近代考古学和民族学建立以前,一代代的相传,
也一代代的未得到证明。自从考古学和民族学建立、发展起来后,这
些传说时代留下来的传说,陆陆续续大都为考古发掘所证实了。如上
面提到的神农发明农业、陶器、医药、粒食、饮茶、音乐和祭祀等传
说,现在除茶以外,都证明为史前即有的内容。
或许有人会说,神农传说距进入文明的时间不远,可能要可靠些
,更早的内容,就不一定可靠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情况,如《庄子
·盗跖篇》记称:“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拈橡
栗,暮栖树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礼含文嘉》载:“遂人始
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尸子》载:“
庖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五经异义》中也提及:“
太古之时,未有布帛,人食禽兽肉,而衣其皮,知蔽前未知蔽后。”
这些传说,比神农传说的时代更早,但考古和民族学提供的资料一致
证明,这些也正是远古人类的经历的不同阶段上的一种生活写照。有
些对传说缺乏研究的人,一听到“传说”这个名字,就将之与虚妄和
荒诞联系起来,一律斥之为不可信,这是不对的。事实告诉我们,我

国上古的很多传说,虽然经过千载百代、千嘴百口,内容中掺杂了大
量迷信、失实的成分;但是,只要我们透过、剔除这些掺附的杂质以
后,我们就不难从中还是多少可以找出一些确凿的史迹或合理内核来
的。因此,基于上面所说这些,我们认为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一种看
法:即凡是在我国文献中没有记录而只有传说时代传说中涉及其始的
事物,大抵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史前的内容。关于饮茶,除“发乎神农”的传说以外,我国现存的文献中,没有记述其始的记录;所以,尽
管神农诸多发明都获得唯独饮茶没有得到考古的证明,但我们仍然可
以也应该肯定,饮茶也是起源于史前。因为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有关
神农发现、利用茶叶的传说,和神农肇创农业、陶器、医药等传说,
在性质和流传来说,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所以,考古发现的农业、制
陶和医药等其他实物材料,不但是他们自身,也是有关神农包括茶叶
在内的其他发明传说的证明。关于饮茶起源史前这点,我们也可从我
国民族志的材料中获得一定旁证。如生活在我国兴安岭一带的鄂伦春
人,他们本世纪前期,社会形态还停留在氏族社会阶段,那里天寒地
冻,不产茶叶,可是他们都知道采摘“黄芹、亚格达的叶子”①来冲
泡作饮料。生活在北方的鄂伦春人知道用黄芹、亚格达的叶子“当茶
喝”,为什么我国南方原始氏族社会的居民,就不能采取茶树鲜叶来
作饮料呢?!
上面我们以考古和民族学证明,我国上古有关神农众多发明的传
说,基本都是史前即有的内容,所以相信饮茶也当是始于史前。但茶
学界有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既然神农的其他发明已为考古所证实,
那么“在考古学对茶叶、茶器尚无新的发现以前”,就还不能确定饮
茶开始的年代。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一种本可以确定现在将之推
到永远也难以证实的偏见。大家都知道,人们最初饮用的茶叶,大都
是从茶树上直接采摘和未经加工的鲜叶,这种鲜叶是很难保存在地层
中也难以留下痕迹的。我们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情况也可获得一
定的说明。在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登记随葬物品的竹简中,有“”笥
的记载;在出土的大量竹笥中,也发现捆有“笥”木牌的笥。“
”有学者考证即“~——”,系《尔雅》指茶的~。汉朝茶的饮用和
生产在巴蜀和荆楚就已比较发展,这时煮饮的茶叶也已不是鲜叶而是
加工的成茶。经过干燥加工的茶叶在马王堆这样密封、防腐良好的墓
**中都未能够找到它们的残迹,试问,我们在现在南方山重岗连的苍
茫山间,何处去找最先饮茶者的遗址?找到这样遗址,又怎么能发现
和分辨最先饮用的茶叶?!第二,历史的常识告诉我们,茶器或茶具
,是在茶叶生产和饮用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产生的,人们最初烹煮和盛
、饮茶叶用的,也就是当时人们日常使用的灶器和食具。史前还没有
形成专门的茶器,要求考古提供茶器来证明史前是否已经饮茶,这能
说不是一种故意的作难吗?所以,我们认为与其等待不可能获得的证
明来证明,还不如接受已经有些能可证明的证明为好。说到底,我们
是相信我国饮茶“发乎史前”的。
我国有关神农的传说,不但为我们显示了饮茶起源史前的线索,
而且也为茶叶的发现、利用以至发展为饮用的过程,提供了这样一个
轮廓。
前面我们据陆羽《茶经》,已指出,神农时代的下限,是传说中
的“炎帝”时的原始氏族社会末期。这里,据上面所引的《新语》和
《淮南子》内容,我们也不难确定,神农时代的上限,当是前农业的
原始采集阶段。人们在前农业的采集经济活动中,通过不同的需要,
“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灾”,发明了农业;为使大家“知所避就”
,“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创建了原始的医药。从采集的这
二个不同用途和发展来说,茶的发现和利用,显然不是与农业(食用)而只能是与原始医药相联系的。古籍中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而
遇七十毒,得茶以解”反映的,也正是这一背景。这就是说,神农的
传说资料还为我们显示,茶的发现和利用,最初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
为草药显之于世的。
关于茶由药用再发展为饮用的看法,这在学术界,不存在不同的
意见。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茶由药用发展为主要用作饮用的呢?
这就众说纷纭了。如吴觉农先生提出:“茶由药用时期发展为饮用时
期,是在战国或秦代以后。”①不过,吴觉农先生很谦逊,在谈完这
一看法以后,他特地用括弧附说了这样一句话:“关于茶的药用时期
和饮用时期,都仅仅是作者的一个推断,希望广大的茶叶工作者今后
继续加以研究。”吴觉农先生已离我们而去多年,写到这里,根据他
的遗愿,笔者从促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出发,特提出茶由药用发展为
饮用,大抵转变于文明前夕的原始末年这一看法;具体理由,拟在下
篇再作叙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