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志在必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歌笑了笑,“入行第一天,我爷爷就教我,古玩一行入手物件,最忌两点,一是志在必得,二是轻视对方。”
“这话没错,不过也得辩证地看,反正咱们不会出手,就等着看看好了。”
“你帮着祁老爷子看过了,他似乎很放心。”
“预展的时候,你不是在么?我就说了那些话。这东西大开门。”
“你觉得大开门,是因为你眼力高。你现在可了不得,你自己不知道,我在拍卖行,已经时不时听到有些传言,包括省外的。”
“传言?”余耀苦笑,“我是做局坑人了?还是作假卖假了?”
“传言不一定都是坏的嘛!”沈歌抿嘴一笑,“说你是古玩鉴定界年轻一代的翘楚,不行啊?”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说你胖你就喘。”
“我说‘其实难副’也是喘?”
“你该说都是虚名而已,就和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倒是,那就不是喘了,是装十三。”
沈歌忍住笑,轻轻掐了一下余耀的虎口,“好了,看你情绪缓和多了。”
而正在此时,余耀却看着新上的一件拍品,“不对啊,这件朝珠盒,图录上不是说云龙纹么?”
沈歌听了,不由看了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是一件青花朝珠盒。
朝珠盒,顾名思义,是放朝珠用的,一般是一个圆璧形,中空的,上下盒盖打开,里面就是一个环形的空间。
“本来就是云龙纹啊!”沈歌开口道。实物也摆在展示台上,但肯定不如看大屏幕来得清楚。
“你看,大屏幕上展示得全,图录上没这个细节,其中一处龙头下方,有一处灵芝纹。”余耀解释。
“你预展没仔细看啊?”
“没有。我没太当回事儿。”
“多了一处灵芝纹,有什么区别么?”
“那就可以笃定是嘉靖了!”
“本来也是嘉靖官窑款儿啊!”
“明代有朝珠么?”余耀突然问道。
沈歌一愣,“对啊,好像只有清代才有朝珠,官窑朝珠盒,应该只有清代才有啊!”
“不,明代不用朝珠,但是后期也做过朝珠盒,有一部分是赏赐给东北女真部的,因为满清未建朝之前,也有衣服上挂数珠的习惯。”余耀解释,“不过,据说存世极少,我也没有见过。”
此时,拍卖师已经开始了拍卖程序。
起拍价十五万。
沈歌一看,“我知道了!这是当年赏赐出去的朝珠盒,罕见的精品。”
“不是你想的那样。”余耀摇头,“根据史料,明廷不会赏赐给女真部这种龙纹的朝珠盒;而在清代,反而有民窑仿过明代的朝珠盒、用明代官窑款的。”
沈歌一头雾水,“那你还上?”
“拍完了我给你细说。”余耀此时举牌,直接上到了三十万,他的上一手,是二十万。
此后,居然再也无人出价,被余耀三十万收入囊中。
中拍后,祁长河又扭头看了余耀一眼,同时带着疑惑的眼神。
余耀又是微微一笑,接着继续低声对沈歌说道,“你以前肯定没了解过朝珠盒,但凡了解的,一般应该会觉得这是一件清代的仿品。因为清三代官窑的朝珠盒做得很好,所以民窑仿明代官窑朝珠盒,即便是精品,二十万也就到顶了。”

“了解不了解的,都能听出你在自相矛盾啊!”
“不矛盾。”
“你倒是说啊。”
“不可能是嘉靖官窑朝珠盒,但是可能是持珠盒啊,而且是嘉靖皇帝自己放持珠用的!”
沈歌一听,恍然有点儿明白了,“你刚才说龙头下的灵芝纹······”
“嘉靖皇帝笃信道教,用过持珠是肯定的,道教持珠,81颗的居多,和108颗的朝珠也差不了多少。这个朝珠盒一处龙头下的那点灵芝纹,和一般嘉靖官窑器的灵芝纹有细微差别;而在嘉靖皇帝专用的葫芦瓶等一些器物上,也能看出这种差别。”
“这也行!?”沈歌目瞪口呆,“这可是嘉尔德的春拍啊!捡漏了?”
“小点儿声。”余耀做了个嘘的手势,“这就是跟我有缘。”
“又来了!”沈歌白了他一眼,顺手掐了一下。
“真的。你看,本来我没太在意,结果在现场注意了;本来下午我都不想来了,结果却来了!”
“还不是因为我你才来?”
“那是!这件东西你可以用来装项链啊!”
“送我了?”
“我的就是你的嘛!”
沈歌满意地点点头,“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我的。”
余耀:“······”
嘉尔德此次港岛春拍,日程非常紧促,并不正常;预展才两天,拍卖三天,而第一天整个儿都是瓷器场。
拍品一件件过去,眼看就要到倒数第二件大轴的洪武釉里红大碗了,但是余耀一直没看到什么可疑的东西。他一直没忘了造假集团会在春拍上试水的事儿,但目前来看,没有。同时,谢治豪一直没出现,也说明应该不会进行这个计划了。
终于等到了洪武釉里红大碗上拍。
其热度甚至超乎了余耀的想象,起拍价八千万,一番早期的拼争下来,就到了一亿四千万!
而后速度放缓,过了一亿五千万之后,就剩下了三个人在叫价。
一个是祁长河身边的中年人,一个带着挂链眼镜的白人老头儿,一个三十多岁的风度翩翩的帅男。
现场是华英双语的,中年人和帅男是用华语叫价,白人老头儿则是英语。
居然过了两亿的坎儿。帅男退出。
中年人和白人老头儿都很“文雅”,飙到了那么高,出价依然不急不缓,都是在拍卖师报次数才出。
最后的落槌价儿:两亿两千八百万!
志在必得的中年人得了。
现场掌声雷动。对于华夏瓷器珍品来说,这不算是最高价,但毕竟是高达两亿两千八百万的天价,现场的感受格外强烈。
结束的时候,大堆的记者在包围,中年人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替朋友拍的,朋友比较低调,具体信息无可奉告。”
余耀却在此时收到了祁长河发来的一条信息:
“晚上有没有时间?一起吃个饭?唐先生想请你。”
唐先生?余耀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