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郎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到了就要去做,因为我始终相信自已。
不管过程如何艰辛,我都一定坚持到最后。
我生来就是个天才,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郎芳语录
《天眼寺》的成功完结,对郎芳来说只是一个新的人生起点,她当然明白不断挑战自我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认识郎芳的人,几乎都会提到她是个古灵精怪的天才,常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之举,她特立独行,随性而为,很少有人能够跟上她跳动的思维,理解她的感性和率真。而她的人生之路同样是令人匪夷所思,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郎芳在大学主修的是新闻专业,大概是小时候做梦做得太勤快,结果早早把梦想都做完了,上了大学后只想毕业后服从分配,做编辑或者记者,但突然之间,学业还没有修完,她就出现在了地球的另一边--美国。
提到这段经历,郎芳说:“因为那时候我突然不想上学了,不想过这种枯燥无聊的日子,我喜欢新奇和冒险,突然想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于是大二的时候,刚开学没到一个月就趁着一个月黑风高夜逃走了。当时因为上这个学的事跟学人一直矛质闹得很凶,所以一旦决定走人,竟然连家人都没有告诉。那时候我的班主任有两个小时候的同学是在美国画油画的,有自己的工作室,也带学生,他们在我大学新生报道的第一天就对我印象很深刻,觉得我很特别,很有搞艺术的那种‘味儿’,后来知道我从学校跑出来了,就游说我不如跟他们去学画画。”
有意思的是,据郎芳自己交待,之前别说学画画了,连画笔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只在小学课外活动时碰过,连个鸡蛋都画不圆。老师说只是觉得她很特别,搞艺术的人都是凭感觉做事的,而且他们也很想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她教出来,这也算是个挑战吧。
事实上,她的两位恩师已经充分估计到了带这个学生的困难程度,去美国之前跟郎芳订了协议:如果半年后她还是什么都学不会,就送她回来。
在美国生活并不等于进了天堂,由于语言不通,刚开始她走在街上都觉得哆嗦。她也无法去当地学校进修,所有师兄妹都住在两位老师的公寓里,而她则是所有徒弟里底子最差的。
最初学油画的确很不顺利,郎芳窘到连画布都钉不好。不过她悟性很好,一旦开了窍之后,就进步神速了,看来果如恩师所料,她还是有这方面潜能的。郎芳说:“诱发这次质变的起因,大概是有一次无意中听到老师的谈话,知道他们很为我忧心,这让我心里很难过,突然知道要为别人的付出承担起责任。所以有了责任心以后我当然愤发图强了。”

自从画出成名作《苏玛的眼泪》后,当地的油画圈一下子认识郎芳了,之后就会有人来工作室点名要订她的画。但好景不长,老师突然出车祸去世了,工作室由师兄师姐负责,可是不会经营,状况越来越不好,而郎芳也觉得很孤单,在美国待了三年后,终于想家了。
回到北京后,她继续画着油画维持生计,很快又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说:“因为我的性格是向往自由,不想别人管着我,所以也不愿朝九晚五地做一个上班族,觉得那样久了以后人就会变得很俗。”
“那个时候媒体好像在报导郭敬明,我没想到作家也可以这样风光,当然喜欢这种风光的生活,当时也就是心血来潮,觉得当作家是一个绝对的高尚职业,还自由,还可以由着自已性子来,多好,于是就开始行动了。我是个想到就要做的人,从来不拖泥带水,而且我的判断力极准,我一向不怀疑自已的决定,因为事实证明,我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对的,虽然一开始会很艰难很艰难。”
“因为那个时候根本就是一只瞎猫,根本对国内文学圈一无所知,谁也不认识,只能先在纸上把稿子写完再在电脑上定稿,然后抱着稿子去找出版社了,我这个人很有闯劲的。”
结果,郎芳这次惊世骇俗的决定再次一炮打响,第一本长篇悬疑小说《午夜蛇变》顺利通过磨铁文化得以出版,反响十分强烈。
但是在这之后,郎芳又沉寂了一阵,在对佛教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开始专心准备她的第二部长篇《天眼寺》,而《天眼寺》的出版也印证了好事多磨的说法。这本跟佛教有关的书,或许是对她诚心最大的考验,她很希望通过这本书,把自己对佛法的一些感悟,通过惊悚探险的形式传达给读者。
“现在我要减少油画的产量了,因为写作占用我的时间太多了。我以后想以写作为中心,它带给我的满足感更大,让我可以活在我自已喜欢的另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里。”获悉天眼寺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后,郎芳满怀欣喜地说道。
同时,她也说出了下一步的打算:如果《天眼寺》的反响依然不错,那么下一本书将会延续《天眼寺》中未完的故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