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剑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以百计的妖人迤逦来到华山山门,这些妖人一个个相貌古怪,张牙舞爪,进山的香客游人见了,无不大惊失色,抱头而逃。
群妖乘乱经华山峪,直达莎萝坪。这莎萝坪在石门前边的一片开阔地上,因莎萝树而得名。相传,此处的莎萝树为陈抟老祖所栽,已有一百年了,大可合抱,顶如花,叶七出如掌,白花绿萼二寸许,所以又名七星树。
就在这七星树下,有五名修士持法器而立,挡住了群妖的去路。
这五名修士四男一女,全都穿着纯白色的道装,所不同的是分别以淡紫、碧绿、银白、天蓝、赤红五色锦带束身,那正是先天、调神、健利、符录、玉女五大宗院的标志。
五名修士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站立,居东的先天宗修士是位老者,虽然空着双手,但凝神静气,抱元守一,那是内丹初成之象,五人之中修为最高。
居西的调神宗修士是个相貌英俊的青年,持一根玉笛,显得丰采非凡。
居南的健利宗修士是个中年剑客,双手分握金银双剑,煞气逼人。
居北的符录院修士是一个道人,背负桃木剑,手持马尾拂尘,是个标准的天师道形象。
居中的玉女院修士是位女道姑,人近中年,风姿犹存,所执的法器是件罕见的采药云锄。
自从上次镇岳宫发生变故以来,华山圣地掌教张伯端真人有感于天下正邪较量日趋复杂,从九大宗院中选出的五名修为较高深的修士,授以五峰剑阵,用以镇守地**,防止外邪侵入。
此次圣地众高道离山,圣地空虚,特意将五名修士调到山口,以求御敌于山门之外。这些人平时在莎萝坪之南的“小上方”修行,方才看到山门动乱,才集结于此,挡住群妖去路。
负责攻打山门的妖人修为虽是最浅,为求逼真,吸引华山圣地的主力,数量却是最多,足有二三百个,占了聚合华山的半数以上。
他们气势汹汹的攻上山来,看到只有几个修士挡上道上,也不以为意,冲在最前的十几只虎怪狼妖仗着强壮凶猛,手挥虎头锤、狼牙棒,攻上前去。
五名修士四名巍然不动,居于最北的符录院修士率先迎战,但见他右手持桃木剑横峙,左手持拂尘挥舞,如云升台上,用的正是“五峰剑阵”中的“北峰云台剑式”。
华山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这北峰云台剑就是仿北峰巍然独秀之姿,剑出险峻,正像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所写:“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那十几个虎怪狼妖扑到修士近前,举起锤棒当头砸下。突然间修士身前的地上涌出泥土,迅速将修士掩蔽,众妖骤然失去敌踪,都是相对愕然,爬上去查找修士的去向。而突然间那些凝固的泥土又变成了流动的油汁,众妖踏上去滑不留足,纷纷跌倒向山下滚去,摔得头破血流。

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是苍龙岭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
峰上景观颇多,有影响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长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
长春石室是唐贞观年间道士杜杯谦隐居之处。传说杜杯谦苦心修炼断谷绝粒,喜好吹奏长笛,经常叫徒弟买回很多竹笛,吹奏完一曲,就把笛投于崖下,投完后再买,往而复始,从而间断。因他能栖息崖洞中累月不起,便自号长春先生。
真武殿为供奉镇守九州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而筑。焦公石室、仙油贡、神土崖皆因焦道广的传说得名。相传北周武帝时,道士焦旷,字道广,独居云台峰,餐霞饮露,绝粒避谷,身边常有三青鸟,向他报告未来之事。武帝宇文邕闻知他的大名,便亲临山庭问道,并下令在焦公石室前建宫供他居住。筑宫时,峰上无土缺乏灯油,焦道广默祷,便有土自崖下涌出,源源不绝。油缸里的油也隔夜自满,用之不竭。后来人们就把涌土的地方叫神土崖,把放油缸的地方叫仙油贡。
那里,楼阁依附崖势而筑,远望如悬在半空之中。在“小上方”之南端,则是“大上方”。在莎萝坪的对面,有楼阁依附崖势而筑,远望如悬在半空之中,就是在“小上方”,在“小上方的”南端,则是“大上方”。
“上方”是道教之语,是指“天界”。由莎萝坪至大小上方,远望,其路好似挂在悬崖峭壁上,近看,只能靠攀藤附葛、足蹬石窝才能上去,如此艰险的路只有神仙才能去得,所以称为“大、小上方”。
这里非登华山必经之地,道路又是险绝,一向清幽。萨守坚便在其中的“雷神洞”修行,他也注意到在妖邪大举攻山,但认为凭借五峰剑阵足以却敌,听到修士们求援,才下山来助。
众妖邪久闻护法灵官萨守坚之名,传说他有五雷正法,可以行雷将一切妖邪灭度,生平除去的妖邪和本门不屑之徒也不知有多少,在修真界最有威名。今日在一见他跨虎凌空而至的威武模样,心下先自怯了,顾不得再攻击,纷纷后退。
萨守坚法眼如炬,看出攻山的妖群数量虽众,却是一群乌合之众,也不如何放下心上,只是奇怪他们为何要大规模的前来送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