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引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邪修炼天遁剑法到了第三阶段“布势”中最关键的开势,他要将凝聚在指尖的真元化成剑气刺出。贾老道悬棉团在房门上,无邪每日就对着这棉团大叫“开”,右手捏剑诀遥相刺出,可是一连几天,那棉团在他指点下纹丝不动。
无邪毫不气馁,每日千百次的遥指棉团,常常引得偶而路过的钱若真掩口而笑。
功夫不负有心人,忽有一日若真做好的晚饭,招呼无邪用餐,无邪轻过房门外出,偶一转身回头,随手而指,那棉团随指点向一旁飘去。
无邪大喜,顾不上吃晚饭,按照方才方法不断的指点棉团,经过近一夜的训练,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到了次日清晨每出一指,棉团都能随指而动。
贾老道见无邪能够以指力摧动棉团,又专门辟出一间暗室,在其中布满蜡烛点燃了,然后要无邪坐在其间,随手出指,以求以指力灭烛。
无邪既然掌握了聚气出剑的诀窍,这一点很容易就做到了,刚开始时他出力有限,每一指只能灭掉一烛。随着训练的深入,指力越来越强劲,有时一指可以灭掉六七支蜡烛。而通过以指力灭烛的修炼,无邪也于其中领会了许多刺、挑、削、转、撩等运剑的法门。
灭烛完成后,贾老道在院中竖起了一块木板,上面绘以人形,让无邪以指力遥击,要求出指击穿木板为限。
此时的无邪体内真元运转越来越是顺畅,出指也越来越是迅猛,所挟力量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一指点出,木板应声洞开。无邪大喜中,随手点指,将一块木板刺得如蜂窝相似。
贾老道又找来一根羽毛放在地上,让无邪聚气指点,这一次与前三者不同的是,贾老道要求无邪出指不是将羽毛催动,而是将其真接摧毁。
无邪以为自己可以一指洞穿木板,摧毁一根羽毛还不是轻而易举。岂知羽毛虚不受力,无邪出指,可以轻易就将它摧动,却始终无法将之摧毁。
无邪百思不得其解,还是若真旁时出言指点:“你出指的力量是够大了,但还不够快,要知道快也是力量,石头何其坚硬,稻草何其柔软,龙卷风急旋而起稻草却能够刺入石中,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速度。”
无邪恍然大悟,依法练习,终于一指疾出,指端凝聚的剑气刺中轻盈的羽毛,羽毛嘭的一下,碎裂开来,化成漫空细绒,随风飘散。
贾老道见无邪控指收放自由,最后将找来的精铁打造的甲胄披在树干上,无邪遥隔数丈外,随意出指,甲穿树断。——天遁剑法的第三阶段“布势”终于炼成了。
以无邪此时的修为,放之江湖上,已经可以算作是一流高手了,他凝气成剑的绝技比之父亲白景泰的百步神拳也不逊多让了。
但大道无形,学无止境,到此境地,才只算是初窥天遁剑法的门径而已。要知道人剑比之天剑,那是萤火与皓月之别,其光芒和力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贾老道用了一个多的时间让无邪学会了使用“人剑,”就开始引导他修炼“天剑”。
修炼“天剑”最要紧的是引天雷入体,只有引雷入体,才有将天雷的力量变为自身可操纵的力量,才能形成无坚不摧,强大无匹的天剑。
而要想引天雷入体,首先要引动天雷。天雷行于九天之上,岂能任人驱却,得需要极高深的道法才行,“禹步、手诀、咒语”三者缺一不可。
“禹步”是道家在祷神仪礼中常用的一种步法动作,相传大禹治水时见玄鸟施步禁咒,能令大石翻动,就仿效其行,术无不验,因此步法为大禹所作,所以叫禹步。其步法主要依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所以又称“步罡踏斗”。以此步态祷神,可遣神召灵,获七星之神气,驱邪迎真。道经中说:“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以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

“手诀”又叫“手印”,就是使指掌结成特定姿势,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是促成符咒法术应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道经有云:“诀目者,生于于神机而运化,修仙炼真,降魔制邪,莫不基之于此”。由于其诀通鬼神以显应,神奇妙用无边,故又称之为“法诀”、“神诀”,简称为诀。
咒语是道家对鬼神或自然物有感应或禁令的神秘语言,有的是向天神、大神祁求的,以陈述形式;有的向一般神灵进行召役的,以命令形式,有的向鬼妖进行诅咒的,以威吓形式。道法中认为咒语为天神所颁,持有者就能役使鬼神。
为了能够引动天雷,贾老道翻阅无数道藏,收集来飞天蹑地步法、雷霆手诀和五方雷神诀,悉数教给无邪。
只见无邪正立站好,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最终置脚横直,互相承如丁字,这就是“飞天之精,蹑地之灵,运人之真,使三才合德,九气齐并”的飞天蹑地步法。
与行步法同时,他左手拇指与无名、尾指相扣,食中两指向内弯曲,捏左雷诀。右手与之相似,为右霆诀,左右相对,是为雷霆手诀。
口中还要密念五方雷神咒“玉清始青,真符告盟,推迁二炁,混一成真。五雷五雷,急会黄宁,氤氲变化,吼电迅霆,闻呼即至,速发阳声,狼洛沮滨渎矧喵卢椿抑煞摄,急急如律令。”
无邪在五云精舍中脚踏禹步,手掐雷霆诀,口念五方雷神咒,就要引天雷入地。贾老道慌忙道:“这个可不行,你在这里引下了天雷,若是失火,还不把我的五云精舍烧成了白地,失了道藏,我们两个都要吃不兜着走了。”
于是两人前往南峰,那里的回雁峰最高,也就是离开最近,易于引动天雷,而且地势空旷,也不怕天雷坠地,引发大火。
南峰高达千丈,不但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世人尊称它为“华山元首”。南峰由一峰三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落雁峰之西一顶叫孝子峰,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同三公山、三凤山隔绝。
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体形象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南峰,有人形象的喻为:“如人危坐而引双膝。”
登上南峰绝顶落雁峰,举目上望,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垂首低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如临天界,如履浮云,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正如宋代名相寇准所写的那样:“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落雁峰名称的来由,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极顶,唐诗人李白临此就曾感叹说:“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
无邪和贾老道此时就站到了华山绝顶。
那华山圣地的健利宗院建于稍低于落雁峰,而面积大一些的松桧峰。那里乔松巨桧参天蔽日,因而叫松桧峰。宗院依金天宫而建,因庙内主殿屋顶覆以铁瓦,也有称其铁瓦殿的。健利宗的各位修士都分散在八卦池、南天门、朝元洞、避诏岩、鹰翅石、黑龙潭等处修炼,无邪和贾老道两人在华山绝顶上瞎搞,也无人理会。
无邪站在华山绝顶,再次脚踏禹步,手掐雷霆诀,口念五方雷神咒,意图引天雷入地。可是他在落雁峰顶从早转到晚,屁大的雷也没引来一个。
一连三天皆是如此,无邪垂头丧气,问那贾老道:“贾师,这么干到底行不行呀?”
贾老道搔了搔头发,迟疑道:“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去翻翻书看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