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道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邪按照元重临死前的指引,想通过查阅道藏来寻找到融合阴鬼阳妖二力的方法,来接继自己已经截断的经脉,所以肯求张真人,允他来五云精舍学习。
正如张伯端所说,五云精舍只是收藏道经法器之地,创建以来还从未留存过修士,主持精舍的藏师贾善翔还从没有一个亲传弟子。所以无邪来到,贾老道兴奋高兴之意溢于言表。
无邪向贾老道叩拜之后站起,贾老道上下打量无邪,不住点头微笑,看他还扎着代表先天院的紫色腰带,说道:“你既然已经离开了先天宗,就解去紫带吧。”
可是五云精舍从没有收徒,又没有可以代表五云经舍的带子,贾老道冥思苦想之后,找来一根绑书的绒绳,系在无邪的腰间,说道:“他们用带子,我们就用绳子,你是我五云精舍的第一代开山大弟子,总要与众不同才是。”
无邪哭笑不得,腰间扎着一根绳子,不像是个修真之士,倒像似个乞讨之人。
贾老道又道:“你今天第一天入门,贫道也没什么好送你的,就样吧,就把所有房间的钥匙交给你,你今后想在哪一个房间,就在哪一个房间。”叮叮当当拿来足有二斤钥匙交到无邪手中。
无邪接过钥匙,道:“弟子也有一物孝敬老师。”从囊中取出一个青色的小葫芦,正是狼王陶醉遗留之物,可以化水为酒,一直被元重收藏着。现在元重已死,无邪收着也没有用,就送给了贾老道。
贾老道一生最爱饮酒,得此物可比什么都高兴,欢天喜地的试宝去了。
无邪留下来开始查阅道藏。
道藏原本是指储藏道书的地方或容器,后来被引指道家经籍的总集。因为这些道书中能像人的内脏一样纳气血,容精神,所以道家称之为“藏”。
最早记录道书的是《汉书艺文志》,有道书目录一百七十一种,三千八百六十七卷。魏晋以后,道书日增,东晋葛洪录道书六百多卷,陆修静按编《三洞经书》,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唐玄宗开元纂修《道藏》,总计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宋开国后,至此已经三次收集整理道经,重修《道藏》。宋真宗编成《宝文统录》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张君房编修了《大宋天宫宝藏》,共五千四百八十一卷,后又增编道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至此道书收集已过万卷。
这万卷道书就收于华山的五云精舍,分装成八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三洞者: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四辅者: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十二类者: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内容极其庞杂,有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好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
无邪要想在其中找到医治自己伤病之方,无异于大海捞针。要知道无邪此症非既然不为张伯端、石泰等人所知,也就不能在通常的经典中。有可能存于医经之中,也可能存于方术之内,还有可能在仙家传记中。元重说他曾偶然见到过,又走得突然,未曾留下一点线索,无邪也就无从入手。
无邪每日里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翻阅,由春到夏,由夏至秋,匆匆半年过去,找不到一点与之相关的古方。
沈括、王韶、舒真等人间或来看他,沈括虽在治道学院学习黄老治国之术,但他兴趣广泛,经常到金液、符录、科仪、茅山等院旁听,博学之名全院皆知。王韶自伏狐之事后,情场失意,从此在茅山宗院专心学习鬼谷之术,渐有所得。舒真则潜心学医,想要在医学上找到治医自己天生绝脉之方,也想找到接续无邪断脉之法。
而他自离开先天宗院后,就很少见到宝安了,宝安倒也经常到山上来来,只是每每前往先天宗看望柴孤山,无邪这时才知道宝安从前上山为的也是柴孤山。

转眼到了深秋时节,这也是每年五云峰风景最为秀丽的时节,但见整座山峰松翠枫赤,山花耀目,在阳光照耀下,犹如五色彩云,五云峰之名也是由此而来。
无邪坐在五云精舍外,眼望美景,却无心赏玩。“他找了半年多,看的道经总也有数百上千卷了,为什么一点线索也没有呢?难道要通读全经才能有所发现么,可是我现在翻阅的书籍还只是五云精舍道藏的几十分之一,张真人说我穷经白首,难道真的这样么?”
他又从囊中拿出那个狼王丹珠。当年在边塞清涧城狼王被周仁杰惊天五箭射中,全身焚烧尽净,只留下这数十年性命交修的丹珠,当时智缘法师和佛印遍寻不着,原来为元重所收。
元重说只要将狼王丹珠凝聚的狼妖阳力释放出来,进入他的身体,与他身内存在的鬼魂阴力相融合,就有接继断脉的可能,可是怎么释放阳力呢?又怎么进入自己的身体呢?又怎么融合呢?无邪不得而知。而且融妖、鬼之力于一身,也必定是圣地所不允许的所谓邪术,他也无法向圣地各高道请教,只能胡乱猜测而已。
无邪斜倚在一株青松之下,盯着手中的狼王内丹,又陷入了沉思。
这时忽听一个轻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借过,请问我想借阅《神仙传》可以么?”
——无邪入五云精舍后,还没有在贾老道身上学过什么,倒替他承担了许多工作。这五云精舍乃是华山圣地收藏道经和法器之处,自从两年前掌教张真人决意采用“兼容并蓄”修习方针后,按照圣地新的规定,山下的信士也可以和山上的修士一样,来此查阅经藏。五云精舍的业务无形中多了起来,贾老道每天不胜其烦,幸好无邪投入他门下,正好拿他来顶缸,于是将管理借阅道经的差事通通交由无邪负责,他躲在一旁清静,任由无邪忙碌。
无邪半年来每日翻查道经,对精舍藏经分布颇为熟悉,听到有人来借书,头也不抬,随口说道:“将信士符放在这里,入精舍左进第三间查传记类,取‘昆’字函内第三卷,阅后送回。”
随着一阵轻盈的脚步来去,那人已经取来了《神仙传》,经过无邪身边时,忽然又轻声说道:“妖人丹珠,狼族,妖界九流第三等。”
无邪闻言一怔,抬起头来,只见一个身穿白色信士服的少女走过他的面前,进入一片枫林中。他虽然没有看清她的相貌,但白衣、乌发、红枫,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令他眼前为之一亮。
而令他更为之一震的那少女的话语“妖人丹珠,狼族,妖界九流第三等”,她怎么会知道我手中所握是狼王丹珠?难道她竟然会知道狼王丹珠的秘密么?
无邪急忙将她取在这里的信士符拿起——信士符是在华山玉泉、仙姑两院学习的标识——只见上面写着“钱若真,仙姑观”。
无邪虽然对此人能够看出狼王内丹感到奇怪,但也不能冒昧的追赶一个下届的女信士来问,便想等她来还书时再侧面相询。
遗憾的是无邪接连在精舍内等了五天,第六天偶然外出一次,回来时见放在桌上的钱若真信士符不见,一问贾老道,他答道:“方才有个仙姑观的女真来还《神仙传》,我替你放回原处了。”
无邪错失这一机会,微觉懊恼,但也实在不好意思追到仙姑观去打听,就想等着这名叫钱若真的少女再来借取道经。可惜始终未见。
这一天又到了年终岁尾,王韶、沈括冒着风雪上山来见无邪,见他郁郁寡欢,就请无邪下山参加一个聚会。
无邪推辞不去,王韶道:“你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聚会么?我们这届信士离开玉泉院已经两年了,分布在华山九大分院,平时也没什么机会相见,所以柴老大特意安排了这次聚会,就是想让我们重温一下同窗旧谊。”
沈括也道:“无邪,我们这些人虽然都在华山居留,但一向各忙各的,聚一会不易,怎么能缺你一个人呢,不要扫大家的兴了。”
无邪无奈就只好同二人下山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