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消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月14rì晚7时余,战事在黄浦江上游如火如荼的展开。
西面rì军占据绝对优势,13师团很快连续突破55师全部三道阵地将他们逐步压向西侧,虽然断后的老兵不断拉响炸药包但仅仅拖延了少许rì军进攻的脚步。
“辞修兄,下令55师撤退吧!”我叹口气,“虽然提前了,但毕竟他们的阵地最不要紧。”
陈诚想了想,“好吧,给李菘山撤退命令,让55师留点种子!”
北面18军3个师全部上阵,在20军残部的协同下下不断反击正面的15师团和101师团,不但守住了第三道大堤,而且借着rì军混乱及夜sè掩护又夺回部分第二道大堤。
东面54军14师在15师协同下发动反攻,更是打的本就损兵折将的17师团节节败退。迫使柳川平助一面投入预备队反击,一面向松井石根求援。
松井石根闻讯大惊,在从第9师团抽调出来的4个大队赶到前线的同时,松井也亲自赶到第10军指挥部,只见夜幕下近十多里长的黄浦江北岸火光和闪光连绵不绝,枪声和爆炸声更是密如爆豆,从几座浮桥上和分散的船只上不断抬下如cháo的伤员。
“柳川君,一个多小时前你还报告作战很成功,你怎么解释?!”
“是。司令官阁下,一个多小时前我军虽然付出较大伤亡,但已经成功突破两道华军阵地,正在进攻第三道;直到现在,13师团还占据着西面华东全部三道大堤超过一千米,并正在继续向西面湖边延伸,很快就能把西面的华军彻底消灭。只是天黑后华军主力从北面和东面发动反攻,我军处于前线混乱,后方火力又无法发挥的窘境,只能和华军持续短兵相接,导致15、101、17师团都伤亡惨重。”
“打在一起了?西尾君提醒过我不要和华军短兵相接,我还奇怪。。。””松井石根沉思默想,“看来这又是那个宋子安有预谋的行动,试图在这种夜间短兵相接的混战中发挥华军人力充裕的优势消耗我军。”
“可现在双方已经交织在一起,撤不下来了!”柳川平助着急了。
“没办法了,现在只能命令除13师团继续西进一直推到湖边外;其余3个师团维持第二道阵地上的战斗,停止进攻第三道阵地;第9师团援军和3个师团没有使用上的各重机枪中队一起过江,依托华军原第一道阵地转入防御;等部署好之后再命令3个师团一起后撤。”松井石根瞪了柳川平助一眼后下达命令。
随着松井的命令下达和第9师团部队投入战场,混乱的rì军开始稳定下来。
西面,虽然战区已经下令撤退,但李菘山根本无法通知一线已成混乱的部队,只能尽量联络,留下少数分队,指挥其余各部或从陆路北撤后方,或上船乘着夜sè经淀山湖西撤。面对13师团的全力进攻,剩下不多的**官兵各自为战,虽是侧对敌军,但依托坚固的掩体,相互策应的火力网,依旧不断杀伤着13师团。
北面战线最长,18军并列展开67、11、60师,在20军残部协同下在第二道阵地上和15、101师团纠缠在一起拼杀,**一个又一个团、rì军一个又一个大队投入这黑暗中的激战,战线随着各自新生力量的投入不断扭曲变形。
东面的战斗结束的最快,14、15师虽然猛攻了一阵,但17师团断然放弃了部分官兵、果断后撤,15师的追击反而落入rì军的重机枪交叉火力网中,白白损失了几百官兵之后结束了主要战斗,只余下零零星星的枪声。
“两翼都定型了,中路应该还可以拼一次,不知辞修兄准备?”乘夜跑到20军军部的我听着声响问。
“嵩山(霍揆彰字嵩山,时任54军军长兼14师师长)这次表现不好。”陈诚想了想说,“让尤青再拼一下,若还不成,18军撤退换粤军上。”
迅即,18军各师投入最后一个团,在混暗的火光中发起了反攻,冲入了混乱的战团,摸着衣服辨别敌我,将刺刀和大刀刺入敌人的身体;很快,新锐部队再次将rì军一举打下原第二道阵地。
岩松义雄虽有心再战,但15师团大部分从早上打到现在早已jīng疲力竭,有心而无力;101师团虽然损失较少,大部分又是下午才参战,但伊东政喜也不愿意在这种短兵相接、伤亡惨重的混战中再打下去了,在两位司令官默许下下令撤退。
**方面也被陈诚紧急叫停而停止了反攻,只有突前的60师冲击第一道阵地时被rì军重机枪扫shè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后半夜,双方一线除少量分队袭扰外,各自都在整顿部队、运送伤员、重修工事、调整部署,准备天明再战;唯独双方的重炮不甘寂寞,不断盲目轰击着对方阵地后方。
但随着前两项工作的深入,到天明时分,双方都没有发起新的进攻。
“我军参战8个师,阵亡和失踪已超过一万七千人,战伤超过两万五千人;20军作战部队几乎打光。”陈诚和我震惊的对望一眼,只能下令除东面不动外,其余各师全部换阵。“西面由第1军(1、78师)负责防守,后方是8师;zhōng yāng由18军(11、67师)附32师担任,后方是8、18师;东面由第54军(14、98师)负责,加上15师的一部分。应该没问题了。”
“如果rì军没有大的增援的话。”我只能苦笑着说。
而对面松井石根看到超过两万的伤亡数字后,也不敢再攻,只能下令调拨全部6个后备大队给15、101、17师团补充兵员,将最后一个预备师团推上前线和正面**隔江对峙,换下114师团。
“为什么?”赶回第10军指挥所的荻洲立兵不甘心的问。
“你们损失最小,又在侧翼。”柳川平助回答。
“我不是说这个,是我为什么第4师团不过来参加进攻。”
“你难道不知道第4师团会把一切进攻都搞砸么?”
“有所耳闻。”
“知道就好;我们这次伤亡那么大,在国内新的援军到达前恐怕只能再攻一次了;你选哪里?”
“如果只能再攻一次的话,我宁愿不攻。开战以来我军已经屡次遭受重创,都和对面这个宋子安有关;为避免再次受挫,我军必需留有余力,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
松井石根插言:“荻洲君说的对。我军昨天已成功渡过黄浦江,解决了最大的地势障碍;现在暂停地面攻势,等待国内补充人员和弹药后再发动新的进攻。”略想了想又说:“等后备大队补充完毕后调整部署,黄浦江北依旧保持4个师团,从西到东依此展开13、15、101、17师团,13师团还要注意西面湖区的jǐng戒,我总有点担心;第9师团撤回南岸全部朝西面jǐng戒,那里至少有华军4-5个师,虽然都是劣等部队,但规模不容忽视;原正面以第4师团和台湾旅团负责,原东面由18师团负责;114师团担任预备队。”
随着9月15rì黎明的到来,本该激烈拼杀的双方数十万军队又出现了诡异的气氛,除了零零星星的枪声,就只剩下rì军战机在战场上空的投弹爆炸声;为节约炮弹,连大炮也基本停止了轰鸣。
双方大部分部队不是在挖工事就是转入休整,唯独跑回松江战区指挥所的陈诚和我在遭遇‘围攻’。
“辞公,辞公,我们拼死拼活损失大半,这整补怎么反而缩小编制啊?”这是zhōng yāng旁系的将领说的。
“参座,帮帮忙;这缩小编制我们也认了,可这职位总该留给我们多留一点吧?”那是杂牌将领在诉苦。
再次遭遇‘狂轰烂炸’的陈诚终于爆了:“你们太不像样!怎么缩小了?不过是缩小番号,规模根本没变!你们以前2旅4团一个师编制1万实际也不过8、9000人;现在改成3团制师但增加几个营连直属队,团也增加了规模,编制还是1万根本没减!何况也增配了不少新武器。还有你们,已经给你们提了不少干部,怎么还想提拔?就你剩下那些人?一个连都带不好就想带一个营?”
赶走了这群将领,陈诚余怒未消,“这些人,若不是夫人和子安替他们着想,他们连这实缺都没得了!哪里有现在这种嚣张!”
“为抗战着想,辞修兄就忍忍吧!真要把他们连根拔了,非出不少汉jiān不可;何况zhōng yāng哪里来这么多中高级干部?新部队战斗力多半不妙!”
“不管了,人员武器装备全给了,等半个月后再看,谁没把部队整理好,我陈诚准把谁撤职查办!”
一周时间就在有些诡异的气氛中渡过,和9月14rì18个小时双方伤亡六万多人相比,**后续累计伤亡也不过两千余,rì军伤亡更缩小到百计,绝大部分还是战机轰炸和重炮炮轰造成的;不过就在这一周中,双方补齐了人员和绝大部分装备损失;甚至还得到一些援军。
于是,在9月22rì来临的时候,不可避免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