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上峨嵋,千里投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上峨嵋,千里投师传道法,因材施教
杨达冲进车里,看到自己夫人的尸首放声大哭,喊道:“夫人啊!你怎么就这么去了,毛太狗贼,二爷与你势不两立!”
人死不能复生,李定国帮他们在附近的白牛镇买了一块坟地,将杨夫人葬在了那里。杨达在镇上买了一些夫人生前爱吃的果子点心,摆在坟头,又烧了些纸钱,最后在李宁、周淳的劝说下,才渐渐从悲痛中恢复了过来,继续赶路。杨达当即下定决心,要拜到那位峨嵋剑仙的门下,学成法术,找毛太报仇。
在李定国的暗中保护下,三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没命地赶路了,在镇子上又重新买了三匹马,按正常的速度,向四川赶去。走了有一个月,终于到了四川的首府―――有芙蓉锦官城之称的―――成都府。既然到了安全地带,李定国就让他们先在城里寻一间客栈住下,自己回山复命去了。
李宁、杨达、周淳三人都赳赳武夫,哪里会照料孩子,重担就落在了周夫人的身上。周夫人一边要照料四个孩子,一边又思念两位妯娌,悲痛过度,也病倒了。周淳忙请来成都城里最有名的名医,经过名医仔细检查,原来周夫人自幼身上就有暗疾,一直没有发现,如今连日劳累,又过度悲伤,终于诱发了暗疾,如今已是病入膏肓,药石无效了。那医生只开了一付甘草,略尽人事罢了。到了第二日,周夫人终于坚持不住,撒手人寰。
周淳强忍着悲痛,张罗着把夫人的后事料理了。三人一商量,决定马上上峨嵋山,找到那位剑仙,拜入门下,学艺报仇。
三人带着各自的孩子,离开了成都府,直奔峨嵋山而来。到了峨嵋县青龙镇,向镇上的人打听去峨嵋后山凝碧崖的路径。镇上的人纷纷劝他们不要去,还举了个例子说几年前有个年青的和尚也是要去峨嵋后山凝碧崖的,结果至今也没见他回来。
三英一听,心想当年要收我们为徒的不也是个年青和尚吗?可惜我们有眼无珠,错过了良机,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想到此处,越发坚定了要上山拜师的念头。他们不顾镇上居民的劝阻,执意问明了路径,上山去了。
镇上的居民纷纷为他们感到惋惜:
“可怜大人孩子,此一去不知是坠落山崖,还是葬身虎口。”
“真是良言劝不醒该死的鬼……”
“还是我们有先见之明,就住在镇上,哪也不去……”
这山路可真是崎岖难行,三个大人还好说,几个孩子身小力弱,实在是吃不消了。这时,一道剑光落下,显出李定国的身形,对三英道:“家师早算出三位大侠要上山拜师,这后山崎岖难行,十分地不好走,家师已备好了上山的脚力,来接三位上山。”说罢,曲指放入口中,吹了个口哨。不多时,从天降下两只大雕,一黑一白,站在那里,比人还高。
李定国道:“几位不要害怕,这是家师所养的灵禽,跟随家师多年,性情极为温顺。几位可乘坐在雕背上,让大雕送你们上山。”又转过头来,对两只大雕说道:“二位道友,这是家师让你们接的贵客,一路上缓飞慢行,不可惊扰了贵客。”两只大雕仿佛听懂了人言,把头点了三点。
李宁、周淳二人纷纷解下腰带,把自己的孩子牢牢地绑在胸前;杨达因为是龙凤胎,两个孩子,只得前胸绑一个,后背绑一个。李宁与周淳骑了黑色的大雕,杨达与李定国也一前一后骑了白色的大雕。四人坐在雕背上,抓住雕翎,把住翅根,两只大雕长鸣一声,冲天而起,双翅一展,在天际之中翱翔。李英琼到底是“虎父无犬女”,胆子极大,飞在天上不但不害怕,反而拍着巴掌“咯,咯”直笑,还不住地用手去抓旁边飘过的云彩。
等到了凝碧崖,两只大雕落了下来,“齐鲁三英”带着孩子从雕背上下来,看见一株数丈高的大楠树,树下站着一个白衣僧人,脖子上挂着一串由八十一颗龙眼大小琥珀色的珠子组成的佛珠,正是当年在济南府见过的那位神僧。
三人忙放下孩子,走上前去,跪倒在地,李宁道:“拜见神僧,悔不听神僧当初之言,至有今日之厄。如今李宁真是羞愧难当,没面目再见神僧。”
杨达也在旁边说道:“杨达乃一介匹夫,当日还骂过神僧,望岂神僧恕罪。”

张尘忙上前扶起三人,笑道:“阿弥陀佛,‘亡羊补牢,尤未晚也。’三位施主不远千里而来,足见心诚。”
三人重又跪倒,齐声说道:“如蒙不弃,恳请神僧收我三人为徒。”
张尘道:“三位施主,快快请起,这可如何使得?”
三人道:“若神僧不允,我三人情愿长跪不起。”
张尘道:“好,贫僧应了便是,三位徒儿快快请起。”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莫名的惊喜,齐声道:“徒儿拜见师傅。”然后一起磕了三个响头,站了起来。
这时李英琼与周轻云仿佛商量好了一般,一齐摇着自己爹爹的衣角,齐声道:“爹爹,孩儿也要学飞剑,孩儿也要当神仙。”杨达那两个孩子也在襁褓里放声大哭,让杨达手足无措。
张尘笑道:“哈,哈,哈,真是童言无忌,天真可爱。”
三人道:“师傅,您看……”
张尘摇了摇头,道:“这几个孩子却与贫僧无缘,不过为师自会帮她们找一个好师傅的,不会埋没了孩子们。”
李英琼与周轻云非常乖巧地跪了下来,嫩声道:“多谢师祖。”
张尘哈哈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好孩子。”
杨达抱着两个孩子说道:“师傅,徒弟这一双儿女尚未起名,还请师傅给他们赐个名字。”
张尘伸手抱过两个孩子,左右看了看,说道:“这个男孩脸上一股英气,长大后一定是个气宇轩昂的好男儿,就叫杨英杰吧;这女孩长得出尘脱俗,清秀淡雅,就叫杨秀云吧。”(嘿,嘿,嘿……^_^)
杨达道:“多谢师傅赐名。”
张尘接着说道:“这两个孩子尚未断奶,还需寻个奶妈来才是啊,只是山上都是男人,找一个奶妈来,也多有不便,有了……”伸手叫过来木易,低声吩咐了几句,木易点了点头,化作一道金光去了。
不多时,木易回来了,左右两只胳膊下边分别夹着一只倘抱着幼崽吃奶的母猩猿。原来张尘让木易到莽苍山去,寻两只正在哺乳期的母猩猿带回来,给杨达的两个孩子喂奶。顺便从施了佛门禁法的莽苍山羊首峰又摘了几颗朱果回来。
那两只母猩猿见周围又有大雕,又有自己的天敌木魅,吓得躲到角落去,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幼崽,互相偎依在一起。张尘用从百禽道人公冶黄那学到的《兽语禽音》来跟两只母猩猿进行沟通,告诉它们不必害怕,把它们摄来没有别的意思,就是需要它们给两个人类的小孩喂奶,待到小孩断奶之后,就把它们送回去,并且给它们一定的好处。
那两只母猩猿听了张尘的话,渐渐地放松了下来,张尘示意杨达把英杰、秀云分别交给那两只母猩猿,杨达一开始还犹豫着不肯给,可能怀里的两个孩子饿得狠了,一个劲儿地啼哭,这才不情愿地把孩子交给两只母猩猿。两只母猩猿一手抱着自己的孩子,另一只手接过杨达的孩子,放在自己另一侧的胸膛上,两个孩子饿极了,找到奶头,使劲地吮吸了起来。
杨达见两个孩子一个劲儿的吃奶,也不哭闹了,高兴地冲着两只母猩猿一个劲儿地作揖,说道:“两位真是我杨家的救命恩人,我那两个苦命孩子的再生父母。我杨达在此立誓,今天我杨达认两位为义妹,有生之年,一定保得两位周全。”
张尘又让龙化、雷音二人在凝碧崖外的谷口处搭起三座木屋,砍了些竹子编成了竹床、竹桌、竹椅,又让李定国下山到镇上买了些被褥衣物,锅碗炊具带了回来。收拾好后,三英一个屋,李英琼与周轻云一个屋,两只母猩猿带着自己的幼崽和杨达的两个孩子一个屋。都安顿完毕后,让两只母猩猿一边给英杰、秀云喂奶,一边陪李英琼、周轻云玩耍。三英则跟随张尘学习打坐吐纳的功夫。
三英先学了三个月的吐纳功夫,扎下根基,然后张尘每人给了一颗朱果,给他们伐毛洗髓,增长真元。然后又教给他们“大小周天搬运法”,把服食朱果后产生的真元在体内炼化,变成自己的道力真元。只有体内有了道力真元,才能修习道法。张尘根据三英不同的条件,因材施教,让李宁学习佛门功法,杨达、周淳二人不适合佛门功法,只有跟李定国一样,学习五台派的剑修之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