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一念之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在紧张的气氛之中一点一滴的过去。书书网 更新最快
天权八年。
十一月。
初入寒冬的季节,金陵城的天气已经变得越来越冷了,大街小巷之间都充斥一股股寒风,第一场小雪也在不经不觉的落下,把这一座都城覆盖成白昼的色彩。
“报!”
“千里加急!”
“我军即将班师回朝!”
轰隆一声响,无数人等待良久的官方消息终于从西域的军中通过一封一封的奏报给传了回来了。
“我朝大战溃败罗马!”
“陛下战死希腊战场!”
“全军缟素,哀默陛下!”
“军机首尊吕布战死希腊战场,朝廷失一栋梁之将!”
“百万将士,归来不足半!”
“数十万将士惨死罗马战场,惨烈之战,何其凄凉!”
朝廷虽然一直想要淡化这方面的消息,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西方大军要班师回朝,终究是压不住这消息了,从西面传回来的一则一则奏报都如同天上的雪花一般冰冷。
这些悲痛的消息扩张开来之后,让每一个大吴子民都感觉寒意冲天。
大吴朝战无不胜的神话被打破了。
一时之间,人心煌煌,动乱不已。
“卖报,卖报,大军惨败,陛下战死沙场!”
“大吴惨败罗马,其不在罪也!”
“数百万将士西征,伤亡惨重,何意哀叹!”
“我军虽败,朝廷不败,大吴万岁万岁万万岁!”
“苍天庇我大吴,择日在战罗马!”
随后,朝廷也不在压抑消息,彻底放开了封锁消息的手段,开始借助报纸渠道,不断的宣言,利用西方惨败的消息激起百姓心中的热血。
然而随着朝廷在平息民心的时候,一则消息毫无征兆的爆发开来,让这一次的动乱火烧添油。
“国不可一日无君!”
“陛下棺椁已返,然天下不可无主!”
“太子殿下继位在即!”
“传闻东宫太子意欲让位与江国公孙策!”
“子让其父,孝道也!”
“逆贼,孙伯符此逆贼这是要自立为帝了!”
“此逆贼当年与陛下争夺皇位,失之交臂,陛下仁慈,留起性命,为的朝廷征战,如今陛下已,自无人能压制其野心!”
“这皇位是陛下的,就算陛下驾崩了,也应该是太子继位,他若是敢叛逆,我比诛杀之!”
皇位的继承是所有人关注的方向,这时候突然爆发出来的孙策意欲自立为帝的消息撼动所有人的心灵,不仅仅是朝廷众臣,就连地方官吏,民间百姓都纷纷的关注起来的这个消息。
所有人都知道,孙伯符是当今天子孙权的亲兄长。
当年孙权能登上皇位,就是玄武门一战之中,从他手上硬生生夺取过来的。
现在孙权已经战死沙场,说他有叛乱夺位的嫌疑,一点都不为过。
************
江国公府邸。
庭院之中。
天上的小雪在飘动,一片一片的落下,落在了孙策的大手之中,他站在长廊之上,向外伸出了手,看着那雪花凝聚在手心,变成的一滴一滴的水花。
“国公爷!”
一个儒雅的身影出现在孙策的身后,躬身行礼。
“子衡,来了!”孙策收回独臂,抖了抖湿润的手心,然后回头,目光看着吕范,微笑的道。
“内阁和吏部的事情比较多,所以属下来晚了!”
吕范拱手说道。
当初顾雍上位,顶替蒯良在内阁的位置,自然就空出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吕范是最有机会上位的,可是被临门一脚,却让钟繇拿下了这个位置。
吏部,那可是统帅天下官吏的重要部门。
这对吕范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过幸好,吕范也是一个韧性不错的人,当年流放澳洲多年,都能扛过来,这点挫败自然也能抗住。
最重要的是,他可比钟繇对吏部了解的多了。
这些年凭借着吏部左侍郎的位置,和钟繇这个吏部尚书都得你死我活,丝毫不逊色,在吏部之上,他虽然屈于钟繇这个吏部尚书之下,但是却能平分秋色。
“不晚!”
孙权摆摆手:“你来的刚刚好!”
“国公爷,最近朝廷的局势风起云涌,很多消息对国公府有些不利,好像有人在暗中操作舆论,准备把国公爷放在火炉上烤,此人心性歹毒,不可不防也!”
吕范一直以来都是孙策的心腹。
他和周瑜算得上是孙策的左右手。
就算当年玄武门兵败,他们依旧跟在孙策身边,相比周瑜有一个周国公派系的独立性,他的依附性更加强,无论是流放还是在此崛起,他都毫不犹豫的摆明车马,坚定的站在孙策身边。
“你说的是某家要夺位自立的事情吗?”
孙策这些日并没有上朝,而是抱病在家,安心修养。
但是朝廷之上,民间之中,任何消息都不瞒不住他的耳朵,他心中一清二楚。
“国公爷,太子殿下可是你的长子,这摆明是有人想要挑拨离间啊!”
吕范拱手道:“我已经着手去调查了,但是目前还没有消息!”
“如此大手笔,却没有遮遮掩掩,这应该是宣传司做的!”孙策突然道。
宣传司掌控舆论。
这是作所周知的事情。
不仅仅掌控官方报纸,就连民间舆论都是他们炒起来了。
这些年宣传司的作用越来越大,凝聚的力量也越来越大,不可否认,这已经是能直接影响民心走向的一股不可缺乏的力量。
“宣传司?”
吕范闻言,瞳孔微微变色:“为什么?”
“能调动宣传司,要么内阁,要么……”孙策眸光幽幽,寒意凛然。
“锦衣卫!”
吕范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接着孙策的话,补上了这一句。
“如果是他们,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吕范问道。
“他们在提醒我,不应该窥视不是自己的东西,明知道如今局势却制衡不住我了,所以他们先下手为强,先给我敲响一个警钟,如果我真有此心,那么……”
孙策淡然的说道:“我就入套了,民心尽失!”
“是谁,莫从,还是廖豪?”
“我认为都不是!”
孙策嘴角微微扬起一抹有些玩味的笑容:“他们没有这样的胆量,也没有这么深沉的心思,在锦衣卫之中,除非一个人……”
“李文优!”
吕范顿时明白了。
整个锦衣卫之中,唯有一人敢对孙伯符出手,这个人就是锦衣卫大都督李儒。
“他不是在西域战场吗?”

“应该是回来了!”
“那他准备做什么,扶持太子上位!”
“也许吧,他的心思,太阴沉了,就算陛下当年对他也是忌惮三分!”
“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应对!”
吕范问道。
“由他去!”
孙策想了想,抬起头,目光看着落下的一朵一朵白皙如画的雪花,道:“众口铄金,是一个好主意,然拳头大的才是老大,现在,我不必理会这些!”
“可是这样下去,会给你的形象带来不可磨灭的烙印,要是日后……恐怕会遭遇全民反对!”吕范隐晦的说道。
“呵呵!”
孙策笑了笑,目光忽然变得锐利无匹,落在吕范的脸庞上:“你是不是也认为,我应该有着心思啊!”
“既然国公爷问了,那属下就直接说的!”
吕范想了想,神色变得坚韧起来了,拱手说道:“陛下战死沙场,朝廷动乱在即,普天之下,为国公爷可护朝廷之安危,于公,于私,国公爷都应该站出来!”
“盛元是我儿!”
“我知道,但是国公爷认为以太子殿下如今的能力能应对即将爆发的动乱吗?”
“若是我从旁协助,未必不能!”
“可国公爷就这么肯定,锦衣卫的后面没有太子殿下的身影!”
“他没有这么大的能耐!”
“可陛下有!”
长廊之上,顿时变得有些冷静。
孙策冷若冰霜的脸庞上有一抹萧瑟的寒意涌动,拳头在悄无声息的握紧起来了,一双眸子越发的深沉。
过了很久,他才开口:“公瑾有消息了吗?”
“军机处孙贲司长那边刚刚传来的消息,第二战区的战区总司令祖茂战死沙场,周国公临危受命,待任第二战区的总司令,在罗马一战之中,突围而出,顺利脱离,汇合第三战区,如今屯兵罗马帝国的不列颠行省和美洲大陆之中,伤亡太过于惨烈,所以如果班师回朝,最少要明年开春!”
“活着就好!”
孙策送来一口气,这些天他一直都在等待第二战区的消息,第一战区和第四战区都传回了消息,但是西部海域的路途比较遥远,却迟迟未能传回消息。
第二战区明明是和主力一起西征的,如今主力除了战死的之外,基本上已经返回拜占庭城堡之中,唯独第二战区不见踪迹,他不得不担心。
如今有了消息,他才算是安心了不少。
“国公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吕范轻声的提醒。
“让我好好考虑一下!”
“好!”
吕范拱手:“属下先行告退!”
“京城的局势,你和孙贲盯紧一点!”孙策嘱咐的道:“无论如何,我不要乱,这大吴的天下,决不允许乱,知道吗!”
“属下明白!”
吕范点头,然后离开了国公府邸。
长廊之上,只剩下孙策一个人的身影在屹立,他站了很久,思绪依旧未能清明,说着说孙仲谋留给他的阴影太大了,让他始终有些走不出来。
昔日的江东小霸王,如今虽然没有能磨灭掉他的锐气,但是多年的磨炼,也让他变得沉稳了很多,有些决定,一旦下了,那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是无数人的事情,甚至是牵连整个天下的事情。
一夜未眠,孙策还是有些犹豫不绝。
第二天。
孙策没有留恋大乔那香喷喷的美人窝,很早就起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房之中发愣,他的思绪依旧在天人交加的挣扎之中。
走出那一步。
那是放弃这一次天赐良机。
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国公爷,外面有人求见!”
“何人?”
“不是很清楚,他带着斗篷,穿着素衣儒袍,这是他的名帖,只许国公爷过目!”亲卫递上名帖。
孙策摊开名帖,看了看落款,面容微微变色:“立刻请他进来,不可惊动府中其他人!”
“诺!”
亲卫下去,很快就把一个带着斗篷的人给请了进来,然而就离开了,离开之前,还把书房的门关的严严实实的。
安静的书房之中,两人对立而站。
“拜见江国公!”
来人揭开了斗篷,露出了一张熟悉的脸庞,当今内阁首辅,张昭。
“张首辅登门,我本该举府而迎之,为何如此鬼鬼祟祟!”
孙策目光微眯。
张昭可是内阁首辅,在十三席的朝议大臣之中,地位仅此当今天子之下,和军机处首尊平起平坐,甚至还居于军机处首尊之上,统领朝纲,管辖天下官吏。
他无论是官位还是爵位,都已经是朝廷之巅了,按理来说,如果他登门拜访,孙策都要亲自出门迎接,才是礼数。
但是他这么神神秘秘的来访,还在这个时候……
这就让孙策有些琢磨不透了。
“事态紧急,我并不想引起关注的目光,所以就行事简单了一下,伯符不会怪我吧!”
“首辅大人若是有召唤,派一人前来便可,我府上有耳目众多,你就不怕暴露!”
孙策眯眼。
“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是安全,谁会想到张昭会用如此方式,密会孙伯符呢?”张昭坐下来,笑了笑,执掌文官多年,他的身上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息在荡然。
“首辅大人此次登门,恐怕事情不小吧!”
“我今日前来,只为一事!”
“请说!”
“请国公爷登基为帝!”张昭一字一言的道。
“为什么?”
孙策目光爆出一抹锐利无匹的光芒。
他怎么也想不到张昭会在这时候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见他,就是为了请他夺皇位,登基为帝。
“为了大吴江山的国祚绵长,也为了天下之太平,当今孙氏,为国公爷一人可镇天下也!”张昭一生为大吴而操劳,从不为私心,当年支持孙权不是,如今支持孙策也不是,他是为了天下,天下若是不想乱,唯有支持孙策登基。
除了孙权,唯有孙策才能稳住天下。
无论是正在赶回来的大皇子殿下,还是如今稳重宫廷之中的太子殿下,他们始终都是年幼,无法稳住动乱之中的大吴朝廷。
各方总督。
四方异族。
吴军这些年来南征北战之下,踏平了太多地方,夺取了太多疆域,收缴的势力太多,其中不安稳的因素太多。
若没有一个强势的人来镇压天下,刚刚的才走向辉煌的大吴朝廷将会分崩瓦裂,天下也将会再一次进入诸侯争霸的乱世之中。
“大吴江山!”
孙策一字一言的吐出了四个字,一双浑浊的狮眸变得越来越清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