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梦开始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夜的厂区宿舍楼里,徐亦达正在一个二楼房间里的电炉前忙碌着,他刚才去楼下的菜地里摘了一把鲜嫩的空心菜,在水龙头下简单冲洗干净,再拿到楼上来。 更新最快这片菜地是车间主任老蒋抽空辟出的一块空地,面积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撒下一些种子,随便浇些水,没过几天菜苗就陆陆续续地从土里冒了出来,长势喜人。每次摘的时候,不要连根拔起,直接在根部掐下来即可,这样的话剩下来的菜苗还能继续长出新枝叶来。老蒋和亦达住在同一间宿舍,不过今天是周末,他跑回钦州那边的老家了。亦达又剥开一根火腿肠,简单切开后连同空心菜一同投入锅里,里面刚才已经有个荷包蛋了,锅里的汤汁咕咕嘟嘟地冒着泡,过了片刻亦达拔掉电炉插头,把面条倒入一个大碗中,再撒下一些香油,香味散开到整个房间内,这顿晚饭算是煮好了。
窗外不远处是一片海滩,说是海滩,不如说是滩涂。如果看地图的话,北海市的形状像是一只脚踢到了大海里,南面正对着北部湾方向的脚底板就是银滩,西部的脚趾头是一片叫做冠头岭的小山头,也是北海市唯一的高处,脚后跟则是春节去过的白虎头村,脚背是老城区集中的区域,海滨公园就在那里。而徐亦达所在的厂区就在北海市的西北郊区庙山,正好坐落于脚踝的部位,厂区门口的道路也正是从合浦进入北海市的必经之路。
这边的滩涂远远比不上银滩那边漂亮,滩涂上满是乌黑的海泥和石头之类,还有一些坚硬的贝类顽强地与他们前辈留下的碳酸钙建筑们生活在一起,如果从这里赤脚下海,走不远就会被那些锋利的家伙扎到脚。
海滩的不远处海水渐渐深了,有一些渔船驻锚下来,星星点点地随着海浪起伏着,船上的灯光也在轻轻地上下摇摆着。
徐亦达捧着大碗,夹起一筷子面条塞到嘴里,他望向窗外,看着这片海水,思绪万千。他发现原来海水不只是像之前见过的只有一种颜色,随着光线、潮汐、风雨的叠加作用,在不同的时空下海水可以展现出人类能想到的任何一种颜色来。这会儿的海水就是那种深沉的靛蓝色,带着丝丝的忧郁渗透在整个滩涂周围。
亦达到北海这里已经两个多月了,今天老蒋不在,整个男宿舍楼里只留下他一个人,倒也清净,面条已经基本吃掉了,他放下碗来走到窗口,回忆起两个月前初来北海的日子......
那是7月上旬的一天,刚从南宁赶到北海的徐亦达从长途汽车站出来后,拎着行李去了汽车站旁边的杂志社与老徐汇合。老徐来这里已经几个月了,目前为杂志社的财务负责人,还兼着办公室主任。老徐之前是大学的数学系教授,来做财务工作的他刚开始还真是有点不太适应,幸亏账目不太多,倒也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
杂志社就在北海市中心的第二小学院内,一进大门是一栋白色的二层小楼,几颗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环绕着它,这里就是杂志社的所在。二小虽然是市内最好的小学,但其实每年招生人数并不算多,这栋小楼一直利用率不高,再加上距离市政府和科委走路就能到,交通非常方便,所以杂志社就租了下来当作办公楼,顺带着把后面一排宿舍楼和厨房也租了。
亦达的报道单位是北海市的海华食品有限公司,属于海华集团的下属企业,之前是本地企业家吴总创立的民营企业,后来经历改制,引进四级财政支持,包括国家科委、自治区、市里、区里,成立了海华集团。集团里除了这个食品厂之外,其他还有一些蚝厂、包装厂、广告公司等资产。
简单收拾了一下,老徐先带着徐亦达去了市政府那边找周叔叔,两人步行没多远就到了市政府大门,这个大门有武警站岗,但是管理比较宽松,除了拦截骑车人必须下来推行之外,其他进出行人基本都不太管。两人往里走了片刻就来到市长办公楼下,在一楼楼梯边的办公室里先是见到周叔叔的秘书小王,老徐跟小王打了个招呼:“周市长在吗?”
小王知道老徐身份,赶紧从办公桌后站起身来:“他在的,不过现在有一波客人正在楼上,你们就先坐在沙发上等一会儿吧,我估计会见快结束了。”
老徐介绍了一下:“这是我儿子徐亦达,今天第一天到北海来。亦达,这是王秘书,你们认识一下。”
王秘书跟亦达打了个招呼,然后给两人各自倒了杯茶水。老徐找了些报纸和杂志分给亦达:“这样,小王,你继续忙,我们看会儿报纸。”
过了大约十分钟,楼梯上传来周叔叔爽朗的笑声,他下楼来送几个客人。在楼门口握手告别后,他回过身来看到了老徐和亦达,走上前来:“哎呦,亦达到了,太好了,来,我带你们上楼。”
三人进来到周叔叔办公室,周叔叔热情地欢迎着:“半年前咱们见面时,亦达还是个大学生,现在看已经准备好了。你何时去报道啊?”
亦达小声地解释道:“海华那个企业也算专业对口,只是我想能不能再去其他单位也去看看机会。”
周叔叔想了一下:“这样,我平时的确太忙,海华这个企业是你章阿姨帮你联系的。你先别着急,我帮你写封推荐信。如果不行的话,你就先去海华报道,从基层踏踏实实地干起,年轻人吃点苦不是啥坏事。”
他拿出纸笔来,刷刷地写了一封推荐信,递给徐亦达:“这样,我先给中农信的张总写一封推荐信,你带上直接去找他即可。”
这时候王秘书上楼来,提醒周市长得外出开会去了。
几人一起走下楼来,周叔叔对老徐说:“这几天秀珍不在家,等她回来,你再带孩子来家里坐坐吧。”然后跟老徐告别坐上车走了。
第二天上午,徐亦达带着推荐信和一份整理好的简历,去了中农信北海公司的办公室。这里正好就在北部湾广场南侧,上到三楼大门,见到公司的牌匾,亦达走了进去。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正在前台翻看一本杂志,徐亦达昨天看过了推荐信上的抬头,于是跟女子说道:“请问张总在吗?”
那个女子抬起头来扫了一眼面前这个稚嫩的小伙子:“你是哪位?之前约好了吗?”

徐亦达有点发慌:“嗯,我姓徐,是周副市长让我来的。”
那个女子有点惊讶,站起身来:“您跟我先来会客室坐一下吧。”她把徐亦达带到了走廊中部的一间会客室,然后请亦达就坐,倒了杯茶水,轻轻掩上门就出去了。亦达打量着会议室,里面布置地很是豪华,自己就坐的皮沙发旁边是一盆修剪得体的绿植,茶几上摆着一盆盛开的鲜花,面对走廊的窗户是米黄色的百叶窗,而向外的玻璃则窗明几净,阳光透过窗户撒进来,照亮了沙发的一角。
走廊里穿来一阵脚步,然后门轻轻敲了两下,一个衣着得体,西装革履,打着细格领带的中年人推门走了进来。他冲亦达轻轻点了下头,坐在旁边的一张单人沙发上,自我介绍:“徐先生你好,我姓江,是这边公司的副总,我们张总这两天出差了,不在北海。我听说你是周市长介绍来的,请问有何贵干?”他话语简练大方,却又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徐亦达。
徐亦达拿出推荐信和简历递给江总:“江总你好,我叫徐亦达,昨天刚到北海。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想来看看贵公司是否有机会可以让我进来学习一下?这是周叔叔的推荐信和我的简历。”
江总听闻此言,表情明显地放松下来。他接过材料来,先细细地读了一遍推荐信,只见上面写着:“张总你好!徐亦达是我同学徐教授的孩子,今年刚从郑州大学毕业,这次带着理想和希望到北海来报效祖国建设。他品学兼优,积极进取,我是一路看着他长大的,这次我荐贤举能,望支持为盼。周某某 2013年7月6日”
读完后江总没有任何表示,拿起徐亦达的简历翻看了一下又放下了,然后再次拿起推荐信读了第二遍,一遍看一边思考。这次江总见到信末尾周叔叔的亲笔署名后,眉头略微收紧了一下,又飞快地放松了。
江总想了一下,开口道:“徐先生,我知道你的来意了。是这样,这件事情我做不了主,等我们张总回来,我第一时间向他汇报。”
徐亦达点点头:“嗯,谢谢您。你们这办公环境真不错。”
江总赶紧纠正:“咳,办公环境好也没啥用,其实没几天好日子了。你的事情张总会做决定,不过我个人先跟你透个风,先别报太高期望。从年初开始我们全系统都在清理整顿,这半年以来都没有新人入职,听说下半年就要归属农业部了。我也是北京来的,也见过周市长,不过我们企业的具体情况他可能还真不了解。你回去见到他的话,也请务必多解释一下。”
徐亦达听罢略有失望,江总赶快补充:“要不这样,你留个电话吧,等我们张总回来后,有啥消息再联络你。”
亦达留了个杂志社老徐的电话,告辞出来。
此后两天,徐亦达又带着简历去了几个公司拜访,因为没有推荐信,基本都碰了一鼻子灰。公司里的人事部门跟亦达说:“其实海华公司还不错,比我们这里都要好呢,你就别折腾了。”
第三天张总打来电话,跟老徐一个劲地道歉:“徐教授,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企业的编制从上到下都冻结好久了,实在没有办法安排您孩子入职,请您多海涵啊。”此事也就此打住。
徐亦达在老徐宿舍里已经住了好几天,也的确无聊了,两人商量了一下,最终确定下来去海华报道了。下午的时候徐亦达带着各种证件去了海华集团在市区的总部,这边的接待人员很快办理好各种手续,问了一下亦达现在的住址,然后交代他每天早上7:30就在中山公园门口等候厂里的班车即可,就在二小的斜对面。到厂里之后再找办公室主任老何即可。
第二天一早徐亦达准时在中山公园那里上了厂里的班车,班车侧面喷着海华集团的标志,倒也醒目。亦达跟着几位员工上车时跟司机师傅打了个招呼,说是新来厂里报道的,师傅点了点头说:“后面有空座,自己找去吧。”
徐亦达走到后面找了个空座坐了下来,旁边一个体态端庄的大姐笑嘻嘻地看着他问道:“你是新来的应届生吧?”
亦达连忙回答:“是,我叫何亦达,今天第一天上班。”
大姐赶忙拍了拍旁边一个一直聊天的胖子:“何主任,找你的,又来了个大学生。”
胖子扭过头来看了一下:“小何啊,不错,昨天集团跟我电话说过了,等下下车后你直接跟我去办公室吧。”然后他转回身去,接着跟同座的聊去了。
大姐问亦达:“听你口音是北方人,你老家哪里的啊?”
“我是河南的。”亦达应道。
大姐犹豫地交代着:“小何,咱们厂北方人没几个,好多人都不讲普通话的,你可得尽快适应啊。”
亦达反问道:“您贵姓啊?我听你的普通话还算不错啊。”
大姐笑了一下:“你叫我李姐就行,我是柳州来的,在财务处,何主任是桂林的,我们广西桂林和柳州是桂柳话,跟普通话类似,你能听得懂。而这边多数人都是白话,你肯定没戏。”
亦达笑了一下:“还好,我以前还以为这边人都讲壮话呢。”
附近的几个人闻听此言都笑了,李姐笑得最凶:“壮话都是南宁那边的山里人讲的,你这认识太离谱了。”
班车途中又停了几站,陆续上了一些员工,又经过一个热闹的镇子,道路两边就是个菜市场,熙熙攘攘的人流正在早市里采买着各种鸡鸭鱼肉,蔬菜水果,旁边则是各种杂货铺、早点摊,倒也热闹。亦达好奇地问道:“这是哪里啊?”
李姐回答道:“这是高德镇,过了这里就快到厂区了。”
开过高德镇,市区就消失了,先是个小下坡,坡底道路两边是大片的水塘,水塘两边稀稀拉拉地有一些芭蕉林子,班车冲上坡来,开了几百米后,路边一片白色的建筑群出现在眼帘,还有个高耸的水塔。班车缓缓拐进左侧的厂区大门,停了下来。
徐亦达跟着人群走下车来,他满怀好奇地张望着四周,视线透过操场,再穿过西门的栅栏缝隙,他看见了那片灰暗的滩涂,远处飞过几只海鸟,这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