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一战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当杨过与这两人完全压制住,眼见着就能彻底的将这二人制服的时候,一道冷风突地从杨过背后袭来。避无可避之下,杨过赶紧就地一个驴打滚,避开了一式。再次起身以后,他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只见得四个面目、穿着打扮也一模一样的壮汉站在了离自己一丈多远的地方,而且他们手里都拎着一件狼牙大棒。看到这种情形,杨过不由得有瞅了瞅自己手中的破损的毛竹,心里的压力立刻就增大了。
倒可见是他毕竟是主角,须臾之后,杨过就转正了心态,一声冷哼之后,他又从地上捻起了一根毛竹,摆出了一式毒龙吐信的起手式:“你们来吧!”
四个壮汉到时二话不说,就向着杨过攻去。从这开始,就轮到杨过手忙脚乱了,毕竟,四人一起攻来,你防的住这个,防不住那个。而此时杨过一身所学有大多数是马上功夫,原先他到不以为如何,可是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刻,也就由不得他心底不犯起嘀咕来了——自己的母亲穆念慈只教自己杨家枪倒好理解,可是为什么自己的师傅也不说什么呢?他可是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他四岁那年孟老是怎样与他说的:“难道一门的护法就是这样当的吗?
杨过现在心里不由得深恨起来了,自己要是懂得一门系统的轻功,何尝会被这四个傻大个围着打呢?可叹的是他现在唯一会的不过是一招洪七公的灵鳌步,可是那招本应该是一式攻击之法,整个人低头,双臂内弯,手肘向前,似箭般向敌人胸口撞去,纵使是自己将其中的轻功部分提炼了出来也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
随着这四人的攻势越来越紧,杨过渐渐地连在心中抱怨的时间都没有了,整个人陷入了一种无思无虑的状态,于是,各种精妙的招数开始渐渐地在他的手里不加思索的使了出来,那一日在梦境之中所经历的一切似乎再次的在杨过的身上显现了出来,各种横线、纵线在他的眼睛里不停的穿插,不时的还有一些亮点在其中闪烁。他的整个人好像都变了另外一个人一样,出手的招式又毒又辣,让人防不胜防。
欧阳锋看到这种情况不由得“咦”了一声:“这个义子我收了,没想到他的资质这么好,临到这种时候还能作出突破!”
与此同时,杨过在岳家枪谱之中见到的各种理念也开始一点点在杨过的脑海里闪了出来——知道这时,杨过才明白什么叫“意在劲先”,为什么枪谱之中将究“往复须有折叠”,内家枪力大且持久,反应奇快,意和劲成一对阴阳,有先有后,互为因果补充。内家枪劲去如射箭,有去无回(回的时候已经是第二箭了),这时他往往一发力,就是以一敌二也不怕,腰一发力,枪头摆个一百八十度,能同时荡开左右两边功来的兵器。
就这样,杨过越打越顺手,到最后简直都不用他使什么力气了。只见得一只手握枪的手要抓着杆子的最末端,同时双手虚握,两件兵器一相交,弯了就要直,直了又要弯,扎了左就往右,劈了前自会去挡后面,不仅仅借了对方的力,还消掉他的速度,然后才是大枪有如灵蛇,顺着对方的兵器就钻进去了。怪不得枪谱上说,越是施用重兵器的武将,这套枪法越是占优呢!这他要是把我的杆子顶弯了,我才高兴呢,枪把只一转,力都不用,枪头弹出去,又再扎他一个。马踏连营,被团团围住才好呢,枪枪不落空。人枪合一,枪想往哪里去我就送他去哪里,我眼到哪,枪就自会扎哪里。人只要不断地给枪以能量和神意,枪自会帮你打点四下。
不过,杨过知道着纯是理想之中的状态,现在的他还是远远的没有达到这种状态的,也许只有当初的岳武穆公才有如此的高度吧!但到此他也知道了为什么武林高手到了战场之中什么也不是了,毕竟,你的内力再多,也比不上这种枪法呀?由是,他不由得对传给自己枪法的岳大人越加的感激了起来。
就是在说这个时候,远处一阵的吵闹之声穿了过来,只见得五六十名官差带着强弓硬弩就向着这边冲了过来,没等杨过和四人反应过来呢,就给团团围住了。杨过杨过也不敢动,毕竟你武功再高不敌板砖,更何况这里还有这么多的强弓呢?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枷锁套在了自己的身上。

也就是这个时候,其中一个当头的走到了他的身边,小声的说道:“杨少爷,别担心,这只不过是走一个过场罢了!一会儿就放您出来。”
“赵头,这是怎么回事?”杨过好歹也在嘉兴住了四年了,怎么能不认识这个人呢?他是嘉兴的捕头之一,在岳大人手底下当差,按说他们二人还有好几面之缘呢。
“哎呦!我的少爷,您在这里闹得这么大的动静,老早孟老就知道了,然后他老人家就找到我们大人了。若不是看着这四个人挺凶的,岳大人又临时找到赵巡检那里调离一批强弓过来,我们早就来了。”说到这里他又往上凑了一凑:“不是我说,杨少爷,您在这嘉兴也算少有的金贵人物了!啧!啧!孟老的关门弟子呀!这嘉兴的哪个达官贵人不巴结您呢?可您怎么和这种人掺乎到一起去了呢?”
杨过瞪了这个多嘴的家伙一眼:“我怎么知道,好端端的这几个人就要杀我,总算我手底下的功夫还过得去,否则的话你就见不着我了!”
“哎呦!您是谁呀?哪能呢?”赵头不由得谄媚的笑道:“不过您放心,这几个家伙也太嚣张了一些了!别的武林中人都知道收敛一下,出来行走不是哪的宝剑,就是朴刀,他们倒好,这明目张胆的就把狼牙大棒拿出来了,这也太不给我们面子了,说什么我们大人也会好好的杀杀他们的威风的。就算没有您的关系,估计这会进去了就别想出来了!”
听着这话,杨过不由得放心了很多,于是,他不由泛起狠来了:“赵头,到时候别忘了给我狠狠的拷打,我倒想知道,到底是谁想要我的命!”
“这还不容易,您老瞧着呗!”赵头说道这里,不由得尴尬的一笑:“您老是不是能跟孟老说一下,给我配一点补药!”
说到这里他还生怕杨过没有听明白:“就是那种滋阴壮阳的那种!”
这些年来,杨过一心练武,哪里听到过这种话,于是他不由得气的七窍生烟,大吼道:“你给我滚!”
听到这话,赵头不由得怏怏的走到一边,同时还嘀咕道:“真是的,不愿意就不愿意呗,吼什么吼?”
朴刀是大刀的一种,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使用时,两手握者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
“朴(读泼)刀”,《辞源》解作窄长有短把的刀。《汉语大词典》解作刀身窄长、刀柄较短的刀。双手使用。这种兵器在宋代、元代的通俗文艺作品中屡屡出现(下面将举例说明),却不见于宋人曾公亮等所编著的《武经总要》的记载。书中说:“刀之小别,有笔刀军中常用。其间健斗者,竞为异制以自表,故道有太平、定我、朝天、开阵划阵、偏刀、车刀、匕首之名。掉则有两刃山字之制,要皆小异,故不悉录。”书中绘图介绍了八种刀。包括掉刀、屈刀、欢耳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独不及朴刀,可见兵学家并不把它视为真正的武器。它只是流行于民间、而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陋的兵器。宋人对这种“刀”的形制做了细致的说明
仁宗天圣八年(1300)三月诏:“川峡路今后不得造着裤刀,违者依例断遣。”五月,利川路转云使陈贯言:“着裤刀于短枪干、拄杖头,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并皆可着裤。‘畲刀’是民间日用之器,川峡山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谓之刀耕火种。今若一例禁断,有妨农务,兼恐禁止不得,民者犯众。请自今着裤刀为兵器者禁断;为农器者放行。”乃可其请。(见《宋会要辑稿》185册)
因此,在《水浒传》中,有关各路英雄使用朴刀的描写随处可见。就其起源而论,与其说是把大刀的柄缩短,以适应近战的需要,莫如说是为了应付民间不许保存长兵器,而把大刀改为短把的朴刀更符合历史实际。这种朴刀多在民间使用,但是在清朝,却破例地把朴刀纳入军队的指定兵器之中。
偶这是新书,大家要多多支持呀!无论是推荐,还是收藏,书评,点击,偶都是来者不拒。
要是你们能一天给我50张以上推荐的话,每多十张推荐,我就多更新一章,知道当天满五章为止。
收藏大家也不要忘了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