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岳王枪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后他与岳大人就突然不约而同的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又看了一眼杨过。
好久以后,岳大人恭恭敬敬的将杨家枪还回了杨过的手中,而后才开始了对杨过枪法的点评:“其实你的枪使得相当不错了,很少见在你这样的年岁就能基础这样之牢,把枪使得这么老辣的。尤其你使枪时要以腰为轴,肩、肘、腕、胯、膝也相当的协调,可以说若是单是论杨家枪法,这世上怕也没有几个人及的上你了。在你这个小小年纪,尤其少见。”
说到这里,岳大人不由得话锋一转:“可是现在你使得与其说是枪,倒不如说是矛。我不知道当年杨老令公在世的时候这个枪法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可是看现在没有自己的心法的这份枪法就如此不俗,也就可以想见当时杨老令公是凭着什么纵横沙场得了!”
这时,岳大人不由得一阵的沉吟,最后叹了一句罢了,然后接口道:“现在的这个杨家枪没有了自己的心法,莫说不能再度凭之纵横沙场,马挑联营了,就是在江湖上,最多也不过是一个一流的外家武学罢了!这么办吧,我就做主,把我岳家的岳王枪法传给你吧!”
听了岳大人的话,孟老不由得大惊:“这怎么可以呢?别说是你,就是令堂来了怕也做不了这个主呀。”
岳大人不由得一阵的惨笑:“孟老,你不知道,前些日子我一个侄儿参军回来,说起当今军中糜费的景象,遥想当初我祖,我父在世之时,东京盛世景象,直叫我们悔不当初呀!悔不当初呀!这岳王枪法留在我的手里还有能有什么用?朝廷虽说还在用我岳家后人,但也不过是给天下百姓一个说法罢了!凡是我岳家一系的成员的一举一动朝廷都紧密的监视着,再留着这岳王枪法却也不过是宝珠蒙尘罢了,还不如交给这位小兄弟呢,最起码他也是忠良之后。。。”
听了岳大人的这副心声,孟老和杨过都是心有戚戚焉。
这时,岳大人又接着说道:“小兄弟,这枪法我是没带在身上,等过一会儿我在亲自给你送来也就是了。不过,枪法虽然传给你了,但你也得给我记住。。。”说到这里,岳大人的口气分外的严肃起来:“内家岳王枪,精忠武穆创,忠臣孝子传。你要守不住这句话,我岳氏一系必然倾全族之力取你之命。。。”
而在这之后,岳大人就遣走了孟老,开始在此给杨过讲解岳王枪的一些秘诀了。
“要学岳王枪,你首先要知道内家外家之别,到底何为内家呢?很多人以为内功便是内家了,其实不是,你看那些里的大将,庙里的天神,全都腰大十围。要知道,腰气壮,神色便会不同;面像温良,却不怒自威。大将帐上高坐,全身放松,体态似美人臃懒,但气聚神凝,甲士三千环列,雷霆万钧之势一触及发,这才是真的神勇。俗话说“关公不睁眼,睁眼要杀人”,此精神便是内家也。”
“而外家就大大不同了,比方说,这杨家枪为什么是铁枪呢?一是它比较沉重,二是因为他没有弹性。要知道,在我们宋朝以前,军中流行的是矛、槊。而矛、槊用的是硬木,没有弹性,缓冲不得对方的冲力。两矛相交,力量全传到了手上,如果角度不合适,当场兵器就要脱手。尤其硬木做的马槊,对方打在矛尖的力,因杠杆作用到手上时大了几十倍,那里还握的住,所以使马槊的一定要直对前方,万不可斜,一斜就会被冲脱手。”
“简而言之,内家修炼的是精神,而不想外家那样单单平力取胜。”
“岳家枪是我祖岳武穆公才参考着河南大枪创出的一门内家功夫,要修习它,首先要准备一根白蜡杆子,它产自于山东一带的白蜡树的枝条,长而不弯,且柔韧坚实不易断裂。选材时以光滑少节笔直为佳,外面一蜡质不可刮去。长度为八尺至一丈二尺为佳。它若是使用好了,一枪扎出去,万朵梅花,先把胸口的护心镜打碎,再往里钻。枪花朵朵,朵朵都致命,不知该挡哪个。此时千万不能挡,一挡就完了,白蜡杆是软的,硬挡正好被借上力,才挡出去,那边枪把一转,枪头马上又从另一方向打回来,力还更大了,这里面的功劳还是敌一半我一半。”
就这样,在这一天岳大人一个教,一个听;一个恨不得把自己心里所有的知识竹筒倒豆子以般全倒了出来,一个恨不得将所听到的完全的记在心里。。。

直到很久以后,杨过才知道,自己成为一代宗师的最最重要的基础竟是在这短短的一天打下的。
内家拳不只太极,形意、八卦和太极是同时发展的,杨露蝉陈家沟学艺时,八卦董海川、形意李洛农也都没闲着,内家拳是有传承的。陈王庭创拳说,真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罪莫大焉。陈王庭要是听到子孙这么编排,非得羞死不可。形意拳一直是以岳武穆王为宗,这个我支持。岳王很明确地提出“河南大枪”的好处,但在同时代和后来的武林并未引起重视。以《水浒传》为例,使枪的只有豹子头、玉麒麟、史文恭等少数几个好汉。内家功法和大枪在岳王的时代虽未广传,但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了。岳王在其枪谱中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两马交锋,双方都害怕,拿着矛端都端不平,直往地上戳。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换个轻点的硬木的矛照样举不动,而且木制矛重心偏前,打起来恐后悔莫及。一但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用内力驱动,这枪就活了。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面门处乱钻,挡都挡不出去,越挡越倒霉。岳家军的骑兵,朱仙镇八百破十万,不是光勇敢就成的。可恨岳王为昏君、奸党所害,精兵丧尽,但总有一二人把内功和枪法都传了下来。内家拳,于元末明初,经张三丰之手集大成,始有内家和太极之说,到陈长兴、杨露蝉之时才广传天下,形意、八卦、太极一时名家辈出,内功、枪法、剑术登峰造极。只可惜冷兵器时代也到了尾声。
另外,再次说一下岳珂的问题,历史上他却是真的知过嘉兴府,不过他是以文才而留名青史,尤其是他为武穆公正名写得《岳鄂王行实编年》在后世的影响更加的大。所以对于那一年他知的嘉兴府我也查不到,但这毕竟是小说家言,不值得计较。
此章的灵感是我由历史上的记录而来的端平元年(1234年),他因侄子自汴从军而归,追想东京盛时,写下了棠湖诗稿而来的。不过后世有人说诗中所写,有与事实不符的,《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后人拟作,嫁名于珂。
在此说这个,是因为我觉得仔细的研究一体下历史上真实的岳家后人的生存状况比较有意思——岳飞死后不久,民间就有了歌颂他的评书段子,老百姓家里,尤其是南迁的那一部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岳武穆公的牌位,在这种情况之下,南宋小朝廷怎能不忌惮岳家在民家的声望,派人监视于他们也就好理解了。不过,也正是这种原因,才有为武穆公正名之事吧?
其实在我的想法里,岳飞怎能没有想过要推翻南宋呢?只不过当时南宋内患、外敌不止,为国家计,为民族计,时机是在没有成熟罢了,再说以他的功劳,他也实在想不到当时朝廷会如此决绝的对他。而他的后人以及部署,在若干年后的今天怎能不对那一日的选择有所后悔呢?这一点我也写出来了。。。
今天说了这么多,不妨说一下时间的问题,按照金庸所写,杨康去世的时候应该是嘉定十七年(公元1223年,),农历八月,这时也是宋宁宗在世的最后一年。而他的儿子杨过出生于翌年农历五月间。而宁宗派使节赴蒙古谈判,拟联蒙灭金应该是嘉定14年事,但宋军对金作战失利,反而丢城失地。而蒙古灭金,攻宋,以及郭靖助守襄阳都应该是在这之后了。七年以后,穆念慈带着杨过再回嘉兴,这时应该是宝庆三年。不过,我看这有点不符合历史,偌大个金国怎么会在短短七、八年之内就兵败如山倒,被蒙古攻陷,并完全消化了呢?
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会具体插一下资料。回过头来说时间:
这时的岳珂应该是四十岁左右,正当壮年。五年之后,他的侄子自汴从军而归,他的心情极端不渝,也就有了这章我所写的事情。
偶这是新书,大家要多多支持呀!无论是推荐,还是收藏,书评,点击,偶都是来者不拒。
要是你们能一天给我50张以上推荐的话,每多十张推荐,我就多更新一章,知道当天满五章为止。
收藏大家也不要忘了呀
终于满三万字了,上榜了,大家不是应该给点面子,都给点推荐和收藏。
为纪念上榜,特特在此多发一张,以作纪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