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本知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联,又是称对子,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短小精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它不但在国内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而且被海外炎黄子孙视为国粹,看做是华人文化的鲜明标志.对联是从律诗和骈文的对仗中演变出来的一种可独立运用的文体形式.它滥觞于唐末而盛于明清.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有人认为我国最早的春联是唐代武则天写的‘春来也,鱼龙变化;时至矣,天地生辉.‘可见其源远流长.
对联的名目很多,包括喜联.挽联,楹联,楹贴,春联,寿联,门联等.用途也十分广泛,可用于自励,赠人,庆贺,吊唁,嘲讽,幽默等.
尽管对联多采用对偶的形式,但两者又不是不尽相同的.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格使用范围不限于对联,如诗词中的对仗,文言中的俪句等,如果没有人拿去写对联,就不能称之为对联.对联以采用对偶为常格,但也可不用对偶的形式.
对偶的特点是:对偶的两项在内容上要求环绕一个中心,而不能在内容上毫不相干;同时,上下句之间又须有相对的独立性,意思不能完全重复,上下句完全重复及对偶之大忌,称为‘合掌.‘对偶的两项还要求对应词的词性相当,而词面又要求力避重复,应富于变化.对偶的两项要求结构相同,而在连用两组以上对偶时,又要求句式各异.这些特点也是对联所具备的.
对偶从结构上分,有宽严两类.宽对不要求讲究平仄,严对则要求避免用词重复,词性必须相当,声调平仄也要对仗.对联原则上须用严对,不宜用宽对.

对联是讲平仄的,对联的平仄规则主要包括:
1.对联不论长短,上联总是以仄声作结,下联总是以平声收尾,极少例外.
2.五,七言短联大都用律诗的平仄规则.上下两联的第一.三.五字可以不论平仄,但其中第二,四,六七字必须平对仄,或仄对平.
3.在上下联各包含两个以上分句的对联中,各分句的末一句的平仄也要尽可能相间.长联中,上下联所包含的几个语意层次的语末一字,也应尽可能平对仄或仄对平.
对联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和自对四类.
正对:对偶的两项在意思上是相似或相近的,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郑板桥)
反对:对偶的两项在意思上一正说,一反说,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串对:对偶的两项在意思上是前后相承一致的关系,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自对:对偶的上句和下句中本身就有对偶的成分,但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
从字数上看,对联的长短没有限制,少则三言,五言,多则十数方,数十言乃至上百言以上,通常以七言居多.
欢迎您访问君子堂,7×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首发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