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和度量的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缘起:
2003年的时候,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有一个很受人民政府欢迎的论调:网络应该实名制。但此论调在广大网民来说是很难得到欢迎的,也是实现不了的东西。于是,人民政府便对他们最容易管理的地方——高校BBS——来进行“实名制”。
关于这个事件的实施过程,我不再说,大家从网上的一些文章也是可以知道的。(内部事件逐渐明显化)
我并不想过多的评价李先生的观点,现引一段文字。
“只是李先生的想法无疑是一种天真的可爱而近乎幼稚的青涩理想主义——实名制一方面要求网民对自己言行的法律责任,同时它也要求着政府乃至国家机器恪守最基本的人权原则,不干涉正常健康的言论自由。但是,在当下,后者是难以真正做到的,实名制因而也就成为对发言者单方面的约束,甚至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测会成为搜集证据进而打击言论的有力工具。这样,网络不仅不可能成为新时代新技术条件下“公共领域”的新兴模式,反而会成为最为先进的“文字狱”工具。”(援引网易文化,作者:小呆)
高校网络需要什么?只是要成为“官方的告示板”吗?那有一个官方“主页”不就万事OK了?
这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大学是什么?
大学并不仅仅是几栋大楼而已,她重要的在于教授和学生,更重要的是学术自由的氛围。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和我彻夜畅谈的时候,说到“大学是一个受到保护的空间,他保护的是各种思想。”我曾经赞叹他的观点,认为是这样的。但,现在的“实名制”( 不干涉正常健康的言论自由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又是什么?
中国古时候有“海纳百川”的说法,自然这是一种宽容和度量。不知道,教育部对于这四个字是怎么看的。他们是可以说一套套的理论,但这理论,并非就是他们做事的“准则”。
“海纳百川”便是对“ 实名制”的讽刺。
也许,我只能认为教育部是“心胸狭窄”而已。
我的一个朋友有这样一种说法,自从89之后,怎么怎么样。我对他的说法,是接受的。好象现在把大学生的观点都描绘成“洪水猛兽”。
说大学生不理智,容易冲动。我并不是否认,而是认同这种观点。
我们不理智,那请教授我们如何去理智,用可以信服的道理告诉我们如何是“理智”。
请记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希望,教育部能把心胸放开,有泱泱大国的宽容和度量,“实名制”不要把他搞成“文字狱”就好了。
切记。
PS刚才。。把这些字发给一个朋友看了。。。她说。不深刻。。。
是这样的。。
请各位。。。不吝赐教了。。
冷月谢过。。。。
欢迎您访问君子堂,7×24小时不间断超速小说更新,首发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