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字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预告-------
我的“戏说八字”自去年三月首贴至今,历时一年,承蒙诸位错爱,一直吹顶至今。现在,拙作的修改稿业已全部完成,原在这贴的是第一稿,红三万字,本修改稿约十万,加了许多我原以为大家明白不必说的。先是交某出版社准备出书,经多时“社审”,说“好是好文,只是此类题材不敢出”,主张我另寻别社。我想,其他出版社的审稿可能性,大概也不外如此,决定不管了,就在这“煮酒”栏内,把修改稿全稿贴出。今晚就开新贴,一边作最后的校阅,一边陆续开贴出。
因文字多至十万,在下一向认真,校阅费时不少,若边贴边复提问,恐令拙作时断时续,于读者不便,因此决定,在未贴全全稿之前,所有提问先不复,一俟贴全,我将一一作答。
作者简介
笔名,金公羽;Q名,迷海钓翁。一九五一年生于广西梧州城。十八岁下乡当知青。期间,除完成知青所有之“工农兵”诸任务外,因“好奇心”特重,博览群书,“饥不择食”,凡举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中外名著,医卜工商等杂书,每遇必读。惜乏名师指点,故只能粗通,未算精进。曾干过木匠(亲手打造过棺木两口)、泥瓦匠(亲力造坟、迁坟三座)、机械操作工、码头装卸工、山林巡护工。曾任业余夜校教师,时断时续累计约有五年。七年后回城,由工人升任政府机关干部。期间通过广西大学的自学考试,获统计大专毕业证书,统计师职称。一九八八年入民主党派,受本党同仁推举,在本城连任四届政协委员,并在政府兼职。
业余爱好广泛,主要有郊外垂钓,读书写作(喜文史诗词类),猜制灯谜,现兼任本城职工灯谜协会秘书长。近年“退居二线”,学会电脑上网。建有个人网页---“鱼与虎掌兼得”,http://www.xiaoshuodaquan.com/。在“猜灯谜互动社区”http://www.china-www.xiaoshuodaquan.com/asp/,任社区理事和“文学天地”版主。时常在各严肃网络社区论坛贴些习作,偶获报刊见用,小有稿费收入。
内容提要及目录
自改革开放以来,作者注意到大姑娘小青年多趋向西方文化,好玩“星座和花运”之类,感到有点担心。为中华传统文化不致过于失落,遂根据早年读过的“说八字”类杂书及其笔记,结合长期的社会经历,提炼加工,化繁就简,并用谐趣的言语和笔法,写成了一本通俗知识的小册子。书中从谈天说地开讲,向青年读者介绍“八字”的源起,说明此类文化原只是古人的“原始哲学”,偶然用来把玩一下,则不失为一种生活趣味,总比玩西洋的“花运和星座”好点;若沉迷其中而不知醒悟者,是为自误而无益。内容包括了“八字说”的起源,及其推算方法的基本过程,介绍古代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差异,暗喻古人的“幼稚”性,指出了现代人竟还沉迷于算命,实属自愚而可笑。特别在最后一章里,作者揭示了占算人的“暗语机关”,让掌握了现代科学的人们,明白其中之欺骗性。细读本小册子,爱好中华传统民俗文化者,可以粗知“八字”中的奥秘,不易为江湖术士所骗;反对迷信而坚决者,则能增加自己的论据和理由。
目录
自撰序
第一章谈天说地---八字说的源起
第一节天天向上---传说中的天之形成
第二节明星与暗星---各有各的天命星
第三节一天复一天---天分九重
第四节天外有天---五大行星
第五节脚踏实地----大千世界的基本物质
第六节天圆地方----人与天地的感应及命运
第二章甲子回头-----年柱的推算法
第一节天罗地网------天干与地支的代号
第二节六十甲子----干支纪时的用法
第三节指指点点----干支计算的手法
第四节天有天意----天干符号的含义
第五节地有地义----地支符号的含义
第三章月圆月缺----月柱的推算法
第一节月月有过节----农历上的民间节日
第二节月有阴晴圆缺----农历月与八字月
第三节注意节约----月柱的地支推算法
第四节年年月月----月柱的天干推算法
第四章必计时日----日时二柱的推算法
第一节晨钟暮鼓----古代的时间计量
第二节时刻牢记----时柱的地支推算法
第三节天时地利----时柱的天干推算法
第四节识时务者为俊杰------时刻的随机推定法
第五节天时在天-----经纬“时差”问题
第五章阴差阳错----五行的阴阳
第一节枪牌怪论----事物的两面性
第二节天地阴阳----阴与阳的划分法
第六章行行出状元----人的五行划分法
第一节样样在行----五行的生同克关系
第二节造物弄人----人的五行配比
第三节鬼斧神工----人的五行配比的依据
第四节八字分五行----五行的推算法
第五节有才可去补天地---阴阳五行的拾遗补缺
第六节十全大补汤---补法种种
第七章六亲十神----阴阳五行的推命法
第一节认亲拜神----推命入门
第二节论官煞----社交和官运
第三节论妻与财----姻缘与财富
第四节论印绶----智力与气质
第五节论伤食----子孙与才艺
第六节论比劫----兄弟与同事
第七节“六亲要认”----阴阳五行的辨证法
第八章行色匆匆----五行命属的种种特色
第一节休戚与行----五行的兴衰
第二节春夏秋冬----五行与五时
第三节随行就“时”----五行与五时的实用
第四节“方色”方法----五行的五方和五色
第五节调色选向----五行方与色的实用
第六节“体味深刻”-----五行与五脏五味
第九章时来运转----命运的变化时段
第一节大话大运----大运的推排法
第二节运气有根----大运的地支转气
第三节大运大用---大运的实用
第四节似水流年---命运的小波动
第十章占家秘笈----占算人的祖传法术
第一节“蘑菇溜哪路”-----隐语与黑话
第二节观颜察色----占算实用心理学
第三节出神入化----占家操作秘诀
第四节黑白两道------隐语运用举例
后记
自撰序
近年我们开放改革,西风挟着美元和英磅一路东来,十分强劲。大姑娘和小青年多过洋节、玩“星座”、测“花运”,不一而足。空放着祖国数千年的八字占算“科学”而不顾,舍近求远地去追那些西洋货,以为新潮好玩。在下既老朽且迂腐,看在眼里,痛在心内,未免有“国学流失”之忧。三十五年前,本人作为下乡知青之一员,于板床瓦灶之间,当寒风冷雨之夕,在百无聊赖之时,处一灯如豆之下,曾细读过此等星算类线装书多本,也算是有点心得,并随手抄录下其中之要章关节。今为“国学”不至全失计,于读书之余,特将当年此类“读书笔记”再作整理,用现代笔法重写,去杂存精,删繁就简,故名之曰:戏说八字----白话占星算术普及版。
本文仅就“国学”而言,由“谈天说地”开讲,不论真伪信谬,读者千万不要作其他联想。说白了,就是希望大家要玩,就玩咱中国的八字,不要玩西人的星座或是什么花运之类。大家想一想,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人,照着这么些洋文翻过来的洋星座、西花运之类,如何玩得过他们金发妹和碧眼儿呢,而且,又哪里会有个准头?话又说回来,你“信”就可以了,千万别“迷”,只信不迷是玩玩,一味地沉迷于八字命算就成了迷信。一味的算命求不来财福,命再好也还得花点体力脑力去做,去经营。所谓“运气”二字,这是一个组词,命“运”中可能是有的东西,可你不花点力“气”去拿,也是白搭。就好比你将要路过的前方,地上有一叠钱等着你去捡,那是有“运”得财。可是你赖得多花“气”力去走动,就差那么十来步,坐下来不走了,见不到,没到手,这结果是有“运”而无“气”。总之,本文宗旨有三:
一,决不是为了宣传“迷信”,而是“稀释”八字,让各位初步明白其来龙去脉,让不信者增加自己为何不相信的理由。其实,在下以为我们现在破“迷信”破得太过了,人人不信鬼神,不怕因果报应,结果坏人坏事,伤天害理者层出不穷,何苦呢?假若大家都信有阴司地府,将来一定会有森罗殿上的“最后审判”,有十层八层地狱在那里等着,多多少少会有个“怕”字。那么造假者虽还会有,可至少不敢造假药;卖注水肉者虽还会有,可至少不敢往肉里注脏水,更不敢往活牛肉里注水;贪官虽还会有,可至少不会象现时那样,贪得那么的“悠然自得”和“理直气壮”;还有等等,等等。
二,并非全面阐述八字算术,只是谈些基本要领,让“半信半疑”者,在偶然玩玩或者路边求教于江湖术士之时,有个“听得懂”和“能理解”的水平,而不至于上“严重的当”,受“严重的骗”。拙作只是个“普及版”,相对于“全版”内容,我省掉大量可有可无的,特别是后代术士们有意无意地复杂化了的内容,读了就想到街边开坛授徒,那是万万不可。因为要想设摊开讲,一定要读点“心理学”,还要练练“演讲术”之类。
三,此类术书版本极多,师从何人也是一个因素,所以流派繁杂,门道多多,见解不同是一定的。本文乃是“戏说”,意即我说我的,他说他的,若有高人高见,万不要与我辩论。在此先说好了,所谓“天外有天”,我不敢自尊。若是日后有人读了拙作,对我的一派“胡言”愤愤不平,下战书口诛笔伐的话,我提前“投降”,相信高人是不会杀俘虏的。
是为序,望读者诸君明察。第一章谈天说地---八字说的源起
第一节天天向上---传说中的天之形成
旧时私塾有一开蒙课本,叫做《幼学琼林》,里面有一篇文章中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者下凝为地”。意思是说,宇宙原来象一只摇散了的鸡蛋,蛋黄蛋清混沌成一团浆糊状;后来轻清的上升变成了“天”,重浊的下沉变成了地。这就是古人对天地的原始认识,与现代天文学的“宇宙大爆炸说”部分暗合。
“大爆炸说”的大意是,原来的宇宙不是现在的宇宙,那时节的宇宙只有一个巨大无比的一个“核”,核外是浩瀚无边的“空白”,于多少多少亿年前发生一次“核聚变”----与氢弹爆炸相类,不过规模可是大远了----大爆炸形成布满整个宇宙间的,一团巨大无比的火球。然后,这大火球慢慢冷却,“气之轻清者上浮”后,形成一团团无数的星系和星云,里面分布着一颗颗大小不同,质地各异,数不尽的星球和碎块。这些星球、星系和星云,有的基本冷却了,如咱地球和月亮,表面早已冷却,而地核和月核内仍有呈高热状态的岩浆。有的仍在燃烧着发光发热,如太阳,以及太阳系之外许许多多的恒星。有的完全地冷却了,如太阳系中无数小行星们,其中基本由冰块组成的慧星就是最典型的一种。
说起古人所认知的这个老“天”,它还与《西游记》故事中,那个孩童们特喜爱的“人物”----老猪有点儿关系呢。大家很是不敬,叫他做“猪八戒”,其实应该尊称之为“天蓬元帅”才对。当混沌初开时,大英雄盘古作法开天辟地,“气之轻清者上浮为天”之时,难保没有个别的石子随气上天,然后砸下来可不是好玩的。据说,恐龙灭绝的大悲剧,正是较大的小行星化作流星砸下来,冲撞了地球而造成的。为了不要时不时也来个“行星撞地球”,所以需要有个“篷”来挡一挡才好。当今不是时不时有流星雨么,砸下十个八个下来乍办?好在地球外面包着厚厚的大气层,那就是传说中的“天篷”了。当流星雨下来时,大气层把一路极速往下掉的大部分“石子”烧没了,只有极少的,极个别的才会砸到地球表面,所以只听说有人被雷劈死,没听说过被流星砸死的,这就是“天篷”保护地球人类的大作用。《西游记》把八戒封为“天蓬元帅”,可见作者吴承恩还是很看重老猪的,故事中虽然处处挪喻,却是时时关注,把八戒描写得十分的生动和可爱以及可恼,“丑是丑点,却是耐看”(书中的八戒的自我评语)。
关于可挡流星雨的天篷那个“篷”字,《西游记》里写作“天蓬”,为何是“蓬”而不是“篷”呢?我查了资料,并与文字爱好者谈过,终于明白了。在上古之时,有个造字专家叫做苍颉的,是他先造出个“逢”字,用作相逢的“逢”解,如“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他老人家一个人造字忙不过来,只好把这个“逢”字并列使用,既用作“相逢”的逢解,也通用于乱草的“蓬”和遮天的“篷”。后世的人们为区分清楚各类“逢”,这才再造出后两字来。乱草因是草所以加“草头”。用竹片编成用来遮天挡雨的,因用了竹故而加竹字头。现代作“篷”的材料多了,有布的,有金属的,有塑料的,将来或者还会“造”出新的篷字来。关于后世造字,类似的例子不少。例如,原先只有一个“他”字,通用于“她”和“牠”或“它”,到了现代才造出“她”和“它”字。其中的“她”字,出现在“五四”兴起白话文之时。初时写作“伊”,后由文字专家刘半农发明“她”字,用以指女姓的“他”。写作伊是有道理的,那是因为《诗经.蒹葭》里有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个“伊人”是诗中说的那个“淑女”,故而大家就用伊代称“那个女人”。而刘专家认为,“伊”字还不足够“白话”,于是就来个“说话直白”,干脆加个“女”旁-----她。哦,跑题了,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话说“开天辟地”的盘古,他毕竟是个粗中有细的大神仙,花了大力气分出个天地来之后,再在天上“布置”日月星辰,并且各有分工与等级品位,所谓十二宫二十八宿。发光发热、朝升夕降的是日,一般叫太阳。只发光不发热,由圆变缺,又再由亏转盈的是月,又称太阴。一点一点地散布在夜空,一闪一闪地发亮的是天上众星。星与星之间又存在着许许多多光线模糊的,或明或暗的一大片空间,那就是“辰”,现代天文学里叫作“星云”或“黑洞”。
现时,由于工业烟尘与城市灯光的污染太严重了,晴夜里观赏璀灿的星空,已成为一种极奢侈的事。只能花上大价钱出去旅游,去登黄山泰山,上青藏高原,远离烟花繁华之区,才能得上一见。而在我小时候,摆个小板凳,坐在庭院,仰望璀灿的夜空,在满天星斗之下,听摇着蒲扇的老奶奶讲说,那分隔在银河两边的牛郎和织女,以及挑在箩筐里的一双儿女的事,并小声地埋怨王母娘娘的“没有人性”。还指点着南方夜空上的莲花星座,讲说“宝鸭穿莲”等等故事。回想起这些来,那可真是件美极了的事。而现在说到星辰,年轻的人们可能会不大明白------夜空中哪来这么多星辰?要知道,过去特别是古代的晴夜天空,那可真真是星星点点,满天的璀灿,尤其是银河上的那些星们呀,密排成白茫茫的一条光带。
古人认为,中华九州大地与星象分布相对应,叫做“分野”。唐初五杰之一的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一开头写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句。这里的“星分翼轸”是说,豫章一带属于古时的楚地,划入“翼与轸”两颗大星的分野。所谓“分野”,是指该地归入那一颗星,或者由那几颗星组合而成的星组来照应。说近一点,湖南省会长沙市有个誉称叫做“星城”,大家是否知道这个“星城”的誉称来源?那是因为“星分翼轸”中的那一群星组里,有一颗星名“长沙”,其正对着的下面就是长沙城(严格地说,是现在长沙市郊的长沙县县城)。
古人还认为,如果天上的那星或星组发生变化,对照的该地也会随之变化。比如说,该星或星组黯然失色,预示该地有难;若是该星或星组黯然失色,是因为被辰雾之类长时间遮掩,则可能是该地将有水灾。古人的这点经验。也的确有点“科学”道理,大家想一想,长时间有云雾在那里盖着,能不多雨,能不因雨成灾么?
第二节明星与暗星---各有各的天命星
年轻的人们于茶余饭后,尤其是大姑娘最爱谈的就数明星“趣事”,或是他们的所谓“风流韵事”了。原先说到“明星”,只是单指有名气的电影演员。后来,明星这誉称扩大了,说相声和演喜剧小品的且演说得好的叫“笑星”,球踢得好的叫做“球星”,歌唱得好的叫做“歌星”,舞跳得好的叫做“舞星”。那么名气小点的呢,不妨称之为“暗星”也未必不可。还有,新近“隆重”冲出来的,还可以叫做“某某新星”,总之是“满天星斗”。
除了上述的“星们”,其实人人都是“星”。古代的人们认为,芸芸众生全都与星象相对应,所谓之“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人”,强者星光明亮,弱者黯淡闪烁。甚至于这星下坠了,就代表这人“有病”或将死,或者已经死了。所以《三国》里描写,诸葛和司马们老是夜观天象,除了观察夜空,测算未来的天气(如赤壁大战前,诸葛亮算出未来数天内,此地将吹东风)之外,还暗里寻找代表着对手的那颗星,窥视其变化,以便击虚避强,战而胜之。关于如何寻找和确立人星相照的关系呢?《三国》等书里并没有明说,据在下分析各类古书的只言片语,可以认为,是用下面的方法来推断的。
首先,凡国人都有“籍贯”,即诞生于中华九州之内的某州或某郡,再据星与地的“分野”,大致得知某人的“本命星”位置。再由懂天文地理的专门人员值班守夜,长时间观测天空上的诸星。在各个“分野”的群星之中,排除属于“小人百姓”的细微小星,单留意较为明亮的那几颗大星,留意它们的亮度明暗和位置移动,并做好长期的“原始记录”以备用。同时,敌、我、友各方都派有“细作”和“探子”,潜入对方内部和境内,时时探听对方首领和主要干将们的日常行为,以及升迁顺逆,伤病健旺等情况,并随时把那些情报通传回来。最后,将星象变化与各观测对象的日常情况逐一对照,若某星长期与某人的情况变化相符,那就可以认定----此为某王某将某官的“本命星”。
关于“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人”的说法,有书为证。见《水浒传》开篇的“楔子”----“洪太尉误走妖魔”内说,走了的正是“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那些星们指说的正是武松和林冲他们。现代的艺术家们,还继续使用着这个“星人感应”的比喻。例如,中越边境战火时燃时熄期间,有一名经典名歌叫做《望星空》,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夜蒙蒙望星空我在寻找一颗星
他是那么明亮他是那么深情
那是我早已熟悉的眼睛
我望见了你呀你可望见了我
天遥地远息息相通
即使你顾不上看我一眼看上我一眼
我也理解你呀此刻的心情
夜深沉难入梦我在凝望那颗星
他是那么灿烂他是那么晶莹
那是我敬慕的一颗心灵
我思念着你呀你可思念着我
海誓山盟彼此忠诚
即使你化作流星毅然离去毅然地离去
你也永远闪耀在我的心中在我的心中
按照艺术家的意境,唱歌者是军嫂,“我”寻找和凝望的那颗“星”,是她正在边境执行任务的丈夫。她最后唱道,“即使你化作流星毅然离去,你也永远闪耀在我的心中”,毅然离去的“流星”比喻是为国牺牲。
用生辰八字来算命的方法,又称占星术。那是因为天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人亦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我们的古人先哲们认为,天地人(此即所谓之三界)相互是有感应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或者说是代表自己的那一颗星辰,也都在出生的一瞬间,受到天上日和月及五大行星的影响和照应,并决定了这人的一生命运。我们说“生日”是指出生的月份与日子,说“生辰”则是包括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点。为什么有生日与生“辰“之分呢?生日是为了记住那个月和日,以便在每年的这一月这一日搞“派对”庆祝,或者两个亲爱的人儿悄悄约好,举行温馨的“烛光晚餐”。生辰则是指那人出生的那一个年头、那一个月份、那一个日子及那一个时点,在那个特定的那一刻,这人的“本命星”相对于太阳和月亮在哪个位置,以及那几颗大星们,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分布在哪个方向和方位,综合这两大“因素”,就决定了代表这个人的那颗或明或暗的“星辰”,此时能接受多少影响和照应,同时也决定了地上这个人的身体强弱、命运的旺衰,前途的优劣,等等。用年、月、日、时四项出生时间来测算一个人的命运,其实就是测判影响和照应其命运的有哪几颗大星,测判又叫做“占”,所以算命术又叫做“占星术”。
以上是古人对于宇宙的认知,用现代的科技知识来看,当然是没有道理的。但当时的古人们可是十分认真,是通过“实践和总结”得出的经验。试想,古人们见到,都是爹生娘养的,为何人们各有各的不同性格和生活际遇呢?甚至同父同母的一奶同胞兄弟,也会如此的不同,能不由疑惑而联想么?于是,当他们百思不解之时,自然而然地抬头望天,发现满天星斗有明有暗,有升有降,时明时灭,时高时低,终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才得出个“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人”的结论来。

第三节一天复一天---天分九重
日月星辰组成一个大天,古人认为,天又分成“九重”,所以有俗语说“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各层天分布着各类星辰,自东向西以北极星为圆心,在天空上旋转。注意,这说法也颇有“道理”,那时的古人还没有“伽利略望远镜”,更没有航天器升空观察,只知“天圆地方”,不知脚下是个圆圆的大地球,更不知地球会自转,而是只见到天上的日月星辰在旋转。古人们坐在地面仰头上望,经常发现一颗星会遮住另一颗星---叫做“凌”,在即将“凌”的时候叫做“冲”。于是,他们也来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为天一定分为几重,各重天分别“飘”着许多星。下面一重的星们有时会“飘”到某个位置,于是便可以遮挡上面那一重的星们。大家看,咱们的古代先贤先哲们是不笨吧。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总结,他们认为,与地面的人们相关密切的有“九重天”。
第一重天,古人们叫做“宗动”。层内只有气流(风)而没有星辰,一天绕大地一圈。这第一重天与地面有直接关系,一天一圈与现代科学暗合,不正是一个昼夜么?这层天内常刮黑罡风,瞬息千里,风雨雷电就在这一重天内发生。这重天可能就是现代说的“大气层”吧,各种鸟和飞虫,以及后来发明的人造飞行器得到空气的承托,而在其中飞翔和航行。
第二重叫做“经星”,层内有二十八星宿,七千年绕大地转一周。这“七千年”说得有点夸张,但是,你联想到我国的神话传说里的两个著名说法,那就一定不会奇怪了。那说法是“天上一天,地下一年”,还有“山中方七日,世上越千年”。你想,二十八宿可是神仙,他们高高在上,慢慢转悠一周才一天,而凡人在下,隔着一重天当然也就一年或是越千年了。这重天就好比是现代天文学说的“近地轨道”。用每秒七点九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发射火箭,搭载卫星及航天器冲出大气层和电离层,而在这层天里绕地球飞行,就象我们的神舟号飞船那样。
第三重叫做“土星天”,古人认为土星在这一层内,所以称土星天,二十八年绕大地一周。这一重天转得比第二重“慢”,可能有人会奇怪----第二重比第一重“快”,为何第三重反会是“慢”,会不会你搞错了呢?那也得回头看看本节的第一段内容,原说下层星遮挡上面那一层星,这才得知天有分层。古人们发现,总是被一二重遮挡的第三重的星们“飘”得比较慢,所以才这么的认为。从这一层开始远离地球了,算是到了现代天文学说的地球卫星的这层了吧,月球就在这一层绕地球转,当然古人认为月亮所在的层次还得高。达到这一层天得用略大于第一宇宙速度来发射火箭,脱离近地轨道登上月亮。
第四重叫做“岁星”,古人认为木星在这层内,所以又称木星天,十二年绕大地一周。这重天相当于现代天文学的太阳系内。要达到这层得象洋人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那样,用每秒十一点二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来发射,冲出地球引力范围,不做地球卫星,冲进太阳系的行星行列,但也还是在太阳系里。
第五重叫做“荧星”,又称火星天,因为古人认为火星是在这层,两年绕大地一周。这一重天离地球越来越远了,算是即将冲出太阳系,进入了银河系。
第六重叫做“日轮”,一年转一周。这重天一年转一圈有点“道理”,古人以为四季寒暑是因为太阳,一年正是一个轮周。
第七重叫做“太白”,“太白”是金星的别称,也是因为金星在这重天里,故而又称金星天,这重天与太阳同步,也是一年转一周。这重天没法比照现代天文学的说法。
第八重叫做“辰星”,也是因为古人认为水星在这层天,所以又称水星天,也与太阳同步,是一年转一周。这重天也是没法比照现代天文学的说法。
第九重叫做“月轮”,一个月转一周。这重天也有点“道理”,古人看到的是月盈月亏是一个月一周期,故而这样子认定。这里与现代科学比,有点不经---月亮竟比太阳所处的第六重高出三重?古人有古人的“道理”,他们只见到月亮发光,但是不感到“晒”,只感到冷冷的月光。于是,便“武断”地认为月亮相对于太阳是高高在上,所以热力远没有太阳大。
第四节天外有天---五大行星
到了天的第九重,那是基本到顶了,古人认为已经到了天帝及天上众神长期居住的地方。那里有灵宵宝殿和广寒宫,当然还有孙猴子做过总管的“御马监”和“蟠桃园”。以外还有没有第十第十一重天?我想会有的,有一个用得很少的成语可以证明----“三十三天”----形容道行极高。九重天以上相对于现代天文学来说,应该超出太阳系,到了银河系了。要达到九重天外,得用每秒十六点七公里的第三宇宙速度来发射火箭,达到脱离太阳引力,冲出太阳系,进入银河星系。就象美国人造的那个“旅行者号”,一直向着银河星系之外飞去。那个飞行器里装有一金质光盘,上面录有我们地球的情景和风雨雷电等声音,以及我们地球人类的光辉形象,还有当年美国总统向外星人的问候语,据说还录有咱中国的普通话和广东话、客家话的问候语和“二泉映月”二胡曲及“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希望能遇得上地球以外的“人类”。而到了“三十三重天”,那应该是河外星系了。上古神话中的造人女神就住在那里,她叫做“女娲(念娃)”,又称“九天玄女”。女娲道行最高,连天帝也得听她的,因为天帝原也是由女娲造的。女娲娘娘先造出天帝的这个“原人”----据神话传说他原姓张,之后经历了多少多少“劫”,修了多少多少炼,这才飞升成仙,最后确立了他在灵宵宝殿的最高领导地位。不过,超出第九重的叫做“天外天”,那已经不在占星术的测算范围了。
上面胡说了一堆“天外有天”,这可不是我的发明和原创,那是古代先贤先哲们说的,本人只是复述加上详解。虽是解说用了“不伦不类”的比喻,还牵强到现代天文学,大家可别笑话我,本人是认真的。古人当时也极认真,是“摸”了许多“石头”才“过的河”。大家也别笑话古人,你若是真笑话古人,那只能说明你“无知”,如同你笑话学前班的小娃娃掰手指头做算术,须知你也是从掰指头算过来的,并非一开始就会X+Y=Z。当然,如果你现在也掰指头做数学题,那不单是“菜鸟”而且是“白痴”了。上面说的“九重天”当然也不是真的,大家要回到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上来,信以为真的人,就如同掰指头做数学题一样,是“天字第一号大笨蛋”。
古人们当时只知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并且想当然是认定它们各自所处的层数。至于现代天文学所说的九大行星,是包括了我们居住的地球,及后来才发现的天王、海王和冥王三大行星。因为,有个西洋人发明了一种可以看得极远极远的怪镜,才知道除了金木水火土之处,还有“三个王”星。那是由几个凹凹凸凸玻璃透镜组成的一个筒筒,那个洋人叫做伽利略,所以那镜筒叫“伽利略望远镜”。这个老洋人也是的,玩什么不好,偏要玩这个,害得后来的星算家们不大好说话了。原来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解说起来多方便,多容易。就是这老伽多事,以至于获罪,被判无期,入狱面壁思过。不过,这不关我们什么事,那是他们的洋皇帝和洋国师(宗教裁判所)作的孽。此是后话,不说也罢。
在公元两千零六年的**月份,从欧洲传来一个“好消息”---全世界大约有2500名天文学家,齐齐跑到捷克国国都布拉格那里,开了个叫做“第N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大会,经过一番咶噪之后,投票决定把冥王星从太阳的九大行星中除名。这样一来,九大行星再除了咱地球,只剩下七颗。开除的理由不是嫌它叫做“冥王”的死神名字不好听,而是离太阳太远,轨道不平和不圆,体积也不大,比咱地球小多了。如果他们也邀我参会,在下一定抢过话筒来说,“海王星也太远,也应该开除;天王星更坏,也很奇怪,它的磁场竟然有四个“极”,磁力大且怪异,每当运行到相对于咱地球的某个角度时,老是引起地球发生地震和海啸,应该也开除之”。如此一说,大会一定能听我的话,同时减去冥王、海王、天王三星,再不算进咱的地球,结果又回归到古人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若果真如此,则占算界幸甚,人类幸甚,或者中东和平路线从此走得顺利未可知呢。
第五节脚踏实地----组成大千世界的基本物质
本人在前面胡说完了一大通老天,现在回到大地上来。我们的古代先哲们认为,地面上的万物细分起来,其实只有金、木、水、火、土五大基本物质,此即所谓之五行,它们按一定的配合比例组成大千世界中的万物。于是乎,日为阳,月为阴,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关照着,地上又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物质承载与滋养着人们。这就是古人的“天人合一”的理论根据,所以孔老夫子曾经曰过,“天不变,道亦不变”。夫子的意思是,天和地由五大“基本物质”组成是不会变的,人们身处天地之间,也应该顺着这个“大道理”来做,千万不可以改变。夫子毕竟老了,他说的在当时自然是“真理”,到了现代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你不变只有死路一条。怎么变?我说,古人认为只有金木水火土五大基本物质,那点认知一定是“老了”,现代的我们不变行么?就拿现在《新华字典》最后那一页的“元素周期表”来说吧,上面列出的就有112种。据说,仍在不断发现新的种类,只是还没有算出它的序号。有位科学界朋友对我说,基本元素的种类如同圆周率π一样,在3.14159…之后还有数,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至于做为人界的我们,幸福地居住在天地二界之中,时时处处受到阴阳五行所感应,多多少少地受它们的影响。做重要的事时,比如,婚嫁、开张、建屋、立坟等等,想要成功或者顺利,必须顺着这类感应的力量而行;特别小心慎微的人,连日常的起居饮食也照着办理。这是古人的一种“朴素社会原始哲学”,由于这种“哲学理论”出自日月星辰的“联想”,所以又叫做“占星术”。你或者会笑话―――这也算是哲学?那你就错了,就好比几个三岁儿童在那里玩“过家家”,而你在一旁笑话他们―――这也是做饭炒菜?这也算是锅碗盘瓢?数千年前的古人们,对科学的认知不多,拿他们来比作三岁孩童,一点都不过分,不是么?把这个比喻说回来,你没有笑话他们,而是参加进去一起玩“过家家”,只要你服从“妈妈”的安排,娃娃们一定十分乐意你的加入。这时有两种玩法,一种是作为成年人偶然玩玩,这叫“童真”,亦不失为一种乐趣。如果你是全身心地、忘我地玩,以**之身沉迷进去而出不来,那叫做“肉麻”。在下主张玩前者----玩而不迷----这是本文的初衷;反对玩后者----太“肉麻”了----这是迷信,也是笔者至为担心的。
别的“皮”。
说来也是,人们都记不得前世,而神仙们则是能记得住的。因为他们的转世是升天为仙,用不着过“奈河桥”,也用不着让人打着**喝“忘情水”。例如《西游记》里的老唐他们师徒四人取经团里,对于前世的事情有的记得住,有的记不住。唐僧是金禅子转世,是由如来佛祖座前执事之身,因“上课打瞌睡”,被罚转世来做的凡人,需要过“奈河桥”,所以他自个儿并不知前世是金禅子,而我们读者都知道。老猪知道自己的前世是“天蓬元帅”,曾总管天河八万水军。老沙也知道自己的前身是“卷帘大将军”,曾是天帝殿前的“亲信”。所以,二位小师弟每每与妖精们开打之先,总爱吹嘘一番,说前世事迹是如何的“光辉灿烂”。而孙猴子没有前世,他没父没母,由顽石变化而来,比两位师弟少了许多说嘴。
说了这些大家还不信的话,我还有一个证据。不知大家见没见过和记不记得,民间举行葬礼时,当死人入棺材前(当然,现在行火葬,那就是烧化前),入殓时不是在死人的衣袋里放几枚硬币么?那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他转世过桥的时候,好买“忘情水”来喝。有些特别细心的还不放衣袋,而是塞入死人的嘴里,那是担心让别的鬼抢了去,或是担心他自己不小心丢失了,到时没钱买“忘情水”喝,结果转不了世,成了阴间的游魂野鬼。不过,把钱放嘴里的也有个恶意解释,说是担心那鬼在“最后审判”中,一不留神说漏了嘴,把仍在世上生活的亲近人们,所做过的坏事暴露给判官听。这个解释太不厚道了,我不信这说法。也会有粗心的人在入殓时忘记了放钱,结果死人没法转世,只得在过多少个“七”之时,补烧些纸钱给他用。或者也不知死人何时要过“奈河桥”,只好每到过年过节之时,或是死人的忌日,多烧些纸钱以备用。你看这有多麻烦,不如临去之时放置些硬币。而且,阴间可能会“通货膨涨”,纸钱贬值,不如硬币来得值,也只得多多的烧化。关于阴间纸钱贬值,我也有证据,不信你名字里就含金木水火土边旁部首的字眼,有的干脆直接就叫“某金水”或“某木火”。究其因,大约是那时候全中国都很穷,一般人家生了儿子,总担心五行不全会养不活,加上文化低,命算先生说“缺嘛就干脆名嘛”。到了新中国初期,人们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养不养得活不成问题了,加上全国扫盲运动,于是,名“建国”、“卫国”、“援朝”、“抗美”、“跃进”等就多了起来。大家还可以留意四十到五十岁的男性公民名字,相信一定会有一些的。至于女性公民,她们因社会地方太低,出生时多数家长一般只是排出个八字,以备将来“合婚”用,然后就阿英、阿兰,或者是阿二、阿三的这么叫着,到了出嫁就叫做“某某氏”,前一个是婆家的姓,第二个是娘家的姓。
第六节十全大补汤------补法种种
上一节说的“拾遗补缺”未说全,本节还有补充。安名取字时的阴阳补法极简单,只是用笔划数的奇偶代作阴阳。注意,算笔划时,一定得用繁体字,因为古时创立八字说之初,还没有简体字出现。大家可以查《新华字典》,里面第一个字是简体,第二个没有星号的字就是繁体字,有星号的是异体字,不作数。若没有第二字,则说明此字无简体,或者就是本字。
关于异体字不作数的原因,那是要说到“暴君秦始皇”了。话说当年,这“暴君”未统一全国之前,先是古中国分为七十二诸侯国,后来经过长期战乱,只剩下七国。而八字说初创之时,远未统一合成一国,也就是说“书未同文”,各国有各国的文字。于是,笔划数各算各的,你忠于的是哪国,就用那国的文字来算笔划、计阴阳。到了“秦皇扫**,虎视何雄哉”,英明神武的秦始皇帝下传诏令-----以原秦国的文字为蓝本,来个“书同文”,不听者“杀无赦”。其他六国的遗老遗少们不服,于是“暴君施暴”,来了个“焚书坑儒”,几经努力总算不白费,终于毕其功于一役,统一的文字字样出现了,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繁体字”。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形的书简你可以烧,深藏于各国遗老遗少们肚子里的字乍“烧”?加上统一的秦国国祚不长,很快就成了汉家天下。刘邦是个“草包”,对文字之类不大上紧,虽是有文化人出身的汉相陈平极力鼓吹,订下“汉承秦制”政策-----继续用已定的“书同文”。但,倒底还是少了“严刑竣法”,原来六国遗老遗少们肚子里的字,再次“死灰复燃”,浮了上来。毕竟是“书同文”代表了先进文化的方向,浮上来的各国不同的文字到底还是不多,再流传至今,余下的更是“多乎哉,不多也”。这些“死剩种”的字型字样,就是现在还偶尔出现的“异体字”。到了汉代中期,原创的“八字说”也成基本成型,那时的人们早已数代“宣誓效忠于汉皇”,用的也就是刘家朝廷继续推行的“书同文”,算八字用的笔划数,当然也就按“繁体字”来计阴阳了。
用异体字安名取字的特例,偶然也会有。不知出自何因,极个别极个别的人,还真用了异体字取名。本人身边有一位年长的朋友,他的名中有一字写作“沖”。这是冲字的异体,读音完全相同,字义基本相同,都是指“水流猛”,然后引伸到“象大水一样的撞击和推开”。但是,在“横冲直撞”和“战略要冲”两处略有不同。在那里不能写作“沖”,只能写作简体的“冲”,或繁体的“衝”。凡是有人把他的“沖”字写成“冲”就是不高兴,写成繁体的“衝”与不行,一定要指出改过来,不改就开骂。又因为他是公司首长,当时用的是机械打字机,没那个“沖”的铅字,电脑还没有普及,打字姑娘被骂得直想哭。后来,设法请工人师傅硬是用铁“造”出这个“沖”,这才相安无事。再后来,这个“铁字”就随他调而调;到了电脑时代,这才真的没事。向他细究其因,连他自己也不知。他说,也问过自家长辈,仍不得要领,只是命他坚持写和用“沖”字。我估摸,说不定他家长辈或者真是“六国贵族”的后裔,祖上代代下传庭训-----坚持用“沖”,而不用“冲”和“衝”。按一般姓名学,有个不变的“真理”-----尊重主人,就是说,凡姓名的字形和读音,一律听主人的。这时,算阴阳就一定得用他的异体笔划。如此例,“沖”字的笔划是7,而不应是“冲”字的6笔,也不应是“衝”字的15笔。
关于尊重主人的写法和读音,我再举一例。百姓之中,有一姓“覃”的,有读作“坛”(Tan二声)的,有读作“秦”(Qin二声)的。我们听主人的,初次见面时,向他请教“贵姓乍念”。其实,此字有两读音,读哪个都没错,只是主人高姓出处不一,读音也就不一。“覃”字的本义是-----一种口小腹大而体深的容器,与坛相类,只是覃深而坛略浅。“覃”字在甲骨文中的象形最似,上部“西”是有提把的盖子,中部“曰”是容器的腹部,下部“十”是容器的细脚。覃字作容器时读“坛”,此容器据材质不同而有分指,加酉旁的“醰”是酒坛,加金旁的“镡”是金属容器----如大的金银铜铁瓶,加缶旁的“罈”是陶瓷做的。还有加水旁是水潭,加言旁是谭(近谈义)-----特指“深奥的谈话”。这老覃或小覃的远古始祖,如果是指容器而取姓的,那就念“坛”;若不是则念“秦”。哦,又跑题了,言归正传吧。
在安名取字时,一定要认真按繁体字来计算笔划数,以后,在日常写字签名时可以不论简体繁体,甚至可以写成“四不象”的草书。有时安名取字出于某种原因,如极爱这字,或者极恶那字,或者定要迴避尊者、亲者的名讳等,实在是无法凑得合符奇偶、双单笔划数时,还可以直接在在名或字里,加上阴阳日月四个单字之一。加上之后,日为阳,月为阴,总笔划则不用再计算奇偶数了。还可以用上由阴阳日月四字引申开来的,各种明示阴阳的字眼。如:
有天就有地---天为阳,地为阴;有乾必有坤----乾为阳,坤为阴;有男必有女---男为阳,女为阴;有雌必有雄---雌为阴,雄为阳;有单就有双---单为阳,双为阴;有山必有水---山为阳,水为阴;有黑就有白---黑为阴,白为阳;等等,
五行补法略显复杂。除了直接地用金木水火土的字眼作边旁部首,或直接用其单字,如缺火补火之外,还可用五行的颜色,方位,季节等代之。可代用作安名取字补缺的五行字眼有:
金之颜色为白,也可用素代“白”;方位为西,位置在左,是客或宾的座位;季节是秋。补金可用的字或用作边旁部首的有-----白、素、西、左、宾、客、狄、秋等。还可直接用上天干地支的庚辛和申酉。
木之颜色为青,也可叫做绿;方位为东,位置在右,是主的座位;季节是春。补木可用的字或用作边旁部首的有------青、绿、东、右、主、春等。还可直接用上天干地支的甲乙和寅卯。
水的颜色是黑,也可叫作玄或乌;方位为北,位置在上,是王者之位;季节是冬。补水可用的字或用作边旁部首的有------黑、玄、乌、北、上、王、冬等。还可直接用上天干地支的壬癸和亥子。直接用水作边旁部首时,还包括水字的变形,如三点水,两点水,川(古体写成三个曲流状,指江河的水流)。
火的颜色为红,也可称朱或赤或丹;方位是南,位置在下,是臣下之位;季节是夏。补火可用的字或用作边旁部首的有------红、朱、赤、丹、南、臣、下、夏等。还可直接用上天干地支的丙木和巳午。直接用火来作边旁部首时,还包括火字的变形------下四点。
土的颜色是黄,方位和位置是中,无季节之分。补土除了“本土”之外,可代用的字数不多,只有黄和中。当然还可直接用上天干的戊己和地支的丑辰未戌。
除上之外,当然还可用人的五大脏器,以及由东南西北方位引申开来的,东夷、西狄,北戎、南蛮和东右、西左、北上、南下,还有东为主、西为客(宾)、北为王,南为臣等代之,不过,用作安名取字时,这些因不好用,除非你是文字高手,大多数人是弃而作罢的。
当然,还应该有别的补缺之法,作为普及版,以上那些已经足够大家用的了。
第六章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