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泪别故土(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宝的牺牲促进了白家庄的搬迁进程,缓解了移民与干部之间的矛盾。国宝,一个20余岁的小伙子,为了移民的生命财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家为啥?不就是为了这一盆丹江水?现在,白家庄人能做的就是踏着烈士的足迹往前走,没有退路。
白家庄移民工作会议召开了。会场还在谷场上。丹江水就在场边,水面几乎与谷场相平。会场上静悄悄的,只有波浪拍打着土埂的声音。这是一次不寻常的大会,也是白家庄最后一次大会。人们来得早,来得及时,不到半个时辰,全到齐了。三三两两地散在大槐树下,男人们吸着烟,女人们纳着鞋底,一个个沉着脸,不说话。会场上很静,就连小孩也停止了嬉闹,围在大人们身边,不敢乱动,人人的心中都满含着沉痛与焦虑。
会议开始了。魏铁杆先讲。魏铁杆说,大家都知道,丹江水已经进了村,淹没了咱们的村庄,咱们的良田,咱们的祖坟。水逼人走,不走不行。咱们白家庄迁到木瓜公社,分为两个生产队。那边房子已经腾出来了,土地也腾出来了,麦子已经安上,过去就能收。下面大家说说意见。
人们不说话了。能说啥?房子被淹了,地被淹了,成了一群无巢可归的鸟儿。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丹江水就在脚边,说不定,还要涨呢!
白中举先开了口。我说两句。自周成王到现在,白家庄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三官殿,迄今已经几千年了。现在,要离开这片土地,心里确实有点舍不得。但水逼人走,不走不行。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在咱们顺阳川的历史上,有过几次迁徙。最大的一次是楚都迁郢。那时,楚国还是一个小国,都城在咱丹江河畔,叫龙城。龙城由于离周天子太近,没法大规模地发展。楚文王接受谋臣的建议,迁都于郢,终于霸业。明朝时,李自成过淅川,杀了不少淅川人,加之闹瘟疫,十室九空,大片土地没有人耕种。朝廷便从陕西往淅川迁人。这就是咱淅川人说老家是陕西大槐树的来历。搬迁,既然已经决定,我认为,晚搬不如早搬!早搬早安生,咱们一直寄居在别人家里,也不是长久之计!

丹花道,国宝同志说得好,移民搬迁是国家的大政策。不移民,就建不成丹江口大坝。建不成丹江口大坝,武汉、江汉平原就还要遭洪水迫害,就不能引丹引汉济黄济淮,就不能把丹江水、汉江水引到北京、天津,解决几亿人的吃水问题。支持移民工作,就是支持丹江口大坝建设;支持移民工作,就是支援国家建设。建设新中国,就要有牺牲。牺牲一个小家庭,就能建设一个富强美好的大家庭。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白中举见众人都不再说话了,就清了清嗓子,说,咱队存钱不多,公布一下帐目,按人分到户。没有存粮,就是有些种子。种子也按人,分到队。牲口、犁耙这些生产工具,直接平均分到两个队。白家人多一些,吃一点亏,也就算了。搬过去,还要生产,少了哪件工具,都难着呢。栓子,你看还有啥意见?
吕栓子被吕姓人家推举为队长。栓子说,说毬毛,没啥说的。咱白家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起。不是搬迁,哪个龟孙子愿意分队?刚才,白大叔已经把意见说了,让给我们吕家庄人一个后腰,我们有啥说?就按白大叔的意见办。
开始公布帐目,分钱,分财产。农具、牲口分成了2份,配成2套,抓阉儿。吕栓子与白中举代表两个队抓阉儿。抓完阄儿,两边的人把分到的东西领了回去。木瓜那边的土地、房屋已经腾出来了,家家户户都准备着搬迁。
木瓜公社距三官殿有150里路。全县共迁移14000多人,县里没有能力统一派车。迁移费补贴到各家各户,自己想办法。分队时,小队分了11头牲口,一辆大车。挨家挨户运,少说也得三俩月。再说,那边的麦子已经安上,长得咋样,心里牵挂;房舍是当地人腾出的公房、民房,究竟咋样,心里牵挂;道路、交通如何,心里牵挂。总之,木瓜公社虽然陌生,但那里是自己的明天。三官殿好,可已经被水淹了,不是久居之地。晚走不如早走,早走早安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