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殿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养伤不过十日,高绍全左腿上的伤就好了七七八八,三边流民之事不得大意,祸起萧墙只在旦夕,高绍全自然不敢大意,未待伤完全痊愈,就先行北上了,长孙云相倒是考虑周到,见他暂时还是不良于行,就买了辆马车,找了两个车夫,让高绍全暂先在车上养伤。
此番行军速度降了不少,毕竟之前从河洛至关中官道四通八达,风景秀美,补给充足,每日行个百余里也不算大问题,而北上之后,人烟渐稀,不过好在官道尚算平整,每日也能行个六七十里,高绍全皱着眉打量着四周风景,在马车上呆了五日,他的腿伤已然好的差不多了,那个耶律部的刺客明显是熟知人体的高手,那一箭看似吓人,其实非但没有伤到经络,甚至连皮外伤都好的很快,不过小半个月时间,伤口就开始结疤,就是瘙痒的紧,高绍全穷极无奈之下,只好又上了马背,靠着摩擦减缓瘙痒。
长孙云相与他并着马头,看出高绍全眼中的伤感,笑了笑道:“可是看这关中全无史书中的繁华肥沃,根本没有关中富饶之相?”高绍全沉默的点点头,今日他们才刚刚出了同州,进了丹州境,丹州与河东隔河水相望,古称河西,处于关中平原北部,自古以来号称繁华,前朝开元中聚民十万,号为天下雄州,只是这一路行来,高绍全全然看不到天下雄州的景象,田园荒废,草木茂盛,就连这官道也多是坎坷不平,很明显是年久失修了,现在正是未时,本该人来人往的官道却只有他们的五千左千牛卫将士,余泽甚至连飞鸟野兽都罕见。
长孙云相深深的看着官道前方的黄尘,叹了一句:“高相公可知我本是关中人?”高绍全笑了笑道:“长孙氏,鲜卑贵姓,前朝太宗后族,关中有名的世家豪族,我虽然不知道你的出生之地,不过听得你的姓氏,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长孙云相也是淡淡一笑:“是啊,说来我还是前朝赵公之后呢,只是后来子孙不孝,唉,不提也罢…”赵公即为赵国公长孙无忌,前朝太宗继位之后,图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赵国公长孙无忌了,后来长孙无忌得罪武后,被迫自杀,其子孙也相继去职贬官,长孙一脉也就此衰落了,高绍全肃然起敬,赶紧拱手道:“长孙兄,未曾想到竟然是名门之后,”说到这里,高绍全又是一笑道:“说来长孙兄还与我有些亲戚关系呢?”
申国公高士廉与长孙晟是世交,后来其妹又嫁于长孙晟诞下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幼年丧父,就是由舅父高士廉一手带大,其中关系自然紧密,武后除长孙氏之时,高氏也曾蒙受大难,所以这个亲戚关系的确是非常亲近。
长孙云相笑了笑,说来自己与高绍全虽然相差二十余岁,论起辈分来还真是远房表兄弟了,只是高家如今如日中天,他长孙家却是鲜有出色的子弟,这个亲戚他可不敢当真,只能沉默不置可否,他转了话题道:“关中前朝本是京畿重地,沃野千里,聚民百万,可自安史之乱之后,或有兵乱,或有胡人南下,不过百余年时间就残破不堪了,本朝定长安为西都,百年来才稍有恢复,不过…唉,还是大不如前啊,只说这丹州,如今户数只有二千余,尚不及开元间的十一。”
千里无鸡鸣,百里无人烟,战祸所至,虽两百载亦难有所恢复,看着四周一片荒芜,丝毫不见半点人烟,高绍全心中黯然长叹。
此时的洛阳正是三月初春之际,三年一度的抡才大典在乾元殿中举行,皇帝高坐御座之上,见得近千考生伏案疾书,心中不由想起了前朝太宗那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面色很是平静,不过微微颤抖的双手依然显示出这个老皇帝心中的激动。
三月初八,三年一度的殿试,这些时日来身体抱恙的皇帝强撑着身子亲临,本打算让太子主持这次抡才大典,一大早他还是决定自己亲自来看看,至于考题,倒是早就确定了,贾谊所书之《治安策》为破题,皇帝问了三个问题:何以平流贼?何以定辽东?流贼与辽东孰轻孰重?
这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其实在士林中早就多有讨论,大部分士林先生士子倾向于朝堂的一般意见,即攘外必先安内,先平流贼,再休养生息,北伐契丹,重建太平,应该说这个想法最适合当今的朝廷,这些年来,连年用兵,国库消耗不知凡几,很多时候往往就是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不过这毕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窟窿是越来越大,百姓是越来越一日不如一日。
高林翻开考卷,脸上就闪过了一丝惊喜,这些时日来,他非常相信自己的七哥的判断,又得指点,很用了些时候耗在流贼与辽东之事上,他时时关注邸报,又多番查阅各种史料,对于这个策论是很有几分把握的,更何况皇帝的用意他不像其他那些考生一样一无所知,心里总是有几分把握的,摊开宣纸,就奋笔疾书起来。

殿试策论要求千字上下,时间是两个时辰,从未时到申时末,皇帝渐渐觉得眼前有点发黑,才听得礼部主官喝了一声:“停笔。”掌钟的宦官敲响铜钟,悠扬的钟声飘荡在整个大殿中,或有考生还在抓紧答卷,那些监考的官员也并未阻拦,毕竟这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能放则放,更何况这些考生除了个别犯了忌讳的都会录为进士,将来同殿为臣,也不好意思现在多加拦阻。
过了小半个时辰,考卷全都收了上来,礼部尚书吴明拱手道:“禀陛下,天平十一年殿试贡生九百二十二人,除十四人或有夹带,或有违规外,实收考卷九百零八份。”
“嗯,”皇帝端正坐在御座上,淡淡点头,平心静气道:“殿试乃国之抡才大典,岂可轻视?作弊者永不叙用,夺去功名,贬为庶民,余者以后再接再厉,”他转目直视一众礼部官员又道:“批卷阅卷,尔等需慎之又慎,不得徇私。”
一众礼部官员皆俯首道:“臣等不敢。”皇帝才满意的起驾回宫,一众官员与新科贡生们皆三呼万岁。
批卷需三日,到得三月十一日夜,五十份被评为最优的试卷送入宫中,皇帝放下奏折,仔细审阅,这五十份答卷是其中最优秀的,本朝阅卷官员共六人,分别是当朝内阁首辅李捷、礼部尚书吴明、内阁大学士秦合、商谈、萧泉及吏部尚书房潜,六人以优、良、中、差为记号,评定答卷优劣,上呈上来的五十份答卷都至少有三个优,而中以下则全无。
这五十个考生的答卷,皇帝将亲自排出一二甲进士,明日将在乾元殿中公布天下,所以这一夜皇帝注定无眠,他吩咐李公公准备参茶与热水,想了想又道:“老李,我这里还有一份答卷,你拿去给几位阁老部堂看看,让他们定个优劣。”李公公躬身应是,从皇帝手中接过一份奏折,很明显这份奏折是重新誊写的,字体工整,一看就是翰林学士亲笔,李公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虽然不知道这奏折是谁所书,不过只要略略一想,心中就有了七八分数。
一份奏折摊在六位辅政大臣的面前,这些天来,因为阅卷缘故,他们必须留在宫中,不得与家人有所接触,以防徇私舞弊,直到明日殿试成绩完全公布,他们才能与家人团聚,只是…原以为此间事已了,没想到到得今夜,皇帝又连夜送来了一份奏折。
这些大臣久经宦场,都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看都不用看这份奏折,心里就明白了七七八八,李捷最是气愤,他重重一拍桌子道:“陛下三令五申让我们不得徇私舞弊,现在徇私舞弊的就是陛下,此人未参加科考,甚至连个贡生都不算,怎能算作殿试之人?陛下把堂堂朝廷的抡才大典当作什么了?”李捷为人正直,纯粹发自公心,虽然他很不喜欢广陵高氏这样插足军政的文官,不过若是高绍全正正经经的参加科考,他也不会有所阻拦,毕竟高绍全是江浙解元,私仇归私仇,公心是公心,他这一番话也的确发自公心。
礼部尚书吴明也是长叹一声:“这对其他举子可是偌大的不公平啊。”倒是吏部尚书房潜不以为然,喝着参汤道:“两位老兄弟未免太过了点,不说殿试,本朝也有制举,陛下拿出这份奏折来,说明此人的确不逊色于那些考生,我们先好好看一看再做评价好了。”
六人都沉默了,是的,皇帝派来的李公公还在外面候着,若是直接驳回,伤了皇帝的面子事小,去了国家栋梁之材才是真正的损失,李捷敲着手中的茶盏,沉默了半晌才道:“看吧,无论怎么说,陛下也是为天下计。”六人默默点头,资历最浅的新晋大学士萧泉捧起奏折,细细朗读起来,只是半刻,几个老大臣全都秉神凝目,这份奏折写的不差,应该说是太好了,其中对于流贼与辽东战局都多有叙述,也提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方案,最重要的是,不同于一般贡生的空空其谈,这奏折每一句都精心提炼,虽只有短短千余字,却是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可惜!”李捷闭着眼听着萧泉读毕,深吸一口气道:“可惜这样的人才陛下却让他练兵,大材小用啊。”他思索了片刻,拿过奏折,接过朱笔,本要书一个优,想了想,又点了两下,写下了一个良字,其他五位老臣除了最为不苟言笑的礼部尚书吴明写了个良之外,都写下了优,四优二良,放在那五十份答卷里,已经可以名列前十了,至于具体的名次,还需皇帝斟酌,若无大的意外,高绍全绝对可以名列一甲。
李公公见得李捷亲自小心的交在他手中的奏折,眉眼都充满了喜气,他知道连这位最为不满广陵高氏的内阁首辅都这般郑重,那高绍全的评价绝对不会低,放下心事的他小心收好折子回宫覆命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