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到县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夏的太阳毒辣辣的,走在路上,炽热的阳光似乎要烤干人的最后一丝气力,葱翠的树叶也卷起了边儿,无力地低垂着头。一开始,郑凡还有点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可现在却再也懒得动下眼皮了。从昨晚上到现在,滴水未进,早上的一个面饼还叫李虎那憨货给吃了,不吃不喝,铁打的人也扛不住啊。想到这,他抬起头来,狠狠地瞪了李虎一眼。而这厮,全身正在冒热汗,却突然觉着自己似乎被人盯上了,那感觉就像被一只狼用怜悯的眼光看着,那一刻,冰冷刺骨的寒意使得他打了一个激灵,可是抬头瞅了四周,却为发现有任何奇怪之处。百思不得其解,纳闷的习惯xìng的有挠了挠头,颇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味道。
看到这一幕,郑凡突然有股作呕的冲动。天可怜见,早上我还咬了一口他递过来的饼,也不知道他那手抓了多少次的头。心里这般想到,顿觉着那挠头的动作似乎也是有目的的,定是好多天没洗头了,越发想不下去了。正胡乱琢磨着,忽然前面眼尖的喊道:“前面有水泡子。”郑凡紧走几步上前一看,可不正是。
一个面积几亩大的水塘呈现在众人面前,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垂柳,没有风,可是心里的那一丝最热切的渴望却被撩了起来。郑凡快步上前,也顾不得许多了,俯下身子,掬了一捧水喝下肚子,这才缓过神来,其他人也都纷纷上前,用甘凉的清水驱走满身的疲惫和燥热。只见李虎一个箭步,一边扒开前面的两人,一边嚷嚷道:“娘的,这个鬼天气,太热了……喔,舒服,真他娘的舒服……”贪图凉快,竟俯下身子将头伸进了水中,惹得旁边人大笑不止。
歇息完后继续赶路,走了约莫十几里,路越走越宽敞,而行人也多了起来,不过天气太热,出来的大多是扛着锄头的农民。郑凡前世选择的是文科专业,对古代社会经济也有点了解。无论哪朝哪代,农民的生活都十分困苦,虽说地位上不是处于社会最低,可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其作为被统治的主要对象,历朝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愚民政策。在他们的眼里,农民越愚昧,越无知,才会使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农民一直是封建斗争和改朝换代的主导力量,可是勤劳朴实的农民始终在生死线与温饱线之间挣扎。即使如此,只要有一口吃的,他们也会继续温顺地被统治下去。
远处,城门楼已经摇摇在望,他知道县城快到了,也顾不上感慨了,实际上他自己也是农民中的一员,没有资格为别人感慨了,现在他该cāo着心的是自己的命运。
阆中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扼嘉陵江中游,为古代川蜀地区的军事重镇,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川蜀之地,自成一体,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又因其气候适宜,沃野千里,汉高祖刘邦,蜀汉昭烈刘备,莫不是以之成帝王霸业,至于占川蜀割据称雄者不数胜计。而阆中作为守御川蜀的前线,一直是古代备受关注,觊觎之地。元朝在划分行省时时充分考虑到了地方的地理因素,各省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称得上又是一个加强zhōng yāng集权,防止地方割据的一个有效措施,因而被明清两代沿用。元朝在划分四川、陕西两处行中书省时,将汉中一境划归陕西,使得川蜀门户大开,因而阆中的地理位置也更加地重要起来,成为保宁府的治所所在。
一行人在城门前停住,自有兵丁上前。不待发问,韩主首哈着腰道:“小人是七垄村的主首韩成,此次乃是催调一应役力到此。这是路引。”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帖子双手递上前去。
“等着。”
扔下一句硬邦邦的话,连路引看也没看,那兵丁便丧气地走开了,他倒不怕这家伙敢骗他。由不得不丧气,当着这守城门的差事,风吹rì晒,不弄点活钱,指望朝廷那少的可怜时有时无的禄米,一家人喝西北风去么?本来想许是大户人家买的奴仆,能有一点抽头(元朝对汉人的控制极其严厉,不许汉人无端集会,违者处以刑罚)谁料想却是一群穷役力。今儿这都是第几批了?
郑凡哪晓得那家伙的弯弯绕,他现在正盯着城墙看呢。由于是县城兼府治,所以这阆中县的城墙远比一般的要高大。眯着眼,他估摸了一下,大概有十米,也就是三丈多的样子,城墙不太厚,整体用黄土夯实而成,不过大概是很久没有修补过了,墙体表面损毁得厉害。圆拱型的城门洞高约一丈,城门楼上还镌刻着三个大字,不过早掉了漆,瞧了半天也没瞧出事什么字。远远地奔过来一个人,身穿黑sè长袍,外罩一件蓝sè宽领的补服,手里还拿着一根风火棒,瞧模样是个衙役。他咳嗽了一声,道:“七垄村的过来。”

韩成领着一行人跟随引路的,沿着城墙而行,七拐八绕的,来到一处院舍。院落很大,零星的坐落着十余处屋舍。他们分得恰好是靠近院墙的一处,一溜儿的大通铺就是他们劳役期间睡觉的地方,光溜溜的铺位上只铺着一领草席,好在天气尚热,倘许再迟上过把多月,估计就会睡着凉了。
李虎找了两个靠窗门,通风纳凉的好铺位,旁边众人都是同村的也见怪不怪了,偶有不忿的,瞧着李虎那剽悍样,也只得咽了口吐沫。郑凡也没顾得上说话,脱下脚上穿的那双百纳千层底布鞋,仰面躺在铺上,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看来这个身板还不差,模样俊朗飘逸,身骨倒还结实。饶是如此从大清早开始到现在赶了大半天的路,郑凡还是累的受不了。不过怕其他人瞧出点端倪来,只得暗暗装作没事人一般。这时候要是能有个澡堂子泡个澡,那得多舒服呀,没澡堂子,来桶凉水也是好的,刚才在院子里还看见一口井,也不知道能不能用。正胡思乱想间院里又来了一拨人,众人瞧着不免眼熟,李虎对郑凡道:“哥,你看是邻村的耿二愣子那帮人。”
可怜的郑凡哪知道邻村的耿二愣子是谁,高矮胖瘦长成啥样,不过眼珠子一转,假装道:“哪呢,二愣子在哪里呢,我怎么没有看见?”李虎指着走在人群中间的一个黑脸大汉道:“看,他在那儿呢。”远远瞧见,那大汉穿着褐sè的麻布短衫,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不过由于侧着脸,看不见面貌。正看着,院口又来了几伙人,都是附近一些乡镇的。原本安静的院子由于人的增多而喧闹起来,都是附近乡镇的村民,大多熟识,不过由于元朝的刑罚苛刻,法律对汉人的种种刁难和歧视。就是互相熟识的也只是点个头,打个招呼,不敢大声喧哗。前后来了十几拨人,不过分散在两个院落,在郑凡院子里的就是两个乡共七个村的的应役丁口。不大会儿,只见院口有人喊道:“县尉大人到。”
众位村社的主首里正(村长)连忙奔出门来,到院口拜见县尉去了。呆在屋里的役力一听当官的来了,赶紧各回各位,都不敢大声说话,连胆大的李虎也不例外。郑凡猜想应该是要点验人员是否齐全吧,果然进来一个头戴黑sè的平脚幞头(古代的一种头饰,类似于现在的帽子),身穿浅绿sè官袍,左手账簿,右手毛笔的汉人小吏按个点验人数。点验完毕,小吏迈开步出去了,房间里的人才敢小声说话。点验完毕,县尉满意地去了。李虎将头探出门去,见人走远了,正准备说话呢,回头瞧见郑凡有气无力的样子,好奇地问道:“哥,你怎么了?”
郑凡没好气瞪了他一眼:“饿的。”
李虎尴尬地笑了,怪不得三水哥一天都不太对劲,原来是饿着了,可不是他说吃不下给我的么,难道是他看见我没吃饱,故意让给我的。自家穷,总是劳哥哥家帮衬,那干粮本来就是从他家带的,现在宁愿自己挨饿,也让给自己吃,这对自己好的,简直没法说了。一想到这,那铜铃般大的牛眼就泪眼婆娑的。
躺在床上,只把后脑勺对着他的郑凡可没想到坐在他身边的这位在胡思乱想,他只是在绞尽脑汁的想以前看到的关于元朝的一些资料。可是,相对于其他朝代而言,元朝离我们仿佛很远,对于他们,似乎就是野蛮与掠夺的代名词。加上看书很少涉及,现在对自己所处的朝代除了初期和末期,其他的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早知道这样,就应该把元史演义带来了,可是,这由的我选择么,若有选择的话还会来这儿么?郑凡苦笑地摇摇头,努力忘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使自己变得清醒些。
终于到了傍晚。终于可以祭祭五脏庙了,谢天谢地,郑凡使劲地往自己嘴里塞着东西,甚至没来得及看看吃的是什么。其实他吃的如早上一般差,甚至还有不如,两桶粟米粥,一大筐馒头,就是二十来人的晚餐。不过各村的主首里正却是与他们分开,吃住到一块去了。元代民夫应役,只管饭,没有工钱,而且每正式上工前世不供应饭食的,不过后来地方官府怕民怨沸腾,出工不出力才加了这顿。直到再也撑不下去了,这才罢手,他的这番通吃,可把替他人吓了一大跳,心想平时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李三水,居然这么能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