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神农尝百草 修注百草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神农的领导下,洪荒人族中的粮食的生产渐渐的有了一定的起色,虽然还不能完全的成为人族食物的主要来源,但是也已经初步的显现出了这个雏形。
随着食物的保证,渐渐的人族手中出现了剩余的物品。人们一点点的习惯用自己手上剩余的东西去和别人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学会了用兽皮做聘礼,用贝壳换石斧,凡此种种。原始社会终于有了进步。神农为此特地的规定,在太阳正中的时候,在部落中央的空地上可以集中换取
想要的物品,古老的交易就是这么产生了。
洪荒时期,生存的环境还是极其危险的。变幻莫测的天气,毒虫猛兽,无一不在威胁着人族的生存。神农看着族人们不断的被病痛侵扰,看着族人们不断的用生命来判别各种动植物是否可以食用,是不是有毒,能不能加以利用。
生病的族人往往就意味着生命的消逝,每一种毒物,往往都要付出几条人命或者更多。神农为了自己的族人,开始继五谷之后,做出的第二件造福洪荒的大事,神农决定亲自尝百草,验百兽。
圣原中的长老们纷纷阻止神农的行为,可是神农丝毫不为所动。
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圣原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神农在身边准备了两条袋子,左边的装能吃的,右边装有毒的。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
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石斧石矛,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石斧石矛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
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天下黎民病了没医的,中毒了没法救,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天下黎民病了没医的,中毒了没法救,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后来,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
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
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
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当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后来,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

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天下黎民病了没医的,中毒了没法救,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神农因为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
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
因为尝百草,神农时时刻刻把自己至于危险之中,《纲鉴易知录》曾有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可见神农当时的情形是多么的危险。
终于,有一天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受,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
神农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动了一位大神,这位大神居住在之所在,名百谷山,此山方圆百多平方公里,从北向南由五个山峰组成,所以又叫五顶山。这五个山峰依次叫老顶、南顶、玉皇顶、奶奶顶、新顶。《太平寰宇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佳境。
这位大神就是东王公,乃是西王母的好友,也曾听西王母说过神农的一些事迹。亲眼看到神农甘冒大险,为天下黎民尝百草,东王公却是动了恻隐之心,现身神农跟前,用仙丹救会了神农的命,又借神农头上的双角,为神农炼制一红褐色的鞭,名为“药王鞭”,用来鉴别百草的药性。
此后神农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周围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
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
神农正在为难,看见天空中飞来一群白鹤,神农高喝,“我乃是神农,洪荒人族共主,命尔等护佑我等下山。”,于是这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下山去了。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神农尝百草的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神农回到部族之后,就回到自己的大帐开始整理自己这些年尝百草的认知,经过两年的时间,神农终于完成了洪荒中第一部医术:《神农本草经》。
这部书中,不但记载了草木的药性,更是记载了神农这些年依靠草木自然所修炼的法门,为人族造福万世。至此,神农的功德才算圆满。书成之日,便是神农证道之时,神农乃是木德之身,神农刚刚走出大帐,手中的药王鞭化作一片绿叶,载着神农上了三十三天外的火龙洞清修去了。
神农证得了地皇之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