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不红我就自杀(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瓜群众惊讶地发现,杨导的电影,不仅有各大电影推荐,也有一些老艺术家鼎力支持。
难道这部电影就这么牛逼吗?
一时间都燃起了好奇心纷纷留言说会买票支持。
没有人觉得这些支持是苏瑾歌带来的,小姐姐好看是好看演技看来也不错,但更多的就没有了。
四月中旬《鏖战》电影有一场试映,除了影评人,导演,制片人和演员之外,官网还在微博上抽取了十名幸运观众,能和那么多平时见不到的大佬,坐在一个地方。大众都对此十分羡慕。
电影正式上映之前,试映和点映都是常规的手段,观众们在决定要不要看这部电影之前,大多会在网上搜索看电影的评价和评分。
杨导这次十分大胆,请的影评人全部都是知名的,在观众心中信誉度很高的。这就意味着电影的宣传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众口难调,可能一部分人对电影极尽推崇,另一部份人会说电影糟透了。但是设想中最好的场面应该是所有影评人都是好评,能够各自从这个电影中找到值得大加赞赏的内容。
除了买评论,要达到这个局面是十分不容易的,就算这部电影真的特别好,运气也占很大成分。要知道张艺谋和陈凯歌导演联名执导的《黄土地》,在国际上获得多个大奖,业界赞誉一片,但常年票房接近零。
在试映开幕式上。媒体采访杨导为什么这么大胆。
杨导开口:“我对这部电影很有信心。”除此之外,不再多说。这大大勾起了大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杨导的态度这么“狂”,总有人看不惯。
当时就有媒体发文“杨导声称对电影很有信心,有望比肩《黄土地》”
这个牛就吹大发了,杨导只说很有信心并没有说多余的话,但是媒体望文生义信口开河,这就引起了业界的反感。
电影还没放映就这么口出狂言,这让人觉得是在碰瓷儿。这不像是一个大导演应该做的,太轻狂了。
事实上,除非这部电影受到广泛的好评,有影评人开口盛赞这部电影足以比肩某某某。观众才会对此有个初步的印象。觉得,哦,原来这部电影这么牛逼。
但是试映会还没开始就口出狂言,这种情况下除了导演要蹭大电影的热度,就是导演和那部电影杠上了。
不得不说媒体真是精明,这种报道恰恰让杨导无话可说,说什么都不对。
如果什么都不说,观众就会觉得这部电影傲慢,竟然敢比肩获得过多部国际大奖的电影,一个奖都没得,影评还没出来就敢这样说,空口白牙的胡说,是很败观众缘的事情。
杨导如果回应说他没有说过比肩谁谁谁的话,那就显得怂。
每个导演都有志向成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头人,并赶超前几代导演的成就,但是当你还没达成这个成就的时候连说都不敢说,就显得胸无大志,观众觉得你这个导演不牛逼,自己都不敢和那些导演放在同一个层面上看,还指望谁会觉得你是大导演。
苏瑾歌觉得那家媒体一定和杨导有仇,这样的报道一出来就算影片的质量好的出奇,观众也会摄于《黄土地》导演的名气和多项大奖对这部电影做出并不高的评价。

马太效应让名留青史的电影好评越来越多,在观众心中有稳定的神格,要打破这种神格,是很难的事情。没有十年八年对这部电影的好评,以后大众提起这部电影都会用一种笑话的口吻,觉得自不量力。
电影的公关危机,再怎么急也要等到试映会之后再做出反应。
电影开始播放了,开始就是战场场面,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燕脂凝夜紫,画面色调浓艳,对比厚重的滤镜让人首先感觉到一种美。
蓝灰色和火红橙黄暗紫的天空,将军的金甲,士兵们倒地的暗红血液,黑色的烽烟,红色的折断帅旗,兵戈反光的雪白,渲染出一种凝重的气氛,这种气氛有油画般的质感表现出来,显得隽永,耐人寻味。
这是战败了,大家心中这样想。
战败的将军在回廊喝酒,沧桑的脸庞,麦色的酒水,顺着下巴顺着衣襟汩汩而下,将军眼神迷离,手握长枪,红缨在枯黄的草叶间飞舞,不知将军醉了没有。
接下来就是百姓的表现,这座城守住了,城里十室九空,百姓们对着战败的将军扔石子,菜叶子和臭鸡蛋在今天之前都变成了军粮。
在今天之前,将军还是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针国之柱石,是守卫边疆的屏障。将军家族世代驻守边关,男儿壮烈牺牲的有十三人,但将军家族从没有一场败仗,在人们心中将军就是战神。
战神不应该败的。
可将军败了,这让边关百姓人心惶惶。
朝堂上皇帝昏聩无能,将战神将军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再这样下去,依将军在百姓中的声望,这个天下得换一个人坐了。
皇帝对将军战败十分激动,连夜召将军进京大加贬斥,把他从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贬为从四品的明威将军。
品级变化之大,朝野无不侧目。
纵使贬官贬这么多级,皇帝还知道边关少了将军不行,于是打发他回了边疆,同行的还有一个郡王。
郡王和皇帝是同父异母,一直想要拉拢将军助他坐上皇位。
这个时候舞姬就出场了,一袭红衣,清冷的神情,娇艳的面容,风姿绝世。就连将军都无法忽视舞姬的美貌。
江杨是一位影评人,也是电影试映会的邀请嘉宾之一。
电影一开场,他就沉浸在电影的质感中,觉得不错,杨导的功力不容小觑。这么多复杂浓艳的颜色能和谐存在于一个画面中,不仅不显的杂乱,还恰入其分的表现了战场的壮烈和当时的气氛。
画面转到将军回京的场景中,他点点头。觉得杨导对这部电影真是费了好大心思。皇帝宴饮上一切装饰,器物,宫殿布置,群臣以及诰命夫人的衣着,都是有据可查的,显出一种历史的庄重之美。
演员的表现也在水准之上,李影帝的演技有口皆碑,就连一个太监,角色也塑造的活灵活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