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拯救民国女(3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陶英玉拉着李姐的手絮絮叨叨的讲她离开之后陈家发生了什么事,李家发生了什么事,还有他们的反应。李姐听了哭声逐渐失控。苏瑾歌给她们端上了茶等她情绪逐渐平复。
随着李姐断断续续的哭诉,苏瑾歌知道了陈大少最后还是和章田心在一起了,章田心上完玛丽女子中学就退学了,公然做起了陈大少的新式太太。住在陈大少另外置办的小公馆,小公馆的下人都叫章田心陈太太。
李姐这一出走,陈大少当即就被李家人打了个半死。陈老爷震怒,打折了一根拐杖,然后让陈大少去跪祠堂。陈大少遭受这般苦楚,老太太心疼得要死,恨不得替陈大少承担,因此对跑了的儿媳妇更加嫌恶。
陈大少在病床上躺了十多天就又生龙活虎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装修他和李姐的卧室。然后把章田心接到家里来。不管别人怎样阻止他铁了心要这样做。陈家只有陈老太太支持他。
因为陈大少是在媳妇儿跑了的情况下才把章田心接到家里,又遭受了种种考验,外界似乎都承认了章田心的正室身份。也觉得陈大少十分爷们儿。
甚至有一些报纸把陈大少和章田心当成榜样,赞颂爱情的伟大和追求自由婚姻的勇敢的心。
在场的人听了都气个半死,李姐可能对陈大少还有感情,委屈的哭湿了好几张手帕。一直到一个小时之后李姐停止了哭泣,她喝了一杯茶露出一个笑:“从此以后我就跟以前的生活做了了断,我是个自由人了。”她的笑带着三分释然。
大家都很钦佩李姐的态度,李姐看她们三个人没有吃饭,主动去了厨房。半个小时后,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丰盛早餐就出现在她们三个眼前。
苏瑾歌自己做饭,味道只能算是平淡。陶英玉和黄莺两个人坐了好长时间的船,吃腻了船上的西餐。美味的家乡菜一出,几个人脸上就充满了笑,吃得十分满足。
酒足饭饱之后李姐终于说明了来意,她在和邻居交谈的时候问她们什么来钱最快,邻居们说了股票。
她带着嫁妆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一直没有收入,嫁妆钱总有挥霍空的那一天,她心里十分焦虑,就试着凭直觉买了一支股票。几天后顺着直觉抛了出去,没想到大赚了一笔。她觉得第一次可能是运气好,然后又买了两只股票,果然都是大涨,在她抛了这这两支股票之后,那两支股票就和做过山车一样下跌的很快。
她这才觉得,自己在股票方面可能很有天赋。她觉得自己不能浪费这种天赋,就想找一些经济学的书籍来看一看,凭直觉买股票有风险。但是她想到自己连汉字都没有认全,还要学英文实在是有些难度。就想问问苏瑾歌的意见。
黄莺和陶英玉是把赚钱当成了自己的副业,苏瑾歌却是当成自己的主业来做的,因此发现这样一个炒股高手对她来说十分惊喜。
趁没开学的一段时间苏瑾歌开始教李姐英文,考虑到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够,在华人圈子里找了一个经济学的硕士来当李姐的家教,当然费用也是不菲的。
这时候能赚大钱的只有工业,苏瑾歌拿着在国内赚的钱大肆的买工厂买楼,然后地产在适当的时候抛出去获得两三倍的收益。

李姐也在一步步地进步着,苏瑾歌开始的时候只把少部分钱交给李姐让她买股票。获得几次大的成功之后就放手交给她大笔的资金。李姐不负众望给她带来了很高的收益。
苏瑾歌一阵感叹,她觉得自己的金手指就是李姐了吧。
她的资金就在工业地产和股票之间流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大。当她打入当地华人的百万俱乐部时,不过才十八岁的年纪。在哪里都可以称得上是天纵之才了。
然而,这些资金要支撑数十年战争的开销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不过钱生钱是很容易的事情,她靠着后世记忆申请了几种药品的专利,其中就有被称为战场救命药的盘尼西林。
除此之外,她的生意在前辈的带领下逐渐渗透到军工行业,这种渗透就像蜗牛爬山无声无息,等到人们注意到的时候,就会发现蜗牛已经到了山顶。
当她二十岁的时候,黄莺和陶英玉都已经学成归国。她还在美国继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黄莺说她赚钱就像不要命一样,她没有说话。她记得二十一世纪有位将军说的话:“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山河无恙,国富民强,但我们忘不了的是,正是先辈的血泪洗面,才有我们今天的容光焕发。”
她个人的力量极其微小,只是希望自己赚的这些钱能让先辈的血泪少一些,更少一些。
这时候的抗战,敌我力量悬殊,人命被随意玩弄,大片国土陷落,谁都不知道结果会怎样。这时候的胜利,只能用人命去填。
她不计代价的出资挖来武器专家,在国内开办军工厂,设立奖学金,为一些想出国学本事的青年人提供资金,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当她三十岁的时候,黄莺和陶英玉早已成家,黄莺有了两个孩子,陶英玉有一个。她仍在为赚钱事业殚精竭虑。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药品,资金,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军工厂研制的战斗机也投入使用。
她接到黄莺的信,说扬市沦陷的时候苏天赐带着子女出逃的时候被日军投的炸弹炸死了。
她觉得苏天赐的事情离自己已经很远了,很快就把信丟到一边。重要的是哪只军队缺钱少粮,哪只军队连武器都没配备全,哪支军队因为医药短缺,伤亡惨重。
黄莺继承了黄老大的位置,扛着压力保持着与美国的船运通畅,源源不断的药品和武器被夹带着送入国内,陶英玉也在政府谋了个职位,经常给她们方便。
等苏瑾歌三十二岁的时候,正好是战争结束的时候,国家步入了新时代。
这十二年,送往国内的物质从来没有一年断绝,即使她做了这么多,对整个战争的作用依然不大。死的人很多,战争胜利的日期也没有早一天。
后世历史书上,对这位爱国华人有着浓墨重彩的描述,她对于战争的贡献巨大,虽然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也没有打死过一个敌人。但她资助的将领,她研制的武器,她派人训练的军队,她送的药物,她的老兵福利政策,她在国外的积极奔走,都仿佛一剂强心针,让处于绝望的抗战人民有了稳定的后援,有了微弱的希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