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194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2年发生的战斗很多,这里只摘入一些本书会写到的战斗
1942年4月18日美军轰炸东京
1.准备
自从珍珠港事件以来,罗斯福一直敦促他的军事计划人员寻找轰炸东京的办法,太平洋外围和菲律宾的一片溃败中,这种需求就更加迫切。使用陆基飞机从中国起飞,飞机只能飞单程。直至1942年1月中旬,金海军上将的参谋部想出一个方案:从一艘航母上出动陆基轰炸机进行轰炸。航空母舰可以将飞机载到靠近日本海,但中型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完成轰炸任务的飞机要飞往中国大陆。
这个计划选中了中型轰炸机B-25B和最新服役的航母大黄蜂号,并由当年的飞行速度世界纪录保持者詹姆斯•杜利特尔中校(右2)领
导完成。为此B-25B进行改装,拆掉了一切不必要的设备,增加了油箱和伪装用的木制机炮。1942年2月3日,两架B-25B在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证明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此后,由第17轰炸机大队的志愿者组成了二十四套机组,这些机组成员只知道将完成一项非常危险的秘密任务。机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跑道上标出的模拟飞行甲板上演练短距起飞滑跑,大黄蜂号甲板上也划上了与陆地跑道一样的中心线标志。
2.进发
1942年4月2日,大黄蜂号在6艘舰只的护航下载着杜利特的机组人员和16架B-25B,告别了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劈波崭浪,向西急驶。
4月14日,大黄蜂号穿过北太平洋风暴区,在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一个指定地点同哈尔西的企业号会合,“迈克特遣舰队”-这是任务的代号,在阴沉的海面上向着九州海岸以西400英里的目标海域进发。通告了这次任务的目标后,全体人员欢声雷动。
途中,特遣舰队收到东京电台的这样一则广播:“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军三架轰炸机轰炸了东京。这种消息可笑之极。日本国民对这种宣传毫不在意,正沐浴在和煦的阳光和樱花的芬芳中享受春光。”杜立特真想为其更正一下是16架。日本的毫无防备增强了机组人员完成任务的信心。
4月17日下午,“迈克特遣舰队”离起飞点只有二十四小时的水程,仍未被敌人发现、大黄蜂号上的甲板人员对B-25B作了最后检查。每架飞机携带4枚500磅的炸弹,米切尔上校的勋章都系在了炸弹上。炸弹还上写着:“我们不想燃烧世界,只想燃烧东京”。这种写炸弹文学的传统延续至今,送给萨达姆的炸弹上也有。
傍晚,雷达发现了日本海上警戒线最外层的哨艇,舰队改变了航向。4月18日上午七时半之后不久,一艘敌船发现了特遣舰队,它发出的无线电警报被舰队接收到了,几分钟之后,前卫巡洋舰用炮火击沉了这艘小型勤务艇。杜利特和哈尔西决定立即起飞,即使多飞一百英里,也不能让舰队冒险,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虽然日本防线即将处于警戒状态,但日本人不会料到当天就有袭击。
3.出击
“让杜利特和他勇敢的中队起飞吧。一路平安,上帝保佑!”哈尔西向大黄蜂号发出信号。上午8时,大黄蜂号调头迎风,杜利特紧紧握了一下舰长米切尔上校的手,然后对他的同伙喊道:“好伙计们,就这么着,一起出发吧!”
硕大的大黄蜂号在她所依附的海水中与一片落叶也无甚区别,甲板前后摇晃几乎贴近了海面。B-25的左翼已经伸出大黄蜂的左弦外,杜利特将油门加到了最大,飞机摇摇摆摆地朝强风中冲去,沉重的机身在甲板尽头缓缓抬起,随后每一架飞机离舰,甲板上都发出一阵欢呼。8时24分,16架飞机全部安全起飞。海军摄影师约翰•福特中校和他的摄影组对整个起飞过程进行了拍摄。
“那天上午,风在怒吼,海在咆哮,蔚蓝的海水在航空母舰两侧迸裂出一簇簇浪花,”,哈尔西在其回忆中写到,“吉米率领他的中队起飞了,随后我的值班参谋在旗舰航海日志上写道:改变航向,转弯九十度,立即以每小时二十五海里的速度退出该海区…”
杜利特率领他的中队向西飞去,每一位飞行员都知道了各自所要轰炸的军事目标、钢厂、飞机厂和电站。机组开玩笑时曾说要通过抛硬币决定谁来将炸弹扔到日本皇宫中,实际上皇宫、医院、学校等均不在轰炸目标之列。即使在后来350架B-29轰炸东京时,皇宫也是绝对的保护区,这也算是对敌方最后的一点尊重,但是不知道日本在中国首都南京保留了什么?
4.进攻
两个小时以后,东京时间12时20分,当杜利特的轰炸机低空掠过东京湾的时候,东京城里的人正在吃午饭,一队巡逻机也没有发出警报,阻御低空飞行飞机的防空袭阻塞气球,刚刚在上午的防空警报演习结束后取下来了,甚至在高空中飞行的九架战斗机也没有发现杜利特。
当天中午,东条英机碰巧视察水户航空学校乘飞机回东京。东条的秘书发现从右方飞来一架双引擎飞机,涂着一个不熟悉的标志,而后猛然醒悟,“美国飞机!”。如果B-25不拆掉机炮的话,还可能为这次任务增加额外的战果。
“继续在郊区上空向正南方向和东京东区中心方向低空飞行。升到一千二百英尺的空中,转向西南方向飞去,向极易起火的地区投下炸弹,”杜立特一面丢下第一颗高爆炸弹,一面如实地记着航空日志。“高射炮火非常猛烈,但只有一架飞机差点被击中。一下降到房顶高度,然后钻进西郊低空的烟雾之中,随后调头向南飞到海上”。警报器再次拉响了。在午餐时间拥挤的街头和公园里,当第一批轰炸机掠过上空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向头顶望去。人们挥着手,以为是日本空军在作逼真的表演。只有当爆炸震撼着首都,滚滚浓烟升起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是真的轰炸。
在撤退的航空母舰上监听东京广播电台的船员,从播音员声音后面颤悠悠的警报声中,知道了杜利特的飞机已经到达城市上空。在后来的二十分钟里,另外十架美国轰炸机掠过头顶,城市里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这十架飞机遇上了大风,和头两架飞机拉开了距离,但是飞机从四面八方飞来,继续制造了混乱。另外三架B-25轰炸机同时到达名古屋、大阪和神户的上空,日本战斗机驾驶员不知所措,好半天弄不清楚袭击是从哪个方向来的,美国轰炸机趁机向东逃往中国海,日本战斗机想追也来不及了。
5.尾声
袭击日本的16架飞
机全部脱离目标上空。其中1架受伤飞往海参崴,而后被苏联扣留。其余15架飞机均飞往中国,目标是中国湖南株州机场,但由于黑暗、大雾和缺油,飞机均没有到达目的地。15架飞机散落在中国浙江和江苏,75名机组中,3人在飞机迫降时遇难,8人跳伞在日本占领区而被日本俘虏,其中只由4人在战后幸存。杜立特的降落伞徐徐落在农田里,而后杜立特被中国农民救起,杜立特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我是在天上打日本的!”,这就足够了。杜立特与其余63名机组人员随后均被中**民的护送到后方,而后辗转回国。1990年,健在的机组还组织了聚会,并邀请当时保护他们的5名中国老人参加。
除了破坏九十座建筑物和造成几十名平民的死亡以外,这次袭击没有造成多少实际的损失。但是,正如总统所预料的那样,它直接地激发了美国的士气,“杜利特干得漂亮”洛杉矶时报赞扬说。罗斯福为这件事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他说,这次进攻是从“香格里拉”发动的。“香格里拉”是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的神秘天堂,以此掩盖使用了航空母舰这一事实。
空袭使日本参谋本部颜面尽失,因为没有情报表明美军航母上有双发飞机,所以空袭过后数日内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将一系列的情报联系起来,包括发现美舰队、遭到空袭、在中国发现飞机残骸以及用严刑拷打从俘虏那里得到口供,才明白袭击的发动过程。随后联合舰队立即组织截击迈克特遣舰队。但哈尔西的特遣舰队轻易地躲开了追击的飞机,舰队穿过阴霆雾障飞速航行,几天以后,日本帝国海军放弃了追逐。
6.后记
1942年4月,日本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参谋本部沉浸在一种“胜利病”之中,而对战争的走向并没有一个明确认识,对第二阶段的目标问题也没有达成一致。所选择的目标有:澳大利亚、印度和美国。海军联合舰队主张东进和美国舰队决战,因而制订了中途岛计划。4月中旬,参谋本部正对中途岛计划进行激烈讨论,中途岛攻击舰队的指挥官南云对中途岛计划就一直有不同的考虑。袭击东京对帝国参谋本部造成了的巨大心理冲击,而对战争进程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参谋本部一致通过了并不十分完善的中途岛计划。另一个影响是有大量的一线空军被调回本土参与防御。
日本联合舰队疯狂追逐哈尔西迈克特混舰队时,美国收集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电文,这对破译日本的密码了解日本联合舰队的动向很有帮助。从这一点说来,对中途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另一方面,空袭东京有打草惊蛇之嫌-即在实力还弱于对手的情况下,过于直接地刺向了对手痛处。如果中途岛沉没的不是日本联合舰队四艘航母,而是美国的三艘航母的话,那么杜立特之行是负有责任的。
轰炸东京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陆军参谋本部给侵华远征军的一道命令,随后侵华远征军派遣五十二个营讨伐国民党控制的浙江省和江苏省。在后来的几个星期中,约有二十五万中国农民被屠杀。十万日本兵在乡村烧、杀、奸、掳,野蛮和凶残不亚于南京大屠杀。这次严厉的报复是要警告国民党人不得再与美国的轰炸机合作。从这一点,中国的损失比日本大得多。
中途岛1942年6月4日—6月7日
日军计划投入航空母舰8艘,水上飞机母舰5艘,战列舰11艘,重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68艘,潜艇24艘,扫雷舰5艘,运输舰16艘,后勤补给舰21艘,飞机700架,陆军8600人,海军2.3万人的庞大兵力来执行这一计划。战役最高指挥官为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作战序列为:
一、主力编队,由山本五十六亲自指挥,下辖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19架,水上飞机50架,战列舰7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21艘,补给舰4艘担负策应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任务;
二、机动编队,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4艘,舰载机266架,此外还搭载计划用于中途岛的岸基航空兵飞机46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12艘,补给舰5艘负责对进攻中途岛的空中支援,并寻机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
三、登陆编队,由近藤信竹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舰载机23架,水上飞机40架,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21艘,运输舰14艘,补给舰8艘,运载地面部队5800人(由太田实海军大佐指挥的第二联合特别陆战队和由一木清直陆军大佐指挥的一木支队组成),负责在中途岛登陆;
四、北方编队,由细萱戌子郎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航空母舰2艘,搭载舰载机82架,水上飞机母舰1艘,水上飞机10架,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12艘,潜艇6艘,扫雷舰5艘,运输舰3艘,补给舰3艘,运载地面部队1800人,其中穗积松年陆军少佐指挥一个步兵大队(相当于营)和一个工兵中队(相当于连)组成陆军北海支队,共约1200人负责在阿图岛登陆,向井一二三海军少佐指挥的舞鹤镇守府第三特别陆战队约600人负责在基斯卡岛登陆,作为佯攻;
五、先遣侦察编队,由小松辉久海军中将指挥,下辖轻巡洋舰1艘,潜艇供应舰1艘,潜艇17艘负责在中途岛与夏威夷之间建立三道潜艇警戒线,侦察美军的动向。

此外还有冢原二四三中将指挥的以南洋诸岛为基地的214架岸基飞机,其中战斗机108架、鱼雷机72架、轰炸机10架、水上飞机24架,担负空中侦察和掩护
美军作战序列:
战役总指挥: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
一、第17特遣舰队:司令弗莱彻海军少将
约克城号航母、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5艘、舰载机75架
二、第16特遣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企业号、大黄蜂号航母、重巡洋舰5艘、驱逐舰9艘、舰载机158架
三、北太平洋部队:司令西奥博尔德海军少将
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14艘、潜艇8艘、岸基飞机105架
四、中途岛岸基航空兵:司令赛马德海军陆战队上校
岸基飞机120架
五、中途岛地面部队:司令香农海军陆战队上校
附表二中途岛战场双方兵力对比表
航空母舰战列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潜艇舰载机岸基飞机
日本6111065315272210
美国30711419233115
中途岛——阿留申群岛双方兵力及损失表
航空母舰战列舰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潜艇舰载飞机岸基飞机
日本参战数81113106521396214
日本损失数41322
美国参战数30942825233120
美国损失数1110938
日军虽有绝对优势,却未取胜的原因有:
作战思想上,美军吸取了珍珠港的教训,摈弃了“战列舰至上”的传统思想,坚决以航空母舰为主来实施作战。而日军并没从战争初期的胜利中总结成功经验,仍坚持“战列舰制胜”理论,即使是力主使用航空母舰袭击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也未彻底摆脱战列舰制胜理论的束缚,在中途岛作战方案中把航母放在第一线,既削弱美军实力,又充当诱饵,为战列舰决战创造条件,而把战列舰配置在深远后方,以确保其安全,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佐证。在战役实施过程中,山本截获美军大量往来电报,已判断出中途岛附近可能有美军舰队活动,却为了不暴露自己所在的战列舰编队的位置,竟然不向南云通报这一重要情报,直接导致南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受到突然袭击。军事思想上的因循守旧,才是日军惨败的根本原因。
兵力部署上,美军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于中途岛。虽然美军通过破译日军密码掌握了日军的计划,但在美军高层领导中,仍有人认为日军进攻中途岛只是假象,在兵力部署上也有不同意见。而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作出正确判断,果断地集中兵力于中途岛。他把两支航母编队部署在中途岛东北海域,位于日军进攻的侧翼,既便于对日军的袭击,又能得到中途岛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三艘航空母舰既保持一定的疏开距离,以防同时遭到袭击,又在统一指挥下紧密协同。他本人则坐镇珍珠港,根据战斗进程,适时调动岸基航空兵和潜艇予以配合。在整个战役中,美军自始至终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体现了集中用兵的原则。日军却并未将参战部队集中成一支强大力量,而是分成几路。尤其是进攻阿留申,毫无必要。从战略上讲,如果中途岛取胜,阿留申岂不唾手可得?如果中途岛失利,占领阿留申又有什么意义?从战术上讲,进攻阿留申,导致战役目的不明确,又分散兵力。虽然日军的意图是牵制分散美军,但实际上日军拥有绝对优势,只要集中全力堂堂正正发起进攻,就可稳稳获胜,根本不需要这样故弄玄虚,结果是适得其反,分散了自己的兵力。即使在中途岛战场,日军投入的兵力还分为数支,而且相距很远,难以相互支援。在机动编队失利后,山本曾企图收拢兵力,但为时已晚。正如尼米兹所说:“尽管美军掌握了可靠情报,但如果日军集中用兵的话,不管美军怎么走运,也难凭借三艘航母战胜日军的八艘航母、十一艘战列舰以及大量的其他军舰。”
临战指挥上,美军虽有一些小失误,如在追击日军时,要是能更早更快查清日军的情况,还能取得更大的战果;又如“约克城”号航母,要是不过早放弃,尽早将其拖带也许就不至于沉没。但在主要环节上,美军的指挥是比较果敢准确的。日军机动编队司令南云指挥上的失误则对整个战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的换弹命令,已成为二战中著名的错误命令。即使当侦察机查明美军有一艘航母,而且日军有两艘航母的攻击机已准备就绪可以出发,但他认为没有战斗机护航,而不同意山口多闻立即出击的建议,错过了战机。
心理状态上,美军是谨慎持重,尼米兹遵循“见利则动,不见利则止,慎不可轻举”的宗旨,指示航母编队的指挥员要遵循盘算好再冒险的原则,如无机会给敌重创,则不应将己方部队置于优势之敌的袭击下。美军的航母编队在作战中至始至终贯彻了这一精神,看不到有利战机,绝不轻举妄动,一旦有了战机,则果断迅速出击。而日军因开战以来,连战连捷,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高级将领的心理上滋生了骄横狂妄的轻敌情绪。在制定计划时,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认为美军当得知阿留申群岛遭袭一定会派舰队北上增援。在战役准备时,进行图上作业演习,根据投弹命中率统计,美军投中九枚炸弹,但日军不愿进行科学的理性分析,主观臆断认为美军战斗力差不可能会有这么高的命中率。在战斗实施过程中,轻敌表现也时有发生。
情报侦察上,美军不但通过破译密码掌握了日军的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而对战术侦察也极为重视,从5月底起就派出潜艇和飞机对中途岛以西七百海里进行巡逻与警戒。甚至当水上飞机的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时,不惜削弱攻击兵力从担负作战任务的部队中抽出飞机予以补充。美军航母编队也比较重视侦察,一进入可能与敌接触的海域就派舰载机进行最大距离的侦察,当击沉日军的三艘航母后,又从“约克城”号起飞十架飞机进行侦察,找到了日军“飞龙”号航母,为全歼日军四艘航母创造了条件。日军战役侦察有的因美军干扰而未实施,有的又因行动过于迟缓而起不到应有作用。即使是截获了美军电讯来往频繁,完全可推断出美军已有准备的情况下,仍未引起重视,从而采取必要措施。在战术侦察方面,南云也有失误,在攻击中途岛的当天,只派七架飞机进行侦察,其中还有两架因故未飞完全程或未按时起飞,而且进行的还是单相搜索,而不是双相搜索。结果未能及时准确查明敌情,陷入被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武器装备上,日本海军尽管拥有先进的零式战斗机和没有航迹的氧气推进鱼雷,但是在现代海空战所必须的电子设备——雷达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军。直到5月25日,即出发前两天,“伊势”号和“日向”号战列舰才安装了雷达,这还是最早装备雷达的日舰!几个月以前,日本海军就极力要求为航母安装雷达,但由于日本在电子技术和设备上的落后,最后只提供了两套雷达实验样机,而且还是安装在战列舰上,而不是决定海空战胜负的航母。如果日军提前六个月在军舰尤其是航母上全面安装雷达,那么对于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来说,将提供极其宝贵的有利条件: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发现美军侦察机并测出其位置,能引导战斗机在美机发回报告之前将其歼灭;能够提早发出空袭警报,减少战斗机在空中的无谓巡逻;如果侦察机装备了雷达,就能比目力观察更早发现美军舰队。
这场海战是日本海军自1598年露梁海战被中国和朝鲜联合水师打败以来三百多年首次失败,美军从此夺回了太平洋上的主动权。中途岛海面上隆隆的爆炸声,就是敲响了日本失败的丧钟。
斯大林格勒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举世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的一次会战,这次战役历时160天左右,苏德双方投入战斗的兵力达200万以上。战役以德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的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及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石油转运站。
1942年7月17日,德军在顿河河曲发动攻势,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了。德军发起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了顽强的反击。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才突破顿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斯大林格勒。在这紧急关头,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该城守军采取一切措施守住阵地,消灭逼近伏尔加河的敌人。
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圈内的敌人猛轰。德军开始全线崩溃。苏军指挥部命令被围德军投降,但遭拒绝。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德军第六集团司令鲍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希特勒为给鲍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鲍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但是,无论希特勒怎样封官晋爵,也无法挽救德军的败局。2月2日,苏军生俘德军9万人以上,被围的33万德军全部歼灭。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至此结束。德军在会战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对苏德战场,乃至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
阿拉曼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2年10月23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
阿莱曼位于埃及北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地区的主战场。1942年10月底至11月初,英**队在此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史称阿拉曼战役。这次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1940年7月,意大利乘英法在西欧失败之机从埃塞俄比亚进犯东非英军。1941年1月,英军对意军发动进攻,收复了东非的失地,并在北非重创意军,俘敌13万。2月,德国隆美尔将军率德国非洲军团进入北非地区增援意大利军队。在德意联军的攻势下,英军开始从利比亚败退。1942年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距开罗只有350公里的阿莱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1942年10月,德意军队在北非共驻军12个师,10万余人。他们防守在阿莱曼西南从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间的地带。而英军此时在北非已拥有11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达23万。
10月23日夜,英军向德意军阵地南北两翼发起进攻。25日,英军在战线北部突破敌军防御阵地。28日,英军调集主力在北部战线继续猛攻,迫使南线德军增援。德军北上增援后,英军立即集中兵力于11月2日凌晨在南线发动代号为“增压”的战斗,攻击德意军结合部,并突破敌方防区,向西挺进。11月4日,隆美尔在战局不利的情况命令向西撤退,4个师的意大利军队随即向英军投降。
至此,阿莱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英军阵亡将士达7000多人,而德意军伤亡及被俘人数近6万。
阿莱曼战役是北非战局的转折点。此后,德意法西斯军队开始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直至1943年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