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3章 海葬!天涯共此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柱死了!
孟家村,七年来,死的第四十七个人。
一听柱死了,阿木的心又是一抽搐。七年里,每当孟家村的人死去,阿木都有这样的感觉。
在阿木的记忆,柳镇也曾有个柱。那个柱救过阿木的命,是阿木小时候的兄弟玩伴。
七年来,孟家村里死去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或多或少和阿木记忆过去柳镇的人有些联系。
那怕这些联系,甚至只是简单的巧合,比如说他们名字相同,比如说他们穿着同样的衣裳,比如说他们说过同样的一句话,有同样的习惯等等。
这曾经让阿木极为困惑,孟家村怎么有那么多柳镇的影?不过,日久了,阿木也就释然了,一切也许真的只是巧合。或者,很多巧合都是他自己在心理暗示下硬要想出来的。
那些乡亲的死也都很正常的死亡。有老死的,有病死的,有上山下海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
只是,一年七个这样的数目有些惊人,毕竟这只是一个不足三百人的村落。死多生少,死亡的气息,似乎一直萦绕这个村。
虽然平日里,大家基本上不说,但是一旦有人死了,这感觉就会变得浓重。
当孟二哥和阿木匆匆赶到柱家的时候,大部分村民也都到了。
柱今年刚二十,是老三叔的亲侄儿,打小没了母亲,父亲是五年前去世的第十个人。没想到柱今天也去了。
在老三叔的张罗下,柱前年刚娶了媳妇,去年刚生的儿,现在还不满周。
此时,柱媳妇哭得死去活来,老三叔也是老泪纵横。
乡亲们劝慰着,同时,也有人帮着张罗着柱的后事。一切还算有条理,也难怪,这几年村里的人,死得较多较频,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办。
柱的死,多少有些意外!
昨天出海回来,大家都很高兴,夜里喝酒,柱则早早回家,到家后还一切正常,估计和媳妇折腾到亥时,但是今天早晨就没起来。
媳妇唤的时候,据说已经没了气息。
孟二哥和阿木挤进院里,阿木更是到了柱的遗体前,掀开白布。柱就像睡着了一般,阿木一搭他的脉门,身却是僵硬凉的,没有一丝的脉象了。
阿木又简单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离奇的地方。其实,阿木心有解释,比如心梗,比如脑出血,还有马上风,但是这些东西对于孟家村的来说根本不会明白。
没看出什么特别,人都死了,阿木也只是摇了摇头。
虽然,阿木只有十八岁的容貌。但是,孟家村的人都知道阿木不是一般人,不说别的,单说他十七年不变的容颜就是明证,所以很多时候阿木倒是成了村里的一个主心骨。
见阿木摇头,大家都知道柱没救了。
孟二哥道:“老三叔,收拾收拾,葬了吧!这几年,流年不利。年关的时候,咱们得多拜拜菩萨和海神。”
“唉!”老三叔点点头,叹了口气,摸了一把眼泪,“你和阿木,张罗吧!”
“诶!”孟二哥应了一声。
孟家村的葬礼,比较简单。
东岭靠海边的村,绝大多数人不仅仅信奉佛宗梵天寺,还供奉苦海的海神,几乎家家都有苦海海神的雕像。
这一点倒是和黑水供奉圣女图,很相似。黑水和东岭,都是有信仰的地域。
阿木见过那海神的雕像,那是一个绿衣女,姿容貌美,不过却有三面臂,面色喜怒各有不同,条手臂,各持法器,腰间还系着一个白玉葫芦。
初看那尊雕像的时候,阿木感觉那雕像有些不伦不类的,哪里像什么海神,倒有几分像是海妖。
不过,阿木想起前世佛宗,诸佛都有万千法相,更有金刚怒目之式,也就释然。而且,见了那雕像久了,阿木总感觉那雕像真身,或者该是一位绝顶的海荒修士。
每次出海前,村民们都要举行仪式,拜祭海神,以求平安。
不知,是不是真的海神显灵。孟家村的人,很少遇上大的风浪,下海而死的人,少之又少。阿木只记得前年一次出海,死了两个人,据说那是五十年来唯一的一次。
信奉海神,孟家村的葬礼,也就选择了海葬。
乡亲们忙碌着,把柱的遗体包殓好。海边也准备好了小船和竹筏,平日里和柱交好的男丁,都到了海边。妇女和孩,除了柱的妻儿外,按照孟家村的习俗是不能来的。
转眼快到日落,柱的遗体被放置在竹筏上。
“儿呀!魂归吧!回到海神的怀抱!”老三叔推了一下那竹筏,老泪纵横。柱的媳妇和孩也都大哭起来。
男儿们,一声号声,孟二哥等人撑着小船,缓缓地把那竹筏送到海水深处。

夕阳余晖,金波粼粼。
竹筏上,柱的遗体,白布蒙头。这是为了遮住逝者的眼睛,不让他回望尘世,心生痛苦,然后无牵无挂地轮回。
小船和竹筏渐行渐远,最后孟二哥用长篙猛地一点那竹筏一侧,竹筏倾斜,柱的遗体随之滑入海,下沉。
岸上的哭声更重,可是也换不回逝去的生命。孟二哥和兄弟们,也抹了一把眼泪,然后倒了几壶酒在海上,同时也散了一些纸钱。
回船!
阿木站在岸上的青石上,双目微眯,这样的场景七年,一共出现了四十七次。
黄昏、大海、竹筏、沉没!每次埋葬的人,自然不同,每次送葬的人,似乎也不一样。上次,孟大伯家的儿死,柱还是送葬的人。
但每次,阿木的心境都极为相似,但是又略有不同。
生!死!
对于阿木这样曾经达到魂级的魔修来说,和一般凡人的理解完全不同。
海荒修士到了灵圣之境,只要灵心不灭,那么便可转世唤醒重生;到了修魂之境,只要魂心不灭,其人不死;而散魂境界,便可拥有分身,寿元万载,对于凡人来说几近永恒。
至于劫、仙之境,更是连阿木都不敢妄自揣测。
修士于凡人有天然的优越感,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寿元,更多光阴,甚至更多活下去的办法。
凡人如蝼蚁,百年生死,在修士看来只是一瞬间。
就像孟家村的十七年,很多人长大,很多人老去,但阿木的容颜一直未变。
有时,阿木和孟家村,有一种隔离感。他更像一个看客,看着这个小村落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而置身之外。
有时,阿木和孟家村,似乎又是一体。他身在其,体味着在柳镇他都没有体味过的一切。
柳镇更多的回忆是幸福,而不是生死的哀痛。相对于柳镇梦幻般的回忆,孟家村似乎更真实,因为生活原本如此——幸福着、痛苦着。
孟二哥回船的时候,招呼阿木,但阿木没有动,他要再坐一坐。
这一夜,不会再有昨夜的纵酒。这一夜,唯有无尽的哀思。
生命真的脆弱不堪!
孟二哥也没有多说什么,他们知道每次村里人死去,阿木都要在海边坐一坐。阿木从海上来,村里人也曾想,也许阿木的故乡在大海上。
生老病死,自然让人思念故土。
唯有阿木自己明白,其实他在体悟一种心境,一种数十年修行似乎都未曾体会过的心境。
夕阳东沉,月色渐起,今夜的月虽然还是未满,但是更圆了一些。
阿木眼神清亮,遥望银色月光下宁静的大海。幽幽深海,寂然波浪,像大提琴演奏的一支古老的歌。
承载柱的那排竹筏早不知飘向了哪里。孟家村的人认为,那竹筏飘荡得越远,便说明死者的来世会越加幸福。
竹筏不见,但是阿木知道柱已然安葬在海底。
生!死!其实,不过一瞬间!
凡人一生百年,修士一生千载,其实在宇宙的永恒面前,都是刹那!无论多少哦光阴,都是瞬间。
光阴,不可逆转!
纵使,阿木当年悟出的光印禁图,也只能顺应光阴之力,借助光阴之力。
光阴,是不可打破的壁垒。生死,是不可逃脱的牢笼。
阿木似有所悟,似有突破,但在最关键时候,脑却突然混乱。
不知不觉,时光飞逝。
月近天,亥时已过。小乌鸟,划过美丽的弧线,如约而至,落在阿木的肩头。
“柱死了!村里,七年来的第四十七个!”阿木自言自语,也是对小乌鸟说。
小乌鸟似乎能感受道阿木的心境,静悄悄地伏在阿木肩头,没有任何的表示,甚至没有用头去蹭蹭阿木的面颊。
人,很多时候,不需要安慰,只需要聆听,任何的安慰和劝解其实都是一种打扰。
阿木苦笑了一下,他和小乌鸟永远都是那么默契。不需要语言,便知心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不知,阿木想起了谁?小乌鸟歪着脖,似乎听懂了阿木吟出的这句诗。
和阿木天涯共此时的,是那一袭紫衣吗?
月光上,阿木负手而立在青石上,背影拖得很长,肩上停着小乌鸟!
这样的一个形象,日后的很多很多年,似乎都没有改变,一直刻在东岭无数修士和妖族的脑海。
那是东方崇岭第一人,永恒的身影!
此时,海水如歌,思绪如潮,明月如镜,人生如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