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回、真呕心沥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雷武被杀了。
雷武是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还说这事呢?
这事到了后文书关系到徐知浩的成败。
******
再说洛阳城里。
这时候,徐知浩取淮南,取盐城,取徐州的消息就传到了洛阳。
淮南、盐城失守的事怎么才传到洛阳啊?
别看说了好几章,可时间才刚刚过去几天。
当时的通讯工具也不发达。
所以消息才传到洛阳。
******
与此同时,长安失守的消息也传到了洛阳。
前文说过,这次徐知浩取徐州,他是和西蜀合谋的,徐知浩在东边打李存勖的徐州,西蜀王衍在西边打李存勖的长安。
至于西蜀王衍怎么打下的长安,我们下卷书里说。
先说李存勖。
李存勖得到徐州失守和长安失守的消息以后,他急忙找他手下几个重要的大臣商议。
商议的目的:当然是救徐州,救长安。
******
在这个时候,郭崇逃和李嗣源之间还闹了点小矛盾。
矛盾就出在他们谁救徐州,他们谁救长安,他们谁领多少人救徐州,他们谁领多少人救长安上。
郭崇韬和李嗣源是李存勖手下的两大重臣,他们是左右俩丞相,这次徐州和长安两个地方一块出了事,他们必然有一个去救徐州,必然有一个去救长安。
现在李嗣源已经官升丞相了。
可是,打徐州和打长安的敌军不一样多。 打徐州的敌军是二十万,打长安的敌军是十万,李存勖这里只有二十万兵。
******
李存勖和众臣商议的时候,李嗣源首先发言了:“我领十万人去救徐州。”
李嗣源这么一说,郭崇韬摇了摇头。
郭崇韬说:“还是我领十万军去救徐州,你李嗣源领十万兵去救长安吧。”
******
其实。这也李嗣源不是显能 。
李嗣源是关心郭崇韬。
李嗣源心说:不管怎么说,我和皇上是一家人,我能把难打的仗让别人打吗?
可郭崇韬偏偏那么说。
******
李嗣源见郭崇韬那么说,他就反问郭崇韬:“为什么?”
郭崇韬说:“因为我有本事啊!”
“什么?”
李嗣源一听那话,他鼻子差点气歪了。
李嗣源心说:你有本事,我就没本事了?郭崇韬,你没喝多吧?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你……?
李嗣源就半开玩笑半不满意地问了郭崇韬一句:“郭丞相,你有什么本事啊?你能不能现在就让我看看你的本事啊?”
*******
李存勖见郭崇韬和李嗣源的话里好像要“带火”,他急忙给郭崇韬和李嗣源打圆场。
李存勖说:“要不咱再征十万兵吧。反正咱的地盘大。反正咱再征十万兵也不难。
李存勖的意思是:长安那边有十万敌军,我当然长安那边得十万大军御敌;徐州那边有二十万敌军,我再征十万兵,我也凑二十万,我也二十万大军御敌。
李存勖这么一说,郭崇韬又把话接过去了。
郭崇韬说:“皇上,对付区区二十万的吴国兵,何用那么多的兵啊?对付那些吴国兵,十万人马足矣!”
李存勖所:“郭丞相。你没喝多吧?你就能保证,你十万兵一定能对付得了二十万吴国兵?”
郭崇韬说:“我根本就没喝酒。我是怕,如果招兵的话,会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
郭崇韬这么一说。当时说得李存勖和李嗣源全没话说了。
李存勖的没话说,他的心里想的是:再招兵的话,必然会给老百姓增加负担,郭崇韬说这些兵行。我要说这些兵不行,我要硬要招兵,别人就会说我故意给老百姓增加负担。
李嗣源的没话说。他心里想的和李存勖差不多。

郭崇韬一句话,李存勖和李嗣源全僵那儿了。
******
一会儿后,还是李存勖打破了僵局。
李存勖说:“要不咱这么着吧,咱们发七万兵去救长安,咱们发十三万兵去救徐州。至于你们谁去救徐州,谁去救长安,你们抓阄得了。”
郭崇韬说:“皇上,我……。”
李存勖说:“郭丞相,有话你就说吧。”
郭崇韬说:“我说出来后,我怕得罪李嗣源。”
李存勖说:“说也无妨。”
郭崇韬说:“那样的话,我怕李嗣源耽误事。”
李嗣源这个气啊!
李嗣源心说:郭崇韬,就你本事大!就你能以少胜多!我耽误事,我是饭桶啊?
但是,李嗣源只是心里想,他口里可没说。
因为李嗣源是个懂涵养的人:万一真应了郭崇韬的话,万一自己真耽误事呢?以少胜多不容易!七万人打不过人家十万人,并不新鲜。
******
李存勖问郭崇韬:“郭丞相,以你之见呢?”
郭崇韬说:“以臣之见,刚才臣说了,臣领十万兵去救徐州,李嗣源领十万兵去救长安。”
李存勖说:“郭丞相,这事可干系重大,可君无戏言啊!”
郭崇韬说:“我愿立军令状。”
李存勖说:“好!”
郭崇韬说着,他把军令状写了。
郭崇韬在军令状上写道,他如果这次救不了徐州,他愿献出他全家人的性命。
*******
李嗣源见郭崇韬把军令状立了,他也写了一份军令状。
李嗣源也在军令状上写道:如果他这次救不了长安,他也愿献出他全家人的命。
其实李存勖没让李嗣源写,是李嗣源自己要写的。
李嗣源这是憋着气写的。
李嗣源心说:郭崇韬也太目中无人了!
*******
其实,这不是郭崇韬目中无人,这是郭崇韬急朝廷之所急,想朝廷之所想。
郭崇韬为什么这样呢? 他听李存勖的,再招十万兵,二十万兵救徐州,或者不招兵十三万人马救徐州不行吗?
先说招兵这事:如果再招兵的话,必然会给老百姓带来负担。招兵,必然从老百姓中招;招兵,也必然给老百姓加捐加税,不然的话军饷哪里来啊?种地的人少了,捐税多了,老百姓就会有负担。
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中的另一个方面,现在他李存勖统治下的北方老百姓的生活不如南方。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的生活本来就不如人家,如果再给老百姓加捐加税,就会有亡国的危险。
至于李存勖统治下的北方的老百姓的生活为什么不如南方,前文我说了,原因是近十多年来南方没有战争,南方一直在发展,北方常有战争。
战争必然会给老百姓带来负担啊。
郭崇韬又为什么不李存勖的那句,他领十三万人马救徐州,让李嗣源领七万人马救长安呢?
他对李嗣源不放心。
万一长安救不了,万一李嗣源败了,李存勖得半壁江山就没了。
郭凑个韬这也是对李存勖的江山呕心沥血啊!
郭崇韬对李嗣源不放心,他对他自己就放心吗?他又有什么理由保证他能十万大军胜徐知浩的二十万大军呢?
郭崇韬没把徐知浩放眼里。
郭崇韬心说:徐知浩不就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娃娃吗?他有什么了不起?
******
就这样,郭崇韬领着十万人马,带着李存霸、李存孝等去救徐州;李嗣源带着十万人马,带着于孝天等去救长安。
郭崇韬想的不错,他可没有想到,徐知浩的手下高手如云,现在就连武功盖世的南方圣人司马德云都在徐知浩的大营之中。
郭崇韬救徐州,他遇上了天大的麻烦。(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