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英帝国海军中国舰队的资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评区有朋友误会中国舰队是中国的舰队的意思……在这里说明一下:
这个资料乃是转载于网路。申明一下。
前言
十九世纪以来,西力东渐,中国门户大开,中外通商传教等活动日益频繁。西方各国为了维护其本身的在华利益以及保护其侨民安全,纷纷派遗海军来华,诸如英、法、德、俄、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皆曾组成远东舰队在中国沿海及西太平洋各地展开活动。或者3艘、5艘;或者1o艘、8艘,其中尤以英国的“中国舰队”规模最为可观。经常维持在2o艘左右,而且铁甲、巡洋、快船、汽艇、炮船等各类战船无不齐备,是以其战斗力最为强大。自鸦片战争后设立,至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初撤回,前后纵横西太平洋海上历时约有百年
之久,隐然执掌远东地区海军的牛耳。非但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以及军事息息相关,同时对于东亚大局亦时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惜乎,迄今仅有葛雷汉的《中国舰队:战争与外交》(thenet:ap1omacy)一书传世(1978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而且仅及于186o年为止。其余则概付阙如,迄今当未见有人继续作有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资料及时间之所限,只能就甲午战前该舰队在中国的活动及其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学术先进。
一、十九世纪英国海军之世界分布概况
自十六世纪新航路及新大6现之后,欧洲各国莫不竞向海外拓展,以争夺殖民地与海外贸易市场,最初有葡萄牙、西班牙;其后荷兰、法国、英国继之。遂使海上战争相续不断,最后则以英国为最大的赢家。自七年战争(1856-1873)及特法拉加之役(aroftrafa1gar,18o5)等役击败其强敌法国,其势力即如日中天,成为名符其实的“海上霸王”。
由于英国殖民地遍及于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国”之称,且其商业势力凌驾于世界各国,是以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运的安全,乃将其皇家海军(thebritishroya1navy)有计划地分驻于世界各主要地区,形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网。从其舰队的名称,即可了解其海军分布概况:
1.大西洋舰队(thehomeortheat1antinet)
2.地中海舰队(themediterraneanstation)
3.南非舰队(thesouthafrinet)
4.东非舰队(theeastafrinet)
5.海角舰队(thenet)
6.东印度舰队(theeastindianstation)
7.西印度舰队(theestindianstation)
8.北美舰队(thenorthamerinet)
9.太平洋舰队(thepanet)
1o.中国舰队(thenet)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这些舰队的成立并非同一时期之内,而是从十八世纪逐渐演变而来。其兵力的大小,也多依据当时的环境而定,并无定制。其中以本国舰队最大,地中海舰队次之,但其后的东印度舰队及“中国舰队”则取地而代之。再者,英国的海军舰队之精良不仅在其装备,而在其组织与训练,尤在其有远大的理想与健全的制度。以装备而论,在183o年之末,英国海军所用的尚皆为木质的帆船。其后受到法国的刺激,方才开始制造蒸汽轮船。184o年,虽曾制造了一艘铁甲舰“奈米西斯号”参加了鸦片战争、但仅为辅助性质。直到1859-186o年间方才先后制造了两艘装甲战舰──“武士号”(thearror)及“黑王子号”(theb1anetce)姊妹舰。自此开始一个以铁甲舰为主力的“铁甲船时代”(theeraoftheironc1ad)。此外,英国海军的早期在制度上也存在许多的缺失,直到1832年方才经由海军部长高理汉大力改革。统一海军的事权,减少内部的消耗浪费;限制人身的体罚,改良升迁不公;建立海军服役及退休金制,增造海军新式战船。并将海军船只依据不同吨位及马力,划分为铁甲、装甲、巡洋、炮船、帆船、汽艇等级,以便配合编制。同时还严密舰队组织,加强兵员训练,维持严格军纪,因此气象为之一新。高理汉所订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使英国的海军做到“经济”、“有效”、“保持世界的优势”(具有世界海军二强的标准)。同时,还要与新展的科学技术随时并进,实可以说是英国海军的一次革命。
二、“中国舰队”成立的时代背景
“中国舰队”成立的时间,史家的观点颇有不同。一说于1834年东印度公司告终,“net”即自东印度舰队(theeastindianstation)脱离而产生。一说是在1865年东印度舰队在中国之部分船只独立成军。
尚有人以为自1864年东印度舰队已经分化,“中国舰队”开始以香港为总部,而成为一个分离的个体。但仍作为一个东印度舰队的支队(theeastindiesdivisian),而由一位准将衔的舰长指挥。其防地则限于红海至北婆萝州阿琴湾(anethead)一带的区域。至于负指挥此二支队的舰队司令则由一位少将担任。他既负责管理印度洋事务、也负责管理中国方面的事务,故此时的中国及东印度舰队,实可以称之为一个“联合舰队”(thedua1squadron)。其兵力包括一艘大型战舰或旗舰“爱勒考特号”艘五级战船(“net”及“castor”),4艘六级战船,5艘本质炮船和三艘蒸汽轮船。除调查船2艘不计外,合计有大小战船15艘。但其中仅有4艘快战船,2艘木帆炮船及一艘蒸汽轮船留于东印度舰队。其余则全为“中国舰队”所有,其舰队司令则为考希伦(trame)
。可是根据英国海军部的档案记载,却认为该一舰队(net)成立于1864年。同时,并指出它在过去曾经隶属于东印度舰队,其后成为联合舰队的一个主要支队。其活动范围,有一个时期曾西抵澳大利亚、北达白令海峡。俄之海参威以及中国、日本海岸,甚至还包括中国的内河等广大地区。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中国舰队”乃由东印度舰队中脱离而独立成军,应无疑问。
海军为执行政府政策的工具,论及“中国舰队”成立的目的,实与英国在远东的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英人自18o5年即从印度的恒河流域进而扩张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1816年,征服了尼伯尔;1824年-1826年,控制了缅甸。同时,又于1826年越过了麻六甲海峡而进入南洋群岛,占据了马来亚及新加坡,而北婆罗洲等地亦皆入其势力范围。及至鸦片战争以后,除获占香港之外,并迫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而使英国通商的范围从南洋的新加坡、经过香港到达上海,连结成为英国人在远东所缔造的一个“松散商业帝国”。在英国人商业重于领土的传统观念之下,海军显然对于维护殖民地及商业的利益远较6军更为重要。是以于该一地区驻扎一支海上舰队,实属必要。
其次,是海盗问题。南洋一带海域辽阔,岛屿纷岐,港湾丛错。而政治版图又相当复杂,分由当地的土酋及欧洲的殖民当局所管辖。因此乃使海盗大肆猖獗,经常出没海上,掠夺往来商船,杀害船上商旅。自麻六甲、马来亚、婆罗洲、苏门答腊、以至菲律宾的苏禄岛及民答那莪等地,无不有海盗活动其间,造成商业往来的极大危害。自182o年起,英国即不断地派遗其海军协助东印度公司的商船队对之征剿。惟以兵力有限,而范围太大,依然无法将之肃清。此外,在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也经常有海盗为患。尤其是连接大6的澳门、海南岛及香港等地,更是海盗的渊薮。中国的地方官吏因为绿营水师**,海军力量薄弱,对之几乎束手无策,无可如何。有的官吏甚至对之实施安抚政策,“诱以官职,招以金钱”,以求无事,
但所收成效却不大。及至英国人占领香港,其海军即以镇压海盗为其主要任务。一方面调查港澳之间及广东沿海的岛屿港湾,以便了解海盗的藏身之所。一方面与广东的地方当局达成协议,共同合作,对海盗进行不断地打击。虽然取得相当的成绩,但仍须英的海军长期留驻于此。
再者,“中国舰队”的成立也与鸦片战后中英关系紧张有关。1842年,中国虽因战败而订城下之盟,但一般民心并未屈服,不断地有抗英行动。或者趁机对英人袭击报复,或者加以暗杀泄愤,有时甚至生一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尤以拒绝修约和进城最为严重。虽经英方一再地抗议与交涉,均无结果。因之英国外相帕麦斯尊(lordpa1merston)乃决心采取强硬政策,增强海军的兵力,以迫使中国屈服。
三、“中国舰队”的组织与兵力
“中国舰队”的组织与英国其它舰队一样,使用同一原则,采取混合编制,自现代的铁甲到传统的帆炮船都有。大小不一、数量也没有限制,完全视情况需要而定。如同在鸦片战争之初,航行于中国海面的船只多达48艘,其后增援者尚不为计,但战后则又减至16艘左右。及至英法联军前夕则又增至64艘战船,而且其中大部份已换为蒸汽战舰。
1864年,“中国舰队”与东印度舰队正式脱离关系而单独成军。至1869年左右,其所拥有的兵力,计有21艘,其中最大的是旗舰(f1ag-ship)“奥狄莎号”(audicious),排水量为3774吨,是一铁甲战舰。其次是“泰利亚号”(tha1ea)1459吨,为一巡洋舰。其它皆为炮艇及机帆炮船之属。其名称分别是“卡亚得斯号”(charyadies),“摩提斯特号”(madeste),“朱诺号”(juno),“伊吉沙号”(egesia),“莉莉号”(li1y),“伦达夫号”(ringdove),“古鲁号”(netg),“侏儒号”(arf),“赫尔奈特号”(hernet),“米吉号”(midge),“西斯尔号”(thist1e),“苍蝇号”(f1y),“吉斯瑞尔号”(kestre1),“儆醒号”(vigi1ant),“蚊子号”(mosquto),“史文吉号”(inger)等。其中以“史文吉号”为最小,排水量仅有29
“中国舰队”的此一兵力规模,其后并未作重大的改变,一直维持在2o艘左右。从1882年的资料,即可证明。是年计有铁甲战舰(旗舰)一艘、快舰4艘、帆炮船3艘、炮船4艘、炮艇5艘、通讯及补给船各一艘,合计19艘,载炮11o门,官兵2567员名。兹将各船舰名称、吨位、马力、炮数、舰长及兵员人数附表于后,藉以了解其兵力之实际概况。
1882年“中国舰队”兵力一览表
名称舰别马力吨位指挥官载炮官兵学生水手合计
ironduke
(f1agship)铁甲舰hard
cey14门3524661459
c1eopatra快舰——
curanetg141943636266
comus快舰t141943636266
ennetter快舰213o197ogeorgerobinson141593631226
pegasus机帆快船61o41124139
a1batross机帆快船ington4941219125
daring机帆快船
li1y炮船ns3836111oo
ift炮船1o1o756i11iamnets56291182
kesre1炮船g46241278
f1y炮船ir45941174
zephyr炮艇
foxhound炮艇
moorhen炮艇39o455jameshenrycorfe447496o
she1drake炮艇dger447496o
ncis447496o
vigi1ant补给船181o1ooo
vinetg651148o
总计1911o19572423682567
※资料来源:英国海军部档,effinetcyofhermajesty’sshipsundersteamandsai1.
不过,到了1886年,“中国舰队”又换了一批新舰。从是年5月其舰队司令哈密敦参观醇亲王检阅北洋海军时所率领的十艘战舰,即可知其中出现了几艘新船舰。
acious(旗舰)铁甲炮14门新
stance炮14门新
pton炮14门新
opatra炮14门旧
nder炮1o门新
asus炮6门旧
der炮3门新
ebrand炮4门新
nett炮5门新
ft炮5门旧
虽“中国舰队”的船舰时有更换,但其装备却未随着工业科学的展而常除旧布新。到了1888年,其舰的陈旧落伍,非仅不如法、俄的远东舰队,即中国与日本向欧购买的新式铁甲,其性能之优越也使英人大为难堪。如在1888年3月1o日的英文《天津中国时报》上,即有人撰文指责“中国舰队”的船舰,不但大部份陈旧失效,而且迄今尚为采用186o至187o年代的前瞠炮(themuzz1e-1oadingguns),实为英国海军的耻辱。为了迎头赶上法、俄等国的海军,他以为英国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政策,将“中国舰队”的船队汰旧换新,把那些苍蝇级(f1y-c1ass)和宝石级(gem-c1ass)的老船统统淘汰掉。诸如“cockchafer”,“espair”,“firebrand”,“linnet”,“mer1in”,“ramb1er”,“ift”,以及所有老船舰,并以新式的船舰取而代之。至于其它二艘重装甲舰“orion”与“yvern”,虽亦属陈旧,但因其具有厚甲及重炮仍可留于港内作为防守之用。其它如“netce”虽然装置旧炮,但其性能尚为不错。至于其余之船如“a1acrity”,“nete”,“leander”,“mutine”,“porpoise”,“ratt1er”,“sate11ite”,“anderer”均属优良,尚足以维持英国在远东的海军优势。设使英国政府能再添加一艘“aurorabe1tedc1ass”和一艘新的riverc1ass者像是“mersey”号那样,当为更佳。
“中国舰队”的最高长官为舰队司令,亦称为总司令(netnet-c.),正式官名为提督(admira1海军上将)。但一般官至上将者极少,大多为副提督(vire-admira1海军中将),甚至有时还以一位海军少将(rear-admira1)代理总司令之职者,根据并不完整的资料统计,可知有以下数人曾任此一职位:
考希伦(trane)1844-1846
英格利斐德
黑木(b1ackood)1847-1849
柯利尔(co11ier)1849-185o
奥斯汀(net)185o-1852
裴洛(f1eetoodpe11e)1852-1854
施泰麟(jamesstir1ing)1854-1856
西马(michae1seymour)1856-1858
何伯(jameshope)1859-1861
凯古柏(cooperkey)1861-1862
吉来特(henryke11e1t)1869-1871
瑞德尔
喜而雅
欧威尔或译作韦力士)1882-1884
陶威尔
哈密敦(vereyhomi1ton)1886-1888
沙尔曼(name11sa1man)1889-189o
李查理(frederinetrichards)1891-1892
斐利曼特而
四、英法联军时“中国舰队”的活动
十九世纪中叶,中英之间曾经生二次大战,一为鸦片战争(1839-1842),一为英法联军(1857-186o)。在这两次战争中,英国政府都采取“炮舰政策”(gun-boatpo1icy),而以其优势的海军为先锋。在鸦片战争时以东印度舰队为海军的主力,到了英法联军时则以“中国舰队”为其主力军。当时指挥作战的舰队司令为西马(michae1seymour)。西马出身于海军世家,其父是拿破仑战争(thenapo1eanicar)时的名将。而他也自幼时即参加海军,具有四十余年海上的经验。他本在波罗的海海军那皮将军之下服役,嗣以克里米亚战争(thenetar)行将结束,而远东又行将多事。海军部为借用他的长才,特将他晋升为海军少将(rearadmira1),以接替施泰麟(jamesstir1ing)为“中国舰队”司令。西马于1856年之春到任,其所受的训令有二:一是监督俄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活动,一是协助港督包令(johnbo1ing)与中国交涉修改南京条约及进城事宜。
西马在英法联军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广州之役(1856-1857)时。当西马抵达香港后不久,适以“西林教案”(1856年7月25日)和“亚罗事件”(1856年1o月8日)先后生,事态变得相当复杂。为了加强对华交涉,港督包令及广州领事巴夏礼都主张采取强硬的态度,凭借武力迫使中国屈服。于是西马遂成为执行此一任务的关键性人物。虽然此时法国与美国亦于同时参与攻打广州的行动,但仍以英国的海军为其主力。在西马的指挥之下,分由其部下懿律准将等率领兵船“syhi11e”,“barronetnet”,“netnet”,“e1k”,“netiger”,“auk1and”等。对于广州外围的军事据点,如猎德炮台、威远炮台、横档炮台、虎门炮台等地展开猛烈的攻击,并予以占领。同时,且以船炮对于城内的总督府大肆进行轰击,施行空中威慑。又与中国的帆船水师生大战,以七艘炮艇将二十艘中国水师击溃。尽管西马等对广州不断地进攻,并向两广总督叶名琛一再提出警告,甚至出最后通牒,要其应允英方所提出的修约、进城、赔偿、道歉等条件,但叶氏却绐终未予理会。一则由于省河水浅,英军大船无法驶入。再则由于英军兵力不足,无法大举。于是包令及西马只得求援于印度及海峡等地总督派兵相助。适以印度有兵变(1857年5月13日),一时无法如愿。直至是年(1857年12月24日)才由联军大举攻陷广州,俘获叶名琛。此一战役始告一段落。计自1856年1o月到1857年11月止,前后长达年余之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英美两国都曾对于台湾生兴趣。西马拟派人赴台调查,美使伯驾(peterparker)亦拟梁指,因之特为照会包令,表示反对,其事遂告终止。
第二个阶段是大沽口之役:广州失守后,英方为了对清廷直接施加压力,于是乃决定挥军北上前往白河口,威胁北京的门户。由新任的英使额尔金会同法使葛罗组成联军。从双方所出动的兵力来看,可知英军比较法军占有优势。英船15艘、法船11艘,英炮192门、法炮164门,英军2o88人、法军1ooo人。故知此次战役的主力仍由西马负责指挥。由下表即可知英法联军兵力的概况。
国别舰名舰类火炮(门)舰员马力(力匹)
英国舰
队加尔各答号帆舰8472o
煽动号快帆舰4o27o
愤怒号明轮蒸汽护卫舰622o4oo
纳姆罗号蒸汽炮舰612o18o
鸬鹚号蒸汽炮舰8982oo
瑟普莱斯号蒸汽炮舰8982oo
富利号明轮恭汽炮舰816o515
克罗曼德尔号明轮蒸汽炮舰56o15o
期莱尼号蒸汽浅水炮艇5488o
莱文号蒸汽浅水炮艇5488o
鸨号蒸汽浅永炮艇3486o
负鼠号蒸汽浅水炮艇3486o
坚固号‘蒸汽浅永炮艇3486o
弗姆号蒸汽浅水炮艇3486o
海斯坡号蒸汽供应舰55412o
国别舰名舰类火炮(门)舰员马力(力匹)
法国舰
队复仇者号快帆舰5o
果敢号快帆舰5o
普利姆盖号蒸汽炮舰8
弗勒格顿号蒸汽炮舰8
监禁号蒸汽炮舰12
梅耳瑟号蒸汽炮舰12
雪崩号蒸汽浅水炮舰6
霰弹号蒸汽浅炮舰6
火箭号蒸汽浅水炮舰6
龙骑兵号蒸汽浅水炮舰6
雷尼号轮船(租用)
资料来源:采自戚其章《晚清海军与衰史》页66-67。
英法皆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海上强权。此一战役出动如此庞大的兵力,自非封建落后的中国海军之所能抵挡,实可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而且实际上也没有海战生,甚至连原先由西马与法国提督所拟妥的“攻击大沽炮台计划”都派不上用场。因为在大沽口仅有有守军9ooo人、大炮3o尊、英法联军仅以斯莱尼号(staney)及鸬鹚号(nett)等六船,花费二小时,即在五月二十日将之全部占领。接着又占领天津,并胁迫中国政府与之议和。继鸦片战筝15年之后,中国再度地与之订立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有意思的是,由于西马与额尔金二人的不睦,双方曾在英国政府里互控而引起一激烈的辩论。尽管其后香港的商会对西马大为颂扬,并且致以酬金,但额尔金却对之深为不快。

英法联军之役,于1858年大沽一战之后一波三折,至1959年6月,因换约问题,于大沽口再度生冲突。此时英使已由额尔金易为其弟普鲁斯(frederickbruce),而法使则以布尔布隆取代葛罗。另外,“中国舰队”司令英国海军提督西马也换成了何伯(jameshope)。这一次英国所出动的兵力计有战舰2o艘、大炮174门、官兵2ooo人;法国则有军舰2艘、大炮5o门、官兵数百人,故战争的主力军仍在英方。
6月24日,英法联军驶抵大沽。因不顾中方守将的警告,强行由大沽登6,双方遂生冲突。6月25日上午1o时,英军派船11艘、法军兵船1艘开始军事行动,各舰依次为:“欧掠鸟号”、“杰纽斯号”、“鸻鸟号”、“鸬鹚号”、“庇护号”、“茶隼号”、“巴特勒号”“纳姆斯号”、“负鼠号”、“佛里斯特号”。“高飞号”。由于大沽口内水浅,仅能以较小的炮艇作为先锋,由“负鼠号”(sposum)领先、“鸻鸟号”(p1over)、旗舰“鸬鹚号”(nett)及庇护号(pique)与高飞号(highf1y)等继之。因不知此时中方守将僧格林沁已将大沽炮台暗为增强,加以英军轻敌深入。双方经过激烈的炮战之后,英军大为失利。军舰5艘沉没、6艘重创、2艘被俘、官兵死伤5oo余人,而海军提督何伯腿部亦受伤。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英国作战罕有的胜利,也是英军所遭遇的一次沉重打击。
兹将此次战役英、法两军所派船舰列表如下:
资料来源:戚兵章《晚清海平兴哀史》页8o。
国别舰名舰类火炮(门)舰员马力(力匹)
英国舰
队切撒皮克号蒸汽巡洋舰5152o4oo
高飞号蒸汽护卫舰2124o25o
巡洋号蒸汽炮舰161656o
魔术师号蒸汽炮舰1622o4oo
纳罗姆号蒸汽炮舰612o18o
鸬鹚号蒸汽炮舰8982oo
富利号明轮蒸汽炮舰816o515
科罗曼德尔号明轮蒸汽炮舰56o15o
负鼠号浅水蒸汽炮艇5488o
阿尔及林号浅水蒸汽炮艇3
庇护号浅水蒸汽炮艇3
巴特勒号浅水蒸汽炮艇3
佛里斯特号浅水蒸汽炮艇3
鸻鸟号浅水蒸汽炮艇3
欧掠鸟号浅水蒸汽炮艇3
杰纽斯号浅水蒸汽炮艇3
茶隼号浅水蒸汽炮艇3
高贵号浅水蒸汽炮艇3
协助号蒸汽运兵船61184oo
海斯坡号蒸汽供应舰55412o
法国迪歇拉号蒸汽巡洋舰5o
舰队诺尔札加拉号浅水蒸汽炮艇
为了对华报复,英、法联军于186o年三度北上,领军的公使再度易将,仍由额尔金与葛罗回任。英军方面除海军提督何伯之外,又增加了6军提督葛兰忒作为全军的最高统帅。这次的规模更为庞大,仅英国即派步骑炮兵一万余名,海军战船7o艘,运输船只143艘。法国则派6军7ooo人,总计有18ooo人。举凡新式的阿模士庄大炮(nearmstrongguns)及新式的辎重车队(nemi1itarytrain)均全为出动
。分由烟台(法军)和大连(英军)出,于大沽口之外会合。8月1日,英法两军在毫无抵抗之下登6。14日陷唐沽,21日陷大沽,23日陷大津,1o月13日占领北京。一路势如破竹,清政府只得完全屈服与之订立“北京续约”,而使侵略者饱获一切。此时北方大熊俄国则利用此一良机趁火打劫。除得到通商以及外交等特权外,且侵占中国黑龙江以东及以北的大片土地。比起英、法、美更形凶恶与狡诈。
五、“中国舰队”在“云南事件”交涉时期的作用
英法联军之役的同时,适以太平军之乱方殷,英法于战争结束后,最初尚保持中立,及于186o年间,从清政府方面获取许多利益,为确保其通商,乃转而对清廷加以。英国之“中国舰队”司令海军提督何伯为保护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贸易安全,乃决定与清军配合协同作战,长达年余之久。表面上看来,英国对华政策似乎有了转变,表现友好。实则其一切的作为乃在维护英国自身的利益。不意,双方相安无事之后的数年,又因“云南事件”引中英之间的轩然大波。
云南事件(yunancase)生于1875年(光绪元年)2月21日,因为英国翻译员马嘉理在云南被杀,故又称为“马嘉理事件”(margarycase),此次为英国的探测队由缅入滇、英方原本即含有阴谋,故为云南当局所不欢迎,因而有此一不幸事件之生。说来本是一椿地方个别事件,不难加以解决。可是由于当时的英国公使威妥玛(thomaade)熟悉中国官场情形,加以想借机建功,于是乃将其事予以扩大,向中国政府进行敲诈勒索,虚声恫吓。并提出最后通碟,扬言如不答允所提条件,即将断绝两国邦交,下旗回国。而英国在华的海军“中国舰队”也因之成为其利用的武力,随之推波助澜。
此时的“中国舰队”司令为副提督瑞德尔从英国海军部所藏之档案中,可以清楚地了解瑞德尔在此次中英交涉期间所作的活动情形。他除了曾在英国公使馆内与威妥玛密商大计之外、并将其兵舰有计划地分布于中国各重要港口:天津:“克鲁夫勒号”(grove1er),烟台:“吉斯瑞尔号”(kestre1),上海:“塔利莎号”(tha1ia)及“哈尔奈特号”(harnet)以及旗舰“警醒号”(vigi1ent),汉口:“蚊子号”(mosquito),厦门:“赫特号”不过,瑞德尔与威妥玛的意见并不完全相同。威妥玛为了向中国施压,认为兵力不足,拟向英国政府求援增兵。但瑞德尔却不以为然,认为以“中国舰队”现有兵力已经足够应付当前的环境。故当1876年8月21日烟台会议时,瑞德尔非特亲自陪送威妥玛从上海到烟台,且还令其部下兰布尔(lambert)率领一支所谓的“飞行舰队”(thef1yingsquadron)前往大连及牛庄,以为声援。
故当李鸿章将由天津出前往烟台谈判时,一部份天津士绅乃出面请愿,要求李氏不要轻易前往,以免为英人挟持。李氏识破其计,不以为意,依然如期前往,并乘机参观英、德军舰,而与其它各国使节联欢,以示其不受要胁。
卒于是年9月13日与威妥玛达成协议,签订烟台条约。除允诺赔偿恤金2oo,ooo两外,并又增开重庆、芜湖、宣昌、温州、北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依据史家米契之见,以为从表面上看来,烟台协议的关键似乎系于停泊在数百里外大连的“中国舰队”之“飞行舰队”(thef1yingsquadron)。实际上,英国政府并无意再次对中国用兵。故“中国舰队”对于此一事件所生的作用,仅在于为其外交的后盾,而对于中国的威胁则为有限。
此说的正确性如何,尚值得再加讨论。
六、“中国舰队”与其它国家海军之关系
(a)与法国海军舰队的关系:英、法皆为西方海上的强权,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虽曾生长期战争,但也曾因有相同的利益而结合为同一战线。如与俄国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1884-1885),与中国之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1858-186o)。到了中法战争时期(1884-1885),双方则因立场不同,而生龃龉。法为侵占越南,并企图打开中国西南的6上门户,同时还欲攻占中国沿海城市、迫使中国对之赔款。故除在越北用兵外,又利用其优越的海军在台湾及福州之间大肆骚扰。而英国则因在华贸易额冠于他国,一旦中法生大战,必然波及到其在中国沿江沿海的许多通商口岸,影响其侨民的安全与商业利益。故而乃借口中立,出动(中国舰队),可以保护。
当1883年底中法谈判濒临破裂之时,英国政府即决定采取防范措施。宣布立场中立,并呼吁作战的双方均需维护英国侨民的安全与利益。同时,又联合欧美各国采取共同的行动,而由“中国舰队”司令欧威尔负责居中协詷(netcert)各方。经过外交途径联络的结果,德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国政府都表赞同,愿意派遣其海军与英国合作,共同巡逻各通商口岸,保护侨民,维持中立。唯有日本与俄国曾经生问题。日本虽欲出兵,但以中国当局对之有所顾虑,而表示反对。嗣以英国对华进行劝说,谓其行动仅限于上海作为护侨,中国方才应允。日本原拟派遣三艘战舰,后减为二艘,分别为:“faso”及“kan”率领,此举象征的意义大于实质的意义。因为日本的海军已受到西方国家所承认,并居于平等的地位,同时也开启了其后(19o2)日、英同盟一线远景,意义殊为重大。反观俄国则为不然虽曾接到英国所作的参加中立国之邀请,但以英、俄素有猜嫌,俄以顾及双方协调困难,以及中立国之间兵船分布等问题而加以婉拒。
1884年8月23日,法国海军提督孤拔rbet)不宣而战,向我马尾海军攻击,因之生“福州海战”,造成我军重大损失。次日,又炮击我福州船厂,中国乃被迫对法宣战,不久法亦对我宣战并转而攻击台湾。可是,英国此时并未严守中立,且仍不断地将煤、米、军火等物质接济法军,甚至中国向之抗议时,英使巴夏礼(harryparkes)犹以“中国未将宣战明文照会各国”为词,加以狡辩。适以此时英舰在闽江口又受到华军炮击,伤亡多人,引起意外的纠葛,(9月6日)英使乃向中国抗议,终以闽省愿意赔赠35oo镑及5oo银元而结案。1o月1日,法军攻陷基隆,1o月2日,又炮击沪尾(淡水),以刘铭传死守未能得逞。于是孤拔乃决定自1o月23日起封锁台湾。至是英国方于1o月26日以承认中法正式交战,而宣布禁止法舰在香港装煤修理。接着,又于次年1月29日密允英舰“威利号”为中国运兵援台。至3月8日,法国海军封锁广东北海,禁止米粮北上时,英国则又以“太平洋封锁”(pacificb1ackade)违反中立法,并以米粮不能视为战时之违禁品,向法国提出抗议。而法国政府也对英提出反驳,认为法有封锁之权利。直到4月6日中、法在巴黎达成停战协议,英、法之间在华的磨擦方才落幕。
(b)英、俄在华海军之矛盾
俄国亦为海权大国自1856年即开始派舰南下活动,于英法联军时又乘机与之配合,水6并进向中国谋取巨大利益,而其远东舰队之兵力亦颇为可观。英国因与俄国为夙敌,自克里米战争(1854-1856)以来,即不断地监视俄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各种活动,极力阻挡其势力的南下,并使其范围仅限于西太平洋之北部。不过,到了1886年时却因朝鲜巨文岛问题,双方又生冲突。
巨文岛位于朝鲜西南部之济州岛附近,又名“汉弥尔敦港”(portofhami1ton),原为一个荒岛,并无战略价值,但以此时俄国拟向朝鲜展,并拟租借永兴湾以为其海军基地,自然引起英国的关注,于是乃决定先制人,而于1885年5月12日派遣“中国舰队”司令哈密敦将该岛正式占领,并要求朝鲜承认。朝鲜当即拒绝,向英提出抗议。俄国驻汉城总领事韦宝反应尤为激愤,除极力鼓励朝鲜政府反对外,并扬言如果朝鲜同意英占领该港,则俄亦将占领朝鲜另外领土,以作为抵制。一时几成僵局。嗣经李鸿章多方斡旋,从中调处,一方面劝告俄署使拉德仁(ladygensky),声明俄无意侵占巨文岛或其它朝鲜土地之意。一面要求英国自朝鲜撒兵,归还巨文岛。同时,并命丁汝昌及琅威理率领“定”、“镇”等六舰于访问海参威途中,经过永兴湾之元山、釜山进行实地查看。而“中国舰队”司令哈密敦亦以为该岛仅可作为中途加煤站,无法作为海军基地,更无法与俄之海参威相提并论。因而乃于1887年2月17日正式自巨文岛撒退,而使此一事件获得解决。
七、“中国舰队”在华的活动
“中国舰队”虽以西太平洋为其活动范围,但与中国的关系则尤为密切。在以保商护侨为借口,而又有不平等条约作为护符的有利条件下,英国的兵舰遂得在中国治海沿江自由进出大肆活动,非但随时可以驶往各条约港(treatyports)住扎,即未开放的港口,亦可以访问的名义前往勘查。从“中国舰队”向英国海部所作的诸多“例行报告”(genera1letter)中,可知其所涉及事项之广泛,举凡各种商情、政情、军情等无不包括于其内。其中尤对有关中国海军之活动以及海防之建设最为注意,诸如装备、教育、训练、人事、军港、炮台、船坞等各项军情均为涵盖于其中。有时且绘成详细地图,以说明其工程的进度,是以中国各项海防工程几乎全数暴露于英国人的监视之中,中国的国防亦无任何秘密之可言。
不过,平情而论,“中国舰队”对中国的海军尚称友好,特别是北洋舰队。一则由于其主要干部大多曾留学英国,接受英式训练,其规章法令多以英国为本,再者船只亦大半购自英国,而为英军所熟悉。特别是在琅威理为北洋海军的总查时期,双方的关系最为融洽。因为琅氏原即服务于“中国舰队”,曾经担任“吉斯瑞尔号”副舰长(netdofthekestre1),其后为中国向英国海军借调而来。189o年虽以“香港事件”迫使琅氏辞职,造成中英之间的不快,但英国海军对于中国海军则依然予以同情与协助。
“中国舰队”为了表示对中国海军之重视及友好,曾于1886年醇亲王检阅北洋海军时,其司令哈密敦亲率1o艘军舰前往观礼。于5月2o日至旅顺拜会醇亲王,隔日(5月22日),又到烟台口外,联同法国水师提督理尧年鸣放礼炮21响,向醇亲王致敬。接着又登“海宴号”晋谒,宾主相谈甚欢,并摄影留念。同日晚李鸿章亦偕善庆等登英国旗舰danete)回拜。189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为北洋海军举行第二次检阅时,“中国舰队”司令李查理(i11sonrichards)亦曾前往参观、并对其海部作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当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尚曾邀访“中国舰队”司令斐利曼特而作三次长谈;第一次会见是在旅顺北洋舰队提督的旗舰“定远号”上,时为1894年5月14日。第二次是在大连,由李鸿章回拜,在“中国舰队”的旗舰“a1acrity”号上,时为1894年5月17日。第三次在威海卫岸上,时为1894年5月21日。在这三次会谈中,李鸿章曾一再地强调中英之间应为一“天然的同盟”(anatura1a11ies),希望进出,畅行无阻而无户庭之限,更使英国在中国居于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产生大的影响。
“中国舰队”由于活动的范围过广,自1875年之后,曾经分为“南方支队”(southdivision)及“北方支队”(northdivision)二个部分。但此一分工,并未影响其人事的布局,而仍由舰队司令负责指挥,其司令一职例由副提督出任,但亦有为准提督所兼代者,由于远东地位的重要,曾有数字“中国舰队”司令,如凯古柏(cooperkey)、哈密敦欧威尔等晋升为英国海军部长。又“中国舰队”司令除军事外,有时亦兼负外交事务,如1854年“中国舰队”司令施泰麟曾经率队前往日本,继美国舰队司令裴理(commodoreperry)之后,与日本订约,并取得同样利益。1882年“中国舰队”司令欧威尔亦曾率舰前往朝鲜,签订英韩条约,取得通商的权利。
“中国舰队”在中国的活动最为频繁,对于中国海军之展以及之建设最为关注,经常有详细之报告于其政府,从其海部所藏之“例行报告”(genera1letter)中,即可现大量此方面的资料。以其内容复杂,限于篇幅,拟于其后再以专文讨论,此处从略。不过,一般而论,其对中国海军的态度尚称友善,尤其在琅威埋出任北洋舰队总查时期,更是如此。由于英国对华的政策仅在谋求商业的利益,而无领土的野心,此点与日本及俄国大为不同,故其海军在华活动的目的,亦以护商保侨为侨为主要的目的。
在“中国舰队”中与中国海军相关之人士除琅威理之外,其它尚有一人值得一提,是即为阿斯本(sherardosborn),阿斯本原为“中国舰队”中“furious”兵舰之舰长。1858年,英法联军时曾载英使额尔金及译员李泰国北上,攻陷大沽口。1862年,中国为了向英国购买兵舰,特命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在英休假的李泰国代办,李泰国因与阿斯本有旧,而聘之为“中英舰队”(theang1o-netesef1eet)的轮船统领,率舰回华。不意,以指挥权问题生冲突,阿斯本愤而辞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而购舰之事亦归于失败。
附注
gracefox,“britishadmira1samp;netesepirates”,194olondonpp2-41o-17
ddip
根据英海军部于1844年7月25日给rear-admira1sirtrane的训令:“eastindiastation,limitsfrom25ju1y1844:onthenorthbytheshoresofasia,www.xiaoshuodaquan.com,onthesouthbytheantarcticcirc
georgeoodcock,“ia1historyofthebritis
如在嘉庆年间两广总督那彦成即采取招抚文策,而被清廷撤拏向。参看《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7,页14-15,嘉庆1o年11月“庚申谕”,页36“丁巳谕”。魏源:《圣武记》〈中华书局,民国51年,台1版〉,页238-243,“嘉庆东南靖海记”。
gracefox,“britishadmira1samp;netesepirates”(183onetddi
关于鸦片战中英冲突情形,可以参看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上册,页125-167,民国53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刊。
gracefox,“britishadmira1samp;netes
参看“北华捷报”(thenorthneta及拙著《李鸿章与北洋舰队》2ooo年,台北按“audanetduckk”为姊妹舰铁甲战船,二舰分别为“中国舰队”之旗舰达十余年之久。
“thenetese
graham之前引书
graham之前引书英美拟据台湾之事,可参看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第一册,页256。
参看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1998,北京人民出版社,页66-67,所转引自1985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页2oo-2o1.茅海建:(第二次鸦片战中清军与英法军兵力考),按因未注明各舰英、法原文,颇难一一查对,下表亦同。
graham之前引书至于谓西马曾于186o年占领大连时,将大连命名为“adams”;将旅顺命名为“arthur”(见encyc1op尚待查考。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98o,香港,页142。
参看拙著:《李鸿章与北洋舰队》2ooo年台北,页52,59,注5。
1,1875。
号。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7,页38-39,“烟台议结滇案折”。
a1exanderminetnetgthevinetera,2
英国外交部档案“neto.5(1885)sta
参看英国外交部档案fay5,1886;李鸿章:《李文忠公集》(七),(电稿),页27-29。
英国海军部档parag13。
5may1894。
1858年时,李泰国为额尔金手下之译员,二人曾同乘“furious”号兵船北上(舰长为阿思本),故李泰国与阿思本为旧识。此外,曾在福州船厂教习海军的英国教习德勒塞(nettracey)亦为“中国舰队”出身,后且曾出任旗舰“铁公爵号”(ironduke)的舰长。(作者:王家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