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命神器 第365章 功当代,利千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数日之后,刘冕接到了前方丰州郭虔送来的消息,说突厥人已经离开了中原越过阴山,回草原了。
与此同时,刘冕也收到了朝廷来旨,召他和右卫大军回京受赏。
可是刘冕却有了一个新的打算。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情。实际上,从出兵之日起,他就一直在仔细思量---究竟如何在北面布防,以防突厥人每每都像这次一样,在北疆沿线骚扰侵袭。
如果不采取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遏止突厥人、扭转在原在北疆一带的被动不利局面,这样的战争就会没完没了永远的打下去。而且,中原永远只能被动的防守,在遭受了敌人的攻击之后再做出反应。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自己先蒙受了损失。
因此刘冕有了一个战略构想:在丰州到朔州一带的黄河沿线上,建起军镇城池,彼此呼应构造大防线;并且在阴山上建起数百烽火台,将大唐的防线拓展到阴山一带,远离本土!
这样一来,从阴山到黄河的地域就会成为新的疆界,实际上中原疆土就向北拓展了数百里。如果再有战事爆发,大周就多了许多应急应变的时间。这数百里疆域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缓冲,让内地少受兵乱之苦。
而且阴山黄河一带不乏丰美的草场与肥沃的黄河冲积平原,大可以用来当牧场或是开垦军囤。驻守在这里的将士们闲时务农战时为兵,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免除长途运输粮草之苦!
刘冕的历史知识有限,只是隐约记得仿佛大唐的历史上曾有一名将军做了这些事情。在丰州沿黄河一带留下了三座著名的受降城。之后地若干年里,受降城都是中原抵御北狄入侵的重要屏障。现在自己越俎代疱干下这些事情,也可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
此进突厥人刚刚战败前来请和,正是建立受降城的大好时机。
刘冕如何众将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此事可行,是个非常积极的手段。只要受降城建成,大周在面对突厥的时候将占据极大的主动,而且能有效的减少河陇与河北朔代一带所受的威胁。大周在朔方、河北朔代一带的驻兵,都可以提前数百里来黄河沿线与丰州驻防。这样一来足可以减少近一半的驻兵,自然也节约了大笔地军费开支。而且驻守在受降城的将士们可以从事农牧自给自足。这对整个王朝来说无异于甩掉了一个巨大地包袱,利国利民实惠无限。
于是刘冕决定。暂时不回京,将与众人商议好的本案快马寄到了神都,递给新任的大周皇帝武则天来决断。建立受降城的议案,在朝廷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些年来武则天也是深受北狄侵扰之苦,自己也一直寻思破解御敌之法。刘冕地提案让她大感兴趣。因此她的态度非常之积极与明确----支持建立受降城!
只是现在出现了一个大问题:财政入不敷出!
因此朝廷的一些官员们,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认为刘冕此举有沽名钓誉劳民伤财之嫌。
武则天虽然有心这样做,但也苦于朝廷财政吃不消,因此颇为犹豫。
这个时候,太平公主出招了。
她以私人的名义,向朝廷无偿损赠了三百万贯巨款,专门用来建造受降城。
此举在朝廷上引起了轰动---大家都心知肚明,虽然出面捐钱的是太平公主,但这与刘冕也脱不了干系。太平公主与刘冕合力经营的天宝钱庄。如今已是名扬天下人尽皆知。人人都在猜测他们究竟拥有了多么雄厚的财力,但都不得而知。如今太平公主这样轻而易举挥挥手就捐出了三百万贯巨款。足以让世人震惊!
武则天自然是龙颜大悦,对太平公主此举大加褒赏,马上拍板决定让刘冕亲率大军北上丰州,在丰州到朔州沿黄河一带建起三座大型军镇城池,分别称为太平城、天官城、天授城。这用意太明显不过了:天官、太平当然是用来纪念刘冕与太平公主的功绩;天授,是武则天登基后所改地年号!
这是武则天登基后进行的第一项重大工程,因此满朝上下都非常地重视。武则天还特意派谴了工部的几个官员到河陇一带征集民夫,属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刘冕麾下听用。
工部的官员们得了皇命马上动身,在河陇一带大肆征调民夫。短短数日之内集齐十万余众,浩浩荡荡的开赴灵州向刘冕报道。
刘冕早就一切准备就绪了。只待民夫到位。就带着右卫本部数万大军和十万民夫。走上了灵武大戈壁向丰州进发。薛讷则是提前去了丰州一带负责前哨戒严和巡视。
十几二十万人排成巨大的队伍走在戈壁滩上,茫茫看不到头。
马敬臣骑着马晃晃悠悠的跟在刘冕身边。呵呵的傻笑;“好小子,真有点干大事的气派。说干就干,马上就付诸实施了。从大唐到大周,除了在西域、岐州、泾州一带建了几个小土堡和过道,就没搞过什么大型的城池建设。你这一举动可是有点惊世骇俗呀!”
刘冕笑而不语。
马敬臣继续喋喋不休:“等那三座大城和烽火台建起,突厥人可就不敢像以前那么放肆和嚣张了。天官,这可是一劳永逸的好事儿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嘛!”
刘冕终于开口说话了:“其实,不管是城墙还是烽火台,都挡不住敌人地攻击。关键还是国力与军队。我之所以想到建受降城,也是考虑到大周地现状。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军队的负担实在太重。而且一但有一丝狼烟在边关飘起,总是举朝震惊劳师动众。现在建了受降城。驻守在这里地将士们可以自给自足减轻朝廷负担,而且防守能力将大大增强。突厥人再不可能像这一次地战争那样,在千里疆域上四处袭扰随意作乱了。”

“其实我也知道,像这样强力防守并不是你的风格。”马敬臣笑道,“以你刘大将军的气魄和胆略,以攻代守是最佳方略。记得打这仗的期间你跟我说过一个构想,你想让朔代等地的张仁愿与论仁弓大军包抄默啜身后,或是直击草原。但是朝廷肯定不会准。要是这样的措施实现,那还用得着建什么狗屁受降城?直接踏平草原平定突厥了!”
刘冕轻笑了声:“所以,建受降城这样的方略才对朝廷的胃口。我也知道一定会被获准。”
马敬臣啧啧的摇头:“你这几年没白混,当真把朝廷上那些人的心思想法摸得透了。这人生一世不如意之事十有**。要我说啊,当今这朝廷要是有你这样地人当权主事,定然是另外一番风貌。”
“少胡扯!”
十余万人浩浩荡荡披星戴月的赶路,在茫茫大戈壁上走了近十天,终于越过黄河到了丰州境内。^^^^
薛讷地大军已经在阴山一带严密布防。并将在这里放牧的突厥杂人都驱赶回了阴山以北。郭虔则是带人准备好的大军和民夫的接待工作,凡事有条不紊。
三个要建受降城的地界也选好了。一处在阴山以西地黄河曲道与大沙漠分野的地方。这里扼守的就是之前默啜与敦欲谷大军南下所走的沙漠密道;一处就在丰州原址,拆去旧有的破旧军镇,建起高大的军事要塞;另一处则是在丰州以东阴山南麓、原单于都护府治下通往朔代之地的咽喉地带。
另外,阴山之上建起百余座烽火台,常年拨放兵丁值守。三座受降城之间可以相互救应互为犄角,再加上黄河天险与沙漠阻隔,防守可谓滴水不漏。以往在原要在朔、代、丰、灵等州布防近十万分力来防守,还有点顾此失彼。现在则只需三座受降城各拨万余人防守、再管好阴山上的烽火台即可。
刘冕到了丰州后也没有多作耽搁。马上下令几位将军各带民夫前往三处施工地点,开工。十万大军。除了在前方阴山戒严巡哨的,也全部投入工程化身民夫。
十几万人动身修建城堡要塞,工程进展异常迅速。
这种事情反正也用不着刘冕去亲自搬砖加瓦,于是来到了阴山上,以检查烽火台建筑为名来放松打猎了。
茫茫地阴山,每隔一段距离就建起了一个烽火台。虽然它不具备什么防守力量,但是预警的效果是好地。只要阴山中狼烟一起,身后的受降城大军就能得到警示,马上准备好迎敌。
打了几天猎,斩获颇多。可是刘冕始终有点心不在蔫。
马敬臣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打趣笑道:“这可是你自己要折腾的。本来早就可以回家了。非要跑到这里来耗上几个月。你下令百日之内完工,那还不知道要干多久。眼看着夏日将尽秋天降临。等我们回到家估计都是大冬天了。你家里的那几个美娇娘,可要望眼欲穿喽!”
刘冕无所谓的笑了一笑:“还有比我们更急的人。那个突厥使者火拔颉利还在灵州等着呢,非要和我一起回京面圣。仿佛不和我们一起回去,朝廷就会斩了他似的。”
“他还不是为了拖延时间?”马敬臣不屑的撇嘴,“拖吧拖吧。等我们把受降城建好了,随便他们怎么折腾。到时候他们不和盟也得和盟。否则我们这大军翻过阴山杀过去,可是只要一宿的功夫。”
“别小看突厥人。”刘冕轻笑一声,“虽然我们在对他们地战斗中赢了几场,可是我从来不敢小看他们。到了草原客场作战,他们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还能胜利吗?我们刚刚错失了最佳地平定草原的机会,不是那么容易找回来地!”
“哎,真可惜!”
黄河沿岸,一片人声鼎沸忙碌不休。巨大的实木与石料被运了来,在一阵阵呦喝声中堆垒起来。十余万人挥汗如雨日夜赶工,愣是在短短的七十天内将三座受降城给建成了!
原本一片荒漠的地方,如今赫然矗立一座雄伟高大的城池。悬门拒鹿箭塔岗哨一应俱全。以前的丰州老城也被拆了,平地加高了一丈有余变得高大威猛不容侵犯。朔代长城之间的咽喉地带,天授受降城轰然降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至此,中原在北方的防线向北面拓展数百里,直接推进到了阴山山脚之下。
以往百姓服劳役都叫苦连天消极怠工。可是这回他们却非常的积极主动。因为他们都是来自河陇的百姓常年深受突厥人侵扰之苦。如今被抽来建造抵御突厥人的受降城,当然是十二万分的愿意,更何况还有不菲的工钱。
刘冕这个工头可是大方得紧,而且从不以权谋私贪污一个铜板----这些钱都是太平公主出的。有必要左边口袋拿出再装进右边口袋吗?
钱,刘冕是真不在乎了。所有的工款全部实实在在的用在了工程之上,没有半分偷工减料也没有克扣一文钱的军民薪饷。
峻工之日,万人欢呼其声震天。刘冕的脸上,也浮现出满足的微笑,长吁一口气。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