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路行万里,在这冥界之中,一切都与传说的不一样,在远古流传下来的传说中,冥界是一片黑暗,在这里也与鬼界一样,没有任何的生机,有的只是死寂,可是秦歌与澹台一路行来,所见尽是鸟语花香,虽偶有强悍生物从天上飞过,可是这些生物却没有将下方的青翠绿茵,芬芳花草摧毁分毫。
这样的景象倒是引起了二人的好奇,因玉片而生出的焦灼之心也在这片祥和之地得到了荡涤,二人已在冥界过了整整一天,昨晚二人在星空下摆弄三块玉片许久,从中发现这些玉片每到月轮升天之时,玉片会自动地吸收月华之力。
那一晚,二人都未曾平静,他们自诩已经掌握了天机,可算尽天地之奥妙,可是这块看似平凡无奇的玉片在无形之中将他们心中那一丝骄傲之意打散,心下喟然,天地之大,其蕴含的奥妙非人力所能够掌握的,他们所认为的天道也许在这无垠星空下,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越过万重山岳,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山谷,在高空看去,这山谷呈葫芦形,外窄内宽,而且在谷底的最底部,竟还有炊烟升起,二人停止了飞行,改由徒步前行,进入山谷之后,眼前豁然开朗,此处山谷绿树葱茏,小河静静地流淌,奔流至远方,通往山谷的小道绵延幽深,又迂回百转,颇有曲径通幽之妙。
山谷底部是一片小村庄,正在飘起袅袅青烟,间中村庄里还传出鸡鸣狗叫之声,此时日头已经悄然偏西,淡红色的余晕笼罩四野,将小村庄此起彼伏的茅舍都镀上了一层绯红,当二人还未走近村子时,便见到村口立着一尊泥雕,这泥雕上的人物乃是一个僧人,面目俊朗,眉宇之间含着悲天悯人神态,这僧人的形象与三界中的僧侣模样差不多,其穿着与手中所持念珠,样式与灵山诸佛所有的相差无几。
二人倒是好奇,在这不属于三界六道之中的冥界为何会出现佛界的僧人,到底这尊泥雕上的僧人又是哪位佛,秦歌纵得地藏记忆,可是在万载记忆之中,没有一位佛是生得这般模样的。
到了近前,二人发现这尊泥雕上纤尘不染,地面也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由此看来,定然是村中居民日日清扫之功。
在此时,村中青烟已经逐渐消散,淡红的日头也逐渐的落入群山之中,不见踪迹,反是那高天上的皎洁明月从翩跹流动的白云中冒出头来,徐徐散发着那清冷的光辉,似是受到月儿的感染,漫天星辰也似乎比平时早了一些,在不到片刻的时间,就已布满了整个星空。
夜幕降临,明月分外的皎洁,星辉也异常的璀璨。俄顷,只听得小村庄里传来熙攘话音,声音传出之际,小村庄里的村民也从各自屋中走了出来,这些居民无论长相与穿着打扮竟与人间的百姓一般,没有任何的差别。
神念微动,将村中男女老少都笼罩了进去,神念像是流水荡过,穿过这些人的身体,收回神念之后,秦歌讶然说道:“他们竟是完全没有实力的凡人,而且在他们体中,我感觉到了炎黄血脉在流动,他们定是人间之人,不知因何缘故流落到冥界中来。”
澹台羽明好奇心起,指尖绽放着清冷星辉,那星辉一闪而过,没入了一个村民的体内,星辉极是暗淡,兼且在这星辉普照的夜间,那个村民根本就没有发现此等异样,他一直都随着人流,朝山谷中一座低矮的山丘行去。
一道星辉打出之后,澹台羽明指尖连弹,点点星辉喷吐而出,绕在他的周身,彷如一片银河在身子的四周环绕着,随着他口中念起法诀,那些星辉按照一定的速度不徐不疾的运转,而且方才打入那个村民体内的星辉也在瞬时飞了回来,一同进入这片星辰图。

星辉游走,星辰有序地运行着,不一会儿,方才那道打入村民体内的星辉倏然钻入澹台羽明的脑海之中,瞬间澹台羽明便看清了这村民的前世今生,推演命格完之后,他奇道:“那个村民叫做王二,在上古时期人间动荡不安,他们便随着一位神秘人来到了冥界,从此在此地安家落户,而且从他的记忆之中,在冥界像这样的小村庄零星分布,几乎遍布了整个冥界。”
知道个大概之后,秦歌对于那穿越三界六道带着无数百姓前来冥界的神秘人大感好奇,通往冥界的虚空之门非常难寻,无强大的念力亦或者无强大的推演能力,是断然寻不到冥界与三界连通的虚空之门的,而且那位神秘人不仅能够找到冥界与三界六道相连的虚空之门,而且竟能够抵挡天坑的吸力,带着无数百姓穿越三界六道来到冥界。
“那个神秘人到底是谁,能够带着凡人不惧天坑中那股奇寒气息穿越冥界与三界六道之门的,恐怕在三界之中也算是惊采绝艳的超卓人物了,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何方神圣?”
澹台羽明推演之术还未施展完,他继续施展开来,过了片刻之后,他便指着村口的那尊泥雕说道:“那位神秘人便是眼前这尊泥雕。”
秦歌好奇,可是对于眼前泥雕中的佛全无印象,无奈之下也只有放下好奇心。
当是时,村民聚集的那座小丘陵上突然传来一阵烟花似的光芒,在夜天之下显得瑰丽万状,美轮美奂,七彩霞光千万道,为这夜空增添了许多的美感,继而只听得村民同时发出一声呼喊,这呼喊声中夹杂着敬仰之心,从言语之中可以知道,村民们只怕是在举行类似于祭天一类的仪式了。
二人立即闪身飞至,在离丘陵五百丈的大树下停了下来,神目张开,丘陵中的景象一目了然,他们所料不差,这些村民正是在举行祭天仪式,在他们的脚下是一方青石搭建的祭台,而在祭台上,铭刻着一些符文,这些符文看起来很古老,与佛界的梵文颇为相似。
在祭台的四周,竖立着四根柱子,四根柱子分立于四方,其上也铭刻着那些符文,与祭台上的符文连在一起。
村民们的祭祀仪式并没有开始,如今他们在祭台上放着烟火,祭台中央用以祭祀的三牲九礼都一应俱全,这些祭祀规矩倒是与人间的没有丝毫的差别。当烟火燃完,在村民之中一位年迈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走到祭台的中央,这位老者似是村中最为年长的长者,在他周围的村民都唯他是从。
长者口里也不知在念些什么,语速非常快,而在他身后的村民则是每当长者念完一句之后,口中也跟着应答,只是他们的话音与人间的话音差别颇大,秦歌听不懂什么意思,不过在瞬间他神念扫探,在那些村民的脑海之中悄然而过,将他们的记忆都引入自己的脑海。
明白他们的话语之后,长者口中念的话也便清楚了,无非是请神保佑的话,祈求五谷丰登什么的,殊无心意。
当长者念完极是悠长的祈福之词,曲腿跪了下来,他身后的村民也跟着一起跪了下来。
“他们行的竟是九跪九叩之礼,炎黄子孙都极是注重礼数,就算贫民百姓遇见人间帝王之时,所行之礼也不过是三跪九叩之礼,而这些村民竟然行九跪九叩之礼,如此说来他们所祭祀的必是上古先贤,莫非祭祀的便是炎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