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延潮与王家屏在乾清宫外侯来天子御驾后,一并随天子来至中极殿。
中极殿列三大殿之二,纵横各三间,外设回廊。在清朝时,中极殿乃天子至奉天殿进行大朝仪的小憩之处。在明朝时,中极殿则为天子赐宴,与大臣召对之处。
此外在殿阁大学士中,中极殿也有特殊的意思。在四殿二阁六位内阁大学士中,中极殿大学士位序最高,唯有首辅方能居之。
今日林延潮是第一次直起居故而至乾清门前侯驾,而按惯例只需到中极殿侯驾就好了。
林延潮随着天子的御驾至中极殿。
中极殿与另两殿不同,乃四四方方,纵横各三间,四面环以回廊。
小皇帝坐着肩舆,在几十名中官陪同下从中极殿南面入殿。
中极殿南面三交六椀十二扇槅扇门齐开,迎接天子御驾入内,则林延潮待御驾入内后,再行入殿。
中极殿内的铜薰炉烧得正暖,此刻天已是明亮,晨曦透过槅扇格纹,撒在殿内的金砖上。中极殿四面设满门窗,故而采光极好,这取自天子向明而治之意。
小皇帝下了肩舆,坐在鎏金御座上,肩舆就搁在御座之侧。
王家屏,林延潮向天子见礼后,手持书册站在御座台阶之下瑞兽角端之侧。
“宣太医院医官觐见。”
原来昨日天子派了太医看视张居正后,太医午夜方从张府返回太医院。
这天没亮,太医们又被天子传至中极殿问话。
小皇帝关切地问道:“元辅昨夜如何?”
太医道:“回禀陛下,臣施针用药后,元辅已是醒了,不过片刻又是睡下,臣不敢搅扰,开了几帖药后即来复命。”
小皇帝又问:“那元辅病情如何?”
太医回禀道:“元辅之病乃是久积之症,臣不好妄下断言。”
太医院的太医给皇室看病,各个都是人精,将话说得都是模棱两可,除了透着张居正这一次病得很重的意思,其余并没有太多帮助。
小皇帝闻言不由怒道:“一群庸医,朝廷怎么养着你们这一帮只知吃喝拉撒之人。”
御医们唯唯诺诺,不敢多说一句话,否则就是掉脑袋的大罪。
而一旁的王家屏与林延潮各有分工,王家屏记行,林延潮记言。
小皇帝御口已下,林延潮笔下不停,将小皇帝吃喝拉撒的金口抄录进起居册里。
小皇帝在御座旁踱步,陡然一睹见林延潮用笔记录之状,不由掩口心知自己方才失言,若是这样的话,记录进起居注里面,不是为后世子孙大臣们笑话吗?
于是小皇帝收敛怒,对林延潮和颜悦地道:“林卿家,朕的这一句,不过是牢骚之言,你还是记得要紧之事,这等枝叶之事就不必详录起居册上了。”
见小皇帝与自己通关节,林延潮露出为难之来。
小皇帝是不能起居册的,并非是明朝一代,而是自古以来。
孔子书著春秋,而使乱臣贼子惧,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孔子直书古代帝王之事,寓褒贬,别善恶,让后世帝王为了不背上千古骂名,行事之时心怀畏惧。

所以自古以来,君王不可干涉,过目史官写史书,起居注,否则就是有失明君风度。
比如太史公写史记就是秉直直书,不为尊者讳,也不贬低败寇,史记里的本纪都可读出几位帝王的真性情。
后来帝王一直奉行如此,一直到了唐太宗时。
李世民是第一个此惯例的帝王,他在位时多次向史官借阅起居注和实录。看完史书后,李世民还一再告诫史官,关于玄武门之变的事,你们都要直书其事,不要为了讨好朕,而替朕有所隐瞒。
此刻小皇帝要林延潮为尊者讳,不要把这样有失圣仪的话记录下。林延潮左右权衡了一番,心想若是不记,传出去定被御史们狂喷。
于是林延潮向小皇帝施了一礼道:“回禀陛下,依凡例,记注先载起居、次谕旨、次题奏、次官员引见,凡谕旨及官员引见除授皆全载,奉旨依议及该部议奏报闻者俱不载。如何载,如何不载,臣都会依凡例而行,而依祖制陛下不可过问。”
林延潮这么说,王家屏徐徐点点头,他也担心林延潮第一天为起居官,因为了讨好天子,而做出有失臣节之事。
小皇帝见林延潮不肯就范,满脸的不高兴,不免有几分朕这么低声下气与你说情,你也不肯通融,真好没意思。
但小皇帝也没有办法,摆了摆手示意林延潮,随你怎么写。
林延潮向小皇帝重新施礼,心想至少从这一点上而言,他比唐太宗强。
询问完几位医官后,小皇帝让他们退下,然后与众人问计道:“元辅之病,如何是好?”
一贯喜欢勇于发言的,张鲸嘴唇一动,本要开口,但似想起昨日被天子训斥之事,又不敢说话。
小皇帝看向,冯保却道了一句:“不如陛下再遣医官看视再定?”
冯保这话显然说得很没有水平,但林延潮却点了点头。冯保这时候权倾一时,又是张居正的重要政治盟友,他在这个场合说什么话,很容易引起别人误解,与其如此还不如不说。
如果真要说,不如说废话。
小皇帝眉头一皱道:“大伴,昨夜刚遣人问过,再问已是无益。”
这时殿内值得天子顾问的唯有王家屏,林延潮二人。林延潮资历浅,在王家屏,冯保在场下轮不到他说话。
所以王家屏索性主动出班道:“元辅病重,看来短日之内,难以痊愈,但军国大事不可无人参详,故而票拟之事不可一日搁下,此事兹事体大,臣以为不如请另两位阁臣相商再作定夺。”
王家屏这是甩锅之法。林延潮却知也是眼下最好办法,反正有高个子人扛着,轮不到自己出头,在这等场合不能说错话,所以少说话为妙。
小皇帝听取了王家屏意见于是道:“立即去文渊阁宣两位阁老觐见。”
不久张四维,申时行二人一并来至中和殿。...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