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章 风波(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芙儿边走边道:“许多人都觊觎杨哥哥手中的承青宝剑,并知你用青布包着,不如给它整一下容,这样即使别人撞上了,也不知你手里拿着的便是承青剑?”
姬杨思了思,道:“这正是个好主意望望王芙儿,笑道:“不过光给宝剑整容还不够,许多人都知道持宝剑的是一对小情侣……”
他话到一半,王芙儿听了见羞,啐他道:“臭美死你!”
姬杨道:“你且听我说完嘛,我的意思是想让你也改个装,这样任谁也休想认出咱们来啦。”
王芙儿道:“我能改成什么装,莫不是要我扮成疆边藏家花姑娘,或者是伴成老太婆?”
姬杨道:“藏家花姑娘到底还是个姑娘,我俩一样会被认为是小情侣的,至于扮成老太婆嘛,既为难你,更也为难我了。”
王芙儿啐道:“就会胡说八道。扮成老太婆不方便的只是我,怎地还会为难你?”
姬杨一本正经的答:“你且想,我一个少年与你一个假扮的老太婆结伴行走,若不想露出破绽,我叫不得你做九妹,你也叫不得我做杨哥哥,他人会怎样认为,肯定以为我们是母子关系,那在人前我岂不须唤你做‘娘亲’,你则唤我作‘乖儿子’,我这亏吃得岂不大了?”
王芙儿被他逗得前俯后仰,笑疼了肚,道:“妙极,妙极!我要扮老婆婆。”
姬杨道:“妙个鬼。要不我扮成老公公,让你来唤我做爹爹,我唤你成乖女儿罢?”
王芙儿撒起娇来,道:“不成,总之我要扮成老婆婆。”
姬杨也与她拗,道:“我也一定要扮成老公公,我俩公公婆婆,谁也不亏。”
王芙儿努努嘴,退让一步,道:“好吧。”
姬杨笑道:“不过这样打扮也有不方便之处。”
王芙儿问道:“怎么说?”
姬杨道:“且想,我俩公公婆婆,公婆公婆,岂不仍旧是一对儿,那店掌柜见了,肯定只分一间房给我们俩,到时只怕要同榻而眠喽。”
王芙儿脸抹红晕,道:“又要讨我便宜,不干,还是另想他法吧。”
姬杨笑道:“那不如让你扮成男装吧,这样最方便了。”
王芙儿道:“你反扮女装,我们便成结扮姊妹,岂不一样方便?”
姬杨忙道:“这怎么行,且不说我一个大男子扮成花姑娘,贻笑天下。我模样丑得很,可怎么扮得像娇姑娘?我看还是委屈你扮男装的好,像你生得这么俊的假少男子,肯定要许多深闺女子一见倾心的。”
王芙儿心道:“真能如此,那才好呢。”忖了忖,也只有此法最妥了,便依了他意。
姬杨携王芙儿进得衣馆,为其选了两套合身的男子衣衫,一方幞头,一对多耳麻鞋,冬日严寒,另外还购了一件黑皮衬彰的貂袄,作防寒之用。
王芙儿当即除下一身女子服饰,换成男子装束,洗了粉面胭脂,乍一看去,俨然便是一个面如冠玉,温文尔雅的美少男,只是眉目如画,丹唇皓齿,仍旧不失二八芳龄的女孩子娇气。
二人出得店面,仍旧携手向城西行去。姬杨望望王芙儿,见她玉面如脂,笑目盈盈,心里一荡,想道:“九妹若是男儿身,可也真是俊极了。”不由得出口赞道:“古有潘安、宋玉,听说是其世美男之佼佼,现下却也有九妹绝代之风华,足以冠绝当世了。”
王芙儿俏面生红,啐道:“胡说。”转而道:“我现在是男子,你还能叫我九妹么?”
姬杨反手给了自己一个脑喯儿,道:“我真是笨极了。我现应当叫你九弟才对,否则岂不穿帮了。”
王芙儿掩面咯咯直笑,她初扮男装,总觉得别扭非常。
姬杨见状道:“大方点儿嘛,要显出男子气概来,如你这般忸忸怩怩的模样,一样会给人瞧出破绽来的。”
王芙儿放下手,轻咳两声,神色一转忸怩之态,学着男子腔道:“本公子这回可显男子气概了?”
姬杨满意地点点头,道:“勉强有八分神似。”瞧了她半晌,忽然道:“幸好我不曾投胎成女儿身,否则一定要给你这清新俊逸的俏公子的。”
王芙儿忍住羞涩,强扮自然,轻轻问道:“这话可真?”
姬杨道:“这还须说。”
二人只如此一路闲扯,不多时便已走过城西尾,眼见只有最后一家楼馆了。不敢错过宿头,住了进去。店家自也瞧不出王芙儿女扮男装,还道来客是两个少年男子,各分了一间相邻的上房,伺候入寝。

姬杨多了个心眼,寻思手中承青剑以青布包裹的消息已传了开去,肯定是用不得了,当然更也不可明晃晃地给亮着,取出布店里买来的一条白麻布,结成包绳,重新包装过,这样便可将承青剑负在背上,与扮成男装的九妹王芙儿同行,任别人再如何小心,也不致被瞧穿了。
一夜无事,只听到一些入住的商旅偶尔提起过一些关于承青剑的闲闻,什么那一对少男少女携剑或东行或西去,又有什么江湖人意欲追讨宝剑的下落。姬杨自忖已做足了小心谨慎,也不以为意。
翌日辰牌时分,二人简单用过早点。便直奔武夷山景点去了。
二人打西城门出去,武夷山九曲溪景区极负盛名,二人路上打听得来,慕名已极,早就想饱览一番三弯九曲之胜景了。
二人出了城郊,循道斜向南折,顺着崇阳溪边行去,渡过九曲溪口,第一站便是武夷宫。古老传说,九曲溪并非天成,而是由彭祖之二子彭武、彭夷带领下挖掘而有的,作疏洪导水之用。此二人功劳莫大,后人为纪念二老,便在此地建一座道观,合二人之名,是为‘武夷宫’,观中佳景甚多,四面古树参天,只偶尔能见数个文雅儒士,及宫观里的方士知客,更衬得恬雅幽静。
二人进得观门,与观中住持通过礼,言明来意,拜祈过彭武、彭夷两位先辈,览过观中诸处佳景,前后也不过一个多时辰。但二人自城里游来,已费好些时候,此时已近晌午,腹中催饥,便止在观里向火夫讨一顿热喷喷的斋饭来吃。
饭后,二人离了武夷宫,徒步走到溪边渡口,一眼望去,只见渡口边停泊着十来只竹排与小木船,其中又以竹排居多,天寒地冻的,排尾麻舱俱都不见梢公的身影,原来全都涌进岸边一家错陋的小木棚去温酒吃去了。
姬杨二人早早就打好主意,拟算花钱雇一家船家,溯水逆游,环萦九曲十八弯诸景,敞开心来美美领略一番。论到雅趣,竹排自然比之普通木舟有味道得多,所以二人不加犹豫地选了前者。
姬杨与王芙儿踱到溪岩,选了最大的一张筏子,向正在木棚里吃酒御寒的梢公唤道:“船家,开船咧?”
一众梢公闻言俱都向外探出头来,一个稍显瘦削的中年夫子见来客看中自家的筏子,点点头,咕噜一口倒尽盅里的温酒,应了句:“来咧!”疾奔出来,笑盈盈地与二人道:“二位客官可是要摇竹筏畅游这溪景么?”
姬杨点头道:“正是,看中梢公这只大筏,还请不辞辛劳,载我俩一程。”
那梢公得意地道:“嘿,两位客官还真有眼光,偏挑中我这只筏子,又大又稳,其他的可真还没法比哩,包管两位舒适便了。”
姬杨笑不与答,转言与他议定价钱,道:“载至第九曲星村镇渡口,梢公给个价吧?”
梢公道:“看来两位客官是外地来的。本地人可不会这么问,爽快地说吧,现在寒日,不比春暖之季,便收你俩一贯钱吧,虽比平时多了几十文,也权当一盅热酒钱罢了。”
姬杨为人爽朗,自然不会计较这许多,取足铜板付与梢公,即携着王芙儿赶上筏头,循着小木凳坐平。
梢公解下缆绳,手握竹篙,待得二人坐稳,轻轻一推岸岩,轻盈的筏子就荡进溪中央去了。溪水并不湍急,加之竹筏浮力大,吃水浅,甚是轻便灵活,虽是逆水而行,也不须太多气力,整个筏子便能缓缓向上驶去。
丹山锦绣,碧波荡漾,竹筏划浪分水,溯源而行,两岸绿树如画,顶上白云似衬,皆缓缓向后隐没,严冬腊月,溪里的水寒气轻蒸,虽没有暖春的温润柔和,却也另有一番飒爽劲骨之美。
姬杨与王芙儿并排而坐,肩挨着肩,不时指手点景,惊奇嗟叹,笑意绵绵。
梢公本还待与两人指导风物,但见二人如此亲密昵态,便也不加打扰,呵呵僵冻的手掌,一面摇篙,一面自哼着当地的山歌去了。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