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章 承青(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在前朝建隆二年,铸剑名师吴方德前辈于西川路,即现在的四川,铸成一柄旷世神兵,”望了一眼手中的承青剑,续道:“这便是它了这承青剑乃是采千年寒铁,集昆仑白玉,合万年精铜,炼炉熔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铸成剑模,再经三年不间断的锤打石磨,水浇火炼,始得成形。之后更寻得天山寒池,将剑体盛放在紫檀匣中,葬于池底,作吸取天地灵气之用。这一工夫足足花了三十年之久,吴方德前辈将这承青剑炼铸成形时方步不惑之年,当再自天山寒池底下将剑取出来时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古来稀老人了。
一柄耗了时世大名师半生心血的宝剑,其中轰动可想而见。宝剑方一问世,便引来了许多人的眼球。求剑者纷至沓来,或苦求吴方德前辈以剑相赠,或有人不辞万里之苦,只为一睹宝剑风采。或有人不服宝剑之威,带来其世名剑与之较量,结果并无悬念,那些所谓的名剑,全都一一臣服在承青剑之下。更甚者是,前宋开国皇帝宋太祖愿以万金交换宝剑,并赐一品高职,却也被吴方德前辈婉言相却。
正当众人满腹疑窦时,吴方德前辈才解释道:‘利器本无心,是造福众苍,还是为祸生灵,全看利器掌于谁手。若此剑被某些图谋不轨之徒所得,势成苍生之祸,非我本心。所以我特地在剑格两面镌上‘俠義’二字,只望此剑归主,是一位心系苍生,救危扶困,铲奸除恶的侠义之士。非此不敢相赠。’
众人听此,皆称大善。
于是吴方德前辈便广邀江湖豪杰,于是年八月中秋,在西川路峨眉金顶举行剑祭大会,共商宝剑归宿。是时尉迟元祖师也已受帖,不敢相却,不远万里自扬州赶来。
剑祭大会如期举行,众人共推出五位德高望重的候选人。这五人分别为蜀山派的松槐真人,少林的普法方丈,南宗的晓缘神尼,古剑庄的灵玉庄主,以及尉迟元祖师。
这五人之中,论起功夫,皆相堪伯仲之间,若论尊崇及辈分,前四人各为蜀山、少林、南宗、古剑庄这武林四大门派的掌门人,自是当之无愧,其中又尤以松槐真人最是德高望重。但论起侠道上的名望,则又当属我们的尉迟元祖师最是誉满天下了。其时祖师爷虽只三十的年纪,踏足江湖也不过十来年光景,但就仅仅这十来年光景,行侠无数,九州各地都出现过他锄强扶弱、救危济贫的身影,教闻者见者无不肃然起敬,钦佩有加。
承青剑旨在秉承侠义之道,若将之赠与最德高望重的松槐真人,在座的江湖豪客尚有少许微言,倘将之赠与尉迟元祖师,则人人抚掌认可,众座再也无有异议了。
结果自是尉迟元祖师顺应众望,受下吴方德前辈所赠之承青剑。”
姬杨、王芙儿二人听到此处,已简略明了这承青剑的来因,心道:“原来如此。”
王逸仙小心翼翼的抚抚了剑身,道:“这宝剑本来并无‘承青’之名,何以谓名‘承青’,这自然又有一段渊源了。
却说宝剑既寻得归主。当晚便于金顶山上举行剑祭仪式,礼毕,金顶山上大行酒席,以谢众客不辞远路赏脸前来赴会之德。吴方德前辈与众宾过酒三旬,道:‘宝剑虽已铸成,却仍未加以相称之名,今下众客齐聚,还请不吝相赐。以全宝剑最后之缺。’
座宾闻言议论纷纷,或名‘龙剑’,或名‘昆玉’,又或名‘方德剑’,只是争论了许久,却莫衷一是。最后还是晓缘禅师提了好建议,道:‘宝剑之主乃是尉迟大侠,为宝剑赐名,自是尉迟大侠当仁不让了。’众宾听此才一至叫好。
尉迟元祖师见得此景,却之不恭,思忖了半晌,道:‘侠义之道,世所尊崇,只愿此剑能作天下之效,不如便唤作‘承青’吧,取其义于侠义传承,永世不衰,如万古长青之树。’
众宾听罢,皆抚掌称妙,自后,这宝剑便有了‘承青’之名。
尔后,尉迟元祖师携承青剑行侠江湖,不觉又过了十多年光阴,其间为侠不计其数,威名也更胜从前了。
这前后共二十来年光景,尉迟元祖师以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俨然成了当时修真界第一人,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侠,得江湖赐号‘白衣侠’美名,闻名者无不肃然起敬,半分也不敢亵渎。
此时尉迟元祖师也已到了五旬年华,正是寻常人知天命之时,眼看老之将至,寻思:‘发扬光大侠义之道,使其能万世传承不衰,终非一人所能胜任。当须收贤纳士,衣钵代代相传,将此道广普天下,教更多人心存侠善。方为上策。’
于是祖师爷访遍名山,最后相中雁荡山这块宝地作布道之场,着手于前宋天宝年间创下雁荡一派,广收慧缘之徒。
‘借着祖师爷于其世的威崇,慕名而投师者纷至沓来,我雁荡派香火由此日益鼎盛,建派不过二十多年工夫,已能与当时的蜀山派、古剑庄、南宗、北宗、少林等不下千年历史的大派鼎足四方,共执江湖武林之牛耳。’
王逸仙叹了叹气,道:‘但恨天不见怜,二十年前的一场浩劫,几乎教我们这一大派覆亡,我师及五十三位师叔、师兄全葬于贼手,唯只我与你师娘二人得以苟全性命,勉强将我派之脉系延续下来。而今每每想起这些陈事,无不潸然泪下,痛心疾首。’

姬杨,王芙儿二人听得义愤填膺,但于这二十多年前之事,却是少有耳闻,姬杨问道:‘太师父与众太师叔、师伯到底怎地死于贼手,徒儿从未听师父详细说过?’
王逸仙神色黯淡,缓缓说道:“还不是因为前宋末年那段乱世所造之孽。二十多年前,大宋与各番邦之间为权为利互相征伐,役民征夫,四方用兵,全也不顾百姓生死,不顾生灵涂炭。其时的江湖各大帮派眼看着万千百姓流徙亡命,又于心何忍?遂结盟起来讨伐殃民祸国之王权,扶救身受水深火热之灾的百姓。唉,我雁荡派历以侠义为宗,救危扶弱本是份内之事,岂肯居于人后,每有危难,无不奋勇当先。在与辽人萧万里、蕃人煞神等劲敌交战中,我师及诸位师叔、师兄才尽皆献了性命。”
姬杨、王芙儿听罢,方始明白内里,心中颇有怀感,既敬且悲。
王逸仙悲切动情,扶袖拭了拭泪,续道:“此事休提,再回说承青宝剑之事,你等年少,有许多事不说便也不懂,雁荡门在尉迟元祖师之时并非唤作‘雁荡门’,而是另有别称,你俩可知?”
姬杨、王芙儿二人忙晃荡着脑袋如波浪鼓一般,齐声问道:“我们雁荡门之前居然还有其他称呼?”
王逸仙叹道:“你们这俩块活宝啊,贪玩这性,平日里便只多读些书,也不至于无知到这个地步。在祖师爷创派初时,本派本名‘行侠门’,以应本派之教义。至于后来为何易名‘雁荡门’,这又是一段渊源了。”
姬杨、王芙儿二人此时已听得入兴,忙问道:“什么渊源?”
王逸仙道:“这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我们修道之人,声誉于自身固然重要,可自身所犯之过错,却也敢坦诚于世,绝不隐讳。这其中关联也甚多,为师便长话短说吧。
其时已值前宋景德年间,祖师爷他朱颜鹤发,已是寿登耄耋,在他创下行侠门后,借着雁荡山奇山异水,自创了基剑三十六式,雁荡三绝,雁灵秘笈等剑谱及心法,他老人家于武功造诣这一道,已是登峰造极,举目天下,少有比肩。
天下皆知,他老人家以侠义为旨,专好打抱世间不平之事。这固然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却也得罪了不少豪强恶势。于是便有一众因作恶于世而受到祖师爷整治的江湖邪道,密谋报复他老人家。”
姬杨道:“祖师爷既达登峰造极之境,如何便怕他们报复来着?”
王逸仙叹道:“倘若光明正大来衅事,祖师爷他自然不惊。但这群贼霸好不知廉耻,明着斗他老人家不过,便来暗施诡计,不惜以许多无辜的性命为代价,来挑拨他老人家与其世另一耆宿——花神会会主广陵子之间的恩怨,以成其歹愿。”
姬杨、王芙儿二人点点头,寻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尉迟祖师爷他功夫再高,怕也难免遭贼人诡计所害。
只听其师王逸仙再续道:“那群贼枭甚众,其中的江南三蛇、西川毒龙、月下贼等人皆是江湖上一等一的好手,功夫各有独到之处。他们假借花神会会主广陵子前辈的成名绝技,四方酿造血案,并嫁祸于他。以此激将祖师爷出来与广陵子前辈决战。
却怪这些贼枭做得忒也天衣无缝,足以蒙骗睽睽众目,即是广陵子前辈虽知自己冤屈,见得这些惨案作为,却也是百口难辨。祖师爷他平素虽也行事缜密,这回却也识不破其间诡计。见广陵子前辈一味否认,还道他要隐瞒罪行,不由再多分说,便与他交上了手。
二人道法皆已臻至化境,这一战可也了得,直斗得地动山摇,天昏地暗,交手七天七夜,兀自分不出高下。最后像是广陵子前辈心存忌惮,被祖师爷以雁荡三绝里至宏至霸的一招‘雁归山成’击败,并硕去左膀,狠狠重创。
但祖师爷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七天七夜的斗法,也已伤及内里。
在二人各自负伤停战之际,早已伏在一旁的江南三蛇、西川毒龙、月下贼等众贼枭跳将出来,欺二人重伤在身,有恃无恐,便将这一阴谋的前因后果道将出来,志得意满之极。
祖师爷明白因缘,惶恐不安,深觉愧对广陵子前辈,便要横起承青剑自刎谢罪。万急之中被广陵子前辈阻下,并晓以大义,宽宏以待,说服于他。
最后由祖师爷护着广陵子前辈杀出一干贼枭的重围,谅众贼枭技艺再高,祖师爷二人纵然重伤之身,但凭着出神入化之修为,逃生也非难事。
祖师爷二人退至安全地带,广陵子前辈终因年迈气衰,又兼失血过甚,眼见便要彷徨于世,再也回天乏术。弥留之际,将一枚花神会信物、一盘‘造化玉牒’和一部绝世秘笈相托与祖师爷,断断续续地道出一个惊天秘密,并极其慎重地言道:此三物关系天下苍生,务须尽一切力量也要为其觅得一个传人,然后相授三物,并育其成才,以重任相委。话后深恐祖师爷不能郑重相待,再又经千万般地嘱托,随即仙游而去。
祖师爷含泪应下,将广陵子前辈入土为安。不敢怠慢广陵子前辈之托,从此广游天下,物色传人。这一行历时十余年,方得遂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