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活动及家庭生活上全方位关心孩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社会活动及家庭生活上全方位关心孩子的成长
培养孩子的目的,无非就是要让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的生活能够幸福、快乐。为了让孩子今后能成功地融入社会,其实,父母现在就应该为还在学生时代的他们做好铺垫。
科学地说,培养孩子的目的,第一是要让孩子有健全的人格,有责任心、事业心,将来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人;第二是要让孩子有一定的技能,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成为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第三是要让孩子拥有一定的抗击失败与挫折的能力,将来能够经得住生活的大风大浪,成为能有所建树有人。
能不能很顺利地融入社会,不是孩子十八岁以后的事,其实孩子在十八岁以前接受的教育,形成的行为习惯,就已经决定了孩子能不进入成年时,抢占到那个有利的起跑点。我们不要因为孩子是差生,就对他们丧失信心,更应该全方位地关心他们。
我们的做法是,让孩子尽量多的参加社会性活动。假期参加旅游活动,节假日参加父母单位组织的公共娱乐活动,让她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及社区的体育活动及服务工作,让她得到了融入社会的锻炼。生活中,孩子的学习生活虽然十分紧张,但我们不是让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给她做饭,是为了让她的学习更好,是为了保证她的身体健康,是因为我们做父母的爱她才这样,并不是我们必须该这样给她做。别人的父母也有不管自己子女的,也有长期让孩子在外买饭吃的。让她明白仅仅是父母爱自己,才这样为了她的成长甘愿奉献。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讲不过去,只是爱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我们认为,爱孩子,不仅仅只是让孩子穿暖、吃饱、不生病这么简单。我们的爱是一种让孩子能体会到温暖的爱,她自己懂得感恩的爱,体现着亲情的爱。我们不期待孩子对爱的回报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她在我们付出之后,能不辜负我们的期望。孩子健康地成长,就是对我们做父母献出的爱的最大回报!

爱的力量是幸福生活的源泉,融洽的社会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开朗、诚信、乐观、豁达的性格则是幸福生活的存储器。让孩子在少年时代就能积极融入社会与生活之中,这也是我们交给了孩子一大笔胜过物质财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的感受是,孩子一定要懂礼貌,这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在社会上,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坚决不能鄙视穷人、乡下人、生理有缺陷的人、学习成绩不如自己人的人;也不能得罪老师、同学、朋友,更不能惹坏人、班上那些跳皮捣蛋的学生,这是自保的必要手段。孩子懂礼貌,就能建立起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在困难面前,也就会因为有人缘而获得帮助。
孩子从学校回来告诉我们,班上有同学时常欺负别的同学,她有时看不过去,就会出来劝说。由于她有人缘,也讲究方法,一些男同学也能听她的劝告,一些争斗得以调停。我们并没有说她对与错,只是要求她要量力而行。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在家长的悉心关照下,就算是一个学习功课方面的差等生,他们同样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为了让孩子今后能成功地融入社会,其实父母现在就应该为还在学生时代的他们做好铺垫。爱的力量是幸福生活的源泉,融洽的社会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开朗、诚实、乐观、豁达的性格,则是幸福生活的存储器。让孩子在少年时代就能积极地融入社会与现实生活之中,这也是我们交给了孩子一大笔胜过物质的精神财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