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这个惊喜真不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村都在紧锣密鼓的祭拜土地公公,为了接下来的投资洽谈做准备。
西龙山庄,张狼家的大喜事,喝小妹满月酒的日子终于到了,也是老天帮忙,就在满月酒的前一天,通往县城的道路终于打通了。
也算是双喜临门。
为了打通道路,减少损失,张狼可谓是什么招都用上了。
能调动的,能用的上的机械全部上阵,另外又通过县里做了个积雪清理工程外包,一公里一万块钱的清理费。
绝对是下了血本了。
不下本也不行啊!这往后拖一天他就损失十几万块钱。
他可以不再在意,可是乡亲们受不了,就这半个来月的时间,已经好多人找他反应,说吃蔬菜吃腻了。
这话听着张狼只想笑,苦笑。
他知道乡亲们不是吃蔬菜吃腻了,而是吃的心疼、肝疼了。
老话说的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一公里一万块钱的承包费一出,黑松路沿线的村庄,那是各显神通,全村老少齐上阵。
村小学都停课了,全体出动,与积雪展开一场人民的战争。
终于暴风雪在人民群众的团结一致下败退。
本来一百多公里的道路,没有三四十天别想清理完,结果在大家齐心协力,在金钱的魔力下,短短十天就结束了战斗。
本来道路打通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了,没想到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等着张狼。
小妹满月酒的前一天晚上,县里的童县长、王部长等人都赶到了西龙山庄,和他们一块来的还有县铁路站的王站长。
当然了这些人还算不上惊喜,只是人情往来。
真正的惊喜是随着王站长一块来的铁路文工团。
这铁路文工团可不得了,成立于1950年10月,是铁道部直属单位,国家级大型综合文艺团体,A级电视剧拍摄单位。那可是国内鼎鼎有名的文工团。
可以说是国内最牛B的几个文工团之一。
如果不熟悉铁路文工团的,提几个名字大家就明白了,相声大师侯耀文,影帝级的人物,著名大导演张国立,还有相声名家笑林都是铁路文工团的。
这些人物都是七零后、八零后耳闻能详的人物。
当然了现在也就侯耀文和笑林有名气,张国立还是个小年轻。
也是巧了,正好铁路文工团来东北慰问演出,省铁路局的李局长为了卖张狼的老丈母娘一个面子,特意找到铁路文工团的副团长,也是带队领导侯耀文先生,拜托他到西龙山庄来一场慰问演出。
本来铁路文工团的慰问演出是政治性的活动,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演出。
用行里的话这叫堂会,也是走穴的一种,在铁路文工团这样的大团体里是绝对禁止的,一旦发现最次是一个警告处分。
可是人家李局长有办法,给西龙山庄按了个铁路物资供应点的名头。
现在省铁路局物资供应点,也就是西龙山庄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暴风雪,铁路文工团去做一场慰问演出也是应该的。
好吧!
其实这些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张狼的丈母娘是铁道部的高官,大家也原因卖她个面子,现在李局长又给出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出来。
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远来是客,人家大老远来给自己捧场,别管是看在谁的面子,都应热情招待。
晚上张狼专门设宴招待侯耀文等一行人,童县长、王部长、王站长等人作陪。
张狼还把赵老蔫也邀请了过来。
赵老蔫也算是他们文艺圈里的人,虽然现在还没有什么名气,还在县剧团厮混,可是人家为了自己家的事,不远千里过来捧场,这份情得领,得还。
怎么还,今天就是一个机会。
侯耀文先生可不光是铁路文工团的副团长这么简单,人家是相声大家侯宝林的公子,文艺圈里响当当的侯爷。
在文艺圈里的人脉非常广,而且侯爷那是除了明的愿意提拔新人,只要是热爱艺术的,尤其是对民间艺术那是情有独钟。
这要是被侯爷看上眼,说不定赵老蔫能早几年登上春晚的大舞台。
侯先生不愧是名门出身,打小学艺,传统相声最讲究的就是身段,这侯先生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透着那股子范。
“侯先生,您请上座!”张狼伸手邀请道。
“您请!您请!您太客气了!”侯先生拱着手谦让着,被张狼请到主宾席上。
这场酒席,张狼终于见识到了什么叫相声名家。
什么叫语言的艺术。
按说无论是张狼还是童县长、王部长都算是比较能说回道的了,大小酒场也经历过无数,可是和侯先生一比那就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整个酒桌的气氛都被侯先生掌控了,侯先生说话,让每个人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好像是专门看着自己在说话,还不是抛出个小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赵老蔫倒是表现出来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旁接话接的非常到位。
两个人一唱一和,真相是一场相声表演。
张狼这才发现,这赵老蔫不光二人转演的好,小品演的厉害,这相声捧哏也做的非常溜。
听说赵老蔫是民间艺人,尤其张狼在一旁吹捧,说赵老蔫为了当初一个承诺,带着自己的小戏班步行千里,只为一个演出。
对赵老蔫更是高看一眼。
赵老蔫也不怯场,在酒桌上即兴表演了一段东北二人转《关东情》。
咱们这个关东山哪
有那么三大怪
窗户纸他就糊在了外
怕被冷风刮进来
大姑娘她叼着大烟袋
逍遥又自在
养活孩子他吊起来
舒服是又凉快
你要是来做客呀
千万可别见外
大碗酒大块肉哇
保你乐开怀
关东情本来是女声唱腔,可是赵老蔫用男腔唱出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说起来赵老蔫选择这个曲目也是破费了一番心思。
东北人都知道,二人转最精彩最著名的还是哭腔,再一个就是在民间传唱黄腔。
可今天这场合,人家办喜事呢,又是接风宴上,唱哭腔、唱黄腔肯定不合适。
选来选去选了这么一首比较应景的歌曲。
虽然是一小段,可是听的大家相当过瘾。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在做的可都是的行家。
东北人没有几个承认自己不是行家的。
本来就是,过去冬天没啥事,也就是看二人转、听大鼓书这么一点娱乐活动了,因此很多人都会哼哼那么几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