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进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人离了盛京,疾驰了两天之后,这才放慢速度,开始悠闲地赶路。他们的心情都极好,这一路上完全是游山玩水地过来,所有走的很慢。等到了山海关时,才听到从盛京传来的消息。
皇太极的妃子和多尔衮通奸,结果堂堂皇帝被奸夫给杀了,而奸夫又被刺客杀了,如此大丑闻,就算满清全力隐瞒,也还是有风声传了出来。如此消息一传出来,顿时天下震惊。在这个消息之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继承皇位的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江枫三人一进山海关,就见关内的大明官兵士气陡涨,而关外满清的大军却是士气低落。此消彼长之下,大明官军颇有蠢蠢欲动,趁机收复失土的架势。江枫见此情景,不由得感叹,有的时候历史还真是由小人物创造的。前有萨拉热窝事件,后又江枫刺多尔衮,都是一样的改变了历史。不过大明能否就此挽回颓势,江枫还是不抱太大的希望。
不过这些事和江枫的关系不大,而且也管不着,所以他们很快就离开了山海关,直奔北京城。江枫去北京的目的,自然是去找阿九,但是对胡桂南和铁罗汉却不能这么说,要是他们知道阿九是大明公主,保证立马和他掰了。所以江枫对他们的解释是“结交大明官员,给起义军收集情报”。
可是江枫万万没有想到,等他们刚进了城门,就有人迎了上来,江枫一看,发现这个人身上居然绣着青竹帮的标识。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袁承志竟然也在京城里,并且买好了一座大宅院。听说江枫要来,特意派人在这里等候。
江枫听到这个消息,虽然对和袁承志重逢有些欢喜,但更多的是恼火。袁承志现在身为一军之首,怎么能轻易离开?难道他不知道,他只要一放手,那支军队就会归了别人吗?所以江枫跟着那个青竹帮众去那所大宅院时,一路上脸色都很不好看。
等到了那个大宅院,袁承志带着温青青、沙天广、程青竹等人一起出来迎接。袁承志一见江枫那阴沉的脸色,就知道他为什么不高兴了,苦笑着把他们迎进去,然后才解释他为什么会来到北京。
原来,在江枫离开泰山之后,武林大会如期举行。结果在山宗、南京金龙帮、以及沙天广程青竹的支持下,袁承志顺利地当选了七省武林盟主。山宗的人听从了江枫的劝告,激励撺掇袁承志自组一军。袁承志被就被江枫说的心中有些动摇了,再被山宗的人这么撺掇,终于点头答应下来。于是这些成分复杂的各路豪杰在泰山成立了一支有别于闯王军的部队。袁承志自称平天将军,手下的军队也叫做平天军。
可是袁承志当上了这个平天将军之后,才知道这活儿简直不是人干的。首先就是这支军队的成分太复杂,有占山为王的土匪,有打家劫舍的独行大盗,有收保护费的黑社会,还有投降过来的官军。这么多身份、阅历、出身各不相同的人聚在一起,想把他们捏合成一支能打仗的军队,谈何容易?光是处理内部的纠纷,就让袁承志一个脑袋两个大。
后来,在众人争吵了数日之后,终于定下了章程。就是这支军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平天军的正式军队,必须完全按照军队的制度来管理,只要在军中任职,就必须服从袁承志的命令。这一部分中,大多是投降过来的官军和山宗诸人。这些人原本就是军人,纪律性比较强,也能守住规矩。而另一部分,则是武林同盟。袁承志对这些人并不过多要求,他们也只是负责打探消息、募集军费等自由度比较大的活儿。对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江湖豪杰,更适合一些。
好不容易整合了这些人之后,袁承志带着他们也打了几仗,牵制了不少官军,有力地配合了闯王对潼关的攻势。可是打起仗来,事务就更加繁忙了。尤其是袁承志根本不懂兵法,一下子要他指挥这么多军队,时刻在为这支部队的前途操心,实在是难为他了。要不是山宗诸人以及投降过来的水总兵颇有能力,在旁尽力辅佐,只怕袁承志早就愁白了头。
可即使有这些人帮忙,袁承志渐渐熟悉了军队的一切,可还是觉得自己是在是不能胜任。越是熟悉,袁承志就越发觉得力不从心,事事不敢轻易下决定,唯恐一个不小心,就让成千上百的兄弟因此而死。结果他在军队里简直就象个摆设,别人不商量好决策,他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自己觉得难受的要命,手下的人也对他开始失去信心。一个没有决断的统帅,如何能让手下信服?

最后,袁承志在几经考虑之后,又和最亲近的山宗诸人商量了之后,终于决定让出平天军的实权,自己只挂个名,由山宗的孙仲寿接管军队,自己则以平天将军的身份统带武林同盟,带着沙天广和程青竹等人来北京城打探消息。
经过袁承志的解释,江枫也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当初他提前一步离开泰山,就是不想和袁承志抢这个盟主的位置。他倒不是淡泊名利,而是知道自己不是当统帅的料。而且江枫知道当一军之主是个很累人的活儿,江枫不想自己受累,所以才把袁承志推了出去。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袁承志固然是个很聪明,很善良的人,但他不通军略,缺乏决断,又没有慑服手下的威严。能让群豪信服,完全是因为他对这些人有恩。他这样的人在江湖上能凭着过人的武功让人敬服,可做统帅就完全不行了。这一点,袁承志和他爹袁崇焕完全相反,真让人怀疑他到底是不是他爹的儿子。
明白袁承志的苦衷之后,江枫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苦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袁承志知道江枫这是原谅他了,立即高兴了起来,招呼人摆下宴席,给他们接风洗尘。
当晚,久别重逢的江枫和袁承志都喝的大醉,最后倒在一张床上抵足而眠。第二天日上三竿了,他们两人才起来。一出门,就见青青等人正在兴致勃勃地布置新家。原来袁承志他们也刚到不久,这所大宅院的布置都是原来的。温青青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自然要重新布置一下。
袁承志和江枫也由得她,打了声招呼之后,相携出门,要去逛逛这座古老的城市。不经意间,他们走到一处,见有数十名户部库丁手执兵刃,戒备森严。听途人说,是南方解来漕银入库。江枫摸了摸下巴,对袁承志说道:“这个崇祯皇帝还真挺执着,上一趟漕银刚被劫了,马上就又运来一趟。照他这个弄法,只怕江南这富庶之地也经受不住,早晚也要乱起来。”
袁承志点头道:“乱起来也好,大明王朝倒的就更快了。”
就在他们说话时,突见两条黑影从库房屋顶上跃起,身法甚是迅速,一转眼间,已在东方隐没。袁承志大奇,说道:“光天化日之下,难道竟有大盗劫库?倒要见识一下是何等的英雄好汉,江兄,我们追上去结识一下。”
说着,不等江枫回答,就脚下加劲蹿了出去。江枫无奈,只好也跟了上去。可当他们奔到东北角上,人影已然不见,但这边只有一条道路,于是两人提气向前疾追。他们两人这一提气狂追,真是疾逾奔马,追不多时,果见两人在向前急奔。两人放轻脚步,防那两人发觉,但势头丝毫不缓,片刻间相距已近。
远远地就见前面两人身穿红衣,头上伸出两条小辫子,看背后模样,竟是十五六岁的童子。两人肩头各负一个包裹,从身形脚步瞧来,包裹份量着实不轻,想来便是库银了,小小年纪,负了重物居然还能如此奔跃迅捷,实是难得。
奔不多时,两个红衣童子已到城边,那二童竟不停步,直冲而出。守在城门口的军士眼前一花,两团火样的东西已从身旁擦过,正自惊诧,突然两个灰影又是一晃出城,比那两团红云更加迅速,等到望见是两个穿红、两个穿灰之人的背影时,四人早已去得远了。
两人尾随双童,两名童子始终没有发觉。出城后奔行七八里路,眼前尽是田野。两童来到一座大宅之前,从身边取出带钩绳索,抛将上去,抓住墙头,攀援而上,跳了进去。江枫和袁承志走近,见那宅第周围一匝黑色围墙,墙高两丈,居然没一道门户。围墙涂得黑漆漆的,甚是阴森可怖,这已十分奇怪,而屋子竟没门户,更是天下少有的怪事。
袁承志奇怪地道:“这家人可真古怪,墙被涂成黑色也就罢了,竟然连门户都没有。江兄,我们进去看看?”
江枫摇头道:“我看这户人家很是诡异,说不定有什么禁忌,我们还是不要多事了,回去吧。”
袁承志见江枫不同意进去,只好算了。等他们回到大宅院时,已经是吃晚饭的时间了。吃过晚饭后,袁承志把刚才所遇说了。大家啧啧称奇,都猜不透怪屋中所居是何等样人。
次日清晨,众人聚在花厅里吃早饭。一名家丁匆匆进来,对青青道:“小姐,外面有人送礼来。”另一名家丁捧进礼物,原来是一个宋瓷花瓶,一座沈石田绘的小屏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