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由”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1、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的意识活动的权利。2、哲学上把人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3、不受限制,不受约束。
“自由”在诗篇里是这样描绘的:友情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要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就希望自己拥有一双鸟儿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其实,以其说人类渴望飞翔,不如说人类渴望自由。
自由对于人类是那样的珍贵,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因为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里,又有不同的自由,在奴隶社会里,少数奴隶主的自由是相对大多数奴隶的**而存在的,在文明社会里,多数公民的自由是相对少数危害他人生命和财产而存在的。
在科技发达和愚昧无知面前,自由也是不同的,原始社会的人类受到各种各样的人为和自然条件所限制,绝不可能像现在社会一样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他们仅仅只能在范围狭窄的地域中活动,因此他们从内心中渴望像鸟儿一样飞到更远的地方去。而到了现代社会,自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犯人渴望自由,渴望离开高高的,布满铁丝的牢墙。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由,渴望离开父母,离开束缚他们理想的家。革命者渴望自由,渴望打破旧的,腐朽,充满压迫和剥削的制度,忙碌的人渴望自由,渴望有一个愉快的假日,相爱的人不顾父母的反对、世俗的眼光,反抗这个封建婚姻制度,为的是恋爱的自由,贪婪的人渴望自由,渴望拥有自己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人生而是自由的,但又是不自由的,人类是自身最大的奴隶。纪伯伦说过,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人类生活的枷锁大多数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犯人渴望自由,渴望离开高高的,布满铁丝的牢墙。可是对于服刑的犯人和森严的监狱,外面的世界对于所有人又何尝不是大的“监狱”,法律,道德,良心等等无时无刻地束缚着每一个人。
我们小的时候,想尽快长大,摆脱父母的约束,长大以后,我们才发现自己身边没有了父母的责骂,却多了一个讨厌的老板或是同事,一个整天在你耳边唠叨的老婆又或是见风驶舵的朋友。自己毫不容易得到喘息的机会,责任,压力和竞争又让你永远不得安宁。

忙碌的人,在忙碌的时候总是抱怨自己太忙,可是当他们真正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反而会感到浑身不自在,又开始问自己:“现在该干什么才好?”在休息的时候除了睡觉之外,每一分,每一秒,脑子里无时无刻地计划着下一步怎样休息:到那里去旅游,到那里吃喝,到那里游玩,结果越玩越累。
我们推翻一种制度,建立一种制度,我们从旧的环境进入新的环境,这仅仅意味着我们只是摆脱了一副枷锁,换上了一副相对比上一副枷锁舒服的枷锁。
我们不停的需要,无至尽地需要,以至我们成为了物质,金钱和名利的奴隶,自由变成了贪婪,甚至危害到危害了他人人身的自由,以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人类就想一群走失的羊群,虽然逃离了桎梏,但它们并不会因此而感到兴奋和喜悦,反而会感到害怕而沉默地缩在一起,呆在原地毫不动搪。这是因为他们对获得的自由感到恐惧和不知所措,而且似乎还很高兴能回到原来熟悉的牢笼中。
多少年来,我们被老师、父母、书本和权威们的教育下长大着,我们被电视、声音机、网络包围着,我们总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把自己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总是期待某些人告诉我们是非善恶的标准,然后循规蹈矩,我们的思想机械呆板,我们的心灵毫无自由可言。
我们在物质社会里没有绝对自由,但可以我们的心灵是可以拥有绝对的自由的。
自由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不是从某种东西挣脱出来的自由,而是一种自由的意识,一种可以怀疑和追问一切的自由,它强烈,活跃而富有生气,因此能清除各式各样的依赖、奴役,臣服以及逆来顺受的阴影。
我们可以为了五斗米折腰,可以关在暗无天日的大牢里,可以千夫所指,但我们的心灵不能没有自由,因为有了心灵的自由,我们才是我们自己,才不会压抑自己,才不会活得肤浅和空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